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

牛真的发了下来。牛老憨看到牛大胆牵了头水牛回家,他直接跑到水牛身边,仔仔细细的打量抚摸着水牛。他的眼睛,连看都没看一眼穿着一身奇怪新衣服的牛大胆。

水牛还不是三家一头,而是一家一头。

三家一头,那是没有人当民兵的普通人家。像他们牛家这样有人当了民兵的人家,就是一家一头。

不仅有水牛发下来,种了一辈子田的牛老憨,看到工作组发下来的钢口农具,心中的惊讶实在难以言表。因为在他几十年的种田生涯中,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种地用的铁家什。

即使是在牛老财家扛活,用的也不过是粗苯的木头家什,偶尔才能见到一两次铁家什。那也不过是包铁的。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样,整个锄头的头是全铁的,整个耙子头都是铁制的,所有的农具都是那种寒光四射的真正铁制品。甚至于木犁的犁头,都是他没见过的,深黑色的,看起来厚重结实的铸铁制品。

牛大胆看到自己的老爹只关心工作组发下来的东西,对于自己身上簇新的号衣制服,完全不放在眼里,心中就有些不痛快。

不过在老爹的连声催促下,他还是先把这些新农具的用法给自己的老爹演示了一遍之后,才对自己的老爹说,“爹,我当了官了。现在我是本村民兵队的队长了。”

牛老憨没来得及想这个民兵队长是个什么官。作为一个资深的庄稼能手,他看了一遍牛大胆的演示之后,就能立即掌握了这些农具的用法。在把每样农具都使用了一遍之后,他马上套好了牛,把新犁架到到了自己家的田里。

在地里赶着牛,感受着犁头轻松的翻开土地。驾驭着水牛的牛老憨感到无比的痛快和爽利。他感觉,这比和自家老婆亲热的感觉还要舒服。

在地里犁了半天地之后,牛老憨才从田里出来。他赶紧把犁卸了下来,把水牛牵进他这几天早早准备好的牛棚里,给牛喂料。等到他忙完了这些事之后,才抹着额头上的汗对牛大胆说道,“你明天回队上的时候替我和冯先生说一句,真是谢谢他了。有了牛,你以后就全天都在队上吧。你告诉你弟也不用下午回来了,让他在学堂里伺候先生们。”

牛大胆心里真的有些生气了。自己的父亲眼睛里只有牛和地。有了牛和地,自己和自己的弟弟就是可有可无的人了。不过,一想到能和先生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牛大胆肚子里的火气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他憨声对父亲说道,“爹,我现在做了官了,当了本村民兵队的队长了。月饷也比别人多,每个月能领一两银子了。”

牛老憨这时候才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仔细的瞅了瞅牛大胆身上,在他眼里奇怪非常的新衣裤和新靴子。因为对于队长这个概念搞不清楚,只好含含糊糊的哼了几声,之后对牛大胆说,“既然你当了管事的,月饷也更多了,那你一会儿到新开的供销所里买些香来,好好谢谢祖宗。也给你爹爹(荆州方言爷爷)好好禀告禀告。”

牛大胆听了这话,才觉得心里慰贴了不少。在古人的传统中,家里没什么隆重的大事,是不会向祖宗先人提起的。自己的父亲既然说要禀报祖宗,看来自己的当官,还是很让父亲自豪的。

就在牛大胆准备祭拜祖宗的事情的时候,傻强正在自己住的地方练梭镖。改编自解放军《刺刀教程》的《大枪教程》,如果从大枪梭镖的角度讲,并不是这个时空里最先进的技术。而且,作为已经进入没落阶段的冷兵器,长枪只有在方阵队列的战术,才具有战斗力。

王书辉从一开始,准备为自己的武装部队装备的制式武器,就是可以加装刺刀的,使用火帽的米尼线膛步枪。虽然还没有列装,也没有大规模的开始上马生产线,但是,相关的军事训练,都是以排队枪毙的战术为标准进行的。

所以,目前王书辉麾下的武装,在训练中使用的都是步枪刺杀训练教程。

傻强不是本地人,他姓什么,叫什么,大家谁也不知道。其实傻强也不傻,只不过因为他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呆的,所以桂花树村的村民们都管他就傻强。

傻强本名贾三强。他本是河南一个自耕农家庭的幼子。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和两个哥哥死于瘟疫,他的母亲领着他来投奔枝江县的亲戚。贾三强面目清秀,主要是遗传自他的母亲。

旧时代的农民有“丑妻近地家中宝”的说法。这倒不是说农民的审美有问题,而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农民是保护不了好看的媳妇的。其实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也没哟太大的改变。

贾三强的母亲在老家时,就经常因为面目好看,被当地的无赖纠缠。到了枝江县桂花树村,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投奔亲戚的贾三强之母,就被大地主牛老财看上了。

牛老财如果是真心实意的把她娶进家门,也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可是牛老财不过是起了一时的色心,凌辱了贾三强的母亲之后,就把她抛弃了。陷入绝望中的贾三强之母跳河自尽,留下十岁的贾三强自己一个人在桂花树村生活。

变成孤儿的贾三强,就这样变成了傻强。在桂花树的老百姓东一口西一口的救济下,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直到他十四岁的时候,开始给牛老财家扛活。

随后四年扛活的生涯中,贾三强受尽了苦楚和压迫。他心中对牛老财的恨意,无时不刻在燃烧着。当工作组进村之后,就是贾三强领着工作组的人,攻进牛老财的家中的。也是他在随后的审判大会上,第一个上台控诉牛老财。

生活经历坎坷的傻强知道,这天底下,能给他撑腰,能给他分田,能让他活下去的。只有工作组和工作组先生们嘴里的王师尊。所以,他特别的支持工作组的工作。对于加入民兵队,他也特别的积极。

傻强知道自己的人缘不如牛大胆。但是,凭借着一颗感恩之心,他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文化课学习中,都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他连自己分到的田都顾不上照顾,把自己的五亩地,以极低的代价佃给隔壁的邻居家种。他自己则是用一切时间训练和学习。

傻强没想过自己会当上一个管事的头头。他无论是训练还是读书,除了一颗感恩之心,更多是他觉得工作组的先生们说的都是对的。他坚定的认为,自己过去受欺侮,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力量。过去吃不饱穿不暖,手里没有武器,被人欺负也就被人欺负了。现在吃得饱穿的暖,手里有了能够杀人的利器,如果再被人欺侮,那就是自己该死了。

傻强虽然不知道教导员是个什么官职,有什么样的权力。可是他单纯的觉得,既然自己是个官,又是因为选拔过程中成绩好才当上的官。那自己就要把好成绩保持下去。当上了教导员的傻强,私下里的训练更加刻苦,读书写字的时候也更加的认真努力了。

傻强和大部分新分到土地的人家一样,住在自己家地头简单搭建的草棚子里。他把领到的农具和水牛,随随便便的堆放在自家草棚子外面。

佃了他家地种的牛二喜,正在费力的翻着地。看到正在练梭镖的傻强,他心里不自然的撇了撇嘴。

今年三十九的牛二喜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他和他老婆一连生了三个丫头,在本村是个有名的“绝户”人家。他知道村里人是怎么议论他的,所以一直缩着头不怎么露面。

和本村大多数人家一样,他也是牛老财家的佃户。因为没有男性后代,主持祠堂的牛家族长大老爷牛老财,特别的瞧不起牛二喜。他经常在族里人的面前呵斥牛二喜,动不动的就罚他在祠堂里跪着。

牛二喜在本村地位低下,不过他还有一丁点的阿Q精神。他觉得自己就是混的再惨,也有个傻强比着。自己总比傻强这个小子好多了。

工作组进村之后,先是打到了牛老财,免除了大家的高利贷。之后,又不分男女老少,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分了地。牛二喜家的三个丫头也被工作组根据政策,分了十五亩上好的水田。牛二喜咸鱼翻身,很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

只不过他没想到,一直被自己瞧不起,作为自己精神胜利法对象的傻强,也翻了身。傻强虽没有他家像他家那样,因为人口多占了大便宜,分了那么多的地。可是他却当上了民兵。

刚才听村里的后生说,这个傻小子居然是个读书的脑子。傻强因为读书读得好,居然还当上了管事的。

目不识丁的牛二喜,再也没有了过去的精神优势。面对现在的傻强,他心里很有几分傻人有傻福的不以为然。

牛二喜的眼睛从正在练大枪的傻强身上一扫而过。他的目光,一下子被傻强窝棚边闪闪放光的新农具,和膘肥体壮正在悠闲的啃着草的大水牛,牢牢的吸引住了。

他知道,这是民兵才有的待遇。自家还没轮到分农具和分水牛的事情。

看着那些在他眼中像大美女一样,充满诱惑的农具,和比自己亲爹还要亲几分的大水牛。再看看****着上身,在半个多月的营养补充中,开始棱角分明的傻强。再瞅瞅身后已经快二十的大女儿。牛二喜不禁开始瞎琢磨起来。

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11章 婚事(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6章 准备(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373章 在山东(8)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0章 日常(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4章 理念(2)第31章 日常(3)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09章 终结者6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31章 日常(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384章 东改编3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73章 审判(1)第34章 理念(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9章 婚事(1)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77章 大练兵(1)第6章 准备(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71章 在山东(6)第75章 大丰收(1)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
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11章 婚事(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6章 准备(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373章 在山东(8)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0章 日常(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34章 理念(2)第31章 日常(3)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09章 终结者6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31章 日常(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384章 东改编3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73章 审判(1)第34章 理念(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9章 婚事(1)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77章 大练兵(1)第6章 准备(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71章 在山东(6)第75章 大丰收(1)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