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

既知天灾将至,自然要早做应对。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总不能坐看治下百姓遭受灾害,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因史籍的记载不甚具体,刘彻无从知晓三月雨雹的灾害程度,但也正因史书仅一笔带过,可见雨量还不至大到让关中的各大河川溃堤,进而引发大范围洪灾,主要还是冰雹会带来灾害。

饶是如此,刘彻还是宁可做最坏的打算,预先做好防灾和抗灾的准备。

近年关中百姓大量种植冬小麦,每年八九月间播种,隔年四五月间收割,这意味着到得来年三月,有不少冬小麦必须提早收割,就算未成熟也得收。否则冰雹一砸,庄稼就全毁了。

粟谷的种植在南北郡县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大江以南那些气候最温暖的郡县,粟谷每岁可种两季,春播时间不同,早到立春,晚至谷雨,皆可播种,种到收约四个月左右;夏播则为多为五六月间播种,种到收约百日左右。

关中郡县气候较冷,粟谷多是每岁一季,惊蛰春耕后,可至春分方才开始播种,最晚不应迟于三月间的谷雨时节。

来年三月,不管是暴雨还是冰雹,都会对关中郡县的农业造成重创,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粮食绝收。也无怪史上的汉景帝要将刘舍这丞相推出来背锅,以此平息民怨了。

“待得来年,关中郡县的冬小麦要提早收割,粟谷不能再种!”

朝堂之上,高居御座的皇帝刘彻环视殿内群臣,掷地有声。

大农令曹栾面色霎时惨白,忙是离席出列,躬身劝诫道:“陛下,虽预料到天灾将至,但若因此而弃种农田,无异因噎废食啊。”

他不得不说重话,关中郡县自古为天府之地,更是大汉最为重要的产粮区之一,若是来岁作物绝收,产生的影响着实太过可怕了!

“大农令勿急,先听朕说完!”

刘彻知他乃是忠于职守,并非故意重话顶撞,倒不至心胸狭隘到容不下异议,只是摆摆手道:“朕并未说要弃种农田,只是来年三月若真降下雨雹天灾,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皆需要投入大量人手,着实不宜再种粟谷。

若天灾甚重,粟谷种也是白种。至于提早收割的冬小麦,朕已嘱咐过国舅田胜,命田氏商团尽数按小麦市价向百姓收购,用以饲养猪羊家禽或制取酒精。”

他刻意停顿片刻,方才复又道:“近年来,关中乃至中原不少郡县的百姓已渐渐开始食用面食,若非平准令孔仅屡次出手平抑调控,各地的小麦市价早已暴涨。既然来年关中郡县不宜种粟谷,就全数改种冬小麦,大农令以为如何?”

曹栾忙是摇头,再度劝诫道:“陛下,这农物不是说改种就能改种的,近年确有不少百姓种植冬小麦,但大多农人还是种植的粟谷,且不说他们是否知悉冬小麦该何时播收,如何种植,单说那麦种,仓促之间从何处寻来如此多麦种供关中百姓播种?”

群臣皆是颌首,曹栾说得在理,让农人仓促间改种作物乃是天大的难事,非朝廷和各地官府下达诏令就能轻易解决的。

“正因如此,朕需诸位爱卿及各郡县的官员皆齐心协力,助朕办好这等难事。”

刘彻缓缓起身,走到御案之前,沉声道:“朕已命皇家实业调集大量人手,用以协助平准司从大汉各地尽力购置和选取大量合宜的麦种,遗孤内院的农学院也将派出人手,教导育种的手法,在明年六七月间,必然能提供足够的麦种。

于此同时,关中各郡县的官府皆需广设农事局,作为教导农人各种农艺之所,朕会遣农学院的学子坐镇各地农事局,教导冬小麦的耕作之事。

大农府及各地官府都需往农事局投入大量人手,将冬小麦的种收手法传播给辖地的百姓,若有怠慢渎职者,尽皆枭首抄家!”

天灾将至,灾前布置已是刻不容缓,刘彻无暇多费唇舌,只得乾坤独断。他如今只需要官员们拿出执行力,从上到下将他的旨意迅速而彻底的贯彻下去。

曹栾面露迟疑之色,硬着头皮道:“陛下,若是关中百姓全数改种小麦,那来年各郡县的田税……”

“天灾将至,还谈甚么田税?”

刘彻剑眉微扬,轻拂袍袖道:“来年关中郡县的田税尽数免除,尤是灾情严重的郡县,册籍在簿的百姓尽皆免除丁口税!”

曹栾不由大急:“陛下,前些时候才将大汉各郡县的丁口税减半,如今若再……”

“曹栾!”

刘彻眉宇紧皱,两眼逼视曹栾,冷声呵斥道:“朕知你是忠于职守,但你务必切记,国库的赀财乃是民脂民膏,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若倾尽国库可救百姓于灾难,何足惜哉?”

“说得好!”

老宗正刘通拍案而起,朗声赞道:“老臣曾听闻陛下的一番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天灾将至,百姓若是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则似大川水竭,再难行舟,我大汉社稷又怎能安稳?”

曹栾悚然惊醒,噗通跪倒在地,伏身道:“微臣大错,竟失却苦民所苦之心,请陛下治罪!”

“无妨,快起来吧!”

刘彻面色稍霁,缓下声调,出言宽慰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况且爱卿向来尽忠职守,只是一时思虑不甚周全,谈不上甚么罪过。况且天灾将至,还需爱卿及大农府诸官竭心尽力,助百姓防灾抗灾。若能将此事办妥当,你非但无罪,还有大功,朕必会重重赏赐于你。”

“谢陛下宽仁,臣定当竭尽所能,为朝廷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曹栾忙是再拜,方才缓缓起身。

刘彻微微颌首,转身望向丞相袁盎道:“关中各郡县设立农事局之事,还需烦劳丞相多多费心,务必调集充足的人手,不必顾忌开销,一应花费皆可从国库预先支取,待灾后少府将出赀财填补国库亏空。”

袁盎忙是起身避席,躬身应诺。

刘彻复又冷眼扫视殿内群臣,厉声道:“众卿就当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预先提点一句,无论是设立农事局还是调派各类应付天灾的物资,若有人胆敢伸手,从中牟取私利,挪用一枚大钱,朕就杀一人,直至将犯官的九族尽数杀光为止,可是醒得么?”

朝臣们皆是唯唯诺诺的低声应诺。

刘彻凤眸大睁,喝道:“大点声!”

“诺!”

群臣忙是起身,齐声应诺道。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日后若众位爱卿中若有人被夷灭九族,就休怪朕言之不预了。”

群臣皆是缩了缩脖子,脊背直冒冷汗。

今上平日虽多是和颜悦色,但真若决意痛下狠手,可比太上皇更为毒辣凶戾。

年节之前,朝廷连颁布数道诏令,以便提早因应来年预估中的天灾。

命皇室实业于年后从关中郡县招募大批人手,趁着枯水期,在关中各地修葺河堤,疏浚河道,应募者皆可得高额月例。

各地官府亦需调集当地民夫,给予相应赀财,由吏员领往各处地势低洼或紧邻山坡的村落,为百姓做好防洪防雹,甚至是举村搬迁的准备。

关中百姓来年皆免缴田税,若天灾降下,灾民皆免去丁口税,受灾郡县则开官仓放粮,册籍在簿的当地百姓可按量领取,足以饱腹无虞。

若是灾情过于严重,各地官府还需做好广设粥棚和兴建简易屋舍的准备,务必不教灾民流离失所,无容身之处。

为避来年三月的天灾,已种植冬麦的关中百姓可于二月间提前收割,凡官府册籍备注过的,田氏商团皆按小麦市价尽数收购。

关中来年广种冬小麦,百姓可根据册籍的田亩数量,在来年六七月前前往各地官府领取足量的麦种乃至少量农具。

各郡县官府广设农事局,教导农人种植冬小麦,并派吏员协同各乡里正耄老,深入民间传授各式农艺。

来年四月起,中原各郡县的常平仓向长安太仓运送存粮,以供关中百姓所需,并维持太仓一定的存粮储量。皇室实业所辖的皇室储备署亦需做好准备,在必要之时大量释出仓廪存粮,平抑关中粮价。

着大农府辖下的平准司监察关中乃至中原各郡县的物价,但凡有商贾囤积居奇,欲借天灾哄抬物价,牟取暴利者,尽皆出手重惩。尤是官商勾结者,可上报御史府与廷尉府,一经查明,将之尽数枭首,抄家,夷族!

诏令一出,严冬中的关中各地骤然喧嚣起来。

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纷纷从各地调集人手,西北大道的铺设和各式作坊的营建都暂且停工,大批奴隶被押往关中各地,挖雪刨土,搬泥堆沙,运送粮草物资。

朝廷乃至关中各地官府亦是全力动作,官吏们连年节都顾不上,尽皆各奉职守,投入到紧张的防灾中。

百姓们闻得朝廷诏令,又见官府吏员当真带人到各处乡里四处检视,本因天灾将至的愁绪不由缓解大半。

今上果是日神下凡,为造福大汉万民方才履及凡尘,便如太上皇般爱民如子,为百姓思虑得这般周全。

想到先前的那些流言,需得万众齐心方能助今上抵御住北地灾神,百姓们愈发同仇敌忾,更对行这等鬼魅伎俩的匈奴人恨之入骨。

既然不让咱汉人过安生日子,那待得灭了北地灾神,便向天子再呈万民书,恳求朝廷出兵漠北,杀光那群匈奴蛮子!

关中百姓们心间涌着新仇旧恨,恨不能即刻提刀上阵,向匈奴蛮子宣泄出满腹的鸟气!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经官学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敌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舜请旨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