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

未央宫平虏殿内,丞相袁盎和太农令曹栾正站在汉帝刘启身后,面色潮红的打量着天井中巨大的沙盘。

根据各地前线源源不断传来的奏报,殿中的内侍们不断的移动着沙盘里用来模拟实战的兵棋和旗帜。眼看代表大汉的玄色旗帜已插满燕地西北一线,直逼秦长城,殿内诸人尽皆面露喜色。

“禀陛下,征北将军郅都有紧急军情呈上!”

掌印太监孙全微微躬身,双手将一个火漆封存的密匣呈给刘启。

“哦?”

刘启眉毛一扬,抑制住心中的激动,扫了一眼满是好奇之色袁盎和曹栾,摆手道:“无需避讳,快快念来!”

“诺!”

孙全躬身应诺,接过侍卫递来的利刃,小心翼翼的把火漆刮去,将密匣启封,拿出一卷绢书,朗声念道:“臣启陛下,匈奴左大当户浑于坭已弃守云中城,率其部五千匈奴铁骑突围而出,逃往五原。臣所率三郡步卒,今已进驻云中。胡骑将军公孙歂率麾下八千胡骑,昼夜巡视云中外长城至黄河一线。臣已命五万精兵强夺长城关隘,匈奴历来不擅守城,长城关隘大多废弃。

臣擅自专断,已强征十万边民出雁门,至云中,重修关隘。臣今以戴罪之身,誓死扼守匈奴单于庭所部南下之路,天佑大汉!天佑吾皇!”

刘启闻言,剑眉飞扬,朗声笑道:“事急从权,何罪之有?!速速下诏,勉励郅都诸将,待班师之日,再行封赏!”

“诺!”

孙全随即应诺而去。

心思灵巧的内侍们,赶忙根据郅都的军报,重新调整沙盘上的兵棋。

刘启眼中熠熠生辉,满是激动之色。如今云中以东,右北平以西,可堪一战的匈奴人仅剩浑于坭当初派去驰援燕地的五千铁骑,却也被右北平和上谷两郡的六万步卒死死拖住。如今燕地可谓一马平川,无人可挡汉军兵锋。

“陛下,如今浑于坭率五千匈奴铁骑退往五原,若是于白羊王麾下万余铁骑汇合,岂不是实力大增?”

袁盎面带隐忧之色,小心询问道。

刘启摆摆手,胸有成竹道:“无妨,朕便是要让他们合兵一处。即便再加上楼烦王驻守朔方的近万铁骑,也不过两万五千骑,待我数路大军合围,十倍众之,何惧之有!”

袁盎皱着眉头,觉得刘启有些得意忘形,过于盲目乐观了,赶紧劝道:“匈奴右贤王的王廷距朔方不过数百里,其麾下近十万控弦之士,随时都能驰援朔方,不得不防啊!”

“丞相多虑了,太尉窦婴半月前已率边军十五万,沿陇西长城北上,如今想来河南地西面的数百里长城已尽皆为我汉军占据。”

太子刘彻刚走上楼来,便听到袁盎在给皇帝老爹泼冷水,随即笑着朗声回应道。

袁盎闻言一愣,眼中写满了疑惑,显然对窦婴出兵一事毫不知情。

刘彻不由感叹皇帝老爹的小心谨慎,连对最为忠心的大臣都不露半点口风。

帝皇心,深似海,对任何人都会留上一手。

刘启似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捋了捋胡须,微笑道:“皇儿可是给朕带了好消息来?”

刘彻习惯性的耸耸肩,也没避讳袁盎和曹栾,幽幽答道:“齐山传信,匈奴去年冬天闹饥荒,从河南地的汉民处抢掠牲畜和谷物,大量汉民无粮过冬,只得背井离乡,远遁山林,挖食野菜草根为生。如今河南朔方地十室九空,故土难离的少数汉民也是饥肠辘辘,怕是快要易子而食了。”

刘启闻言,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装出悲天悯人的模样。

皇帝老爹看似爱民如子,但内里却是务实到冷血的阴狠角色。

早在父子二人去年谋划,并在大草原散播瘟疫时,他们便预料到,匈奴人为了度过饥荒,绝对会向河南朔方地的汉民动手。

在刘启想来,当地汉民应该会群起反抗,让河南朔方地发生众多暴乱。可如今看来,这些被匈奴人统治了数十载的汉民,已完全失去了抗争的勇气。既然他们已无血性,又抱着故土难离的心思,不肯逃到汉疆寻求庇护,刘启压根不会去怜悯他们。

刘彻也是深以为然,大汉立国以来,一直对愿意回归华夏的汉民多加照拂,在边郡赐予其良田和农具,用以戍边。即使在后世历代,这种政策都算是最优厚的。

无奈河南朔方地自秦朝蒙恬陈兵五原伊始,便是秦朝屯田戍边的要地。当地汉民多是秦朝边军后裔,对取秦而代之的大汉,隐隐有些抗拒,大多不愿回归华夏。刘

彻对这种宁愿依附外族,也不肯解决民族内部矛盾的顽固分子,没有一丝好感,死了也无所谓。

倒是丞相袁盎个性耿直,为人忠厚,面带忧虑的恳求道:“虎毒尚不食子,河南地的百姓如今困顿至此,还望陛下广施恩泽,救济百姓,以宣爱民如子的德政。”

刘启摆摆手,不以为意道:“此事不急,待尽复河南之地,再商讨不迟。”

见袁盎还要争辩,刘启有些不耐烦,复又道:“若是丞相心急,所幸太农令也在,你慢慢与曹栾商议便是。”

曹栾见皇帝把麻烦转嫁到他头上,当即苦笑不已。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要是曹栾答应袁盎赈济那些灾民,就必须从国库和太仓拿出钱粮。如今各郡粮草大多贮存在常平仓,实质掌控在陛下手中,而殿下则掌控着“皇室储备总署”的数百万石粮草,压根不会让曹栾有插手的余地。

此次大军出征,京畿七郡大军的粮草尽数由太仓供给,相当于后世动用“国有战时储备”。太仓虽有大量存粮,但是每年数十万边军粮草都需要从太仓调拨,而各地赈灾所需钱粮,一旦开放当地的常平仓,太仓必须立即调拨相同数量的钱粮填补常平仓的缺额。

总之一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如今想让曹栾从太仓中拿出粮食,不如要了他的老命。

袁盎又何尝听不出刘启的推诿之意,却知道不能把陛下惹火了,只得长叹一声,勉力压下心绪,盘算着改日再找曹栾细细商量。

刘启没再理会袁盎,见刘彻打量着沙盘沉思良久,不由好奇的问道:“皇儿难道还另有谋划不成?”

刘彻回过神来,微微点头道:“恩,儿臣突然冒出些想法,只是还未思虑周详。”

“皇儿且说来,朕替你参详一番,或许会有些助益。”刘启饶有兴致道。

刘彻沉吟片刻,微微道:“如今郅都掌控住云中北面的长城关隘,军臣单于所属单于庭诸部,已然无法驰援朔方,只要窦太尉扼守住西北长城,牵制右贤王麾下的十万铁骑,河南之地便如囊中之物了。”

“殿下有些言过其实吧?即便军臣单于无法从云中南下,难道不会西进与右贤王合兵一处?届时数十万匈奴铁骑,就算窦太尉麾下的十五万新军据有天险雄关,怕也抵挡不住。需知太尉可算孤军深入,骁骑将军秦勇如今陈兵上郡,在攻占西河和朔方前,根本无法驰援太尉。届时太尉的十五万新军可谓腹背受敌,不耐久战啊!”

袁盎不等刘彻把话说完,立即摇头反驳道。

刘彻眉毛一扬,隐隐有些不耐烦,这袁盎今日是神经搭错线了么,咋老是挑刺呢?

跟这些文官谈论军事,实在是让人无奈,刘彻压下心中的郁闷,解释道:“单于庭和匈奴右部隔着绵延数千里的阴山山脉,本就难以翻越,如今阴山上冰雪初融,更是险象环生。若军臣单于在云中受挫后,再想北上绕过阴山,需得花上多少时日?届时我大汉将士早就尽复河南之地,凭借长城天险,加上源源不断的援军,即便匈奴倾族来犯,又能耐我何?”

袁盎无可辩驳,只得悻悻的沉默不语。

刘彻随即转身指着沙盘,继续道:“如今唯一应当防备的是匈奴左贤王,虽然左部王廷位于数千里外的狼山,然而一旦左贤王挥师南下,如今上谷和右北平派出的六万步卒,野战时根本不堪一击。”

刘启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忧色,颌首认同道:“皇儿言之有理,这也是朕最担心的情形,如今燕地看似情势大好,实则险恶异常啊!”

“倒也不是没有法子,就看父皇肯不肯兵行险招了。”

刘启眼睛一亮,急忙道:“哦?皇儿若有谋划,但说无妨,朕自会细细思量。”

刘彻意有所指的幽幽道:“如今上谷和右北平仅派遣郡中都尉率郡兵出征,然而近十万边军仍驻守两郡边塞,未敢轻动,实在有些浪费了。”

刘启闻言大骇,失声道:“皇儿是想动用两郡边军?如今燕地匈奴诸部未灭,况且还有浑于坭派出驰援的五千铁骑,若是两郡边军尽出,被匈奴人攻入上谷和右北平,顺势南下,不但百姓生灵涂炭,我十数万大军也会被切断后路。届时匈奴左贤王挥师而来,那十数大军将尽数葬身燕北啊!”

刘彻沉声道:“可先令两郡下属诸县派遣县兵至边塞接管防务,另着涿郡,渔阳,辽西三郡都尉率麾下郡兵日夜兼程,务必在十日内赶至上谷和右北平两郡,从县兵手中接管防务。”

不得不说,刘彻的这个主意很大胆,甚至疯狂,相当于用后世的警/察接替正规军守备边塞整整十日。

殿内众人闻言,俱是骇然失色,沉默不语,尽皆等待刘启圣断。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二章 吴楚之乱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二章 吴楚之乱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