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

王书辉对于拖拉机的最初印象,是他小时候在一个朋友的家,一个郊区的蔬菜种植基地里见到的那种方头方脑个头不大,后面加个车斗就能作为货运车,后面加上犁头就能耕地,后面加上播种机就能播种,前面加上个水泵就能抽水的几乎是万用万灵的小型拖拉机。

在王书辉的老家,这种小拖拉机还有个当地的名字,小四轮子。

但是在汉江油田开始正式运行,汉江炼油厂开始正式生产以后,复兴党按照王书辉的现代智囊团提供的数据和材料,严格的执行了各种生产计划之后,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却不是王书辉比较熟悉的那种老式的小四轮子,而是一种个头庞大,他小时候在兵工厂里玩耍的时候经常见到的那种说是拖拉机倒不如说是大型工程机械的履带式拖拉机。

王书辉对于这个型号的拖拉机也是认识的。他初中的时候到三江地区的农场去游玩的时候还坐过一次,就是那种作为标志放在农场大门口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在武昌的复兴党第一拖拉机厂里看到这个大家伙开出生产线,然后发出这巨大的噪音被检验员进行各种操作的时候,王书辉心里是有些失望的。

被复兴党命名为东方红一式的这款履带式拖拉机虽然相对于使用钢轮的复兴党前进系列蒸汽拖拉机要先进一个时代了,但是和王书辉认同的那种简单灵活多功能的小四轮子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巨大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柴油机。相对于蒸汽机来说,她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产品了。只不过,因为复兴党目前在海南地区开辟的那个使用王书辉通过时空门“进口”优质橡胶树苗的海军种植园还没有成熟和完善,而且复兴党的柴油发动机制造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使用橡胶轮胎的优质小四轮子,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复兴党大批量的生产出来。

不过就目前阶段而言,因为交通运输的限制和复兴党汉江油田和炼油厂的生产能力的问题,就连这种笨重的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的上的。这还是因为大运河疏浚工程作为复兴党的国家重点项目非常的重要,所以复兴党武昌第一拖拉机厂的首批一百二十台拖拉机才会被投放到大运河工地上来。

当然了,作为提前项目,个头更小,马力更大的小型柴油发动机生产项目,目前已经在复兴党科学研究院和工艺研究院立项。而且与之相配合的轮胎生产项目也已经开始进入投产阶段。本时空里的橡胶树虽然还没到能够为复兴党提供原材料的时候,但是王书辉已经从现代采购了大量的原材料为轮胎生产工厂的试运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复兴党扬州军管会设置在扬州城外。

这倒不是因为复兴党对已经完成了镇反和严打的扬州城有什么不放心的,而是单纯的因为农业城市不能适应工业化建设的布局,所以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被复兴党重新改造并建设新城区。

军管会等政府机构设置在城外的原因,就是因为城外的那一块地方正是复兴党准备建立的新城区。

复兴党马鞍山钢铁厂建设指挥部的所在地就在扬州军管会不远的一处空地上,虽然同样是简易木板房组成的建筑群落,马鞍山钢铁厂建设指挥部的规模看起来好像比扬州军管会的规模还要大两倍。但是这也只是指挥部一半的规模。进行先期建设工作的钢铁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提前开到马鞍山钢铁厂所在地的太平府地区了。

不过在指挥部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的会议倒不是有关马鞍山钢铁厂建设工作的,或者说主要内容并不是马鞍上钢铁厂的建设工作,而是关于复兴党对于南京地区的处理办法。

复兴党党内统一了意见,近期不会对南京地区进行接收。

但是对于南京地区,复兴党有着和常规方式不同的特殊处理方式。虽然复兴党不准备对南京地区进行接收,但是南京城也不会被重新送回南明王朝手中,复兴党准备让南京城进行自治。

所谓南京自治计划,是在复兴党在人力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具体来说,就是把南京地区的管理权暂时交给和复兴商社关系密切的南京商团。

复兴党将会帮助南京商团训练一支两千人左右的使用冷兵器的武装警察部队,让他们具备能够和杭州地区的南明政府相抗衡的能力。除此之外,复兴党还会为南京商团训练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治安警察部队,让南京商团具备维持南京城内的基本治安的能力。

除了这些扶持南京商团的自治能力的举措之外,复兴党将会在南京地区设置专门的银行、商社、工厂和工人培训基地。一方面垄断南京地区的经济,一方面充分利用南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培养各种工人。

南京商团和长江中上游商团不同,它是以个由大小买办组成的买办商团,它本身基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这个组织的主要成员都是在商业活动中被复兴商社扶持起来的原南京地区的中小商人。

南京地区有背景有关系,具有大地主和大商人双重身份的,被崇祯皇帝抛弃的贵族集团和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在复兴党长江舰队海军陆战队控制南京城后进行了微弱的抵抗,之后就全部被逮捕。现在他们都正在马鞍山钢铁厂建设工地上被大量的消耗着。

南京地区的土地现在已经被复兴党全面的收缴了起来。但是因为北上计划占有了复兴党的所有人力,所以复兴党没有在南京周边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而是采取了按照三层实物税的标准对种植这些土地的佃农们征收地租的办法。

通过金融和商业控制南京地区的经济;通过工人培训转化南京地区的人口为马鞍山特大钢铁厂建设提供人力;通过降低地租,提供低息贷款和优质良种的方式稳定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再通过扶持一个买办商团的方式稳定南京地区的社会秩序。这就是目前阶段复兴党对南京地区的处理办法。

在一段时间里,在复兴党没有对长江以北地区完成全面的工业化改造之前,南京地区将作复兴党在江南地区的一个特殊的存在而存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京地区将会承担起为马鞍山钢铁厂提供受训后的工人的任务。

对于复兴党来说,完成马鞍山特大钢铁厂的建设工作比接收一个两百万农业人口的南京城可重要多了。

从需要讨好官府和衙门,面对一个七八品的小官都要卑躬屈膝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能够在南京城内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这样的身份转变对于南京商团里的一百多个买办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复兴党人有多凶残多可怕;复兴党人是如何一言不合的就把几千南京城内的勋贵官员们逮捕一空的;复兴党人是如何手段残忍的将两千多将近三千的南京城内的各种喇唬无赖,全部用恐怖的连珠铳在城外成片的杀死的。这些可怕的事情,南京商团的买办们几乎在得到任命的一瞬间就全部忘记了。

南京临时管理委员会,这个衙门到底是什么衙门?南京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这个官职到底是什么官职?这些问题,南京商团的买办们都没有答案。

可是负责南京城军事防御工作的南京警备局,负责南京城内的社会秩序维持的南京治安局,负责征收商业税和出口税的南京税务局,其他的负责工程的城建局,负责防火的消防局,负责卫生管理的卫生局等等,光是听听这些衙门的名字,就知道这些局都是在干什么的了。

虽然有个别人觉得这好像是大明内廷的太监们的机构,可是既然并不需要割上那么一刀,也就没人在乎这些衙门的名字有些让人别扭了。

复兴党给南京商团的权力不小,而且复兴党明确的提出,只要能够保证复兴党在南京城内的各种机构不受侵犯,那么南京临时管理委员会的所有人事安排复兴党都不会插手。复兴党对临管会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民主选举,自负盈亏”。

搞清楚了复兴党下发的文件之后,南京商团内部立即就有比较有学问的买办提出,复兴党提出的这套南京自治的办法,似乎好像和宋元时代的包税制很相似。只不过相对于宋元时代的“扑买”政策,复兴党不会向南京商团征税,而是让南京商团自己负担维持南京临管会下属的各个机构的运营成本。

这些买办都是相当精明的人。他们发现按照复兴党的规定,在南京地区,除了复兴党直接掌控的农业生产,以及复兴党自己的商业企业不能收税以外,偌大的南京城真的就是他们这些南京商团的买办们说了算了的。

南京商团的很多买办在第一时间里就意识到,从今以后不仅南京商团成员自己不再需要缴纳商业税了,而且,对于南京城内的那些大量的非商团成员的大小商人们,掌握了临管会,控制了三千武装力量的临管会,还可以通过武力手段和非武力手段把他们全部搞破产,实现商团自己彻底的垄断除复兴党外的南京商业体系。

很快就有嘴快的买办在会议上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不过江南商团总首、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徐祯卿的后人徐文元立即说道:

“先不提复兴党的人愿不愿意看到城内的其他商家绝迹,搞的市面萧条的情况吧。灭绝了南京城内的其他商家,我们临管会下面的那些衙门还怎么养?衙门里的那些衙役吏员们的俸禄从哪里来?还有那三千的军兵,等他们回来之后,每个月可就是六千两的饷银开销。咱们自己不交商税了,还要把别的商家也弄个精光,这么多的人,难道要我们自己养吗?”

徐文元成为南京商团的总首并不是民主选举的结果,而单纯的就是因为徐文元是复兴商社在南京城内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代理商。仗着徐家在江南地区庞大的关系网络,复兴商社可是通过徐文元之手卖出去过不少的东西,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大炮轮船,复兴商社通过徐文元之手卖的不亦乐乎,徐文元自己也通过当中间人赚钱赚了个不亦乐乎。

甚至于到了现在,江南地区唯一能够参加复兴商社的海外贸易的商人仍旧只有徐氏商行一家。

目前看来,和复兴商社关系很铁的徐文元基本上就是每五年一届的南京临管会的首任委员长了。不过商团内部还是有很多人对徐文元不服气的。

在他们看来,徐文元不过就是运气好,和枝江商团的一个经理的关系很好,所以才能最早洞悉了主动上缴土地会得到复兴党大力支持的先机而已。要不然南京商团里买卖比他大,资金力量比他雄厚的人有的是,哪里就轮的到他先得到复兴党的支持啊。

当然了,大家也都佩服徐文元的胆量,当初大明朝还没倒台的时候,徐文元就敢和复兴党做轮船大炮之类的大买卖。要知道,那个时候一般还只有现在那些已经成了苦力的南京勋贵才敢接手这样的生意的。

看着客厅里的这些贼头鼠目的家伙们一个个不阴不阳鬼头鬼脑的样子,徐文元在心里叹了口气。南京商社这个南京城内唯一幸存下来的商社,之所以能够得到复兴党的支持,原因是什么他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复兴党的人不许任何人通过土地谋利,而南京商团的这帮人都是早早的就跟着自己的风,把自家的土地交给了复兴党换取了贷款支持的人。

复兴党的狠辣,徐文元可是真正的领教了一回。那帮子复兴军的船兵(海军陆战队)有多狠,他可是亲眼所见。很多过去曾经和复兴商社做了很大买卖的勋贵和士绅,说被抓就被抓,说抄家就抄家,只给了一个“非法占有土地剥削百姓”这样离谱的罪名。

当初他那个在枝江商盟里担任经理的远亲对他说复兴党最恨地主大户的时候,他还不太相信。现在看着过去的那些凭借着身份和地位高高在上的侯爷国公伯爵们全家都像死狗一样被拖走,家里的钱宅土地都被抄了个精光之后,徐文元才真正的相信了复兴党这帮人都是和当年的太祖皇帝一样是泥腿子的出身了。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商社的同僚们都羡慕徐文元将成为南京城的首脑从而大权在握的时候,徐文元自己心中想的却是明太祖当年的那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78章 大练兵(2)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84章 东改编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08章 终结者5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9章 婚事(1)第1章 穿越(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05章 终结者(2)第7章 准备(3)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7章 起步(1)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11章 终结者8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384章 东改编3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5章 准备(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
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78章 大练兵(2)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84章 东改编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08章 终结者5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9章 婚事(1)第1章 穿越(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05章 终结者(2)第7章 准备(3)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7章 起步(1)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11章 终结者8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384章 东改编3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5章 准备(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