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

“马铃薯这个原产自南美洲的不起眼作物,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被聪明的中国人改造成了一种平均亩产两千斤的怪物。就这样,到了十七世纪末,中国的人口从九千万膨胀到三个亿。”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从北冰洋到南极洲,从美洲到亚洲,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农民驾驶着农业机械,耕种和收获着马铃薯。”

“是的,历史上,蒸汽机或者让复兴会统治了中国。但是,马铃薯让中国人统治了世界。”

——1955年.礼约瑟.《马铃薯帝国》

虽然知道这些银元和钢镚很值钱。但是,摸着口袋里的银元和钢镚,杨守业的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鬼使神差之下,杨守业就那么走到了一个巨大的却很冷清的建筑门前。

这座巨大的有两层楼高的建筑,是复兴会松滋粮食局。杨守业在毛二毛的指点下已经知道了,这个像个大衙门一样的建筑,就是负责整个松滋县的粮食管理的单位。整个松滋县的粮食买卖,都必须在这个大衙门里进行。

当然了,目前松滋地区的老百姓,只见过粮食局不断把陈粮发卖给其他的单位,还从来没见过粮食局从什么地方买粮呢。

虽然搞不清楚,生意并不好的粮食局为什么建设的这么庞大。但是,杨守业还是希望看看自己手中的复兴会货币是不是真的能够买到足够的粮食。

粮食局的大厅非常的巨大。规模看起来比杨守业中午去过的松滋食堂还要大一些。不过,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建筑里,只有一个柜台上有人值守。

杨守业一进粮食局,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不是那个有人守着的不起眼的柜台。而是一大排在墙边摆着的,装满了各种粮食的货柜。

那些在杨守业眼里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各种粮食,就那么无人看管的摆在那里。几个妇女正在用布袋子,从那些粮食柜里,盛装着粮食。

说起来也真是凑巧了。正在买粮食的妇女中,有一个刚好是毛二毛的老婆毛张氏。

毛张氏今年四十多岁,也是杭州卫的军户家庭出身。正好是当年毛二毛被调到杨守业祖父的那个新的百户所的时候,她嫁给了变成了正兵的毛二毛的。杨守业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这位毛二婶。这个妇女可以说是整个百户所里性情最泼辣的妇人了。

当年,因为百户所发不出正兵的粮饷来,这位毛二婶可是先后的骂过杨家三代人的。不仅杨守业做了百户的时候。被她指桑骂槐的骂过,就是他的父亲和祖父,也都被这位毛二婶骂过。

不过,因为杨家人虽然是个百户,可是既不能争又不会抢,日子过的比普通军户强点儿也有限。所以。大家倒是也能理解杨家的窝囊和无能。除了这位毛二婶以外,倒还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人那么明目张胆的骂过他家。

杨守业一发现毛张氏的身影,就下意识的想要躲藏起来。可是他还是被眼光犀利的毛二婶给发现了。

没办法,杨守业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和毛二婶打了声招呼。

从正月到五月,不过是三个月左右的功夫,毛二婶就大变样了。过去那个蓬头垢面张牙舞爪的农妇,如今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劳动布衣裙。脚上穿着一双同样颜色和布料的布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洗的干干净净,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毛张氏是今年二月末乘坐蒸汽船到的松滋县。一进了工厂给毛二毛分的三居室的屋子,毛张氏就大骂毛二毛没良心。说毛二毛自己在松滋过着皇帝老儿似的好日子,却让老婆和孩子在杭州卫那个活地狱里苦熬。

毛二毛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九岁,被分配到工业学校读书。二儿子和小儿子被安排到正规学校里念小学。毛张氏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和学习,被安排到服装厂上班。专门用缝纫机制作各种劳动布的衣服。

复兴会所有的学校都是封闭式的。学生每个月只有一天的探亲假。而复兴会的工厂,每天为工人提供两顿饭,午饭和晚饭。因为早上起来还有一个军操的环节,所以即使是自家做的早饭,也必须丰盛些。

毛张氏就是因为家里的粮食吃光了,这才赶着休息日到粮食局来买粮食,刚好碰到了杨守业。

复兴会的企业。全部都是那种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现代中国前三十年的那种国有企业模式。管吃饭,管穿衣,管住房,管看病。管上学,管养老,管下葬。虽然因为目前复兴会的工人还都只是第一代工人,养老和下葬的还没有几个。可是,衣食住行,看病上学这些,复兴会的企业已经全面的管了起来了。

不过,刚刚到松滋县几个月的毛二婶,对于这种吃饭穿衣都由企业来管,连回家睡觉之前的洗澡也有人看着的生活,还不是非常的适应。对于给自己家买粮食,她还非常的热衷。其实,大部分人家的早饭,都是在量大廉价,方便快捷的大食堂里解决的。

女人一旦能够赚钱了,对于她的整个人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现在毛二婶每个月能赚两个银元的工资。虽然不到自己老公的一半儿,可是毛二婶的做事为人的底气也变得非常的充足了。

比如说,对于杨守业这个前大明朝的六品武官。以前的时候,她虽然敢于指桑骂槐的骂他,可是在面对面的时候,即使杨守业被革职了,她还是不敢和他高声说话的。现在,挣了工资的毛二婶就不再对杨守业有着任何的畏惧心理了。她一口一个杨家侄子,叫的那叫一个响亮坚定。

看到已经大变样的毛二婶虽然意气风发,但是丝毫没有对他撒泼的意思,对待他还非常的热情,杨守业一方面松了一口气,一方面正好借机向毛二婶请教粮食该怎么买才好。

毛二婶带着杨守业,开始对他详细的讲解复兴会粮食局的粮食价格。

“这个玩意叫做土豆,这玩意叫做地瓜。这两个东西的产量,我听农场的人说,产量是最高的。一亩地最少也能收个千八百斤。所以,这两个玩意最便宜。一个钢镚就卖十斤。”

毛二婶对杨守业介绍道:“你别看这玩意样子不好看,不过味道还算可以。当粮食吃也行,当菜吃也行。弄好了的话,存半年也不会坏。我们在工厂里,晚饭的时候吃的就是这玩意做的土豆泥。我吃着还顺口。”

走到下一个粮柜处,毛二婶继续对杨守业说道:“这个黄橙橙的,是长杆番麦。我们这里叫玉米。农场的人说,这东西的产量也不低,一亩地出个六七百斤倒是轻松。一钢镚就能买六斤。这东西打碎了和白米一起蒸蒸,味道也不错。还能磨成面做馒头。单位里吃的馒头都是这玩意和白面在一起蒸出来的。”

走到第三的粮柜前,毛二婶说道:“这些东西你应该就都认识了。这个是精白面,这个是精米。我听有的老人家说,这么好的米面,过去都是供应官家才有的东西。这些东西价钱就贵了。一斤就要十个钢镚。”

指了指另一个方向的粮柜,毛二婶说道:“倒是那边我刚才看的那些没脱壳儿的谷子价格便宜。那种谷子,一个钢镚就能买二斤。不过还得花钱到磨坊去打壳儿。可是啊,总比直接买那精米便宜不是。”

毛二婶介绍完了所有的粮食,仔细的看了看杨守业,琢磨了一会儿才对他说道:“我们家你毛二叔过去干过那些混账事儿,你知道吧。他以前就傻乎乎的买过不少的粮食,最后全都糟蹋了。你现在还没进复兴会的厂子。粮食的话,你用的临时身份证,每天最多只能买二斤。你住在旅馆里,又没有什么做饭的家什,买粮食做什么。”

“要我说啊。你快点到劳动局去把名报了。早点参加军训和培训。等你成了正式职工的时候,单位就给你分房子了。你分了房,再娶了媳妇之后,再考虑买粮食的事情吧。现在你买了也只能在旅馆里堆着。复兴会又不许粮食卖给外人,你要是想带着粮食离开,那是不能。”

还真别说,杨守业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家伙。他刚才已经大体上弄清了复兴会的粮食有多便宜了。就没脱壳儿的谷子来说,一个钢镚,也就是十个铜子儿,就能买二斤。这粮食简直便宜的骇人听闻了。他刚才就想着,用自己的银元和钢镚买上一大堆的粮食运回杭州去卖,肯定能赚上一大笔的。

所以,听到毛二婶说复兴会不许粮食外卖。杨守业急忙问道:“二婶儿,这粮食不卖给外人是个什么意思?”

毛二婶带着点骄傲的表情对杨守业说:“现如今啊,这松滋县和江对面的枝江县,全都是复兴会的地盘。复兴会说了,在自己的地盘里,必须得让老百姓能吃饱饭。所以啊,只有在复兴会有工作,有复兴区正式身份证的人,才能随便的在复兴会的粮食局里买粮食。”

看了看有些沮丧的杨守业,毛二婶劝他道:“杨家侄子你不要七想八想了。老老实实的到劳动局报名,做个复兴会的工人比什么不好。要我说啊,在复兴会的厂子里当个工人,可比你做那个什么劳什子百户强多了。”

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77章 大练兵(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82章 东改编1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9章 妖僧(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6章 准备(2)第5章 准备(1)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0章 妖僧(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20章 起步(4)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4章 立足(2)第4章 穿越(4)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80章 大练兵(4)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38章 妖僧(2)第19章 起步(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28章 开始(4)第367章 在山东(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
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77章 大练兵(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82章 东改编1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9章 妖僧(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6章 准备(2)第5章 准备(1)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0章 妖僧(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20章 起步(4)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4章 立足(2)第4章 穿越(4)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80章 大练兵(4)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38章 妖僧(2)第19章 起步(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28章 开始(4)第367章 在山东(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