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

马老人家反对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的信徒们信奉的是“牺牲别国而致富本国”,“牺牲一个阶级而致富另一个阶级”的理念。

而与此同时,站在让革命加速到来,加速人类整体意义上的阶级分化和对立,特别是因为自由贸易本身对于封建制度和政权的破坏性,所以马老人家才会说:“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当工资随着面包的价格而下降的时候,工人阶级肯定是反对自由贸易的。

但是如果在一个国家里,在一个无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国家里,在一个无产阶级通过人民代表制度直接参与工业企业和农场的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的国家里,在一个因为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工资会随着工厂的盈利而增加,福利会随着工厂的盈利而增加,工厂赚的钱越多,工人们的工资就越高的国家里,工人们会反对自由贸易吗?

当民族主义的理念作为一种帝国主义者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的歪理邪说的时候,马老人家的信徒们是反对民族主义的。但是当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国家权利的人民,认为民族主义很有道理,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时候,王书辉这个马老人家的再再再传弟子,就不得不正视民族主义的合理性方面了。

在王书辉离开新京特区到东北地区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宣传机器的宣传下,自由贸易的大旗已经被陈封他们挥舞了起来了。在东北期间,王书辉发现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广播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宣传和鼓吹自由贸易的内容。

虽然王书辉的形象如今已经被全中国的人所熟知了,但是在简单的化妆之后,能够认出王书辉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在王书辉的考察中,他可以实实在在的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就目前而言,缺乏经验的人民群众对于宣传机器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力。除了一小部分年纪较大,先天的就认为一切朝廷,甚至就是复兴党这样的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的朝廷也必须防备着点儿的老年人以外,大部分中青年人对于政府方面的宣传还是比较认同的。

当然了,个别比较了解制度,对于复兴党的体制有着认识的基层干部们也非常敏锐的认识到,整个宣传都是政府方面主导的,无论是在宣传层面还是在实际工作层面,现如今也是一种政府方面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但是作为真正的当家人,复兴党的党委方面,现在还是一副稳坐钓鱼台不表态的状况。

王书辉没有管理过一个国家。其实别说一个国家,连一个学校他都没管理过。最多也就是他刚入职那年当辅导员的时候,管理过一个班级。

所以王书辉在政治上的态度是一种允许大家实验,允许大家通过大量实验积累经验成长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实验只能在那泄没有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怀抱里的外国和外族人民的土地上进行。

所以,王书辉允许复兴党在朝鲜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比较小农生产和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之间的差距。那么王书辉也同样会允许复兴党在倭国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检验自由贸易到底是不是一个能够给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带来文明和进步,获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欢迎和拥护的政策了。

现在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过去议论国事的人都是地主阶级精英人物们,老百姓议论政治,就是犯上,就是犯罪的。

新中国和旧社会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议论政治的人物变了。那些曾经的地主阶级和精英人物们不是在土改的过程中被消灭了,就是剩下的他们中的很少一部分,也都正在新中国新开拓的甘肃地区种树呢。

新中国议论政治的人,也是国家的统治阶级,那就是拥有人民代表权力的老百姓。

新中国建立起来之后,小酒馆开始在各地兴盛了起来。这种小酒馆不同于过去的那种小酒馆儿,有一种类似于各单位工人自发形成的俱乐部的特点。

往往因为一个单位的工人们都住在同一个区域里,更因为新中国的最小化压缩和分化家族的制度,所以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工人,会以单位为区别,在各自的续里形成一些小酒馆儿。

在这些小酒馆里,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的工人们会像家人一样,喝着廉价的啤酒、米酒、烧酒和果酒,吃着炸鸡烤串和各种凉菜小菜,惬意的聊天打屁。

在这里,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这些工人们讨论的主要内容。

王书辉就是在考察的过程中进了一家这样的小酒馆儿,听了一大段很有意思的谈话的。

“老赵啊,这两天总听着广播里说什么自由贸易的事情,还一直把倭国人拿出来讲,你说这倭国和咱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啊?”

说话的人是一个年纪最多也就在三十来岁的青年人。这名青年的酒量明显不是很好,从他朦胧的双眼上看,刚刚喝了一杯啤酒的他已经有几分醉意了。

他问话的对象“老赵”年纪也并不大,看样子他也就比问话的青年大上那么几岁。只不过身材高大的老赵没有急着回答问话,反而专心致志的在吃着一大碗炸酱面,呼噜呼噜的吸面的声音一个劲儿的从他的那个位置上传过来。

老赵身边一个头发灰白,就着一小碟椒盐炸鸡美滋滋的喝着黄酒的中年人看到“老赵”着急忙慌的吃着面的样子笑了笑,随口说道:

“周立志你问事情也不找个明白人问啊。赵憨子考个识字文凭就考了四回才考过,你问他事情,你先问问他能不能把报纸上的文章读通顺再说吧。”

随着这个中年人的话,小酒馆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很明显,赵憨子同学在读书上的糗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

听到了大家的笑声,正在聚精会神的如风卷残云一样的吃着炸酱面的赵憨子同学快速的把大海碗里的面全部吸光,然后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吴老扣你说什么哪?我考试是考得不好,但是报纸我有什么读不通的。连学前班的小孩子都能读通的东西,你怎么好污蔑我。再说了,倭鬼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了。我婆娘是少年军的历史教官,倭鬼的事情她都和我讲过了!”

听到赵憨子同学为了面子把自己的老婆拿出来显摆,酒馆里又爆发出一阵哄笑声。不少年轻人起着哄,要求赵憨子把老婆传授给他的知识拿出来共享。

不知道赵憨子同学是不知道大家起哄中的嘲讽味道,还是赵憨子同学本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嘲讽,反正他听了大家的起哄之后,先是要了一大杯的啤酒然后才一本正经的压了压手,学着单位里的领导讲话的样子对安静下来的大家说道:

“说起来啊,这倭国自古就是咱们中国的属国。所谓属国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属国就是说咱们中国是总厂,过去的朝鲜国也好,倭国也好,安南国也好,琉球国也好,这些小国都是咱们这个总厂下属的大集体、小集体和分厂之类的下属单位。”

想了想这个自己的老婆给自己讲解历史的时候进行的比喻,赵憨子同学继续说道:

“既然他们都是咱们的下属单位了,那么除了这些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接受总厂的安排以外,基本上总厂是不会干涉下属单位的事情的。咱们中国这个那什么来着?恩,宗主国,对于这歇属国也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中国要册封他们的那些小国王,其他的就是允许他们到中国来买东西卖东西。恩,大体上就是这么个关系吧。”

赵憨子的这种总厂和下属单位的比喻,让酒馆里那些原本有些搞不清楚古代中国宗藩体系的工人们一下子明白了起来。

看到大家都在如有所思的点着头,赵憨子有些兴奋的继续白唬道:

“这就跟爹和儿子一样,儿子是从爹这里学了东西,长大成人的不假,但是儿子长大了就必须分家单过的了。过去周边这些小国就是咱们中国的儿子,而且是那种分家了很长时间的儿子。”

借着这股被大家关注的兴奋劲儿,赵憨子喝了一大口啤酒继续说道:

“可是这儿子也分好儿子,坏儿子。朝鲜这样的小国就是好儿子,什么都听爹的话,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犯了错,挨了爹的揍,也难立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很快就改过来了。但是倭国就不行了。倭国是个坏儿子。仗着胳膊上有二两肉,倭国这个坏儿子不仅常常欺负朝鲜这样的好儿子,而且还对自己的亲爹动过手。”

赵憨子的比喻相当的形象,可以说,他的妻子,那个少年军的历史教官总厂分厂的比喻,远没有赵憨子同学本人灵机一定搞出来的儿子和爹的比喻更能深入酒馆儿里工人们的人心。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赵憨子讲话。

“我婆娘和我说过,一千来年前的唐朝的时候,倭国人就打上过朝鲜。然后唐朝派了两个姓刘的大将军,帮着朝鲜人把倭国人给打回去了。”

“大明朝的时候,倭国人又不老实了,他们派了很多倭寇到中国海边烧杀咱们中国人。到了一个叫朱棣的当了大明皇帝之后,他派了一只十来万人的大部队,由航海家郑和领着到了倭国。倭国人最是欺软怕硬了,一看中国爹好像生气了,马上就缩卵了,重新向咱们中国称臣纳贡,又老实了下来。”

听了中国再次获胜,酒馆里的气氛才从中国人被烧杀的压抑中松动了起来,可是马上赵憨子又说道:

“可是这大明朝的坏就怀在,和所有的老朝廷一样,大明的朝廷也是由着一帮子可着自己屁`眼子灌铅的王八蛋地主们组成的。所以过了几十年之后,这帮子地主为了自家的好处,把原来的大船和海兵都给祸害了。一看到咱们中国没了战船没了海兵,那帮子倭寇就又闹了起来,这才有了前朝的时候,死了几十万江南百姓的倭寇之乱。”

“后来俞大猷和戚继光虽然把倭寇都给打跑了,但是倭国已经彻底的不认亲爹了。又过了几十年,倭国再一次开始要祸害我们中国,所以他们就在万历皇帝的时候再次打上朝鲜,准备先灭了朝鲜之后,再打我们中国。好在倭寇能耐有限,虽然差点把朝鲜给灭了,但是大明朝还是帮着朝鲜把倭国给打跑了。不过从此之后,倭国人是彻底的不把自己当儿子了。”

看到大家非常的恼怒,赵憨子在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煽风点火道:

“其实不光是这些,咱们中国其他的属国,都只敢自称自己为王国,最大的头头就是国王。然而从唐朝的时候开始,倭国人就觉得自己能和爹平起平坐了,他们自己的那个头头居然敢自称天皇。”

“瞧瞧,这倭国人不仅觉得自己能和爹平起平坐,还想坐到咱们中国这个爹的头顶上去呢?咱们中国才敢自称个皇帝。”

赵憨子的话,好像一个大新闻一样,因为这个天皇的内容是复兴党在报纸和广播里没有宣传的内容,所以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现在听了这样一个消息,酒馆里的人第一反应是一起把目光移向酒馆向阳的那面墙上挂着的一张王书辉穿着军装的照片上。须臾之后,酒馆的气氛就被引爆了。

好几个年轻人激愤的叫嚷道:

“我娘,小倭鬼居然敢骑到咱们陛下的脑袋上,我`娘!”

在这之后,酒馆里就是一片怒骂的声音。

很明显,作为国营企业的工人们,把王书辉当成是利益代言人的他们非常自觉的维护王书辉的权威和地位。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在赵憨子坐着的柜台上安然的喝着酒的老工人吴老扣说道:

“你们这群混账就知道瞎嚷嚷,你们知不知道,这倭国最大的罪行是什么?”

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自己吸引过来,一直稳稳当当的喝着黄酒的吴老扣才有些情绪激动的说道:

“我告诉你们这帮没见识的东西,倭国人最大的罪行可不是敢自称天皇,而是那帮子混账倭国朝廷,居然不让倭国的人买咱们中国的东西。他们不让倭国人买咱们的东西,咱们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咱们厂生产的暖水瓶,温度计这些好东西,就只能堆在库房里卖不掉,要不然就只能和别的单位降价打内战赔钱。我跟你们说,倭国朝廷不灭,咱们的东西卖不出去,咱们这些人的奖金和分红就全完啦!”

安静了一会儿,在酒馆儿里的工人们理顺了吴老扣说的道理之后,一阵更加巨大的嘈杂声在酒馆儿里爆发了出来:

“干死小倭鬼,干死小倭鬼,干死小倭鬼!”

在酒馆儿的一个角落里和王书辉一起吃着饭的张兆欢对王书辉说道:

“老师,好像这次大家的反应要比倭国天皇冒犯你的名头更激烈呢?”

王书辉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对张兆欢说道:

“这就对了!封建主义的自尊心和帝国主义的功利心,为师我宁可人民群众是有着帝国主义的功利心的人啊!”

第22章 起步(6)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6章 立足(4)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384章 东改编3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7章 准备(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70章 在山东(5)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7章 开始(3)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31章 日常(3)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07章 终结者4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82章 东改编1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8章 起步(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6章 立足(4)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6章 理念(4)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75章 大丰收(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39章 妖僧(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74章 审判(2)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1章 日常(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
第22章 起步(6)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6章 立足(4)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384章 东改编3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7章 准备(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70章 在山东(5)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7章 开始(3)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31章 日常(3)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07章 终结者4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82章 东改编1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8章 起步(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6章 立足(4)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6章 理念(4)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75章 大丰收(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39章 妖僧(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74章 审判(2)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1章 日常(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