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

空口白牙的讲理论,这么做是没人相信的。

但是讲理论的同时,随着理论而来的政策和制度能够实实在在的给人带来好处的话,那么不管这套理论有多么惊世骇俗,只要这套理论能够实现自洽,大部分人就是都会接受这套理论的。

复兴党的理论体系在后人看来并不怎么高深和复杂,基本上都是很简单的内容。王书辉自己的水平有限的同时,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没有那么深层次的实践,所以王书辉选择的也是很简单的能够和这个时代的人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东西。

总的来说,复兴党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以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万世归一律和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万物一统律为基础理论,然后结合各种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基础的进化论内容的物竞天择律为框架,推导出工业生产胜过手工生产,社会化大生产胜过小农生产的工业化思路,最终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证清楚,推出最终的必须以发展生产力,消灭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为己任的工业化政党理论。

这一套理论在制度上的体现,一个是坚持复兴党领导国家,一个是坚持人民民主制度。

作为现代人,王书辉即使对很多理论有着比较明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就他本人的能力来说,他也没有创造出一套全新的理论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王书辉能够做到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把后世的东西拿到这个时代来用。

不过就他的个人能力来说,前三十年的理论和思想虽然是他比较喜欢的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先进性的理论,但是他和他领导的复兴党驾驭不了这套理论体系。

当然了,他也不会真的就把那一套让江山变色,让人民遭殃,制造了一大帮打着精英主义招牌的利益既得集团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特色理论体系全面的照搬照抄出来。

他站在左面偏右的立场上,对这一套理论相当的警惕。所以他才会把复兴党的肃委会、纪委会,设置到和国家审计和统计委员会、国家财政和计划委员会同等的,国家最高级别的政策制定机构的高度上去。

特别是即使为了让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能够为整体上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复兴党中国的经济活跃贡献力量,但是复兴党对于那些在复兴党的反封建革命中表现的比较顺从,身上没有血债,没有民愤,能够被动和主动的将土地上缴,主动和被动的将自己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资本家们,态度仍旧是非常的惊醒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主要从事轻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民族资本家虽然没有反封建革命的对象封建地主阶级的遭遇那么可怖和凄惨,但是因为他们的脱胎于这个阶层,复兴党还是在政治上给予了他们一种完全可以说成是歧视性的待遇。

即使这些民族资本家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复兴党的人民工人权益保护法的束缚,不能对他们的工人进行严重的剥削了,可是从经济上,他们要和实力强大的国营企业竞争复兴党在这一点上倒是比较公平的。他们为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竞争提供了最公平的环境和政策。当然,即使如此民族资本家也别想获得复兴党的政策倾斜。。

在政治上,民族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的直系家族和依附家族,如果不接受复兴党的最小化家庭的政策,以两口孩子都是国家抚养的之家的规模异地分居的话,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就不能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福利政策。他们和他们的子女,就不能够在复兴党中国获得任何的政治权利。

因为复兴党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制度,在宪法上被作为专`政对象的他们被这样对待,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当然了,这种在政治上的不公平对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些民族资本家以及他们的子孙,一是没有人民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也不能进入大学学习,成为军人、科学和技术研究人员等等的权力。

对于老百姓来说,民族资本家作为有钱人是值得羡慕的。国家也允许普通国民自主创业,自己经营企业和工厂、商店、第三产业等等。可是这些人在经济上确实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他们在政治上的利益却被全面的剥夺了。

用老百姓最朴实的观点来说,那就是当资本家确实可以挣很多的钱,但是因为资本家不享有任何的政治权利,所以老百姓在面对有钱人的时候,还是能够非常的心平气和的。

除了在政治上的限制以外,复兴党对所有参与对外贸易的民族资本家也进行了限制。这个限制倒不是禁止民族资本家参与海外贸易。毕竟早在1632年左右,长江商团包括秦氏商团、枝江商团、松滋商团、武昌商团和金陵商团就开始全面参与海外贸易了。但是凡是参加海外贸易的民族资本家企业,则必须接受复兴党的财物监督和工会监督。

具体的说就是,所有参与海外贸易的企业,必须接受复兴党“四马分肥”的政策。

所谓“四马分肥”,就是指参与海外贸易的企业,必须接受复兴党商业银行的一部分贷款,将企业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公方一般为银行方面和工人代表组成。公方不会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但是公方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组织工会,维护工人的“人民权益”。

与此同时,企业获得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分配原则。即分为国家所得税10、企业公积金20、工人福利费20、资方红利四个部分。资方红利大体占大约50,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

不要觉得复兴党这样比较强硬的介入民族资本家的企业有多么的不公平。实际上,国营企业在国家所得税的上缴上高达30左右,同时国企还要接受党委和工人代表委员会的两重监督。在企业公积金和工人福利的分配上,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比例也要比私营企业高的多。其中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方面支出达到总利润的30,工人福利更是高达40。

所以说,如果把国家作为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和民族资本家进行比较的话,国家从国企的利润中也只能获得30,而在私营企业里,资本家可以通过“四马分肥”获得高达50的企业利润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本家在企业经营中失败的话,那么资本家只能回家自己吃自己,破产了事。国家是不可能为他们兜底的。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解释了为什么在国家放开了对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限制,允许他们到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投资设厂之后,无论是那些从事轻工业的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忙不迭的跑到东南亚地区的中华帝国藩属国去投资设厂的现象。

毕竟中华帝国对目前阶段藩属国国民设定的最低工资,即使对藩属国国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但是和国内当家做主的工人阶级比较起来,他们仍旧是非常纯粹,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工限制的超级廉价劳动力。

目前阶段里,那些接受过当地中华帝国驻军一年左右的简单纪律和组织培训的朝鲜人和倭国人,就是中华帝国的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最喜欢的用工对象。

截止到1638年,中华帝国在南中国海各藩属国的企业,几乎每年都要吸引几万名朝鲜和倭国归化民到南中国海地区就业。

当然了,如果说在复兴党治下的民族资本家已经挺不容易了的话,南明伪证府治下的那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大地主和封建手工工坊主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南明伪政府的所有权力,把崇祯皇帝彻底架空的江南文官官僚集团建立的手工工厂具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但是很明显,他们的日子远没有后世著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那么滋润。

固然,这个时代的江南封建官僚资本主义集团像“蒋宋孔陈”一样,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掌控金融、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了大量的垄断性质的手工工厂。但是,一方面他们没有外面的美国爸爸帮忙,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供他们兴风作浪。在复兴党的工业品倾销和对他们的海外贸易的全面封锁下,他们很快就退化成了坐拥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兼买办。

让人比较惊讶的是,特别是让王书辉有些没想到的是,掌控南明伪证府权力的江南官僚地主集团,在复兴党的巨大压力下,居然也做了一些很了不起的改良。

比如说,至少在浙江地区,江南官僚地主集团重新恢复了国家赈济体系。

很明显,因为从1634年以后接连丢失了江西地区和广东地区,南明伪证府已经吸取了一个明显的经验教训,那就是绝对不能对遭遇自然灾害的老百姓继续不管不顾了。因为只要在他们的地盘上出现了流民和难民,那么复兴党的军队就会雷霆万钧般的出现在当地,先是消灭当地的南明武装力量,之后就会占据当地的土地,救济和扶助当地的百姓,最后把当地的百姓变成一帮子跟从复兴党人的乱党。

原本在南明伪政府里能够和江南官僚地主集团相抗衡的赣党和粤党,就是这样彻底的根基尽失的。

其实经验教训的角度来说,南明伪证府失去湖南地区和广西地区,就是这个原因。等到他们再次丢失了江西和广东之后,他们才明确的认识到,只剩下浙江和福建这两小块地盘儿的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再次承担失去土地的状况发生了。

所以无论是重新变成彻底的地主买办的江南官僚集团,还是被复兴党海军轻松的毁灭了所有的海上力量,转变成了彻底的地方军阀的郑芝龙闽党集团,都不敢放任自己地盘上的老百姓在自然灾害后变成流民和灾民了。

江南官僚集团的办法是,大地主们互相商量着出些粮食和山地,组织总是接连不断的因为小冰河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灾民和难民,开荒山搞梯田,大搞以工代赈。

郑芝龙地方军阀集团的办法则是,采取宋代的老办法,把灾民和难民编成厢军,在福建沿海地区搞搞渔业生产。

当然了,这样的办法并不能解决什么根本问题。两地的封建统治者的最终办法,还是私下里和复兴党进行接洽,把那些被他们组织起来的灾民和难民送给复兴党方面。

对于这种情况,复兴党是比较愿意的。说实话,江西和广东的人口除了一部分集中到了珠江三角洲和鄱阳湖平原上的国营农场里以外,两省的大部分人口,还是被复兴党转移到了北海道、济州、吕宋、安南等地区的复兴党的海外国营农场中去了。

除了两地的山区群众被复兴军吸纳之外,大部分处于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地区的群众,还是在接受了复兴党的改造和教育后,被编成了新的生产建设兵团,派往中华帝国在各藩属国的国营农场中去了。

说实话,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改造群众,迁移群众,训练群众,武装群众这种高投入,低产出,耗时长,费精力的工作,复兴党真心不是非常愿意去做的。

在这种情况下,南明伪证府能够比较懂事的把受灾的群众组织好,然后老老实实交给复兴党来救济和帮助,可比复兴党再接受两个地区的大量人口要好的多了。

为了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江西和广东两地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建设,复兴党甚至对仅剩浙江和福建两小块地盘儿南明伪证府调整了策略。

在复兴党完成对江西和广东的全面工业化改造之前,南明伪证府还能宽绰个四五年的时间。

等到四五年时间一过,复兴党完成了对江西和广东地区的改造以后,南明伪证府寿终正寝的日子也就差不多到来了。

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305章 终结者(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84章 东改编3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25章 开始(1)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75章 在山东(10)第16章 立足(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1章 起步(5)第22章 起步(6)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5章 立足(3)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5章 理念(3)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73章 审判(1)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07章 终结者4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章 穿越(2)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
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305章 终结者(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84章 东改编3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25章 开始(1)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75章 在山东(10)第16章 立足(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1章 起步(5)第22章 起步(6)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5章 立足(3)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35章 理念(3)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73章 审判(1)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07章 终结者4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章 穿越(2)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