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

要是想要算清楚一个在封建农业社会里的佃农的日常开销的话,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具备能够处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简单算术能力,就可以了。

赵家滩的前佃农赵二,在租种马松华家土地的二十年间的生活里,基本的日常开销非常简单。总的来说,只有个人消耗,也就是日常的吃喝住用行的方面,和投资性开销,即种田需要的种子、农具、租牛等方面的开销。

在王书辉详细的询问下得知,在赵二的生活开支方面,主要包括粮食、猪油、盐、灯油(菜油)、茶叶这几项最简单的开支项目。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开销,才是赵二开支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包括了种子、肥料、租耕牛、农具(包括犁、耙、锄、打禾桶、箩筐、络脚、鸢箕、撮箕、风车、晒谷用具、南盘、米筛、推子、碓等十五种)。

其中生活开支部分,主要是赵二个人承担。而在生产工具方面,赵二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自己买铁料,然后花钱请铁匠打制。这样的话,他就必须到马松华的管家那里借高利贷才能去买东西。他二十年间,欠下的近三百两银子的高利贷,就是这样积攒下来的。

而赵二每年的收入,就只有种田的收入和冬季农闲时,给附近村子的地主家做短工挣钱这两项而已。

经过简单的加减之后,王书辉愕然的发现,即使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赵二每年的开支和收入也达不到收支平衡。就是在好年头,赵二的收入也要比支出少四五个铜钱。这还是必须是在:

没有洪涝、干旱、风灾、雹灾、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

赵二身体状况良好,不生任何会耽误干活儿的病;

本身具有基本的计算能力(不被地主欺骗);

冬季不下大雨,可以出去打短工;

全年不进行任何休息;这五大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才行。

但是,从王书辉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上看,早在嘉靖时代开始,中国大地上,除了因为大陆季风气候导致的不定期自然灾害之外。因为小冰河气候异常开始爆发,基本上中国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的自然灾害大面积出现。另外,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受过任何基本的教育,别说是佃农,就是自耕农、小地主,也不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

也就是说,上面说的那种,赵二最好的收支状况,基本就不太可能出现。而王书辉通过对赵二的询问,也印证了他的这个推断。

赵二即使再迟钝,脑子再怎么不灵光,他对日子逐渐变坏也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他明显的感受到,赵家滩的村民们的身份,大部分都在遵循着一个基本的规律发生变化,那就是:小地主变成自耕农、自耕农变成半佃农、半佃农变成全佃农、全佃农变成半佃半工(短工)、半佃半工变成长工、长工变成家奴。

而据赵二介绍,工作组没来的前三五年间,签身契,当家奴,都已经不是很容易了。因为大地主随着土地兼并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少,他们需要的家奴也是有限的。

赵二说,过去几年中,只有家里有田的人家,才能把自家的田送给马家,之后才能当上马家的家奴。一般的佃农长工们,都是想要做家奴而不可得的情况。

王书辉对这种情况非常的奇怪。在他看来,即使当佃农,当长工,从法理上讲,佃农和长工也是有人身自由的独立个体。怎么会有大家踊跃的卖身为奴的情况发生呢。

还是赵二的话给王书辉解了惑。据他说,当佃农,当长工,就要不停的向主家借高利贷。而当上家奴之后,干的活儿和佃农长工差不多,可是在生活开销和生产开销方面,就全由主家负责了。虽然当了家奴,生死就都握在了主家的手中了。甚至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可能会沦为主家的玩物。可是,相对于佃农和长工,家奴的生活总要更轻松一些。

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方面各种水旱灾害不断,年景越来越坏。另一方面,负担了七层租子的佃农们,还要被迫承担朝廷加派的辽饷税等各种新税,以及各级衙门加征的地方税费。即使是脑筋再不好的农人也发现,卖身为奴可能是生不如死,而自己种田,则是活在现实的人间地狱中一般了。

…………

只是全中国诸多行省中的一个湖广行省;只是湖广行省诸多府县中的一个枝江县;只是枝江县里王书辉控制的三十多个基地村;只是王书辉控制的三十多个基地村里的一个赵家滩村;只是赵家滩村几百个村民中的一个佃农赵二。

就这么一个赵二,王书辉通过和他的简单交谈,使用简单的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按照事先确定的表格对他进行简单的询问,得到的实事求是的结果,就轻松的撕破了封建中国礼义廉耻假仁假义的假面具,就把王书辉原来以为的“万历中兴”的明末盛世的幻想,打的粉碎。

原本王书辉还觉得,无论如何,明朝的状况总比清朝的状况要好一些。可是,经过对赵二的这么一次简单的田间地头的调查之后,王书辉发现:清朝有列强侵略,明朝有外族入侵。虽然外部环境不同,但是,这两者之间完全是大哥和二哥,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的区别。

王书辉终于发现,在封建末世里,明朝老百姓的境遇和清朝老百姓的境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不同。

听着因为工作组的进驻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因为对新作物的种植,第一次可以吃饱饭的赵二,对工作组,对复兴会的赞不绝口。就是自认为自己是铁石心肠的王书辉,也对自己在明末的工作感到自豪。他深刻的感到一种,复兴会事业的正义性和神圣性来。

通过对赵二的调查,王书辉深刻的体会到毛老人家说的,“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他深刻的感受到,“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和必然性来。

王书辉看着自己笔记本封面上写着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看到这段话,王书辉感到特别的难为情。

他对自己过去以为的,坐在办公室里批批文件,给学生们上上课,就能领导和指导革命的想法,产生了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其实,不仅王书辉通过调查,在思想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坐在王书辉身边,听着王书辉的翻译,解释完过去做佃农时的收支状况之后,赵二也在思想上受到了巨大冲击。他在搞清楚自己过去的收支状况,在翻译的帮助下算清了账之后,第一时间里产生了两个想法。

赵二的第一个想法是,枉自自己还在心里面觉得马家的管家死的冤枉。现在看来,就是把马家的管家放到油锅里炸,都不算冤枉他了。

赵二的第二个想法则是,要是没有工作组进驻了赵家滩,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早晚要被马家的管家榨干净。自己就那么佃马家的田过下去的话,想要过上好日子那就是一种妄想。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一辈子老实本分,一直觉得自己已经是土埋脖子了的赵二,心里居然产生了一种立即参加民兵队的冲动。

王书辉只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对赵二的调研。起身离开之前,王书辉拿出一包香烟、一纸包的精盐(一斤装)、一盒罐头(马口铁午餐肉罐头),送给了赵二,作为对他中午耽误赵二的干活儿时间的补偿(三种产品都是复兴会的产品)。在和翻译同志回驻地的路上,王书辉有种感慨万千的感觉。

回到寝室,王书辉躺在床上,仔细的整理这次调研的想法。

这次对赵二简单的调查,让王书辉第一次对明末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这种面对面的,针尖对麦芒的近距离接触,让王书辉产生了一种想大学军训时,第一次直接面对放在他鼻尖的刺刀的那种,冷汗直流,恐惧感深入骨髓的感觉。

过去的王书辉,是通过前人总结的数据和历史资料,来认识明末社会的状况的。现在的,进行了调查的王书辉,则有一种,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对整个明末社会洞见清晰的念头通达之感。

王书辉的这种“面”“点”结合之后产生的认识,是一种全新的,真正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王书辉深刻的感到,认识世界,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清晰的理解了,“中国革命是需要作调查研究工作的。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可惜很多同志常是主观主义,自以为是,完全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主观主义,自以为是”,这不就是对没有到下面来调研之前的自己,最好的写照么。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进行正确认识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进行认识的过程。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认识自己,这都是一个不舒服的,很痛苦的过程。晚上吃饭的时候,完成了各自调查任务的考组成员们,表现的都比较沉默。

王书辉对这个现象是很高兴的。感到不舒服,感到不适应,思想上受了冲击,这就是人在更新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自身的认识的过程。很明显,无论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考察组的成员们都有了新的收获,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晚上的交流会上,军事部门的同志不再喊打喊杀了,商业部门的同志也不再挑三拣四了。在对赵家滩工作组成员的看法上,大家也变得客观和公正了。原本最反对赵家滩工作组的工作方法,说邓大光和文明是“软骨头”的唐亚峰,也认为对赵家滩工作组的办法没有问题。

考察组的成员通过一天的调查,使用标准表格和预设问题,应用简单的加减法,对村民们的生活进行了了解之后,产生了“农人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的统一认识。

这一点,实际上也是比较出乎王书辉预料的。要知道,这些考察组成员本身可也都是苦出身,穷人家。

其实这就是“点”与“面”的认识区别。过去,这些考察组成员总觉得自己的苦日子,是自己的苦命和没完没来的天灾造成的。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命不好,是一种个人经历,是对“点”的认识。

可是,在学习了复兴会的思想之后,在对离自家千里之外,完全是不同环境的赵家滩进行了调查之后。他们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一种“面”上的认识。“点”与“面”相结合,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他们学到的知识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和全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考察组成员们进一步的理解复兴会的思想,进一步的对《万物一统律》和《万世归一律》进行深刻的认识,王书辉在交流会上发表了讲话。

“我在复兴会,给大家发了两本书,上了无数的课,做了数不清的饭前讲评,开了无数的各种讲座。无数次的强调矛盾的必然性,矛盾的普遍性,特别是复兴会的核心理念,阶级斗争的观点。”

“可是呢,大部分的复兴会的会员,无论是普通会员,还是代表大会的委员,无论是军事部门的人,还是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人。吃了几天饱饭,过了几天轻快日子,就总是对我的话左耳朵出右耳朵冒。总是觉得‘哪有那么多矛盾啊!’‘都是乡里乡亲的,哪有那么严酷的阶级斗争啊!’之类的想法”

“通过调查,现在大家都有直观的感受了吧。你们在思想上不想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愿意接受阶级斗争普遍存在的理论,现实是要教育你们!现实是要告诉你们真相的!”

“现在,你们对现实有了了解,对世界有了认识。你们感到痛苦了,感到难受了,思想上受到冲击了。可是,我是不会安慰你们的。因为矛盾不仅今天存在,过去两千年来也存在;没有我们复兴会它存在,有我们复兴会它也存在;就是几百年之后,我们都死光了,我们复兴会得了天下了,它也照样存在那里!”

“而且我告诉你们,只要有矛盾存在,阶级斗争就不会消失。阶级斗争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在现在的一百年里,在以后的一千年里,它都是一定,必须,通过各种变形,一致的,长远的存在的!”

“大家可能要问,老师又不是神仙,怎么会知道一千年后的事情。我要对你们说,不用怀疑我,我是知道的,我一定是知道的!”(因为情绪激动王书辉泄露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不过大家情绪都很激动,没有察觉到)

“不过,我也要告诉大家,感到难受了,受到冲击,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件好事情!我告诉你们,从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前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之后,我们就是一直在这种难受中,在这种冲击中,一点一点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没有这种难受,没有这种冲击,就不会有封建王朝的更替兴亡;没有这种难受,没有这种冲击,就不能有我们的老祖宗从茹毛饮血进步到刀耕火种,更不会有我们复兴会现在的工业事业的产生。”

“整个世界,就是在人不断的对世界进行认识,产生了种种难受,产生了种种冲击之后,为了要解决这种难受,解决这种冲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中,被人类不断改造,不断的向前发展的。”

“我们作为复兴会的会员,就要把这种难受,这种冲击,看做是平常之事。因为,我们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建立我们的事业,就必须不断的认识世界,不断的改造我们的思想,不断的与各种矛盾,和一直存在不会消失的阶级斗争相伴。努力的发展生产力,努力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主动的面对阶级矛盾,积极的介入阶级矛盾,最终实现消灭阶级,建立大同社会的伟大理想!”

“同志们,我相信你们!我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和神圣的!”

“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万物一统律》和《万世归一律》,坚持我们复兴会的纲领和思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和最终的胜利!”

“同志们,我过去和大家说过,今后我们面临的环境会更艰苦,遇到的问题会更严重,不仅明王朝要和我们作对,流寇造反者,野蛮入侵者,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和所有的土豪、劣绅、地主、富农,所有的利益既得者,都要和我们作对,都会想要消灭我们,都会使用一切恶毒的手段,要我们的命。”

“可是,同志们!我们是不怕的!我们是一点儿也不会害怕的!因为我们复兴会是站在全天下的穷兄弟穷姐妹,所有的受剥削和受压迫的兄弟姐妹们一边的!全天下的穷兄弟穷姐妹,都会支持我们!赞成我们!加入我们!”

“跟全天下的穷苦兄弟姐们相比,造反者,入侵蛮族,以及一切的利益既得者,是无比的渺小,无比的虚弱的!只要我们永远坚持复兴会的理念和思想,那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要我们轻轻吹一口气,他们就要倒下去,就要完蛋掉!”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永远为了天下的穷苦百姓谋利益,谋幸福!”

“全天下所有受压迫的人们,团结起来吧!!!”

(王书辉这次讲话,后来被称为复兴革命的先声,复兴革命的号角。是复兴会在复兴革命中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王书辉寝室外,邓大光和赵鹤年一起在门口等着王书辉的接见。听到寝室里此起彼伏的呼喊和回应,邓大光紧握着拳头,恨不得马上跑进屋子里,一起和同志们,呼喊口号,回应师尊的呐喊。

赵鹤年听着“全天下受压迫的人团结起来”的呐喊,脑袋里一片空白。他感到自己的手脚在一瞬间变得冰凉。一股冷气,从脚底板上一路向上,冻住了自己的胸口。他不自觉的用手按住胸口,眼前一片黑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啊!”这就是赵鹤年陷入昏迷前最后的意识。

第40章 妖僧(4)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72章 在山东(7)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67章 在山东(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15章 立足(3)第38章 妖僧(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7章 妖僧(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67章 在山东(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31章 日常(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2章 日常(4)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6章 理念(4)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75章 大丰收(1)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3章 起步(7)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9章 日常(1)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40章 妖僧(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1章 婚事(3)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1章 日常(3)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1章 婚事(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39章 妖僧(3)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
第40章 妖僧(4)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72章 在山东(7)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67章 在山东(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15章 立足(3)第38章 妖僧(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7章 妖僧(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67章 在山东(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31章 日常(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2章 日常(4)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6章 理念(4)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75章 大丰收(1)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3章 起步(7)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9章 日常(1)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40章 妖僧(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1章 婚事(3)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1章 日常(3)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1章 婚事(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39章 妖僧(3)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