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汉民族内部的反动派,或是外民族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1622年.王书辉.《必须要坚决消灭一切反动派》

对于地主们来说,大灾之年最大的问题是灾民的造反问题。经验丰富的土豪劣绅们深知,即使有墙高沟深的地主大院的保护,愤怒和绝望的老百姓,也会用自己的身躯填平深沟,冲垮高墙。

对于这个问题,地主们的办法是:在灾害发生之初,就将自家所有的粮食和财产,都转移到县城中的住宅中去。他们要以县城为护身符,保护他们度过灾难初期。

在这之后,他们就会静静的等所有的灾民,在饥饿和绝望中死光,最后再去收割他们的土地。

我们中国人有个口头禅,就是“自古以来”。“自古以来”,唯利是图的人都会抓住一切机会掠夺利益。封建社会里的地主阶级也是一样的。

其实别说是古代封建社会里了,就是在现代社会,一旦有大的灾难出现,发国难财和出国难名的人,不也都很多么。

松滋县的地主团伙在伍朝宗的领导下,已经做好了准备,下定了决心,准备在这场大旱灾中发上一笔,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土地了。那么,以掠夺土地,手段残暴而闻名于整个荆州府上层的王书辉,突然的出现在松滋县,这由不得他们不做出激烈的反应。

当然了。伍朝宗故意的推波助澜,至少也起到了三分之一的作用。

“伍公。谁知道那王扒皮居然有这等手段,连伍公家的家丁家将都不能抵挡。得罪了这个杀神,我们可如何是好?伍公,你是松滋士绅的魁首,你要说话啊!”

说话的人叫赵万年。赵万年祖上是商贾出身,做生意赚了大钱之后,回到松滋老家买了不少的田地。松滋赵家,一边当地主。一边继续从商。到了赵万年这一代,赵家的土地已经有了七万多亩。松滋县城中的主要大店铺,有一半是他家的。

赵万年和王书辉也有仇。他和王书辉的仇恨在于,复兴会对于枝江商盟的扶持。因为枝江商盟自己设立工厂的同时,又可以从复兴会各厂获得大量的低价产品。这使得枝江商盟对于地方个体工商业者的破坏力非常巨大。

赵万年的店铺,是以收购本地小手工业者的产品进行出售为主的。所以,他家的商品。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和枝江商盟出售的工业品相抗衡。因为这样的原因,仅仅去年一年,赵万年家的店铺就倒闭了一半儿。

赵万年是个消息灵通的人,他知道枝江商盟是王书辉的复兴会一手扶持起来的。复兴会对于枝江商盟不仅仅提供低价位的商品。更是为枝江商盟提供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枝江商盟在复兴会享受到的待遇,让同样想要到复兴会进货的赵万年嫉妒万分。

在整个松滋县的地主里,赵万年是除了和王书辉有私仇的伍朝宗之外,第二想要对付王书辉的人。

在他心里,赵万年有个不能公之于众的如意算盘。在他想来。一旦王书辉和伍朝宗成了水火之势,整个松滋县的绅士一起对抗王书辉之后。那王书辉肯定需要人帮忙从中说和。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把这个从中说和的角色承担起来。

这样一来,王书辉就欠了他的人情,他就可以以此为依靠,在复兴会享受和枝江商盟一样的待遇了。

所以,看到大家一直以为是“天下无敌”的,出自阳明先生之法训练出来的伍家家丁,被复兴军轻而易举的击溃之后,赵万年是最为恐慌的一个。

伍朝宗听了赵万年的话,心里是微微得意的。

在松滋县城里,被伍朝宗看成是满身铜臭味的商贾之徒的赵家,是唯一对伍家的松滋首脑地位不以为然的人家。家里靠经商赚了很多钱,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赵万年,一直非议伍家是空头官宦。因为伍朝宗和他父亲都没有取得进士功名,所以赵万年对伍朝宗自诩冠缨之族,进行过很多或明或暗的嘲讽。

虽然看过了复兴军的强劲表现的伍朝宗心中也非常的忐忑,但是,他不想在他一直瞧不太上眼的松滋士绅面前丢面子。所以,他轻轻的喝了口茶,故作安然的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的本地士绅们说道:“就是王书辉的家丁有天大的本事,那又如何!本县巡检就出自我家门下。松滋城的城防,都掌握着我们手中。王书辉就是有天大的威能,还敢破开城墙不成!”

看到一群缩头缩脑的士绅们镇定了下来。伍朝宗继续说道:“你们不经常到荆州府是不知道的。荆州府里与我家相厚的张同知已经和我说了,这个王书辉是个狗头长角,脑有反骨的家伙。此獠最善鼓动贱民生事。只要我们不出县城,牢牢地把握住手里的钱粮。王书辉就是把那上万的灾民收在手里,又有什么能耐给他们吃饭,保证不生出乱子来?”

听了伍朝宗的话,本来心里还有些慌张的松滋士绅们彻底的放下心来了。是啊,在整个松滋县,无论是钱还是粮,都掌握在在座的八个人手中。就是历任的本县县令,都得看大家的脸色行事。只要大家在县城中稳坐钓鱼台,都不需要他们自己出手,几万人的粮食消耗,就能把王书辉吃垮。到时候,为了稳定人心,王书辉还不是得求到他们头上。

伍朝宗看到士绅们重新挺起自己的肥肚子,心里有些开心了。

他开心之余,就把自己的计划向大家说了出来:“呵呵,各位这下心里安稳了吧。其实,王书辉这个夯货还是太嫩了。各县的粮食都有定数。就算是他把稳了枝江县的田地,但是,那也不过能在枝江县里支应罢了。枝江人总不会饿着肚子,把粮食送给本县的贱民们去吃。”

“各位就稳坐钓鱼台,等到王书辉把他手里那点粮食折腾光了,求到我们头上的时候吧。”

“不过,各位可要稳住了。这等大灾之年,不生发上一笔,岂不是愧对了我等的辛苦。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作为回应,其他七个士绅也发出一阵自得的笑声来。

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说伍朝宗说的不对。在工业不能反哺农业的时代里,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各地区的粮食产量也都只能供应本地的需求。这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在人口发展到极限的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已经是到了瓶颈阶段了。

一般情况下,土地承载能力达到了人口发展的上限的时候,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的内在矛盾,就会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末年的情况正好就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松滋县的士绅们,就是整个明王朝的封建地主阶级,都非常的倒霉。因为,他们遇到了王书辉这个,不属于这个时空,却掌握着科学社会理论,带着任意门的人形哆啦A梦了。

别说王书辉可以通过时空门随时的回到现代社会,用他卖古董,卖矿石,卖金银赚到的巨额资金,随意的购买各种各样的粮食和商品。就是他们认为只能支应地方消耗的枝江县里,因为王书辉在各基地村推广的高产作物和复兴会采取的高价收粮的政策,复兴会都掌握了巨量的本地产粮食。

松滋县的士绅们不知道,在王书辉还没有到达松咨县境内的时候,他们的灭亡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了。那些家里只有十几亩地的小地主和自耕农还有活路,但是,他们这八个掌握着万亩以上良田的顶级士绅,早就在王书辉心里上了黑名单了。

在到达松滋县之前,王书辉还因为现代社会的智囊团门指出的,“明代土地矛盾不一定非要通过土地革命的方法解决”的观点,对自己执意灭亡一切不肯转化成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地主们进行人道和非人道毁灭的计划,有些动摇。

可是,在听到了参谋向他汇报了松滋县城外的骚乱的缘由的时候,王书辉重新坚定了自己消灭一切地主的决心。

“反动派为什么是反动派?这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在晚饭讲评的时候,王书辉对第九和第十营的干部们说道。

看到他家都没有什么反应,王书辉心里叹了口气,这个革命启蒙的事情真的不是很好做。

实际上王书辉也知道,让人加入革命党容易,让人成为革命者却很难。

“经过情报部门的调查,突然攻击我军战士,破坏我军的救灾工作,导致了四百多名穷兄弟穷姐妹在事故中死亡,正是松滋县本地地主们的阴谋。

听了这话,端正的坐在简易饭桌前的战士们,才开始激动了起来。

看到大家的情绪激动了起来,王书辉继续说道:“同志们,反动派之所以是反动派,原因就是他们完全罔顾人民的利益,一心为自己的利益谋划。他们是完全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存亡的!就是这个原因,反动派才是反动派。我们复兴会,就是要消灭一切这样反动派的革命者!”

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3章 在山东(8)第16章 立足(4)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章 穿越(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174章 审判(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15章 立足(3)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368章 在山东(3)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385章 东改编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79章 大练兵(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3章 起步(7)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章 准备(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6章 准备(2)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78章 大练兵(2)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11章 终结者8第382章 东改编1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08章 终结者5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382章 东改编1
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3章 在山东(8)第16章 立足(4)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章 穿越(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174章 审判(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15章 立足(3)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368章 在山东(3)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385章 东改编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79章 大练兵(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3章 起步(7)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章 准备(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6章 准备(2)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78章 大练兵(2)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11章 终结者8第382章 东改编1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08章 终结者5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382章 东改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