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起步(6)

董滩口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枝江市下属的董市镇。在后世,这里只是中国的一个普通的乡镇,但是董市镇遗传了来自明清的风气血脉,也是个遍地各种小企业的乡镇。

在明末这个时代,董滩口号称“半于邑城,商贾云集”,又是军事要地,宗教圣地,也是经济枢纽。当地共有300多家字号,1000头毛驴上街驮运货物,年经营额大约相当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物流兴盛,商业水陆交通运输业发达,手工业作坊的也非常繁荣。

董滩口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酱园;棉花加工有轧花、弹花、纺线、织布、踹染等;金属制品加工有金、银、铜、铁、锡、缤铁(白铁)铸造等。还有生产草编、香炉、方斗纸、棕麻绳等,行业多达50种,产品几百种。

万历四十七年冬天的一个下午,王书辉一行人坐着马车,出了枝江县城一路向西,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就到了董滩口。刘怀季说董滩口是枝江县最繁华的所在。这话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即使这种规模的贸易集市,在王书辉眼中完全不算什么,但是董滩口也是他在明末看到的第一个兴旺繁忙的场所了。

在前往董滩口的路上,就能看到一队队的毛驴,驮着各种货物在路上行走。到了董滩口附近,一边是辽阔的长江,一边是繁忙兴旺的集镇。王书辉看着眼前的情景,觉得这才是古代社会应有的样子。

董滩口像一切没有功能规划的古代集镇一样,处于一种无序的忙乱之中。集镇狭窄的街道上,到处是摩肩接踵的人流。本身街道就很狭窄,都没有王书辉的马车宽呢。这种情况下,王书辉只能留下三个二等家丁在集镇外看管马车,王书辉和朱微妏在刘怀季的引路下,带着三个小孩儿和两个家丁走了进去。

董滩口这里的建筑和王书辉以前见过的南方古镇的建筑样式相同。白墙灰瓦,举架颇高,但是两层的建筑也不多。各个商家对于自己商店的牌子态度不同,注重脸面的就会用木质上漆的匾额标明字号。一些小商家,就随便用个布帆写上名号。这里店铺的规模普遍不大,前面是批发零售各种商品的门脸,掌柜和伙计在那里接待顾客。走在街上能听到一些店铺后面的院子里也人声嘈杂,明显的是在进行生产。

大客户一般都有固定的采买对象,他们会把负责运输的队伍人手,直接派到商家的后院去。像王书辉他们这样在大街上走的,除了那些第一次来买货,查看各个商家的货物的外地客商,就是一些普通城市居民,前来采买日用。

董滩口这个集镇,在明朝应该算是比较大,两横两纵共有四条两三百米的街道。刘怀一没有领着他们瞎转,而是把王书辉领到他原来的老板家,一家叫做祥泰的货栈。

祥泰货栈的规模,在董滩口算是比较大的。店面看着有三个门脸那么大,共有两层。带一个很大的院子。货栈一楼实际上就是个饭店,有七八张桌子,桌子旁是条凳。正对着门口,有个挺大的柜台。现在不是吃饭的时间,一楼里显得挺冷清的,只有两个伙计在打扫卫生。

刘怀季先进了货栈,对正在扫地的一个小伙计说道,“小猴子,你在呢,今天轮到你在前院啊。”那小伙计一个激灵,抬头发现是刘怀季在说话,脸上现出开心的笑容来,“刘掌柜怎么来了,您老不是回王府享福去了么,怎么又回来了。肯定是王爷知道你是个爱偷嘴的老猫,把你赶出来了,是不是啊。”

刘怀季也不以为意,笑着对小伙计说,“你这狗东西就知道胡嚼舌头,快点去后院把东家叫出来,我们王府的仪宾和县主来了,让他快点出来迎驾。”他有对旁边站着,笑着听他们说话的另一个伙计说道,“二驴子你这狗东西也没个眼色,快点把店里最好的茶叶拿出来泡上,麻利点,小心县主和仪宾问你的罪。”

刘怀季进了货栈,整个人好像一下鲜活了起来。他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吩咐了一气之后,请王书辉和朱微妏坐了下来,站在一旁小声说道,“仪宾有所不知,过去因为家里贫困,多得这家货栈的东家照顾。老奴过去往世子和县主那里,送的一些饮食粮食什么的,也是这家的东家接济的。说起来,这位东家对咱们王府是有些恩义的。”

朱微妏听了这话,对刘怀季说道,“四舅舅也真是的,这样的事情也不事先说清楚。这东家既然对咱们府上有恩,就该好好谢谢他才是,一会儿把刚买的蜀锦拿来两匹,送给人家做给谢礼。”

说了这话,她又转过头来,脸上点着腼腆的笑容对王书辉说,“世兄看我这么安排好不好。”王书辉哪管这些,他随意的对朱微妏说,“我常听人说,男主外女主内,这些礼节打点的事情,我是一概不知的。以后就全由文儿做主,不必和我商议。”实际上,王书辉从现代带回来的那些物资、银子、器材什么的,也全都是由朱微妏把持,王书辉对一些细节根本不在乎。

他对刘怀季说,“四舅带我们来这里,除了要感谢这家的东家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事情么?”

刘怀季赶紧答道,“回仪宾,这家的东家名叫司马峰,本是衙门的小吏出身。后来辞了差使,在董滩口经营货栈,几十年下来成了枝江县的首富。这董滩口有半条街都是他名下的产业。仪宾要想了解这里的行情,这位司马东家就是最好的人选。”

司马峰原本读过几年书,但是他自家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通过自己在户房当贴书的哥哥,进了衙门,做了个文书。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得罪了上任知县的师爷,在衙门里存身不住,就跑到城外的董滩口谋生。

司马峰凭着在衙门口积累的人脉和家里的家底,从一个普通的账房,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成了名下有三条大江船,在董滩口有半条街的产业,经营着货栈、饭店、织坊、染坊的富商。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经营领域横跨物流行业,饮食行业,制造行业的大企业家。

原本小吏出身的司马峰,最是耳聪目明。他早就听说,住在东城外乡下地方的枝江王家,最近的动静不小。又是招人又是盖房,又是买田又是买地。中午的时候他就得到县衙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好像这枝江王家的爵位要回来了。

司马峰在明末人的眼中,出身不太良好。虽然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他是枝江首富,人五人六的让人羡慕。但是他自己知道,小吏家庭出身,又做过小吏的自己,真要按大明的礼法来算,可是和罪囚妓女一样的下等身份。一个七品县令的师爷,就能让他差点没命,更何况那些真正的读书人和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呢。

读过史书,又精通算计的司马峰心里,有个谁都不知道的理想,那就是要当一个像吕不韦那样能够囤积奇货,经营天下的商人。这就是他交通衙门,又娶了掌管本地武装力量的巡检的女儿为妻,和枝江附近的山匪路霸,长江上的船帮江盗交好的原因。

说起来,见多识广,聘请了自己的大舅子,一个正牌子秀才做狗头军师的司马峰,之所以厚待刘怀季,又遮遮掩掩的通过刘怀季之手,帮助朱由梓一家的原因,也是他觉得朱由梓枝江王的爵位,以后一定会恢复。

所以,一听说刘怀季领着县主和仪宾来了自己这里,司马峰就忙不迭的赶了出来。

司马峰的样子,说实话,长得相当的仪表堂堂。王书辉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行完了礼,直起腰的司马峰。他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四方脸,并不是王书辉想象的那种古代富商脑满肠肥的样子,个子大概有一米七左右,在这个时代算是很高的了。

司马峰穿着一身丝绸衣服,看着像个居家的员外的样子。但是手上青筋突起,身上筋肉强健,配上一双内涵精光的明亮眼睛,一点也不像个古代社会养尊处优的财主,倒像个现代社会处于创业阶段的小企业家。

王书辉心里点了点头,他很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俗话说,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他不怕别人精明,就怕别人糊涂。因为糊涂的人,永远都糊涂,你怎么和那种人讲道理摆事实,都说不通话,根本没办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而那些精明人的人虽然精于计算,让王书辉这样的木头人觉得头疼,但是只要和他们划分好了利益分配,那么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都能做到有效率,省时间,高成功率。

王书辉还没等别人说什么话,直接的问道,“司马先生以为私盐的买卖好不好做。”

听了这句话,旁边的朱微妏和刘怀季,包括问话的对象司马峰,都一下子陷入惊愕之中,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0章 婚事(2)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78章 大练兵(2)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75章 大丰收(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39章 妖僧(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76章 大丰收(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72章 在山东(7)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29章 日常(1)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7章 起步(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6章 理念(4)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章 穿越(4)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4章 起步(8)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07章 终结者4第148章 简单逻辑4
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0章 婚事(2)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78章 大练兵(2)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75章 大丰收(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39章 妖僧(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76章 大丰收(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72章 在山东(7)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29章 日常(1)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7章 起步(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6章 理念(4)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章 穿越(4)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4章 起步(8)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07章 终结者4第148章 简单逻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