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

“什么人站在劳苦大众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封建地主阶级方面,他就是反动派。”

“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劳苦大众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

“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劳苦大众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我们复兴会所有的会员,必须要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我们复兴会的使命,就是要领导劳苦大众,彻底的打倒反动派!”

——1622年.王书辉.《复兴会的土地政策就是土地革命》

公元1622年的松滋县城,看着破败不堪。

倒不是说松滋县的城墙如何的斑驳破败了。外面看着,松滋县的城墙状况还算是良好。可是,空无一人的街道,把守在城门口的,无精打采,瘦弱不堪,穿著破破烂烂的号衣的守城兵丁,却给顾君恩这样一种感觉。

两个像条癞皮狗一样的兵丁,还想要凑到马车旁边来弄些外快呢。可是,他们很快就被一个复兴军战士用刺刀逼到一旁,脑袋上也挨了两枪托。

复兴军的战士们,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军人荣誉感了。这和他们长期的训练,不停的学习,不间断的帮助群众,树立起人民子弟兵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们已经把自己看的非常的重要,认为自己是救亡天下穷苦百姓的重要力量了。几次接触过大明朝的兵丁之后。复兴会的战士们对于一切大明朝的兵丁都非常的鄙夷。认为他们根本就不配被称为士兵。复兴会的战士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存在。是对军人这一崇高身份的侮辱。

顾君恩看到车外的这一幕轻轻的摇了摇头。作为一个大明朝的读书人,顾君恩对于王书辉大搞先军政治,对一切复兴会的成员都进行军事化训练和管理的做法,必然的有着一些不赞同。

可是,在复兴军里,就是最低级别的列兵,也熟知历史。他们能写能算,爱学习。爱读书。这让顾君恩又很难说出复兴军是一群粗鄙武夫的话来。

在顾君恩心里,他是把王书辉看成是实行秦政的人物的。

王书辉为了让顾君恩能够更好的接受到深刻的教育,为了让士绅们对于顾君恩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专门的安排了顾君恩的排场。精致的四轮马车,一个排军容整齐的士兵,就是顾君恩的排场了。

整个松滋县的街道上,现在一个行人也看不到了。因为所有跑到县城避难的灾民都被复兴会吸纳。所以。松滋县城里倒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个总人口不过三四万的小县城,超过一半的人都离开了。在灾年里,县城必然是这样一幅萧条的景象的。

原本这个情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身处复兴会,眼看着复兴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建成了一座新城。建起了五个大农场,把近两万的灾民安排的井井有条。再看到代表着大明朝对松滋县的统治的松滋县城一片萧条。顾君恩心里也不自觉的产生了“天命不在大明”的感觉。

废了半天的力气,问了好几个人,顾君恩一行才打探清楚伍家府邸的位置。把王书辉的帖子递给一个倨傲的门房之后,顾君恩一行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顾君恩对于自己将要受到的冷遇。是有心理准备的。他现在并没有把自己放到王书辉的幕僚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初秋战国时代的说客。实际上。在他心底深处,他是强烈的希望能够帮助松滋县的地主士绅们,免除一场灭门之灾。把他们引导到用土地换资金设备,发展工商业的正确道路上去的。

在复兴会不过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顾君恩就已经习惯了复兴会的快节奏生活了。

在复兴会里,无论是什么问题,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一句话说到了,这事情是怎么回事,立即就会有相应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办,立即就有相应的人来解决。不管这个人回答的对与不对,这件事情解决的好与不好,复兴会的干部们,至少工作起来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的。

顾君恩最初还有些不习惯复兴会的这种工业化的快节奏。可是,在复兴会呆了这么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顾君恩对于地主士绅们的这种晾人、给下马威的虚架子和慢节奏,就变得相当的不耐烦起来了。

在顾君恩心里,他觉得自己是来救这些地主士绅们的命的。这些地主士绅还真够没有眼力价的。

看了一下马车里的时钟(目前复兴会的工业最高成就,就是这款每天的误差都有十分钟以上的,有现代挂钟那么大的机械时钟。别看误差惊人,可毕竟是批量生产的啊。),自己已经白白的等了有一个钟头半个时辰的时间了。伍家的大门还是关的死死的,纹丝不动。

就在顾君恩准备再次和那个倨傲的门房交涉的时候,伍家大门旁边的一个小偏门打开了。一个青衣小帽,鼻孔朝天的小厮大步的走了过来,对顾君恩说道:“我家老爷说了,看在顾先生同是斯文一脉的份上,请顾先生入府一见。这些粗汉就在外面候着吧。”

听了这话,顾君恩看了看那一排在马车边站着整齐队列的复兴军战士。他发现,大家对这个奴仆的侮辱毫无反应。

其实,一方面是这些战士听不太懂这个小厮说些什么。另一方面,在这些战士心里,是真心的瞧不起这路地主的狗腿子的。复兴军的战士,基本上都参加过“清缴流匪。清除地主,建立基地村”任务。对于这路狗腿子。基本上人人都杀过几个。他们被群众送上绞刑架时的丑态,战士们已经见过太多了。

顾君恩走进伍家大宅的时候就知道,伍家绝对是那种当下大明朝里最为典型的,被复兴会称为最反动的”官僚地主”的家庭。

顾君恩记得,王书辉在复兴会里曾经说过,“这些官僚地主长了一个石头脑袋,他们坚定的认为,天底下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家的利益。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就是他们的道理。一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甚至就是有利于大明朝的事情,只要和他们的利益相违背,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跳上来像疯狗一样撕咬。”

所以,看到雕梁画栋,体制森严的伍府建筑的时候。顾君恩就对此行的结果感到非常的不乐观了。

果然,刚到了正厅,还没等双方互相问候呢,一个身材肥胖,穿着一身绸缎衣服的老头就用嘲弄的口吻问道:“怎么,那位王大贵人坚持不下去了么。呵呵。我就知道,那个冤大头是不好做的。哈哈哈!”

顾君恩听了这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了。他是觉得王书辉已经把屠刀架到这些士绅的脖子上了。他是前来救他们的命的。而这个老匹夫却觉得是王书辉坚持不下去了,派了自己来向他们低头服软的。双方的认识差距实在是天差地别。

看到顾君恩惊讶的表情,伍朝宗心里是非常的快慰的。这一个月来。他可是命令自家的家丁和县城的衙役们。把所有跑到县城来避灾的灾民,全都赶到王书辉哪里去了。他可是一心的等着王书辉前来讨饶。准备好好的利用灾年,在王书辉这个大头鬼头上好好的赚一笔高价粮食的钱的!

“伍先生怕是误会在下了。在下非是为了王大人而来,而是为了松滋县士绅的身家性命而来。”

顾君恩没有理会伍朝宗的失礼,直接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之后从容的对伍朝宗说道。

“哈哈,王书辉果然是个不牢靠的黄口小儿,派了你这么个毛都没褪尽的书生,跑到老夫这里做说客了么!你还真以为你是张仪苏秦不成。”伍朝宗继承了祖宗的家业,却没继承祖宗的智商。他祖父伍文定能文能武,他没继承伍文定的文采学问,却把他祖父带兵的丘八脾气继承的淋漓尽致。

顾君恩在心里叹了口气,对于伍朝宗感到绝望了。他决定不和这个粗鄙的土棍做些徒劳的口舌之争。顾君恩对伍朝宗说道:“伍先生大灾之年躲在城里。恐怕不知道城外伍家的土地,已经全部都王大人占了吧?”

“你说什么!”伍朝宗和一切的地主一样,一听到自己的地被夺了,第一反应就像命根子被人猛踹了一脚的感觉。那可是一种“鸡飞蛋打”的蛋疼感。

顾君恩看到伍朝宗的反应之后,认真的对他说道:“王大人手下现在有三千精兵。对于王大人手下兵丁之精锐,伍先生是感受最深的吧。毕竟当初王大人在收拢难民的时候,伍先生已经派出家丁和王大人的兵丁交过手了。”

说起来,伍朝宗对于复兴军的精锐还真的有很直观的感受。他可是在城墙上,亲眼目睹了自己和七家地主组织的四百多精壮家丁,是怎样在一个匪夷所思的远距离上,就被四五十个复兴军打出的排枪,给彻底的打崩溃了的。

但是,顾君恩的话,不仅没让伍朝宗认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反而倒是激起了他作为兵部尚书嫡孙,松滋武力第一大地主的恼羞成怒。毕竟,他家的家丁在那场冲突中的表现,深深的让他在松滋士绅面前丢了个史无前例的大脸。

土地被占的愤怒和被人侮辱的羞恼,严重的降低了伍朝宗本来就不高的智商。他立即就吩咐左右,把正在滔滔不绝的向他介绍着土地换资金,土地换设备,大搞工商赚钱策略的顾君恩,立即用乱棍赶出门去。

坐在马车上,望着一大群伍府的精壮家丁,被复兴军的一排战士用步枪指着逃进府去。顾君恩心里充满了挫败感。

他不知道是要为自己的口才感到失败,还是对天底下所有士绅的命运感到绝望。因为他知道,至少在松滋这块土地上,士绅们是马上就要被灭绝了的。

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9章 日常(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369章 在山东(4)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5章 理念(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70章 在山东(5)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2章 日常(4)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2章 起步(6)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78章 大练兵(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74章 审判(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
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9章 日常(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369章 在山东(4)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5章 理念(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70章 在山东(5)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2章 日常(4)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2章 起步(6)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78章 大练兵(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74章 审判(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