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

六月十二,初伏。

今岁三伏,京畿各地的孩童们分外欢腾,盖因三伏乃官办蒙学明定的暑休期。

京畿各县从今年二月起始,由当地官府出面,在各处城邑乡里设立蒙馆,纳虚年六岁至十二岁的男女孩童入学,太常府文教司会派任蒙学先生,为学子开蒙。

官办蒙学的每岁二月初一开馆授课,三伏暑休,至冬月三十闭馆歇课。

如此蒙馆内的先生和学子每岁可有近愈三个月的休歇期,天寒地冻的腊月和正月可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熬冬,酷热难耐的三伏天也可四处撒欢。

蒙馆的束脩为每岁二十大钱,约合两斗粟谷,京畿的寻常百姓觉得着实不贵。过往有心求学的庶民子弟,往往需举全家之力供其到大户办的私塾里求学,束脩动辄就是两三石粟谷。

щщщ¤Tтka n¤co 在这年月,寒门子弟想出头,不容易的。

常言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京畿百姓近年非但能吃饱穿暖,稍微勤快肯干的,家中已颇有余赀了,对家中子女的教育愈发重视起来。

最现实的考量,就是日后要到铺面和作坊务工时,能识文断字和计数算账的,无论男女,多是能拿到更高的月例,甚至有机会从伙计和工匠升任掌事或匠师,每岁所拿到的赀财往往相差数倍乃至十数倍之多。

华夏百姓向来是务实的,朴素的价值观里也不乏远见,对家中子女的教养更舍得砸下本钱。

每岁二十钱束脩,能入官府办的蒙馆,让朝廷派来的先生为自家儿女开蒙,这等好事自是不会错过。

随着京畿百姓生活愈发富庶,他们对朝廷和官府的信任度已暴涨到惊人的高度,对太上皇和皇帝的崇拜敬仰尤为狂热,容不得旁人说这两位贤君圣主的半分不是。

闻得着官办蒙学是皇帝陛下当殿批允的,京畿百姓就深信这是普惠万民的大善举,得让自家的适龄子女也早日入学才行。

于是乎,今岁二月在各处官办蒙学开馆后,馆舍内的孩童真是座无虚席,闹得各地官府颇是措手不及,纷纷又额外增设了许多馆舍。

蒙学先生多是从遗孤院募集,遗孤院创办已有十余年,数以万计的军中遗孤早已长大成才。

并非每个出身遗孤内院的学子都适合从军或经商,有悬壶济世的医者,有宰猪贩肉的屠户,有锄禾躬耕的农夫,总之大多都能凭借自身在遗孤院学到的各类技艺好好生活。

不少遗孤院的学子们感念院内先生们的教导之恩,也想着能如他们般教书育人。

太常府文教司在去岁七月间,向民间广为募集蒙学先生,遗孤院的历届学子纷纷前来应募,随后接受了将近半年的所谓教育培训,到得今岁二月便派任到了京畿各地的诸多蒙馆,成为首批蒙学先生。

遗孤院本就鲜少教授学子些经史子集,除却识文断字,就数术数之学教得最多,恰恰就符合了官办蒙学的课目,文言和术数,外加少许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

这批蒙学先生本身年岁也不大,不是甚么老学究,更非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人雅士,他们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寒门子弟入学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出路,自然晓得该教些甚么,该如何教。

换了后世的说法,这是批接地气的教书先生。

蒙学开馆后,入学的孩童及其父母长辈见得这般年纪轻轻的教书先生,皆有些新奇,觉着和想象中那些须发花白,神情庄重的老先生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他们却没质疑先生们的本事,毕竟官府已张榜公告,这些蒙学先生可都是朝廷特意派任的。

既是朝廷的人,那应是有大本事,年岁轻也不打紧。

说句稍犯忌讳的话,当今天子即位时,可也才十来岁,不照样成了贤君圣主么?

孩童们更是欢快,瞧着蒙学先生们皆和颜悦色的,可不似家中长辈先前说的,若是犯了错,会被绷着脸的老先生用戒尺狠狠打手心。

事实却是如此,从二月开馆,至初伏歇馆,数月的教学过程中,蒙学先生们对蒙馆内的孩童们展现出足够的耐心。

这也颇为正常,昔年他们皆是食不果腹的军中遗孤,入得遗孤院时,他们虽年岁不大,却已历尽艰辛,习性大多算不得好,小偷小摸,逞凶斗狠的大有人在。

用后世的观点而言,这些军中遗孤在入遗孤院时,带着许多陋习乃至童年阴影,甚至有不少已性格扭曲了。

刘彻早年也是注意到这点,再三叮嘱遗孤院的先生们要多些耐心,循循善诱,纠正他们的陋习,让他们懂得自立自强,洁身自爱。

若其品性实在难以纠正过来,就只能转往待业院,而非入遗孤内院继续学习。

刘彻是理智到冷血的脾性,不可能将极为有限教育的资源浪费在少数孩童身上。

这些蒙学先生皆是完成了遗孤内院的学业,故其品性还是较为让人放心的,害群之马或许有,但绝对不多。

他们念及昔年院内先生对自个的苦心教导,此时面对蒙馆内的自家弟子,自也多了几分耐心。

况且他们皆是穷苦出身,这群撒尿和泥的小屁孩想些甚么,他们皆是心知肚明,撅起屁股就知其要拉甚么屎,想收拾服帖太简单了。

经过数月相处,小屁孩们对自家先生多是服气的,非但学识渊博,便连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也是干脆利落,但凡出了馆舍,半点不摆先生的架子。

小屁孩们最爱听先生讲故事,近年新华书局出了不少老少咸宜的新话本,长安周报也刊载着许多奇闻轶事,只是家中爹娘不识字,小屁孩们只能每日跑到坊间或村头的大树下,听识字的耄老们断断续续的讲几段,压根听得不过瘾。

现下蒙学先生就不时念给他们听,讲得栩栩如生,且是连着讲的,那真真过瘾极了。

依着蒙馆的章程,学子若家中有事或身体不适,其长辈告知蒙学先生后,便可自行休歇在家,但小屁孩们就为了不间断的听故事,大多是不愿休歇的。

真若闹病了,也得求着发小们下了学,把今日听来的故事说与他们听。

男娃想知道孙猴子今日又杀了甚么妖魔,女娃就想知道小皇子甚么时候骑着白马来找灰姑娘。

嗯……大汉皇子殿下近来连连打喷嚏,盖因自个那不靠谱的母后总在长安周报刊印些关于小皇子的故事,甚么事儿都往他头上套。

皇帝刘彻觉着阿娇的做法挺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代入感,只是自家儿子在诸多童话里总是抱得美人归,至今算来已有百八十个公主和数百民女了,离三千佳丽已然不远。

明明是个尚未远离尿床大业的小屁孩,偏生成了万千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这特么叫甚么事?

大汉百姓的精神生活还真是匮乏,极度缺乏娱乐精神啊。

现下到得三伏天,蒙馆进入暑休,孩童们得以休歇避暑,开心欢腾之余,却又颇有些不舍,故事就没得听了不是?

蒙学先生们得了清闲,则纷纷寻亲访友,过得悠哉悠哉。

蒙馆虽收了束脩,但先生们的月例却与束脩不相干的,每岁太常府和御史府皆会派来学监巡视及评鉴,办得好的蒙馆会有相应赏金,且先生们的月例也会提高,办得不好的蒙馆,那馆内先生就得回返太常府文教司重新培训,甚或取消录用了。

皇帝陛下对官办蒙学颇为重视,蒙学先生们的月例皆是两千大钱往上,歇馆的三个月依旧给付月例,即便不算办学赏金,每岁也有两万余钱,能买两百多石粟谷,比不少官府吏员的秩俸还高。

如此丰厚的月例,自也需蒙学先生们拿出相应的努力和成绩,想尸位素餐,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

刘彻行事向来如此,要鼓励百姓务工,就大幅提高工匠收入,要吸引有学识之人投身教育,就要给教书先生丰厚月例。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光是高喊口号,让治下臣民无私奉献,治理国家不是这么玩的,又不是社稷存亡之秋,民族覆灭之际,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

正因见得首批蒙学先生月例丰厚,每岁还能休歇三月,愈来愈多的寒门文士意欲到太常府文教司应募。

不求甚么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好歹能丰衣足食不是?

大汉文人没那么酸腐,大多皆是务实的,否则各世家大族也不会招募到那么些门客。

皇帝刘彻见得形势喜人,又想到日后官办蒙学还要推广到关中乃至中原各郡县,需要大批蒙学先生,便是命太常卿刘买趁着三伏休朝期,领文教司属官筹备设立师范学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立德立功立言。

学高得为人师,身正方为人范。

师范学馆设立后,非但要教授应募蒙学先生者为师之道,更肩负着为大汉万民普及教育,严正师者典范的重任。

首任师学祭酒自要由刘买兼任,唯有他这位列九卿的太常卿主持,才能体现大汉朝廷对师范学馆的重视,及尊师重道的理念。

刘买颇是欣喜,普及文教确是他此生追求,故而将妻儿送到甘泉宫后,他便独自返京,召集文教司属官,在百官休朝的三伏天,为办学之事四处操持奔忙。

皇帝颁下圣旨,太常卿亲自主持,自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就在政经官学的学舍附近,划出数座空置的大宅院,内里尽数打通,作为师范学馆的馆舍。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四十章 凤翔珠宝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