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

“前两天有几个同志对我说,‘老师,咱们肃委会总是把自己人抓出来,还要在群众面前宣布他的罪行,搞公开审判。【风雨首发】这样一个劲儿的把问题暴露出来,群众会不会认为咱们复兴会里全是坏人,导致我们复兴会的威信下降呢。’”

“我当时听了这话,感觉是哭笑不得的。我当时就对这些同志说,你们也太不相信群众,太低估群众的智商了。”

“我现在问大家个问题。一个革命党、执政党,是不停的往外抓坏人,会给别人一种这个政党里的坏人很多的感觉。还是一直吵吵自己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然后遍地都是贪官污吏、特权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到处被这些贪官污吏、特权阶层们掠夺侵害,最后因为实在是贪官污吏和特权阶层太多,以致于不抓出一批人来,这个政党的稳定性都不能保证了,才抓出一大批人来,才会让别人觉得这个政党里的坏人很多呢?”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了,我们复兴会现在也不是老师你说的那种情况啊。廉洁奉公,一心一意的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工作的人,还是大多数的啊。”

“我这就要问大家了。大明王朝是在今天才变成这样的么。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一个当官的贪污了十两银子就要剥皮萱草。一个乡绅欺压了老百姓,就会被老百姓绑着进京。当时的当官的,每天都活在兢兢业业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敢欺压老百姓。可是,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整个大明朝,到处都是贪官污吏和掠夺压迫民众的士绅了。”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从量变导致了质变的。就以大明朝为例,过去的两百年间,大明朝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是个不断的增加,在进行数量积累的过程。这种数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大明朝的整个上层,就产生了质变。大明朝的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不断的从朱元璋那个乞丐出身的关心老百姓利益的统治阶级,变成了一个以镇压百姓、欺压百姓、掠夺百姓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统治阶级的。”

“贪污腐败,消极怠工,官僚主义的这些问题,是永远也不会从我们复兴会这个组织中绝迹的。这是个很客观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为了保证我们复兴会的革命性、先进性,一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不变质,就必须把整肃工作作风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永远伴随着我们复兴会的,制度性的工作。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我们必须永远的保持警惕,不停的把腐败变质的反革命分子从我们的队伍中揪出来,扫出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保证我们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工业建设和我们党的自我建设,这两者之间是一个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过程。不存在说,搞整肃、搞整风就会耽误我们的工业建设,也不存在搞工业建设,就会打断我们进行自我整肃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最聪明的了。种地的农民知道,要不停的把庄稼地里的杂草拔出去,才能保证庄稼的健康成长。做工的工人知道,只有不断的把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工厂的利润才能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才能增长。”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了。你以为我们不停的搞整肃,不断的搞整风,会伤害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而实际上,所有的人民群众都知道。复兴会这么不停的把杂草和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正是复兴会是个值得信任的领导者,是个值得信任的利益代言人的证据呢。”

“大明王朝和大明王朝以前的一切封建王朝,都是我们的反面教材。我们这些革命者如果不能保持警惕性,如果不能一直的持续不断的把变质了的干部和党员剔除我们的队伍,我们复兴会就会堕落下去,走上那些封建王朝的老路,最终走向灭亡。”

“所以,同志们。你们不要以为搞整风搞整肃是个麻烦的,危害你们利益的事情。我们不停的搞整风,搞整肃,不停的把整风和整肃工作制度化,恰恰是在维护我们复兴会自身,健康我们复兴会自身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最聪明的,我们这些革命者往往后知后觉懵懂无知的。我们一定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杂草,是不合格产品的复兴会党员,必须被不断的清除出去。这个过程永远不能停止的。因为一旦这个过程停止了,我们复兴会也就走向像大明王朝一样的,被人民群众抛弃的不归路了。”

“这个问题,我们全党上下必须要有个明确的认识!这是关系着我们复兴会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根本性的事情!”

1624年王书辉《在复兴会工作作风整肃委员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任何一个人见到王清泉,都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坏人。这是陈立见到王清泉之后的第一印象。

王清泉三十多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里,他算是个年纪很大的人了。不过,他的表现像个年轻人一样灵活和敏捷。

他穿了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灰色帆布工作服。两个胳膊上,戴着和所有的纺织类的企业工人都一样的蓝色帆布套袖。当然了,从他干干净净的白色衬衣领子和干干净净的双手,整整齐齐的衣服上,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个经常在第一线参加劳动的人。

但是,王清泉真的给人一种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的感觉。他的话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用他那轻轻的语调,说的都是些非常的贴心的关心话和奉承话。他的动作虽然很多,但是,他的那些动作却像行云流水一样,给人一种一个步骤一个动作都不多余的感觉。

比如说,他管喜欢端架子的李来运叫李领导。他管看起来很面嫩,但是却是肃委会干部之一的陈立,叫做小陈兄弟。再比如说,他自己说自己不会吸烟,但是口袋里却带着香烟。而且他能够非常麻利的给李来运送上香烟,然后又能熟练无比的用火柴,快速的给刚刚把香烟叼在嘴上的李来运点好香烟。

王清泉就是给人这样一种热情体贴周到无比的感觉。很明显,来过麻袋厂好几次的李来运,觉得自己作为肃委会的干部,享受王清泉这样无微不至的侍候,是个很正常,很习惯的事情。

麻袋厂的党委书记魏鸣鹤的年纪,看起来和陈立差不多大。陈立已经看过魏鸣鹤的档案材料了。他知道,魏鸣鹤虽然年纪和他一样,却比陈立早一年从初级少年营毕业。他是在去年被分配到麻袋厂和王清泉搭班子的。

魏鸣鹤给陈立的感觉比较奇特。很明显,手上有油污,衣服皱皱巴巴的魏鸣鹤刚刚从生产线上赶过来。他看到来的是李来运,表情中表现出一种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虽然这个表情隐藏在一张木然的脸上,但是同为少年营一员的陈立知道,魏鸣鹤的这种表情,是少年营那种一心学习的学兵们,最常见的鄙视脸。

王清泉不停地说些,“麻袋厂给上级带来麻烦了,他很不好意思”。“劳动肃委会的同志一个劲儿的来调查,他感到很惭愧之类的话”。

目前,复兴会内部的工作作风还比较纯粹。复兴会的绝大多数会员,还真的没怎么接触过这种类型的奉承。所以,李来运这个家伙被王清泉忽悠的有点脑瘸了。说了很多,“没办法,这都是工作嘛”。“听王老师的话,要为人民服务嘛”之类的官腔。

陈立因为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他在小的时候,经常能够接触到像王清泉这样,说话很妥帖的掌柜的和伙计。所以,他对于王清泉的那些话,有着天然的免疫力。

王清泉这边和李来运说着废话,那边魏鸣鹤已经非常的不耐烦了。他对大家说道:“要事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还要到生产线上参加劳动,我这里就不陪着你们了。”

说完了这种冷场的话,魏鸣鹤直接就一转身,朝工厂里走去了。

李来运的感觉肯定是相当不好的。如果麻袋厂的所有人都是魏鸣鹤这种风格,李来运还不会有什么不爽。关键是,这边有王清泉的努力奉承,这样一对比,魏鸣鹤的行为,好像就像往李来运身上泼了一盆凉水一样刺激人了。

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王清泉没有说些暖场的话来救场。而是就那样无声的站在那里,客观上延续着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况,让李来运的尴尬感和失落感,在这个环境中被不停的放大。

果然,沉默了几分钟之久的李来运,一下子把手中的香烟摔在地上。然后他用一种恼羞成怒的语气对王清泉说道:“要我说,你们麻袋厂的问题,就出在这个魏鸣鹤身上。在部队里就有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喜欢自行其是,到哪里都是个刺头。从来不知道要和同志们团结。老王,你们麻袋厂有问题,我看问题就出在魏鸣鹤这个人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来运的话还真不能说算是错的。确实,作为麻袋厂的党委书记,魏鸣鹤的组织工作做的非常的差。整个麻袋厂党委会里,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愿意跑到第一线劳动,但是从来不喜欢和同志们交流,劳动完就一心想要回到少年兵营里学习的书呆子。

目前来说,整个麻袋厂的党委会里,除了被王清泉腐蚀拉拢的干部,就是和魏鸣鹤关系不好的干部。很多干部又是同时具备了被王清泉拉拢和讨厌清高的魏鸣鹤两个条件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党委会里王清泉的支持者众多,而魏鸣鹤变成了一个摆设。

钱钟书先生说,拍马屁和谈恋爱一样,是容不得第三者存在的。这个道理确实是个铁道理。一直听着王清泉运用着高超的手段拍着李来运的马屁,让陈立浑身难受,甚至到了汗毛竖立的状况了。

很快,陈立就要求要到工厂第一线去看一看。

李来运正在被王清泉的马屁慰藉他被魏鸣鹤伤害了的心灵呢。听到陈立的话,李来运非常不以为然的说道:“生产线里有什么好看的,哄哄乱响,闹哄的很!”

陈立这个时候真的很生气了。毕竟对于他来说,任何调查研究,都不是站在上面的调查研究,而是走到下面的调查研究。和一个明显没怎么在第一线劳动的干部,能够谈出些什么呢。更何况谈的又不是工作,而是没滋没味,没有任何用处的马屁话。

王清泉很敏锐的发现了陈立的不满,他笑着对李来运说:“李领导,小陈兄弟和您不一样。您到我们厂已经好几次了,已经多次到第一线走访过了,所以您觉得没必要。但是小陈兄弟是第一次来,必要的调查走访还是要做一做的。我看这样,我派个干部陪着小陈兄弟下工厂。您已经去过很多次了,就不要去了。我们到办公室里做调查。您看这样好不好。”

要不怎么说,坏人奸臣总是非常会讨人喜欢呢。李来运这个夯货,是从来没进过车间,没走访过工人的。但是,王清泉却能把他说的像是一个不辞辛苦的称职干部一样。

陈立不相信这个李来运会是那样的人,他心里对于王清泉和李来运的看法已经彻底的糟糕了。所以,他也不管会不会引起王清泉和李来运的不快,直接就和一个干部离开了这里。

看到陈立离开了,李来运好像一下子松活了起来。他不屑的对王清泉说道:“这个陈立啊,和那个魏鸣鹤一样。以为读了几本书,自己就如何了不起了。实际上呢,他和那个魏鸣鹤一样,都是泥腿子出身,怎么能和王兄和我一样,是受过大明官场的熏陶,最知道规矩进退的人呢!”

王清泉立即接口道:“小弟怎么敢和李兄相比呢。我过去不过是个看守仓库的污浊小官儿。李兄过去可是在县衙里和县尊大人参与机要的文人呢。”

确实,李来运的来历也不一般。在成为流民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县衙中的书吏。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士绅大户,所以才被从县衙里革职了。革职回家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一场大灾,全家成了流民。他的家人和大多数灾民一样,在饥荒中病饿而死。他却有条好狗命,活到了复兴会的到来。

凭借着本来就有的数学和语文底子,李来运在复兴会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不过他知道复兴会对于衙门中人是个什么态度,所以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往麻袋厂和王清泉接触之后,他才在金钱的腐蚀下和王清泉勾搭了起来,漏出自己的真面孔。

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5章 开始(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173章 审判(1)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74章 在山东(9)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382章 东改编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6章 开始(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3章 穿越(3)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73章 审判(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章 穿越(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3章 起步(7)第4章 穿越(4)第306章 终结者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6章 立足(4)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07章 终结者4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
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25章 开始(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173章 审判(1)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74章 在山东(9)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382章 东改编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6章 开始(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3章 穿越(3)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73章 审判(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章 穿越(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3章 起步(7)第4章 穿越(4)第306章 终结者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6章 立足(4)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07章 终结者4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