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

当一个黑袍革带,头戴进贤冠的官员拿着一张纸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自家的罪行的时候,和所有的家族成员一起跪在地上的金万基的内心是绝望的。

对典章制度有一定了解的金万基并不是愚民百姓。他当然知道那名官员穿的那种样式古朴简单的服饰是属于汉代时期的中国官员服饰。甚至于只是一打眼的功夫,他还能从那身衣服上找出几处和典章上的记载完全不同的地方来。

可是对于两班贵族家族的金万基来说,让他绝望的并不是那个明显对自己身上的衣服感到有点别扭的天`朝官员,而是那个官员身后的一队穿着整齐划一样式新奇但是却非常漂亮的军装的士兵们。

作为在中朝贸易中扮演了买办角色的金氏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金万基当然知道那些穿着军服的士兵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最初天`朝舰队在朝鲜登陆的时候,双方是有过武装接触的。本道的三千多道兵在最多两百人的天`朝大兵面前像纸糊的一样没用。

隔着几百步的距离,人家的大炮刚一响,自己这边的几千“精兵”就如鸟兽散了。

所以说对于自己的家族在朝中的力量会跟从宋时烈一伙人一起在舆论上反对天`朝这件事情,金万基本人是相当的不赞成的。和那些在朝中成天故弄玄虚的搞内耗弄党争,脑子都被狗`屎糊住了的官僚们不同,负责家中产业经营的金万基对自己家族反对天`朝的行为非常的惶恐。

然而家族就是家族,家族做出的决定,金万基这样在家里并没有话语权的家伙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他就这样在绝望中迎来了天`朝的问罪。

因为语言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因为复兴党并没有很多可以使用朝鲜语的干部,所以在对朝鲜的土地改革行动中,新中国政府采用了“凌之以威,授之以利”的简单办法。

所谓“凌之以威”,指的就是在针对反动派,主要是朝鲜的大地主们,按照中国的法律和政策进行坚决的镇压。在这个过程中,复兴军的宣传干部们会穿上让他们比较别扭的国家规定的传统礼服,充分表达中华人民民主帝国作为朝鲜王国的宗主国,对所有朝鲜人依法进行审理和处罚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这个过程其实主要并不是要给那些要被处理和处决的朝鲜地主们看的。复兴党这种有点表演性质的行为,是为了向朝鲜的普通百姓们表现自己的权威地位。

所谓“授之以利”,指的则是在朝鲜土改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朝鲜土地资源非常贫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在朝鲜的绝大多数地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让作为朝鲜社会大部分的无地和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生产资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朝下人民的拥护。

针对朝鲜王国的特殊情况,复兴党制定了消灭两班贵族,抑制中人阶层,扶持庶民阶层,充分改造和利用贱民阶层的政策。

虽说因为同处中华文化圈,无论是朝鲜、日本、琉球、还是越南等国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可是像朝鲜王国这样曲改中国制度,在同血缘关系的家庭内部制造阶级矛盾的情况还是非常的奇葩的。

虽然在政策学习的时候入朝干部和官兵都已经了解到的朝鲜王国那畸形的四等人制度了,可是到了实际进入到朝鲜地区开始着手开展土地改革,实实在在的了解到了朝鲜王国阶级制度中的“从母法”(“从母法”即“一贱即贱”制度。如果父亲是两班贵族,母亲是平民甚至是贱民的话,生出来的孩子就跟母亲一样是平民或贱民。如果母亲是是奴婢生出来的孩子就是奴婢)制度之后,入朝干部和官兵们还是觉得真是大开眼界了一番。

不过话说回来了,因为大部分的贱民出身的人本身就受过一定的汉语教育,所以那些本来应该是贵族阶层的贱民们,在“天`朝大军”开入朝鲜之后,立即就抓住了机会叛门而出,积极主动的开始承担带路党的翻译和领路工作,让复兴党在朝鲜各地的土地改革工作快速的开展了起来。

因为不需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因为针对性的对朝鲜被解放地区的年轻人进行了专门的组织和转移(被征召的朝鲜年轻男性将会被安置到新开辟的河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被征召的朝鲜年轻女性将会在接受了教育和培训后,进入各地区的纺织厂和服装厂当工人。之后她们会被组织安排和当地的工人组成家庭)极大的减轻了人口压力,朝鲜地区的土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在排除了轻微的武装干扰(朝鲜各地的官方武装力量对于复兴军来说就是这样)之后,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北方向朝鲜王朝首都汉阳推进的北方朝鲜土改工作局和经海路从南方地区向朝鲜首都汉阳推进的南方朝鲜土改工作局,很快就在大体上完成了南北朝鲜各地的土改工作和人口转移工作。

原本人口将近一千一百万人的朝鲜,在1637年上半年的时候总人口迅速被降低到八百多万人。整个朝鲜地区的两百多万从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男女,都被转移到了新中国的东北地区接受教育和训练。

除很大一部分官兵被就分流到朝鲜各地主持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以外,南北两个土改工作局下属的主力部队,很快就在京畿道的汉阳城外汇合了。

半年的时间,在工业社会里算是很长的。因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很多工作都可以在快速协调中立即的开展起来。

可是在农业社会里,因为落后的生产力的限制,很多事情别说着手开展,就光是一个政策的制定和发布的过程,就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往往是半年过去了,一项命令还没有从中央传达到地方呢。

搞封建主义也得分落后的和先进的。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导致的物质贫乏,所以才有了朝鲜王朝那奇葩的四等人制度和激烈的基于物资不足的权力争夺。

所以当新中国的军队从南北两个方向上进入朝鲜,开始对朝鲜各地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的时候,朝鲜朝廷光是判断事情的真假就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确定了天`朝震怒,派出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开始全面接管朝鲜之后,朝鲜朝廷光是派出人手了解各地区的情况,就又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复兴党已经在朝鲜各地搞了三个月的土地改革之后,朝鲜朝廷才确定了新中国政府正在全面的毁灭朝鲜王朝的执政根基,用强硬而又血腥的手段,在朝鲜各地消灭士大夫阶层,对所有的两班贵族家族进行血洗。

可是让人不得不承认朝鲜王国上层的逗比和奇葩的是,在明确的得知了朝鲜各地的大地主大官僚家族的土地被剥夺和分配,人员被处决和逮捕,家财被抄没和没收的情况下,朝鲜王国上层居然在第一时间里展开了又一次的大撕x行动。

一部分以宋时烈集团的对头为主的朝鲜官僚,认为这是中国因为宋时烈小集团对中国的狂悖议论,以及对朝鲜王国没有迅速处理伤害中国官员的暴民,而进行的惩罚性行动。另一部分以宋时烈集团为主的朝鲜官僚则认为,这是“王氏伪朝”(指新中国)蓄谋已久的对朝鲜王国的吞并行动。

宋时烈集团认为,在当下这种撕破了脸的情况下,朝鲜王国应该向作为“天`朝正朔”的南明朝廷求助,恳求大明再一次“再造朝鲜”。而作为宋时烈的反对者的另一部人则认为,朝鲜王国应该立刻贬斥和惩处得罪了天`朝的宋时烈集团,立即严肃处理伤害中国官员的相关人等,向天`朝认罪求饶。

根据所处党派的不同和利益范围的划分,整个朝鲜王国上层,在中国入朝干部和官兵大力任用长期被压制和奴役的贱民和平民出身的朝鲜底层知识分子们,迅速的理顺了朝鲜地区的土改工作的时候,展开了一场充满了“爱恨情仇”,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夹杂着无数的腥风血雨的党争大撕x。

当总人数一万两千人的南北朝鲜地区土改工作局的主力部队,从容的消灭了京畿道和京畿道周边所有的武装力量,把两万多朝鲜士兵送到了北海基地进行劳动改造,为北海基地(北海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舔砖加瓦的时候,朝鲜王国高层的党争还处于高`潮起伏的阶段。

当完成整编的四郡(指汉朝时中国设置在朝鲜地区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军区开始对汉阳城发起全面炮击的时候,朝鲜国王李倧最终才下令,逮捕了宋时烈集团的所有成员,将他们抄家下狱。然后朝鲜国王李倧本人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四郡军区临时指挥部,拜见中华复兴党四郡地区书记、中华复兴军四郡军区总指挥、政委陈国正,伏地请罪。

说起来,新中国之所以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服装制定为汉代大臣的官服,主要考虑的是这种服装的简单性和朴素性。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新中国建立后女性们除了可以选择最常见的六五式灰色制服作为自己的工作服和日常服装以外,爱美的她们可以在国营服装店和私营服装店里,买到各种各样的集合了各朝各代特色的改良汉服。

每到节假日的时候,穿着各种各样的漂亮服装的女性,现在正在成为新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国营服装厂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不同款式的多种多样的改良汉服的刺激下,中国国内的私营服装厂大力追赶,快速的繁荣了中国国内的服装工业。

不过相对于中国女性们的多样化选择,中华人民民主帝国制定的男性礼服似乎并不怎么受欢迎。除了全体男性国民会领到一套国家发放的用于节日庆典和大型活动的礼服之外,那种中国政府官方制定的由黑纱进贤冠,紫色绶带,黑色大袍子和宽皮带组成的简化汉代文官官服,几乎没有任何的市场。

大部分男性群众日常穿着的仍旧是那种以灰色黑色和蓝色为主要基调的夹克式工作服和六五式军装。如果不是参加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节日庆祝活动和庆典的活动的话,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会去穿这种即使经过了大量的简化和改良也显得非常麻烦的礼服的。

这套礼服在国内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连作为皇帝的王书辉也几乎没有穿过这套衣服。(中华人民民主帝国没有任何针对皇帝的典章制度,自然就没有任何的针对皇帝的专用礼服。)

不过这套衣服在外国,特别是在朝鲜地区是有着特殊的作用的。中国政府需要通过这套服装和相应的仪式,向朝鲜国百姓表明自己作为朝鲜王国的宗主国,作为天`朝上国,一切行动都是有着明确的法理依据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复兴党组织的四郡地区朝鲜人民代表参加朝鲜国王的投降仪式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看到,中华人民民主帝国全权代表,中华人民复兴党四郡地区党委书记,中华复兴军四郡军区总指挥、政委陈国正,头戴一顶黑纱进贤冠,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袍子,腰间系着一条宽皮带,上身披着一条紫色绶带,用一种僵硬的姿态,宣读着中华人民民主帝国中央政府的命令和中华人民民主帝国皇帝王书辉陛下的“圣旨”的情景。

当通过扩音器听到巨大的“圣旨”二字的时候,在一些曾经受过封建规矩熏陶的贱民出身的朝鲜人民代表的带领下,一千多个四郡地区的朝鲜人民代表穿着复兴军发放的同款式礼服自动自觉的跪在了地上。

整个受降现场,所有的朝鲜人都跪在了宣读圣旨的陈国正眼前,虽然陈国正知道这是封建制度的遗毒,可是在这一刻,身为一个革命者的陈国正心中还是体会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庄严感。

而参加了受降仪式的复兴军官兵们的心中也产生了一种和陈国正差不多的帝国主义的自傲情绪。

要知道,站着的人和跪着的人之间,是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的。

就在同一时间里,正在新京特区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王书辉正在发表讲话:

“目前,党内有一部分人,因为受到一些落后群众对于的土地诉求的影响,提出了反对农业工业化,走小农经济的老路的观点。”

“农业专门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规模化,这是工业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一些同志还没有彻底的转变头脑里的思想,还是用老眼光,用落后的眼光来看待农业生产。没有认识到工业社会对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没有认识到工业化农业生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同志该怎么挽救呢?”

“我认为,对于这些同志,只有用事实,用实实在在的反面教材来教育他们,才能给他们泼冷水,让他们猛醒过来。我们对于新设四郡的土地改革,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进行的。”

“我们就舍出几年的时间来,用新设四郡这个反面教材,好好教育一下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让他们在事实面前认识自己的错误吧!”

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27章 开始(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6章 开始(2)第25章 开始(1)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07章 终结者4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2章 婚事(4)第30章 日常(2)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8章 起步(2)第14章 立足(2)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7章 准备(3)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2章 日常(4)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71章 在山东(6)第384章 东改编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06章 终结者3第13章 立足(1)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371章 在山东(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
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27章 开始(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6章 开始(2)第25章 开始(1)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07章 终结者4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2章 婚事(4)第30章 日常(2)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8章 起步(2)第14章 立足(2)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7章 准备(3)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2章 日常(4)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71章 在山东(6)第384章 东改编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06章 终结者3第13章 立足(1)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371章 在山东(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