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

在原本的历史上,农民造反军是在不断的与明王朝政府军的作战中,逐渐的成长和发展,最终统合起来的.

也就是说,原本的农民造反军力量分散,各自为战.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就是在后期阶段里,农民造反军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裂.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就是互相对立的.

不过在本时空里,因为复兴党占据湖广,并把势力范围向陕西和河南地区渗透,在当地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和生产建设兵团的拧,使得在复兴军面前几次碰壁的农民造反军选择了挑软柿子捏的策略.

他们一方面通过裹挟的人口和复兴党交易军事物资和粮食,一方面把活动范围控制在北部地区,丝毫不敢触碰复兴党的势力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得到了复兴党武器和粮食贸易支持的农民造反军的正规化得以实现,全面的增强了战斗力,同时把大量的劳动力被输送到复兴党手中.另一方面,因为活动范围的限制,各路农民造反军势力提前完成了兼并的过程,形成了以张献忠,李自成和高迎祥为主的三大势力.

张献忠,李自成和高迎祥通过和复兴党进行人易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和粮食.他们在壮大的过程中兼并和整合了各路的农民造反军,势力不断的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张献忠和李自成又在总体上服从";闯王";高迎祥的领导.这就导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武器装备水平和力量比较分散的原因而处于弱势的农民造反军力量空前的强大.

而明王朝政府军一方面受到明王朝政府越来越萎靡的财政状况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因为魏忠贤没有下台而比历史上更加激烈的党争朝局的影响,在装备和组织上面,他们反而对农民造反军处于绝对弱势,只能在广大的中原地区据城困守.

原本历史上在前期阶段对农民造反军取得了不少胜利的陕西兵主将贺人龙,保定兵主将虎大威,都因为没有对已经全面装备了板甲和滑膛枪以及大量优质正规冷兵器的农民造反军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接受了朝廷的命令调兵与农民造反军作战之初,就兵败身死了.

而原本作为湖广兵主将的左良玉,则因为在本时空里复兴党在北京的办事人员的运作下,根本没有能够成为湖广兵的主将.湖广方面以地方不稳为由拒不出兵,使得朝廷方面没能从湖广方面获得一兵一卒.

被调至河南任职的左良玉根本就没像历史上那样生发起来.他目前阶段以游击将军的职位,非常悲催的和兵部尚书,所谓的六省总督的杨嗣昌一起,在开封城里困守城池呢.

就在北厩里因为周国丈家的粮行被劫而暗流涌动的时候.张献忠率领麾下三万精兵(有两千人装备了燧发滑膛枪,两万八千人身上有轻钢板甲,配备了强弩和长矛等制式武器.)进攻大明的北方重镇太原.

他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连续击溃并歼灭了多路从宣府和大同来援的明王朝政府军.

作为明王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些边军基本上在和张献忠军团的作战中处于一触即溃的状况.在宣府和大同连续派出的多路援军都失去音讯之后,两地再也派不出任何的援军了.已经被围城三个月的太原城弹尽粮绝,摇摇欲坠,这座明王朝的北方重镇即将落入张献忠之手.

与此同时,李自成率领三万正规军(全部配备复兴党生产的制式武器和盔甲)以及两万附属兵(作为炮灰和民夫的流民)出其不意的攻破洪承畴驻守的西安城.

和历史上不同,陕西总督洪承畴没有投降李自成,在总督府内悬梁自尽.秦王朱谊漶本人和以下两千多名大明宗室被李自成屠杀一空.整个西安城里的官员士绅和地主富豪,都在李自成的拷饷(他必须这么做,不然没有资金从复兴党手中采购补给)中被杀光.

不过对李自成来说比较倒霉的是,已经驻扎在潼关地区的复兴军西北第二军团,和驻扎在商洛地区的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在李自成攻入西安城后,就对李自成发出了通牒,命令其立即退出西安地区,将西安地区及整个陕南地区移交复兴军方面.

作为一代枭雄,内心深处有着雄心大志的李自成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么残酷的现实.恼羞成怒的李自成忘记了高迎祥的警告,对奇迹般的出现在西安城外的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一个负责接收西安城的整编旅,发起的全面的进攻.

李自成虽然自以为已经对复兴军的实力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并且在作战中毫不留后手的把五万兵力全部押上.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

由八个步兵营,四个骑兵营,四个战车营,两个炮兵营组成的复兴军整编旅,轻松的在战斗中击溃了李自成的五万大军.现场杀伤敌人近四万人,剩下的不到一万人被该旅全部俘虏.李自成本人在战斗中被狙击手击中大腿后被俘.后在王书辉的命令下,他被送往开封城外的高迎祥处.

至此,从陕西的西安到河南的襄城一线以南,已经被农民造反军对现有的封建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进行过全面破坏的地区,全部被成为了复兴党的势力范围.

王书辉本人乘坐火车沿刚刚完工不久的武南铁路(武昌到南阳)一路北上,坐镇南阳.亲自指挥复兴军三个西北军团和三个中原军团的军事工作,并开始主持复兴党北方铁路生产建设兵团新一阶段的建设工作.

在高迎祥和复兴党方面达成一致之后,可以武装五万名士兵的各种武器和物资,被复兴党通过正在建设中的铁路,运往襄城.

接收了到了大量物资和粮食的高迎祥对自己的外甥真心不错.他毫不犹豫的就将其中一半的物资和武器拨给了李自成重建部队.

李自成也比

比较确实比较争气.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又拉起了一支六七万人的部队.

新军建成的李自成接受了高迎祥的命令,带着部队以及和复兴党交换人口得到的大量军粮(复兴党食品厂出产的不合格产品,没有达标的劣质粮砖),攻城略地,一路北上,在两个月后开始进攻大明朝的军事新星卢象升镇守的北直隶真定府.

而坐镇开封城外的高迎祥在李自成北上之后,咬牙用近十万劳动力,从复兴党手中换取了二十门大口径滑膛";重炮";.在打光了所有复兴党提供的高价";开花弹";,二十门大炮全部坏掉之后,高迎祥的";十万";大军,终于攻破了坚守了两年之久的开封城.

深受崇祯皇帝朱由检信重的兵部尚书,六省总督杨嗣昌死于炮弹爆炸.周王朱肃溱非常无耻的投降了准备称帝的高迎祥,被他封了个顺德候的封号.其他不肯投降的大明宗室被高迎祥全部处决.

因为多年的战乱,更因为两年多的围城,农业生产活动全面停滞的河南中部地区,根本就没有办法为高迎祥膨胀到十五万的大军提供军需.

就像李自成的无奈一样,为了维持住自己麾下的部队,高迎祥不得不对开封和洛阳等河南主要城市里的官绅地主们出手.在对他们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抄家拷饷之后,高迎祥用所得的巨额资金,才从复兴党手中购买了自己所需的一半儿左右的粮食和物资.

最后,高迎祥不得不把准备作为后备部队(炮灰和民夫)的十二万流民交给了复兴党,才勉强的获得了麾下十五万部队一个月左右的军粮和相应的装备.

不得不说,高迎祥非常高效的,帮助复兴党完成了组建新的铁路生产建设兵团和沿线国营拧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作.

高迎祥是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对复兴军的军事实力有着充分的估量.

在他看来,复兴军对农民造反军的战斗力水平达到并超过一比二十左右(实际上不止)的水平.所以虽然他已经积累了真真正正的比明王朝政府军战斗力还高十五万的无水分部队,但是他还是非常明智没有把矛头对准他心里恨得要死的复兴党.

在将开封和洛阳等河南主要城市搜刮一空之后,留下一万人的部队分别驻守洛阳和开封等地,高迎祥离开了满目疮痍的河南中部地区,带领大军北上.准备与太原的张献忠和真定的李自成汇合,对明王朝的统治中心北厩发起攻击,实现他登基称帝的人生终极梦想.

现在的大明高层已经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了.

东北地区的辽东军,朝廷不仅调不动而且根本就不敢随意调动.和农民军的行动交相辉映,东北的后金女真武装力量正在频频异动.

陕西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朝廷势力已经全军覆灭.陕南地区已经失去联系,陕北地区十室九空.为了防备越来越活跃的蒙古势力,所剩无几的陕西边军正在战战兢兢的驻守着长城一线.

山西方面,被张献忠用围城打援的方式消灭近半的宣大边军现在根本不敢随意出动.太原城已经在半个月前陷落了.张献忠的兵锋正在趋向北厩.

现在能够承担起北厩的防御工作的,只有在真定驻守的卢象升麾下的两万天雄军和刚刚赶到北厩外勤王的孙元化的三万山东新军.

号称二十五万的京营,目前能调出来的人数最多不到一万人.而崇祯皇帝凭借着魏忠贤和孙承宗的面子,勉强从已经彻底的军阀化的辽东军调到了不到两万人的部队.

也就是说,在亡国的巨大危机下,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使出浑身解数,也就只能依靠着六万人的部队防守庞大的北厩.

(卢象升的天雄军正在和李自成在真定对峙,无法从前线抽调回来.)

可是就这区区的六万人的部队,号称是奄有四海的大明朝廷,居然无法承担对他们的粮食供给.

和历史上不同,刚刚对江南地区完成了加饷加派的大明朝廷目前还真就并不缺乏现金.四百多万两白银就在户部的库房中.

问题的关键是,总人口将近百万人的北厩,即使现在还能依靠大运河的运输,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大明朝廷来说,从处于严重饥饿中的百万北京市民口中挤出那六万兵将的军粮,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即使给所有的六万士兵发足了饷银和赏银,实际上他们也买不到任何的粮食.即使是朝廷出面,也别想从被官员和勋贵掌握的京师粮行里弄出一丁点儿的粮食来.

在历史上的奇葩景象以一种不同的形式提前上演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财政破产的崇祯皇帝希望京师的大臣勋贵们为朝廷捐款.可是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得到不到万两的银子.而李自成进京之后通过拷饷的办法,从投降大顺的前明大臣和勋贵手中获得了几百万两白银的巨款.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皇后的老爹,嘉定伯周奎.这个老头非常不情愿的捐给自己的女婿两千两银子.北京陷落后,周奎及全家都被大顺政权捉拿.在妻子,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自己和次子,侄子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之后,不得不交出七十万两巨款和全部家产.

进入腐朽和堕落状况的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么奇葩.京师里的官员和勋贵是这样,地方上的地主士绅们也是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人民还是封建统治阶级,其实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都已经抛弃了大明王朝.

看到后来那些文人士大夫载歌载舞的成为满清朝廷治下的顺民,在同族被大肆屠杀的情况下仍旧乖乖的当着

异族统治的亡国奴的史实,就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是完全超越这样的根本性的矛盾的.

就在农民造反军集团和大明仅剩的几万政府军在北京周边开始进入对峙阶段的时候,复兴党长江舰队开入长江下游.

庞大的复兴党长江舰队,将要在长江下游展开封锁行动,彻底的隔绝长江南北的交通.

长江舰队下属的一支内河舰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复兴党中央军委的命令一下,这支内河舰队就会沿大运河北上.复兴党的海陆军随后将会接管整个长江以北的京杭大运河.

而就在这个时候,包括王书辉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大明王朝在长江以北地区统治结束的序幕,将会由北厩内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市民暴动拉开.时空之门1619

———————————————————————————————

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9章 婚事(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9章 日常(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370章 在山东(5)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6章 立足(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0章 起步(4)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章 穿越(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70章 在山东(5)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304章 终结者(1)第385章 东改编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35章 理念(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21章 起步(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73章 审判(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9章 日常(1)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373章 在山东(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21章 起步(5)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
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9章 婚事(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9章 日常(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370章 在山东(5)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6章 立足(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0章 起步(4)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章 穿越(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70章 在山东(5)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304章 终结者(1)第385章 东改编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35章 理念(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21章 起步(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73章 审判(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9章 日常(1)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373章 在山东(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21章 起步(5)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