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入学风波4

最近一段时间的日子,胡二狗有点形容不出来了。新衣服、新鞋袜、新帽子、新被子、新床铺这些东西,胡二狗虽然从来也没拥有过,不过他还能够理解。

可是,铁制的双层饭盒,搪瓷水杯这些东西,他就从来也没见过了。至于肥皂、牙刷(复兴会已经建立了肥皂厂和牙刷厂,都是和当地商人搞的合资企业)这些东西,要不是有人教,他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说实话,在分班、有指导员老师之前,胡二狗之所以表现的比较“蛋定”,完全是依靠着少年军的伙食供应支撑下来的。

粮食随便吃(土豆条、地瓜条、碎玉米、大米的四合蒸饭);每餐一个蛋(复兴会养殖场提供);每顿都有肉(鸡鸭之类的管够);各种油汪汪的肉汤(罐头厂的垃圾,各种鸡鸭猪牛羊的骨头炖的)。这样的饮食,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西天极乐般的享受。

这几天下来,除了有点“蛋蛋的孤独”,胡二狗的恐惧感基本已经没有了。他觉得,如果那位拉他们来的大老爷,能一直这么供自己吃喝的话,真的像父母想象的那样,给大老爷当家奴,当使唤小子,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

当然,如果要是能看到自己的三弟和四弟,那就更好了。

胡二狗的美好生活并没有继续持续。或者说,除了他的那个“蛋蛋的孤独”没有了之外,其他的待遇倒是照旧。可是,他却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持续下去一定是个美好生活了。因为军训开始了。

已经过了一年多军营生活的复兴军各级士兵干部们,并不是很情愿来这个所谓的少年军里,给“小崽子”(复兴军战士们对学生们的私下称呼)们当先生。他们被抽调出来的时候,都有些不愿意。因为部队生活简单明确,一点麻烦也没有。这就导致了他们不喜欢动多余的脑子,总想呆在部队的环境中生活。

可是王书辉也没什么好办法。目前他能掌握的师资力量,就是这些在复兴军里接受了超过一年系统的现代小学教育,基本具备了现代社会小学三四年级文化水平的士兵和干部们。

王书辉知道,让小学生教小学生,这在现代社会的教育理论家看来,是很不靠谱的事情。但是,王书辉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实际上,因为部队生活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目前复兴会下属各部门中,复兴军的平均文化水平是最高的。

部队的生活,除了要在农忙时节支农之外,一般都是早晨和上午进行军事训练,这用的是身体。下午学专业军事知识,晚上学文化知识,这用的脑子。和其他工农和经济部门相比较,他们可以用更加固定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复兴军的普通战士,明显比农业处和工业处的普通农工的知识水平更高。

用小学生教小学生,历史上,新中国建立起来之后,直到新中国培养的新时代学生成长起来之前,都得算得上是一种常态。到了二零零年之后,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里,教小学生的老师,大部分也都是老牌子的小学生。还是在国家全面开展了支教工作之后,这种情况才最终改变的。

不过,王书辉肯定不能一直让小学生教小学生。他的第一批学生,因为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采取,小学生教小学生,初中生教初中生,最后中专生教中专生的办法。

王书辉的计划就是,白天老师教学生,晚上自己教老师。到了中专阶段,他还得在现代社会请人拍一大批,各个专业的,经过选择的,和他的人才建设计划以及工业建设计划相符合的,中专教学片,最后用这些片子给教师上课。

想要给三千个学生上课,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办不到。但是,按照每五十个学生配备一名老师的标准来说,给三千个学生需要的六七十个教师上课,这一点王书辉觉得一点儿难度也没有。

王书辉给学生设计的课程也是当真不难。小学三年,只有政治/历史(初级唯物史观教育)、算术、语文、物理(基本常识)、化学(基本常识)、生物(基本常识)和军事训练,这七门课程。

初中三年,只有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语文和军事训练,这和小学对应的七门课程。

中专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的了。只有在政治、数学、语文和军事训练这四门必须达标的课程上达标,之后再加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这三门课中的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才能继续按照专业划分去读中专。中专则是按照近现代工业体系的需求设置专业。

王书辉觉得,按照十取一的标准,能有个三百人左右的学生,最后达到中专要求就不错了。现代社会的高中录取,要是认认真真的搞,而不是随便什么人交了钱就能往里拉的话,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比例。

不过,说实话,王书辉觉得即使是上了自己的这个中专,学生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王书辉在教材的编定上,是按照建国初期的教材选编的。就是这样,很多中学课程的内容,因为应对明朝末年这个时空过分的超前,王书辉都没有选用。

王书辉把很多超前的科学知识,都作为后备内容,准备在建立起全国政权,进行了小学普及之后,建立国家级别的大学的时候,才拿出来用。

小学三年,中学三年,中专三年,这就是王书辉的九年教育计划。实际上,如果按时完成了这个计划的话,大明朝还没有灭亡呢。1630年的大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十多年。那个时候,王书辉的第二批学生都已经毕业了。

和这所作为正规学校的复兴学校不同,针对工业部门设立的工业学校;针对医疗部门设立的医学校;针对部队设立的军事学校等各种复兴会现有学校,目前都属于阶段性的,半脱产的,临时培训班性质的学校。王书辉准备在首批学生的三年小学教育完成后,再把这些专业学校建立起来。

他觉得清末弄的那些什么陆军小学堂,海军小学堂之类的专业学堂是很搞的。进行专业教育,至少学生也得具备小学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初级的专业知识之后才能进行啊。

也不怪鲁迅那样,矿路学堂毕业,之后又接受了医学教育的人,转行当了作家。胡适那种最初学习农学专业的人,后来也变成了作家。

清末新政乱搞一气,专业的教育体系,因为没有相关的教师建立不起来。表面上好像建了不少大学,但是最后什么正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没培养出来。反倒是弄出一帮帮的,换了一层画皮的,假冒伪劣的文科生,真正的封建文人的出来。要不然建国以后,全中国怎么也找不到几个真正的工业建设方面的大学生呢。

作为一个文科生,王书辉是很瞧不起清末民国的那些文人的。他们也配姓赵么!

现代社会科学,那也是建立在统计学,建立在社会实验的基础上的。社会科学也是讲究数据,注重调查实验的结果的。就单说一个传播学研究吧。胡适之流的所谓文人,知道什么叫抽样调查,哪个是控制实验么。

王书辉写论文的时候,搞统计分析(包括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双变量统计分析),虽然都是依靠软件完成的。但是,没有相关数据,没对大量的案例进行过抽样调查,不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质化研究,他敢随随便便的给出想当然的结论么。

即使是文科生,作为工业化时代的文科生,作为一个真正的文科生,王书辉对于胡适之流的封建文人的回应只有一个:“呸!你也配姓赵!”

所以,即使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王书辉在给复兴会建立的正规学校里,除了意识形态教育和基本的文字能力教育以外,没有设置任何的文科内容。

对于历史课程,他已经把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全都放到了政治课的内容中了。至于地理这门课,王书辉是把它放到了工业学校的采矿专业的。军事学校的绘图专业,也有相关的知识。

胡二狗是想不到即将成为自己校长的王书辉,有着多么长远的考虑的。对于他来说,军训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痛苦了。

你要说军训很累,这话胡二狗还真说不出口。

排队、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再加上个跑步。这些事情对于这些农家的孩子来说,真的算不上有多累。有充足的饮食,丰富的营养盯着,又是使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至少在体力上说,完成相关的动作,真的不怎么难。

难就难在,让从小到大散漫随便,生活节奏极慢的准农民们,变得有纪律守规矩,这件事情实在是让人很难受的。

站军姿还好些,但光是一个分左右的事情,就让以前也是靠着棍棒教育才完成的复兴军教官们很头疼。他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过去自己挨的军棍,一点儿也不冤枉了。

担任这次“小崽子”们的军事训练任务的,是复兴军训练营的战士和干部。复兴军的新兵训练,是统一在新兵训练营完成的。在承担这次任务之前,新兵训练营,已经训练了很多批新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了。

可是因为这次对学生们的军训,王师尊要求只能骂不能打。所以,新兵训练营的战士和干部,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章 起步(4)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7章 起步(1)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8章 准备(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1章 婚事(3)第305章 终结者(2)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3章 穿越(3)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174章 审判(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章 穿越(3)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173章 审判(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80章 大练兵(4)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10章 婚事(2)第308章 终结者5第174章 审判(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1章 起步(5)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7章 起步(1)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7章 准备(3)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5章 开始(1)第306章 终结者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16章 立足(4)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70章 在山东(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0章 起步(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7章 开始(3)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80章 大练兵(4)
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章 起步(4)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7章 起步(1)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8章 准备(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1章 婚事(3)第305章 终结者(2)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3章 穿越(3)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174章 审判(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章 穿越(3)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173章 审判(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80章 大练兵(4)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10章 婚事(2)第308章 终结者5第174章 审判(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1章 起步(5)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7章 起步(1)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7章 准备(3)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5章 开始(1)第306章 终结者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16章 立足(4)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70章 在山东(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0章 起步(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7章 开始(3)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80章 大练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