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

“我能在某种程度感受到,即使在中华帝国政府中有像我的朋友李文章先生和李文章先生的堂哥李文渊先生这样对也欧洲人比较友好的中华帝国官员,但在某种程度上,中华帝国政府的大部分官员对我们的态度仍旧是比较漠视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当我和我的几个同僚到中华帝国驻锡兰总督区的外事局办理申请探望被俘的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手续的时候,中华帝国外事局的官员非常冷漠的交给了我们一张标明了注意事项的规章,并向我们按人头收取了不菲的手续费之后,就不再理睬我们了。”

“我们在中华帝国驻锡兰总督区外事局大楼里东游西逛了很长的时间,才费尽心血的找到了一个专门负责探监工作的小部门。而从我们进入外事局开始到当时我们找到那个小部门,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连我们的午饭都是在外事局大楼外的一个小摊子上解决的。

喝了一口产自中华帝国爪哇种植园的爪哇牌咖啡,联省共和国对中华帝国全权谈判特使路德维希·范·德佩尔在日记本上写到。

“虽然中华帝国政府对外国人的这种漠视让人感到不快,但是很幸运的是,外事局专门负责探监工作的这名官员是一个低地人和中国人的混血。他是一名爪哇华人和东印度公司的一名商务员结合后生下的具有两国血统的年轻人。”

“可能因为他的身上有联省共和国的血统吧,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低地语的苏希贤先生不仅对于我们比较好奇,而且对待我们的态度上也比较友好。至少对于我们的提问,苏希贤先生能够做到有问必答。”

“不过在和我们的交流中,苏希贤先生也比较遗憾的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中华帝国政府的官员们对我们比较漠视的原因。他告诉我们,因为在中国人眼中几乎所有的白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我们和对中华帝国政府以及中华帝国的公民们犯下巨大罪行的西班牙人一样,都是一个国家的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大部分中国人虽然知道欧洲被分成了多个国家,可是因为他们同时也知道整个欧洲只有中华帝国国土的三分之二大小,所以在概念上大家一直认为所有的欧洲人都是一个国家的人。要知道那些接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因为知道欧洲人自称罗马人的后裔,现在还有自称罗马帝国的国家存在,所以他们就认为欧洲在某种意义上像古罗马一样是一个统一国家。再说了,你们不都信仰基督教吗?’。很明显,从这些解释里可以看出,苏希贤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也认为欧洲人是一个整体。”

“说实话,即使作为一个学者,我本人也没有很好的,能够成体系的理论来解释欧洲各国的不同。要知道,因为王室联姻和共同的信仰的缘故,把欧洲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我只能向苏希贤先生解释因为在宗教信仰和政权体系的不同,欧洲各国还可以分成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王权国家和共和国。”

“在我向苏希贤先生解释完之后,他非常理解的点了点头对我说道,‘这一点我们中国人也能理解,毕竟你们欧洲人正在进行的战争就是这样划分的。’”

“听了这样的回答,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中华帝国驻锡兰总督区的战俘营就设置在高朗步的近郊。所以我们坐着由当地人驾驶的三辆三轮车很快就到达了战俘营。因为我也比较紧张战俘们的状况,所以即使自行车这样神奇的东西,我们没有很多的精神去关注它。”

“中华帝国的金属冶炼工业肯定非常的发达,因为我们到达了近郊的战俘营后发现,战俘营的围墙是由铁丝编制的金属网这种非常奢华的墙体构成的。所以即使在战俘营之外,我们也能看到被中国士兵和当地人士兵驻守着的战俘营墙内,有几个西方人正在玩着某种球类游戏。”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和我的同僚们都在心里松了口气。”

“联省共和国的主要俘虏其实大部分都被中华帝国关押在爪哇地区。不过因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地区也设有商务场馆,所以在中华帝国攻陷葡萄牙人在锡兰的城市的时候,东印度公司设立在锡兰的商馆内的人员也被一起逮捕了。”

“因为主持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的主要事务的商务官是联省共和国议会的一个高级官员的继承人,所以我们这一行人也承担了看望和尽可能的营救这位议会高级官员继承人身份的商务官的工作。”

“罗斯伯格先生大约只有二十岁上下。和共和国内那些比较具有开拓精神的家族一样,他很早以前就开始负责自己的家族在海外的商业开拓工作了。”

“这位一头金发,有着一双犀利的蓝色眼睛的年轻人看到我们前来探望他,他的第一句话不是抱怨或者感谢,而是用非常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很多职员背叛了联省共和国。”

“很明显,这位在两年前就已经被关押起来了的商务官先生还不知道,那些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已经为中华帝国政府服务了一段时间了。”

“在罗斯伯格先生向我们指出了背叛者之后,身上有着浓郁的联省共和国的节俭风格的他立即就向我们提出快速的和中华帝国交涉,将他营救出去的必要性。因为在占战俘营里的生活费用实在太过高昂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是非常的不解的。要知道我们在高朗步的这几天里发现,中华帝国统治下的高朗步的物价是非常的低的。即使我们每天都要换上新的衬衫和内衣,每天都要到饭店去吃饭,但是每个人每天的最多的花费也不会超过一个银元。”

“不过罗斯伯格先生很快就告诉我们,在战俘营里,如果像那些普通的葡萄牙和联省共和国俘虏一样接受劳动改造的话,那么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费用的。但是像他这样不愿意接受劳改的上流人士,就必须为自己的饮食和居住支付高昂的费用。”

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371章 在山东(6)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9章 起步(3)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8章 开始(4)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6章 理念(4)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2章 起步(6)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1章 穿越(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7章 起步(1)第22章 起步(6)第14章 立足(2)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21章 起步(5)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4章 立足(2)
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371章 在山东(6)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9章 起步(3)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8章 开始(4)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6章 理念(4)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2章 起步(6)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1章 穿越(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7章 起步(1)第22章 起步(6)第14章 立足(2)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21章 起步(5)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4章 立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