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

入得四月,大汉朝野仍沉浸在龙嗣诞生的喜庆气氛中,朝鲜半岛却再度遍地烽火。

去岁趁着匈奴侵扰大汉,朝鲜北部不少城池附近的农田已是复耕,大汉辽东太守窦婴出于谨慎,仅在秋收时派了部分郡骑进行袭扰,没敢派兵孤军深入。

朝鲜君臣吃到了甜头,又知汉国虽取得对匈大捷,然汉军伤亡也不少,应暂时无力东顾,故而更为大胆的调兵遣将,将近五万兵马出中部丘陵地带,囤驻在北部的城池中,大量朝鲜百姓亦是随之北上,准备将部分抛荒的农田进行复耕。

近年朝鲜遭到大汉的不断打压侵扰,接连失去了北部的大片产粮区和南部的沿海地带,端是饥荒频频,非但属民数量暴减,亦难以维持过往的兵员数量。

朝鲜国力最盛时,倾全国之力可举兵二十余万,现下能召集十万大军已是极限,且是因朝鲜本属农耕之国,而非游牧民族,无需太过广袤的疆域亦能耕种些作物,填饱肚子,否则早已尽数饿死在中部的山地丘陵里。

饶是如此,朝鲜积攒多年的存粮终是消耗殆尽,属民只能勉强果腹,官吏收不上甚么赋税,莫说养兵,便是养活国都内的朝鲜君臣都不容易。

朝鲜已然走投无路,汉国皇帝却依旧不肯接受和谈。

大行令窦浚连朝鲜使臣递交请求归附的国书都没接,明言这份国书要朝鲜王卫右渠亲来长安,跪着登殿呈请大汉皇帝,或许还能给朝鲜留条活路。

卫右渠自是不敢亲身前往长安的,也就只能趁汉匈大战后,汉国尚在舔舐伤口,恢复元气时,派部分军民北上,从各城池往外复耕农田。

能种一季是一季,多收一石是一石。

若实在敌不过汉军,就退入城池死守,反正汉军数处侵扰朝鲜皆没带步卒,惯常是来去如风,从未攻伐朝鲜北方的各处城池。

朝鲜君臣皆是这般想的,故仅在国都王俭城留了五万兵马驻守,另遣五万兵马领着诸多百姓北上。

然他们千算万算,算到大汉不会大举出兵,却没算到乌桓各部会挥大军进犯朝鲜属地。

早在塞北雪融时,乌桓各部就已纠集大军,秣兵历马。

天气转暖后,十万乌桓骑射就出了乌桓山脉,南渡饶乐水,沿饶乐水的南畔行军,借道大汉右北平郡的塞北,绕过大鲜卑山南麓,渡过大辽河,穿越不咸山南麓,直抵朝鲜之北。

这行军路线他们颇是熟悉,正是数年前出兵覆灭扶余国时,乌桓大军走的路线,差别只是穿越不咸山南麓后,昔日灭扶余是要北上,今夕征讨朝鲜是要南下罢了。

大汉辽东太守窦婴早得了皇帝陛下的圣旨,非但会向乌桓各部开放边市,还会用低价向他们出售汉军的部分汰换兵械。

窦婴曾多此领兵征战,自是晓得用兵之道,为尽可能利用乌桓大军削弱朝鲜,他早是派出大量游骑斥候进入朝鲜境内打探军情。

对朝鲜军民大举北上的动向,窦婴非但知悉清楚,更是遣人尽数告知乌桓大军的将领们,还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稍安勿燥,待大批朝鲜军民出了中部的山地丘陵再南下。

乌桓将领也不是傻子,晓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老鳖好不容易伸出头来,必得等它再伸长些脖子,才好下刀。

待到入得四月,朝鲜北部各处城池周边的农田都已纷纷复耕,十万乌桓骑射方是悍然南下,分出四万堵在中部的丘陵山地外,不断巡弋,以便截断北部朝鲜军民的退路。

其余六万乌桓骑射则在朝鲜北方四处烧杀掳掠,精壮男子掳为奴隶,押往辽东边市发卖,老弱妇孺则押去攻城。

这等残暴不仁的攻城方式,乃是汉军在屠绝乌孙国时最先大肆使用,后被匈奴在广宁塞发扬光大,区别仅在与汉军驱使的是乌孙百姓,匈奴驱使的则是外族奴隶。

乌桓人不过是有样学样,且因掳掠到的朝鲜百姓数量有限,而朝鲜又是擅于筑城的农耕之国,收效着实不大。

好在大汉皇帝早先言明,只要是外族百姓的头颅,运到辽东塞外用来构筑京官,也可每首换取千钱。

比起将这些老弱妇孺押送千里,自是运头颅更为方便快捷,驱使他们攻城也不过是废物利用,成则大喜,若是不成,那就收敛尸身,斩下头颅去换钱,无非多耗些功夫。

现下才四月初,离入冬还远得很,乌桓大军有的是时间,就怕朝鲜人不够他们杀的。

何况大汉辽东边市的粮食和各式货物比上谷边市便宜不少,乃是大汉皇帝特意谕示的,无非就是变相鼓励,让乌桓人在朝鲜待得更久些,将朝鲜军民杀得更多些。

非只朝鲜惨遭进犯,便连狭长半岛南端的三韩之地都没能幸免。

去年四月间,汉中水师的战列舰群满载捕奴队在半岛东南端的釜山地区靠岸,连灭漆山国和苌山国等数个称王建国的部族联盟。

捕奴队掳掠到的三韩奴隶皆由大汉朝廷出赀,以每口一万五千钱的价格就地购买,用以兴建海陆码头和军镇,现下早已陆续完工。

四大商团见有利可图,向皇帝陛下请准,雇佣了大量中翼楼船,搭载着货物从大河出海,一路沿海岸线到得辽东沿海,进而绕到半岛东南端,向釜山军镇输送物资。

他们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倒也不全是为了从釜山军镇赚取赀财,主要是随着东瓯和闽越内附,南越又已平定,温鹿城,福榕城,番禺城,再加之兴建中的合浦城,万里海疆的商路已现雏形。

若不早早搭建近海商队,四大商团就枉为大汉豪商巨贾的执牛耳者,何况有朝廷做后盾,近水楼台的他们自是优势巨大。

再说辽东,齐鲁,江淮,沿海郡县也皆有特产,正如皇帝陛下常言,这条近海的黄金商道若谁能抢先布局,必定财源滚滚。

各世家大族也不傻,边是继续倚靠雇佣到的战列舰往釜山军镇增派捕奴队,边是组建船队,从大河乃至大江出海,能不能贩运货物且先不提,单是各地海象和详细海图便需尽速摸清。

要组建近海商船队,除却需要结实坚固的海船,还需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操船水手和罗盘士。

各地世家虽造不出甚么风帆战列舰,但中小型的近海货船并不难造,行船老手却是难求,还得慢慢培养,毕竟在河川行舟和在海上航行是两码事,即便是贴着海岸航行也难免会遇着惊涛骇浪的。

皇帝刘彻颇是满意各世家这等自动自发的觉悟,光靠朝廷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大汉臣民的航海意识。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唯有让臣民瞧见真真切切的收益,这才能激发他们对航海的兴趣。

据传明朝郑和的远航船队最远都到了东非,却是没获取太大的好处,故被明朝臣民视为劳民伤财,着实是极为可惜的。

不过想来也正常,明朝最强盛时,人口规模近愈两亿,百姓都养不活,费劲掳掠外族奴隶有甚么用,又卖不上价钱。

似大汉现下劳动力极度匮乏,各大内郡的奴隶市价高达两万钱,近愈两百石粟谷的价值,堪称空前绝后的高价了。

依照平价购买力计算,欧美列强掳掠到的非洲黑奴都不可能卖到这个价格的一半,可见大汉现今对外族奴隶的需求程度有多高。

主因还是农业技艺的大幅提升和化肥的广泛使用,大汉主要粮食作物的平均亩产在短短十余年间,从两石暴增至近愈四石,册簿在籍的丁口却未满六千万,且不少是年幼的新增人口,若非刘彻在大农府设了平准司,屡屡出手维持住粮价,早就暴跌崩盘了。

现下别说京畿的太仓,便是各郡县的常平仓都储满存粮,陈粮未清,新粮又入,倒是有些类似后世的隋朝了。

据史籍记载,隋朝时人口规模不足五千万,但光洛阳附近的洛口仓就有三千粮窖,每窖可存粮八千石,依隋朝度量,洛口仓共存谷二十五亿斤,足供百万大军吃五十年。

鼓吹盛唐的后世史家,着实太过忽视隋朝留下的家底了。

无秦何来强汉,无隋焉有盛唐?

刘彻自不愿似隋朝般,留下偌大的家底为他人作嫁。

他治下大汉如此强盛富饶,只要不学秦皇隋帝滥用民力,惹得民怨四起,大汉百姓都恨不能给他摆长生牌位,日日烧香祈祷,盼他活个千八百年的。

大江以南的郡县尚未大举开发,又要推进工业化进程,不驱使百姓服繁重的徭役,那就只能靠外族奴隶了。

大汉周边的外族眼瞅着能掳的快掳完了,就算日后打下夜郎,滇国乃至哀劳,怕也还是填补不了精壮劳动力的巨大缺口。

只能大举鼓励民间航海,再有个十余载的光景,也不求真能远航到东非,好歹到身毒和南洋去逛逛,不全为金银香料,关键是看通过海运进行奴隶贸易是否划算。

若是收益不理想,朝廷便只能派遣骑军出西域,入中亚,到西亚和南亚去掳掠奴隶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
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