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日常(3)

“……,讲到这里,关于番薯、番芋、南瓜、玉米的种植方法,就已经全部讲解完成了。秧苗、种子和新的种植工具,将会在休假结束后,由各大队的教导员给大家发下去。这几天休假,大家要好好的温习我给大家发的材料。讲完了实际的工作方法,现在我要各位农工兄弟们讲一下,具体的收益分配办法。”

“……,简单一句话,就是按照收成的多少向大家发放奖金。也就是说,除了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之外,在每一季庄稼收下来之后,我会按照收成的多少,按照市价,给大家分配收成总价格五层的奖金。”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大家的工作越努力,庄稼的收成越高,大家得到的奖金就越多。一言以蔽之,我和各位兄弟们,对收成是五五分层。这个就是我们今后的制度。大家只要记得谁和这个制度作对,就是和兄弟们的银子作对,就行了。”

王书辉一向认为,一个健康的团体,组织乃至于国家,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占大多数的,关心自己的实际利益的,操心关于自己一切切身利益的民众。一个是占极少数的,关心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操心关于国家和民族一切前途和发展的领导集体。

无论是什么团体,什么组织,哪种意识形态和处于哪种社会阶段的国家。只要它的民众是意识清醒的,关心自身利益的民众。只要它的领导集体是理念明确的,关心整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领导集体。那么,这样的团体,这样的组织,这样的国家,都是有前途的,不可战胜的。

在王书辉看来,中国这个国家,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是相当的幸运和伟大的。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讲究实事求是的民族。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头脑都非常的清醒,中国人民的目的都非常明确。

中国人民不在乎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中,他们不在乎身边的其他人,或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看法观点。他们永远会把最大的热情和最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中去。

有这样伟大的人民,可能就是中国的封建主义能够持续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两千多年的根本原因,也可能正是,五千年来各种各样的封建王朝像走马换灯一样更迭变化,而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能够在王朝统治不断被摧毁和重建的情况下,传承不断的根本原因。

王书辉对于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普通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法,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属性的认识下的。他不需要向这些劳动者灌输某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只需要根据他们的切身需要和自己的计划相结合,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制度就可以了。

王书辉相信,在农工们按照自己的传授的现代种植技术,使用自己带来的,来自现代社会的高产耐旱耐寒种子,利用化肥和农药照顾庄稼,那么等到收获的时候,巨大的丰收导致的他们收益的增加,就会自然而然的让他们坚定的遵守自己和他们共同制定的制度。

王书辉坚定的认为,没有什么人能够说一句话顶一万句话的,这都是阴谋家架空领袖的权谋手段罢了。面对伟大中国人民的政治人物们,不需要像美帝政客那样卖弄口才和脸蛋身段,他们只要讲真话,做实事,就完全可以胜任。

只要他们能够制定符合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制度,并且自己也坚定的维护而不会因为自身和家族的利益破话这个制度的话,中国人民就会无条件的支持他们。因为除了个别时期的小部分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是非常热爱平稳和有前途的普通生活的。根本不会有什么长得奇丑无比的精神病人在白皮鬼的暗中支持下,领着一帮满脑袋米田共,当惯了亡国奴的蠢蛋去占领某处街道的。

王书辉在明末的生活逐渐的进入组织化,制度化的阶段。随着他培养的第一批学员的成长,王书辉在自己的大营里,建立了比较稳定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他首先通过规范自己的学生,建立了在管理上比较紧密合理的教导员制度。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在明末的技术手段下,他是没有办法挨个按人头的,把自己的意图贯彻到自己手下每个人那里的。

教导员制度的建立,就可以有效的做到,让自己的意图明确的下达到人头和让普通人的想法清楚的上传到自己手中。每十多个人组成一队,配备一个业务干部和一个教导员,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力,明确的传播到每一个人那里。

教导员在各个队伍中,既作为各队工作人员的老师,承担着文化教育的工作,又紧握着考核人员级别,掌控他们的实际利益得失和地位变动的关键权力。王书辉自己则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教导员,掌握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诉求,建立相对完善和合理的制度,从而让每个人自觉的维护制度,达到掌控整个团体的目的。

这种情况就让王书辉的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队头或者可以负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分工,但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得失和在团体中地位的升降的实际权力,全部掌握在教导员手中。而这些教导员们又是王书辉大老爷的亲传弟子。这就让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意识到,自己是在王大老爷的直接掌控之下的,是王大老爷的人。这种明确的归宿感是古代社会中非常少见的。

王书辉通过教导员管理团队的做法,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创新。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主义,并不是西方理论意义上的封建主义,不是那种人口和领地的封建,而是一种模糊的,充满了潜规则的权力封建。

王书辉的教导员制度,就是打破权力封建,明确制度,通过制度掌握每一个人思想和行动,让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有效上传,让自己的每一个意图都可以有效下达的体制创新。

实际上说,到了21世纪的中国,这种权力封建还是屡见不鲜的。具体的表现就是,掌握公权力的人,不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谋划利益,而是对某个掌握实际权力的人或者山头效忠。

他通过效忠某个人或者山头,获得更低等级的权力。通过这样的权力,他当然会不遗余力的为自身和某个人或山头谋取利益。这就一种典型的权力封建。像老百姓嘴里常说的,谁是谁谁的人,谁谁是一个山头的,就是普通中国人民对于这种权力封建的一种清醒认识。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人民真是相当的聪明的。

除了教导营在王书辉的直接掌控之下外,王书辉还组织学生建立了管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处。这个被叫做大营办公处的组织,现在只是承担经济统计工作和对外贸易和联系工作。王书辉未来的老婆的舅舅们,就在办公处里负责不同的工作。他们这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负责为王书辉贩卖私盐和棉布,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和试探工作。

另外,像,负责财务审核拨发的财政科,负责人员档案管理的档案科,负责日常训练工作的训练科,负责卫生和防疫工作的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后勤科,负责招收新人工作的人力科等相关的科室和人员,都在王书辉教育工作的开展下,不断的被完善。

王书辉讲完了课回到办公处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因为放假的原因,办公处只有今天负责在王书辉身边轮值的一个一等家丁和两个二等家丁,以及两个教导处的学生在办公室里等着他。

整个一上午的时间,除了早上刚来的时候,两个教导营的学生整理了王书辉书桌上的材料,家丁们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之外。他们五个人就一直坐在办公室看书。两个教导员看的是历史教材,三个家丁看的是语文识字课本。自从评级制度建立之后,王书辉手下所有的人都变得更加的勤奋好学了。

三个家丁看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麻烦,他们趁机不断的请教两个教导员,教导员也不断的帮助他们。

当王书辉进办公室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学习情景。作为老师的王书辉当然喜欢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笑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坐到办公桌上开始看材料。这些材料都比较简单,多是运用了表格和示意图的材料,大部分是关于一些日常工作的数据。

过了十多分钟,一个叫做孟离的教导员走到王书辉桌旁提醒他道,“师尊,到午饭的时间了。”

对于师尊这个称呼,王书辉是比较无语的。最早的时候,王书辉的学生们管他叫先生。先生这个称谓,让王书辉不自觉的想到后世的萝莉控爱好者孙蜀黍。联想到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流氓和卖国失败者,让王书辉觉得非常的晦气。他坚决的拒绝这个称呼。

但是没有称呼是不行的,可能是在一些听过说书的家丁们的支招下,师尊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的称呼,就成了王书辉的专用称呼。

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83章 东改编2第373章 在山东(8)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7章 准备(3)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0章 日常(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30章 日常(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12章 婚事(4)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174章 审判(2)第12章 婚事(4)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6章 理念(4)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3章 起步(7)第3章 穿越(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08章 终结者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7章 准备(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2章 起步(6)第385章 东改编4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
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83章 东改编2第373章 在山东(8)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7章 准备(3)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0章 日常(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30章 日常(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12章 婚事(4)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174章 审判(2)第12章 婚事(4)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6章 理念(4)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3章 起步(7)第3章 穿越(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08章 终结者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7章 准备(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2章 起步(6)第385章 东改编4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