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

经历了一场大乱,迎来了一场王朝更替,北京城仍旧是那个北京城,北京城的状况仍旧是北京城的状况。

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实践,只会坐在那里空谈空讲。在他们嘴里,似乎天底下什么事情也难不住他们。似乎天底下的任何事情,只要是他们做,他们就能做的比别人好一千倍。

“说就改天动地,做就无能为力。”这种人,其实是缺乏唯物主义的基本认知,不具备实事求是能力的糊涂蛋。

王书辉在复兴党内反复的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以要笨蛋,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要糊涂蛋。”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复兴党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的整风运动中,很多有了点文化就开始犯糊涂,成了那种“说就改天动地,做就无能为力”的家伙,都被复兴党的肃委会揪了出来。他们不是被下放到农场和矿山进行劳动改造,就是被复兴党直接开除出党。

所以十多年下来,复兴党内思想教条行事机械的“笨蛋”很多,但是那些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糊涂蛋”却很少。

虽然复兴党在王书辉的领导下能够用严厉的手段保证自己的组织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复兴党也没办法把天底下所有的“糊涂蛋”都解决掉。

除了复兴党之外,北中国的主要势力中,已经被基本上清除的明王朝方面的“糊涂蛋”最多,大顺王朝,也就是过去高迎祥领导的闯军次之。倒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奉养那些没用的“糊涂蛋”,使得后金女真这个奴隶制部落政权里的“糊涂蛋”最少。

新建立的有点沐猴而冠味道的大顺王朝里面并不是没有明白人。比如已经被大顺皇帝高迎祥冷落,受到大顺王朝的“文官”“武将”们排挤的李岩。比如已经匆匆的赶回北京城负责京师周边地区防御工作的李自成和张献忠。

但是,就像所有的缺乏重建过程的封建王朝一样,高迎祥在接管北京城后,因为缺乏城市和国家管理经验,所以接收了很多原来的明王朝的官员大臣。

要知道,凡是在封建王朝更替中能够稳稳的站住脚跟,几乎不少到任何的利益损失的统治阶级,一般情况下都是那种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落后、最反动的利益既得集团。只有那些完全没有国家和民族概念,做任何事情都以本集团本家族利益为目的的既得利益集团才会膝盖特别的软,脸皮特别的厚。

高迎祥麾下,包括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他们都缺乏治理国家运作政府的能力。让他们打仗,在长期的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实实在在的摸爬滚打,这些人说起来可能算是顺手。但是没有任何的实践和经验,也没有任何的理性认识,让这些人管理国家运作政府那根本就是个笑话了。

高迎祥麾下的人不是没有想要在作为政府机构的新建六部衙门里面抓权占位的。但是别看当官儿这件事情似乎很简单,但是真要到了那个位置上去的话,没有相应的能力是做不成事情的。

高迎祥麾下没有具备这方面经验和能力的人,但是北京城内并不缺乏具备这种能力的人。

大明王朝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市民暴乱而倒台,但是除了崇祯皇帝和孙承宗、袁崇焕等几个有点忠心的大臣以外,大明王朝上层的大部分官员都仍旧留在北京城内。

当初高迎祥大军攻进北京城的时候,那些早就已经和高迎祥暗通消息的朝廷大员立即就组织人手拜见了高迎祥。其中不乏阁老尚书等明王朝高层的核心官员。

高迎祥这个人是有“良心”的。这帮以前就和他联络过的朝廷官员很快就获得了他的封赏和任用。他们也对高迎祥的接纳“投桃报李”。高迎祥的登基仪式之所以能够搞的花团锦簇,主要就是这批人出了很大的力。

1631年末的北京大暴乱的规模确实不小,但是高迎祥的快速介入,让这场大暴乱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对的不是很大。

除了近四千普通市民和两万多辽东军在这场暴乱中丧生,城内各地发生了几处火灾之外,因为作为暴乱骨干的京营士兵大部分被闯军融合吸收,所以,这场动乱造成的人员损失控制在了三万人以内。

造成北京城市民暴动的根本因素是粮食危机。

依托着大运河作为补给线的北京城,当时除了要为北京以及北京周边的上百万人口提供粮食以外,还要为十多万外地部队提供军粮。在以周国丈为代表的明王朝上层利益集团的囤积居奇下,才最终导致了这场大暴乱。

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在物质世界里,只有客观存在的物质,不存在因为具体人而产生的差别。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小学生做算术,他计算112。数学大师华罗庚计算这道题的时候,1加1还是等于2。

112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它不会因为计算它的人不同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高迎祥撵走了朱由检,自己掌握了北京城的政权,忙不迭的建立起一个新王朝来。但是北京城的粮食危机,并没有因为新王朝的建立和高迎祥的登基就发生什么变化。

没有粮食的北京城,朱由检当皇帝的时候没有粮食,现在高迎祥来了,而他又不具备凭空变出粮食的神通法术,所以1632年年初的北京城里面还是缺乏粮食。

朱由检变成了高迎祥,旧大臣变成了新大臣。除了增加了一堆进一步造成财政压力的公侯伯子男之外,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利益既得集团,还是那个利益既得集团。

但是北京城外的五万增加北京城粮食供给负担的辽东军,现在已经变成了二十万的新老顺军。而占领了山东全境,已经开始从南到北的接收大运河沿岸的复兴党,又火上浇油的彻底的切断了整个中国的南北交通。

也就是说,名义上建立了新王朝接过了大明王朝的接力棒的高迎祥,现在面对的是比冲大明皇帝朱由检还要恶劣的局面。

在南北交通畅通,南方地区还能够向北方地区提供供给的情况下,朱由检信用了同样的一批疯狂偏执的文官官僚,为不到十万人的部队提供供给,就把整个大明王朝给整黄摊子了。

而到了现在,要面对南北交通完全断绝,大运河供给线路被掐断,同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把持新政权,要为二十多万大军提供供给的情况,已经把自己打扮的金光闪闪的大顺皇帝高迎祥,他难道就能走出一条和大明皇帝朱由检不同的道路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作为高迎祥麾下为数不多而且出类拔萃的明白人,李岩在为高迎祥制定计划之初就明确的提出了,占领了北京城后,先要肃清周边对出闯军有威胁的武装势力,然后就需要稳住目前还算老实的辽东军。在这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明王朝遗留下来的宝贝金银拿出来和复兴党人交换物资和补给。

在获得了复兴党方面的物资和补给后,闯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方面自己组织军屯,另一方面组织当地民众恢复生产。

李岩难道不知道和复兴党做交易是与虎谋皮,复兴党才是闯军最大的威胁吗李岩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清楚而且明确。

正是因为李岩有这样清楚和明确的认识,他才知道和复兴党交易来物资和补给,恢复生产,重新建立起闯军自己的供给体系的重要意义。

这也是李岩不希望高迎祥贸然登基称帝的主要原因。他害怕高迎祥的做法会冒犯实力强大而又“居心叵测”的复兴党人。

正因如此,当李岩看到李自成和张献忠仓皇的退到北京城,听说了复兴党大军兵锋北上的消息之后,他才彻底的心灰意冷,不再努力的为正在兴高采烈的玩着“当皇帝过家家”游戏的高迎祥出谋划策了。

复兴军主力部队开到真定地区后,先是和山东军区接上了头,就地进行了物资补给和整备。然后,七个师复兴军一分为二组成了两个军团。其中一个军团继续向北方进发,另一个军团则向北京西部地区出发,准备封住闯军向西部地区的退路。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可能是为了在“新朝”好好的表现一下吧,那些在闯军肆虐中原地区的时候反应迟钝的原明朝地方官,现在翻身一变成了大顺的官员,他们在复兴军北上的过程中把相关的消息迅速的传递给了北京方面。

复兴军出现在中原地区,把李自成和张献忠吓得望风而逃。这样的消息都没让高迎祥从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中的“后宫三千佳丽”的美妙中清醒过来。可是当他接到了复兴军接管了万全都司,陈兵保安州和顺天府交界地区的消息之后,高迎祥才一下子清醒了起来。

高迎祥本质山不是个彻底糊涂的人。马贩子出身的高迎祥能够在明末成堆的农民造反势力中脱颖而出,心机和手段都是足够的。

一个人,突然间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自己过去甚至不敢幻想的顶峰,然后就是纸醉金迷的各种迷乱美好,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人都会表现出一种沉溺和放纵来。个人素质高如汉高祖刘邦者,不也在攻破咸阳后沉醉于阿房宫的六国佳丽吗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迎祥的表现确实有点不好,但是没差到什么地步上去。

高迎祥最大的问题在于,和汉高祖刘邦面临的环境不同。第一,他的对手不是项羽那种沐猴而冠的家伙,而是生产力和组织水平超越他们几百年的工业化革命组织复兴党。第二,高迎祥的左膀右臂不是萧何、韩信、张良、陈平这种从一开始就跟着他的成熟助手班子,而是魏德藻和张缙彦等一大群只知道死抱着自身利益的腐朽反动的利益既得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高迎祥能够从虚幻的皇帝迷梦和美妙的三千佳丽中清醒起来,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了。

闯军之所以被称之为流寇,就是因为没有后勤补给能力的闯军只能进行流动作战。虽然十多年来的劫掠和破坏已经使得中原地区不再能够为闯军的流动作战提供基础了。但是流动作战边打边跑的思路,还是深刻的刻在高迎祥这个流寇头子的脑袋里的。

即使后期闯军的后勤供给靠得是和复兴党的交易所得,但是高迎祥骨子里面还是老一套的思想。

李岩当初给高迎祥制定的计划,高迎祥表面上说要全部遵行,但是他在心里只赞同李岩计划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制造混乱里应外合的突袭北京城那部分。

如果不是脑袋一热奋不顾身的登上皇帝的宝座了的话,高迎祥的想法其实是从北京城里掠出大量的资金来,然后带着金银财宝跑回陕西建立一个小朝廷。因为高迎祥自己也知道,闯军就是再怎么增加部队的人数,也不是复兴党的对手。

坏就坏在,高迎祥进了北京城后彻底的发了昏,犯了迷糊。皇帝的宝座和至尊的身份对于他像毒品一样无法自拔。但是即使这样,高迎祥也给自己留下了最后的后路,那就是从山西杀回陕西,然后凭借自己的手中的财富和军队,成为一个臣服于复兴党的独立地方势力。

这也是高迎祥把五万多部队派往山西方向的原因。

然而高迎祥经营的退路并不稳固。复兴军的一个军团轻松地击破了他布置在山西地区的部队。然后一支三万人左右的复兴党鲁东军区的二线部队,就驻扎在了直隶到山西的各个主要关隘处。这样一来,一个针对北京城的西南方向的包围圈就完全的成型了。

到了这一步,高迎祥要还是没有彻底的认清自己退路已断的现实的话。那他也太愚蠢的了一些。

明朝末年这个时代的人,如果没有接受复兴党的教育和改造,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在复兴党的治下的话,任何人都是很难理解复兴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的。

孙元化和卢象升之类的大明官僚当初错误的判断了复兴党,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封建争霸势力当初也没有认识清楚复兴党,高迎祥这个草j皇帝当然也没有搞明白复兴党怎么回事儿。

高迎祥用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复兴党,所以他就觉得只要自己把皇帝的桂冠送给了复兴党,再给复兴党交上一笔肥厚的买路钱,那他逃回陕西当个割据势力的小打算似乎就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毕竟多年来和复兴党的交往让高迎祥觉得,复兴党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嘴脸。

所以,当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两个复兴军的主力军团不断的缩小包围圈,逐渐的把致命的吊索套上北京城里的高迎祥的时候,高迎祥反倒是在北京城里发起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行动。

他突然对已经投靠效忠了他的那些原明王朝的文官勋贵下手,对他们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拷打和问。大肆的对北京城内的官僚富豪们进行抄家。

高迎祥的做法,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明白是为了什么。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来说,高迎祥玩儿的这一手可谓是两人率先开创的。对有钱人进行“拷饷”,这是为了和复兴党做交易进行的准备。

高迎祥不想把紫禁城了里的宝贝拿出来用做交易,这一点本身也因为这样的过程而身家丰厚的李自成和张献忠都能理解。

1632年4月,复兴军中原第二军团的司令部里,军团总指挥、政委罗克敌和军团班子的主要成员正在接待一个陌生人。

只见这个人一进司令部的营房就干净利索的跪在地上,然后大声说道:

“大顺户部侍郎李岩,愿投效王师”

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32章 日常(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74章 审判(2)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79章 大练兵(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3章 理念(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80章 大练兵(4)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6章 理念(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5章 准备(1)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5章 理念(3)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5章 准备(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367章 在山东(2)第372章 在山东(7)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
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32章 日常(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74章 审判(2)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79章 大练兵(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3章 理念(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80章 大练兵(4)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6章 理念(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5章 准备(1)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5章 理念(3)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5章 准备(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367章 在山东(2)第372章 在山东(7)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