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

有些蛋疼的文青写手最喜欢写这种话,比如“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的过程”之类的。对于王书辉来说,他要进行的衡量也非常的简单。让老丈人当上王爷,自己就要面对造反的名正言顺问题。不让老丈人当上王爷,他要灭绝枝江马家的行动,就要承担巨大的官方压力。

要知道,现在是万历年间,不是崇祯年间。天下虽然有不稳的苗头了,但是还没到天下大乱的时候。王书辉简单的衡量了一下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很容易的就做出决断。现在还没到公然造反,对抗朝廷的时候。

王书辉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拿出两千两银子作为运作经费。从现代弄了一面经过仔细装饰的穿衣镜作为贡品。还有几套玻璃茶具,作为上下打点的礼物。他把这些财物都交给了三个老舅舅,让他们负责运作老丈人的承爵问题去了。

公历1920年四月的时候,整个王府镇的气氛变得非常的紧张。不仅王府镇上下人人武装,王府镇和江北村码头都设置了路障和望楼,连农工营出镇耕作的时候,也都随身带着自己的武器,还有小队的家丁跟随。

王书辉的弟子和员工们到底是流民出身,他们对于维护自身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空前的团结和热情。张大力之类性子比较野的小头目们,甚至还向王书辉进言“先下手为强之类”的话。

王书辉此时却一反平常大大咧咧的状态,要求大家紧守门户。并说明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大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杀伤人命之类的,也有他撑腰。除此之外,除了挑选了十多个身强力壮,身手灵活的年轻人进行特别训练之外,就没有采取什么其他的措施了。

王书辉这么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他对于矛盾冲突的处理,坚持一个标准。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就是说,在战略上采取的是防守反攻的模式。

在王书辉看来,中国人,别说是明朝末年的中国人,就是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如果不是切身利益受到实实在在的侵犯,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把攻击行为标榜的再怎么充满正义。人们即使不是无动于衷,至少也是不会真心的支持的。

所以,王书辉事前跟大家说的明白。马松华勾结黑白两道威胁王府镇全体的利益和安全,并推断,马松华将会在实际行动中,对王府镇的成员进行危害。在这之后,他并没有宣扬什么口号,标榜什么正义,只是被动的,静静的等待马松华的行动。他要让马松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自己的邪恶。王书辉需要马松华作为一个反动教材,来教育王府镇的成员们。

牛二赖今年三十二岁,是个二等家丁。和大营绝大多数的流民成员和雇工,以及原来江北村的那些猎人渔夫不同。无赖出身的牛二赖,并不因为现在的生活对王书辉感恩戴德。

牛二赖原本是枝江县里的一个混混,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大混混,躲到了江北村避风头。正好遇到王书辉收编江北村的人,他也改头换面的加入了进去。

牛二赖原本想着,能够在王府里混个出身,就能凭借王府的威势在枝江县横着走了。他却没想到,虽然名义上是王府招人,实际上,身契合同却是和王书辉签的。之后繁重的军训和没完没了的文化学习,以及每天不停的劳动,对于无赖出身的牛二赖来说简直是地狱般的日子。

因为习惯成自然的偷奸耍滑。牛二赖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文化学习,在整个大营里都是垫底的。因为不认真训练和学习,个人卫生习惯又极差,牛二赖成了整个大营里被打军棍和关禁闭最多的人。近半年来的苦日子,让牛二赖对于王书辉的态度,已经从抗拒到了憎恨。

当听到本县县丞,著名的土霸王马松华,要对付大营的事情之后。牛二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在枝江县街面上,摸爬滚打了十来年的牛二赖认为,身家巨万,人手无算,通吃黑白两道的枝江巨户马家,绝不是这个什么狗屁不通的仪宾可以比拟的。

只是因为大营里的制度森严,想要从这里偷跑出去给马松华报信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直到今天,轮到牛二赖所在的家丁队,到江北村负责巡防。

在轮到牛二赖值夜的时候,他蒙骗与他一起值夜的队员说他要去方便。之后就趁着茫茫夜色,逃跑了。在黑夜里不停的跑路的牛二赖还在沾沾自喜,觉得大营里的训练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至少自己以前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体力,能够跑得这么快,这么远的。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逃跑,是本队的教导员和队头,按照大营的安排放的水。

王书辉的手下们,无论是教导员、家丁,还是农工营、女工营。有一个算一个,所有人每天都要进行两公里越野跑的训练。除了女工营和匠师营之外,其他单位,每天还要加跑一公里。每五天还要进行一次,来回十公里的越野行军。

从王府镇到枝江县也不过是四里多地的距离。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牛二赖很快就到了枝江县。因为夜间县城的大门紧闭,牛二赖还是高呼有人造反,才惊醒守城门的兵丁,把他吊上了城墙。因为他呼喊的内容非常的骇人,他很快就获得了马松华的接见。

见过了牛二赖,听了牛二赖说的话,马松华一方面有些迷茫,另一方面,心中的不安终于落定了。

说实话,他是真没想到王书辉是这样的狠角色,二话不说就把一个颇有名望的和尚挫骨扬灰了。可另一方面,他又松了一口气。现在,王书辉不仅有犯运私盐的罪过,更有一桩谋害高僧的罪名等着他。更何况这个无赖说的那些,聚拢流民私自练兵的事情,那也是抄家灭族的罪证。

马松华不愧是个成功人士,他像一切成功人士一样,做事情的效率很高。他连夜的网罗罪名,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了县令唐文光,让他签署文书,逮捕王书辉。

和历届枝江县县令一样,科甲正途出身的唐文光,在心里非常瞧不起监生出身的县丞马松华。但是,因为封建社会里皇权不下乡的政治特征,作为明王朝最基层的权力代表,枝江县县令和其他所有明王朝的县令一样,必须依靠士绅管理辖区。

如果辖区里的士绅是那种诗礼传家的良绅尚好,遇到像枝江马家这种地主豪强,在当地做个县令,也是个苦不堪言的事情。

马松华找上门的时候,唐文光像每天早上一样,正在喝着早起的茶水,驱除着自己的起床气。晨曦下,唐文光欣赏着手上反射着微红晨光的水晶茶盏,因为起床造成的烦躁之情,正在逐渐的平展。正当起床气要完全消失的时候,下人来报,马县丞求见。听了这话,唐文光心里一下子就被厌烦之情填满。

唐文光顿时负能量满满。他一边在小妾的服侍下穿着衣服,一边嘴里嘟囔着“不知进退的穷措大”。心里想着,怕是今天这一天,也别想有个好心情了。

前厅里,看着随随便便的给自己行了一礼的马松华,唐文光的心情又灰暗了不少。他强忍着怒气,抬手让马松华坐下。等到马松华说明了来意,唐文光心里疑惑了起来。

在进士清贵的唐文光看来,监生出身的马松华,虽然是个见识短浅,村味十足,狂妄自大的村夫。但是,他还是知道进退的人。他应该知道,朱由梓现在是个空筒子王族不假,但是空筒子王族也是王族,那也是皇帝的宗亲。更何况朱微妏还是正经八百的县主,王书辉还是正经八百的县主仪宾。就是朱由梓,也有恢复王爵的消息传出来。

别说马松华最大的靠山也不过是尚书的侄子。就是礼部尚书张问达本人,会不会肆无忌惮的得罪一个宗室,都是两说的事情。马松华今天是哪根神经没有搭对,要给本地宗室身上泼脏水的。

唐文光听完了马松华的话之后,半响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缓缓的对马松华说,“我知道马县丞只是关心本县公事,对朝廷邸报不怎么在意。可是十多年前,湖广巡抚赵可怀大人是怎么死的,你不会也不知道吧。”

马松华知道进士出身的历届县令大老爷们,对他这个监生出身的县丞,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的。他们都觉得自己这个枝江土著,是那种见识短浅,只关心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村夫。不过马松华觉得,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认为,自己是没什么见识,确实就关心着枝江县这一亩三分地。可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是龙你得给我盘着,是虎你得给我卧着。在这枝江县里,自己就是天王老子。你们这些进士官出身的大老爷,为了收税充足,在吏部的考评里得个优异,不也照样得巴结着我。

唐文光看出马松华脸上的不耐烦来,心中气得不行。他烦躁的开口道,“你要是不清楚怎么回事,回去找个明白人问问“楚宗之乱”的事情。你要找不到明白人,就打发人到江夏府问问张大人的家人。看看他们家人知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乏了,你退下吧!”

唐文光本来不是这样不冷静的人。不过,他也实在不愿在心情不爽的大清早,和马松华这个土著纠缠。他已经点明了,宗室的问题,就是湖广巡抚都得谨慎从事。至于马松华会怎么做,他已经不想过问了。

第22章 起步(6)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7章 起步(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305章 终结者(2)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383章 东改编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5章 东改编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1章 日常(3)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9章 婚事(1)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12章 婚事(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6章 准备(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19章 起步(3)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06章 终结者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77章 大练兵(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9章 日常(1)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5章 准备(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
第22章 起步(6)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7章 起步(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305章 终结者(2)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383章 东改编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5章 东改编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1章 日常(3)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9章 婚事(1)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12章 婚事(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6章 准备(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19章 起步(3)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06章 终结者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77章 大练兵(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9章 日常(1)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5章 准备(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