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连锁反应8

在现代社会,随便找一所县一级的中心小学或者中学,学生的规模都差不多能够达到一千人左右。

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们,常年的受到队列的训练的熏陶。无论是在体育课上还是在课间操上,他们都要联系集体行进。可是,在要进行运动会之前,这些常年受到熏陶的中小学生,也还是要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排演,才能保证运动会上的检阅活动不出问题。

与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较起来。姚宗文通过陈建业从襄阳等四个卫所精挑细选出来的一千来个“样子货”的士兵,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从文化素质上,都是一点儿也没办法和现代社会的中小学生们相比较的。

他们都是纯粹的文盲和纯粹的农奴。他们的平均年纪虽然已经在二十岁左右,可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军事训练。都不要求他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列行军,单纯的一个跟一个的走路不掉队,对于他们的难度都不算小。

在现代社会里,身体正常营养充分的一个现代成年人,每小时差不多能够步行十里地左右。连续走上七个小时,连续走路七八天,一般来说都会有太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不需要负重的情况下,从襄阳到荆州这四百里地的距离,一个健康的现代人,最多六天的时间就能走完这个路程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陈建业目前领导着的一千个菜鸟“样子兵”,实际上是完全不能和一个健康的现代人相比较的。

你别看他们是从上万的卫所正兵中挑选出来的。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其他的卫所兵一样糟糕。常年的吃不饱饭,体力常年的透支,让这些看起来比那些年纪大的卫所兵更健康更有样子的年轻士兵,身体状态相当的不好。

别说让这些很多人都穿不到鞋的士兵每小时走十里地了。每小时三里地的速度,他们能不能坚持五个小时,这都很成问题的。

更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什么有经验的底层武官来管理这些菜鸟新兵。怎么组织和带领他们,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陈建业在最初几天里也一直在为这个问题烦恼着。

陈建业为人四海,能够被上司、同僚和下属称为“及时雨”,他的这种善意可是只针对自己这个阶层的人的。对于普通士兵,他和一切封建社会的武官一样,都认为他们是可以随时替换的消耗品。所以,为人四海的“及时雨”陈建业,根本就不关心士兵的状态如何。

新官上任的陈建业还是按照武官们的潜规则那样,部队成军之后,该怎么吃空饷,他就怎么吃空饷。该怎么克扣粮饷,他就怎么克扣粮饷。

倒是陈建业相对比地方武官算是有点见识。早在离京之前,他就自己出钱,从京师雇佣了三四十个身强体壮武艺不错的镖师当自己的家丁。

这三四十个家丁算是救了陈建业这个草包的急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些行镖保镖的经验。组织起队伍来,居然也算井井有条。不过,相对于正经八百的军官,他们这三四十个人把一千多个新兵当成了趟子手来管理。整个队伍看起来像个大的保镖团队,多过像一支军队。

比如说,正在路上行军的调查团队伍,物资和文武官员们都在马车上。而这些马车,被三四十个镖师,领着各自名下的趟子手(士兵)团团围住,在整个队伍的中间。

从保镖的意义上说,这种安排是倒是可以很好的保护住物资和重要人员。可是从军事指挥的角度出发,没有系统的指挥体系。指挥官和士兵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一旦出现埋伏之类的突然袭击,这样的队伍完全是送菜。

从襄阳城出发,整个调查团走了十多天的时间,才渐渐的接近荆州府境内。

就是像陈建业这样的草包,也发现荆州地界和其他地区不同。一路上看到的情况都是让他非常的警觉的。

每个村子都建设了自己的城堡(实际上是复兴会基地村的村民和复兴会各直属农场工人们居住的棱堡式民居)。每个村子都练有使用鸟铳(复兴会淘汰下来的不适合改造的复兴二式步枪。目前复兴军已经开始换装复兴三式步枪。复兴三式步枪即日本人根据夏塞波的改进版格拉斯步枪改制而成村田式步枪)的民壮。

这种紧张的状况,使得一行人也不得不紧张了起来。就是陈建业也开始觉得荆州知府张宏的报告不一定是荆州卫的搪塞之词了。毕竟,这样严密的防卫和紧张的氛围,可不像是为了应付调查团专门弄出来的样子。

因为在这些地主阶级出身的文武官员们看来,这种在乡间守卫严密的堡垒,往往都是乡间的地主大户们建设的。要不是地方上的治安确实已经变得很差了,地主大户们不可能是这样一副风声鹤唳的样子。

比如说,调查团的队伍在试图进入一个村子的时候,就遭到了该村民壮的鸣枪示警。还没等队伍接近村子。村子的堡垒中就敲响了警报。然后就有一队队服饰奇怪但是却统一(民兵制服),组织水平明显比调查团部队的素质要高的多的民壮队伍,迅速登上墙头并向调查团部队鸣“铳”警告。

陈建业派了一个师爷前去和村子里的人交涉。可是村子里话事的人,却死活也不允许调查团接近村子。哪怕他们出示了湖广巡抚的文书,他们也不相信。

陈建业他们不知道的是,他接触到的这个村子,实际上是复兴会的一座直属农场。整个农场里的生产建设兵,全都是复兴会下属的农业工人。他们都是接受过复兴会充分的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

别说是湖广巡抚的命令了,就是天启皇帝的圣旨,也别想指挥得动他们。

作为接受了复兴会充分教育,产生了明确的阶级意识的农场工人们,他们没直接派出部队消灭这群人,那还是因为复兴会有明确的命令呢。

实际上,觉得受到了冒犯,感到非常生气的陈建业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正常情况下,超过三十人的队伍,在没有复兴会通知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农场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366章 在山东(1)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8章 起步(2)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73章 在山东(8)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70章 在山东(5)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9章 婚事(1)第76章 大丰收(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27章 开始(3)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1章 日常(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35章 理念(3)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
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366章 在山东(1)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8章 起步(2)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73章 在山东(8)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70章 在山东(5)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9章 婚事(1)第76章 大丰收(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27章 开始(3)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1章 日常(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35章 理念(3)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