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开始(2)

“蚯蚓是什么呢,蚯蚓就是地龙。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称呼,如鸭虫、坚蚕、引无、却行等等。不过总的来说,蚯蚓就是我们在野地里,田埂里比较常见的那种地龙。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解地龙的生活习性。”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老师要给大家讲解这个地龙的事情。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地龙除了是一种能够治疗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疾病的良药之外,它又是一种有利于土地肥沃的,有益于人的好东西。”

“最主要的是,地龙可以作为鸡鸭等家禽的饲料,极大的促进鸡鸭等家禽的下蛋和长肉。所以,摸清地龙的生活习性,才能利用它们的生活习性作为饲料,更好的养殖家禽。大家日常吃到的肉类和蛋类,就是从这些家禽身上得到的。所以,这节自然课的主要内容分就是学习地龙的习性,并在课后按照学习小组,根据学到的知识养殖地龙。”

1619年12月的一个上午,王书辉在王府别园第三进院子的学校里,给学生们上自然课。

整个课堂上,一共有七十多个学生。除了三十多个流民儿童之外,其他的学生不是全家都被王书辉雇佣的雇工的孩子,就是附近那个渔村里的儿童,这些孩子从七八岁到十五六岁的都有。他们都和王书辉签订了身契。在明末,他们就是王书辉买断性的奴仆。

王书辉当然不会用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他们,而是把他们作为自己未来的助手善加培养,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这些孩子穿着青衣长衫,留着一头短发。每天三顿饭,荤素搭配合理,牛奶,鸡蛋,肉类顿顿不落。来自后世的各种营养药也按时按量的服用。

整个王府别园,从上到下,都对这些孩子羡慕不已。

就连王书辉的准岳父朱由梓,对于这些小孩子享受到的待遇都有相当的不满。用他的话说,这些孩子比他的待遇还要好,虽然在生活待遇和得到王书辉的照顾上,他说的一点也没错,但是在王书辉看来,他给予这些小孩子的照顾,远远比不上这些小孩子学习的热情和专注。

不同于现代社会里的那些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这些流民儿童和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们,面对可以读书的待遇,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并且把这种感激贯彻到了学习当中。无论是王书辉教给他们的汉语拼音和简体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或者是那些明代人根本不会认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在明朝人看起来惊世骇俗的地理历史知识,他们都想海绵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掌握了。

王书辉面对这些听话聪明,勤奋认真的孩子们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在现代社会里自己的那些大学生学生们,能有这些孩子一半的懂事听话,勤奋认真的话,他可能都不会选择到穿越到明朝末年来了。作为一个老师,面对那些萎靡不振,脑袋里不知道想些什么,或者说脑袋里完全装满了空气的现代大学生们,王书辉实在没办法提起精神去把教学工作不仅仅当成一份僵硬的工作而当成一份事业去做。

不到两个星期的功夫,七十多个学生就已经完全的掌握了汉语拼音的使用,并且能够对照汉语拼音,阅读王书辉精心选择出来的拼音标注的简体字说明文识字书。并且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千以内数据的加减乘除了。

其中二十多个十五岁以上的孩子,不仅掌握了这些知识,而且承担起对家丁进行识字教育的工作。

张宝树,原名张黑蛋,今年十六岁。原本是陕西延安卫下属屯堡里的一户军户人家的儿子。从小父母双亡,父亲是在鞑子抢西边的时候死的,母亲在他十二岁头上,因为生病没钱医治去世。他从小就在延安卫给卫所的千户家种地。万里四十四年的一场大旱,让张黑蛋成为了一个流民。凭借着在卫所里练过几下拳脚,长得像个瘦猴子似的张黑蛋,在流民潮中幸存了下来。

说起来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在古代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在饥荒和抢掠下能够生存下来的人,没有一个会是简单的人物。至少一点,在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志上,王书辉的第一批手下,那二百多个流民家丁和女工,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强上很多倍的。

张黑蛋在长达四年的流民生涯中得到了非常的训练,对于一切能够保证自己生存的机会都会紧抓不放。所以他特别珍惜现在的生活,特别害怕自己会被少东家王书辉看不上,甚至于被抛弃掉。所以在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涯里,张黑蛋特别的认真和刻苦。他利用一切时间背课本做练习,无论是早晨起来的跑步中,还是中午午休睡觉的时候,脑袋里无时不刻的不在琢磨着课本上的事情。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规范化、批量化、工业化的产生人力资源的过程。所以像张黑蛋这样,坚决的按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本知识的孩子,不需要多少聪明才智,只要是智力正常,就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一个月后的阶段考试中,张黑蛋数学,语文,自然,地理,历史五门功课全部满分,在全班七十四个学生中排名第一。王书辉特意为张黑蛋改名张宝树,奖励给他银牌一面。任命他为教导大队的大队长,胳膊上戴上一个三道杠的袖标。其他排名前二十的学生每人也被任命为教导队教导员,胳膊上戴两道杠袖标。这些学生从此多了一项福利,可以每天和王书辉一起吃饭。同时他们也多了一项工作,每天晚上,要为所有家丁,十五个家丁队伍,两个仆妇队伍,和两个工匠队伍上课。

王书辉给家丁们订立的教材和学生们的教材一样。不过总体的内容比学生们的语文课,数学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加上一门历史课。历史课主要内容,是以中国历史上几次被北方蛮族入侵灭国过程中,汉人百姓的悲惨生活为主。工匠们的课程设置上,在语文和数学课上和学生们完全相同,加上历史和自然课,历史课主要以历朝历代的科技发明为主,自然课主要以历史课上相关科技发明的原理定理为主。

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174章 审判(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8章 开始(4)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1章 起步(5)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78章 大练兵(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05章 终结者(2)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5章 立足(3)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83章 东改编2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174章 审判(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8章 开始(4)第18章 起步(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11章 终结者8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4章 理念(2)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74章 审判(2)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
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174章 审判(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8章 开始(4)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1章 起步(5)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78章 大练兵(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05章 终结者(2)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5章 立足(3)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83章 东改编2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174章 审判(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8章 开始(4)第18章 起步(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11章 终结者8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4章 理念(2)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74章 审判(2)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