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起步(5)

什么是工业国家,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写出几十万字的论文来,那还只是单纯的解释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一些基本概念。在王书辉看来,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之间的差距,最直接具体的体现就是,工业国家卖什么都赚钱,农业国家买什么都赔钱。

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王书辉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在论坛里的一个点子。一个人可以在现代社会和古代之间来回穿越,单纯的依靠倒卖蜡烛就能赚钱。王书辉当时看了这个点子之后,直接就到附近的超市里询问蜡烛的价格,得知一块钱可以买两根蜡烛,如果买的量大的话,可以降到一块钱三根的水平上。王书辉就针对在两个时空倒卖蜡烛,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推论。

如果在古代社会里把一根蜡烛的售价定在十文钱的话,出售一百根蜡烛可以得到一两银子。而一两银子拿到现代社会,明代一两重37。3克而且纯度不高,最好能达到九层银。按照2014年每克高纯度银子3。15元的价格计算,明代每两银子能在现代卖出117元左右。

117块钱减去50块钱的成本。这么一倒一卖,净利润67块钱。而在实际上,古代的蜡烛根本不可能这么便宜。但即使按照这种廉价方式进行倾销,还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事实上,如果直接从工厂购买的话,蜡烛的进货价还可以更便宜。

从这个简单的蜡烛的小例子上看,作为工业国家的现代社会,可以在交易中获得巨额的利润。表面上看,作为落后农业国家的古代社会,除了制造蜡烛的行业全部破产之外,也没有什么损失,还可获得价格极为便宜的蜡烛。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古代社会流失了大量作为货币的贵金属,在交易中是单方面的纯粹的处于入超地位。

实际上,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区别就是这么简单。工业国通过自由手段或者军事威胁手段,和农业国之间开展贸易。无论如何,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情况下,工业制成品的成本都要比农业社会的手工产品的成本低的多的多。所以工业国卖什么都便宜,卖什么都赚钱。而农业国不管再怎么看起来获得了实际上的好处,买到更多便宜的商品,但是在贸易过程中,农业国都在不断地失血,本国的相关产业被毁灭性打击,从国家整体角度上持续的被削弱。

王书辉为了积累开展工业建设的资金和人力,就是准备利用穿越的金手指,采取这样一种工业品倾销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当然,他还要用在古代倾销工业品的钱,在古代购买宝石、玉器、古董等价值更高的东西,到现代社会变卖。再在现代社会,用变卖宝石、玉器、古董等的资金,购买现代的产品到古代贩卖。这个简单的过程,可以让王书辉在古代和现代,同时掌握大量的资金。

王书辉之所以选择棉布贸易作为跨时空贸易的原因是,在明朝末年这个时代,松江棉布已经是天下闻名了。从明代中期开始,松江府植棉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土地大半种植棉花。同时,棉纺织生产也成为松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乡镇几乎家家都投入了纺织活动。其时“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明正德《松江府志》中记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

由于不断地普及推广,松江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松江棉布在全国声誉鹊起,叶梦珠《阅世编》中说:“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织成布,衣被天下”。《松江府志》载:松江人“俗务纺织,他技不多”,所织的精线绫、三梭布、绫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明代中后期,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外地商人纷纷到松江来收布,布商挟重资而来,白银动以数万两,多则数十万两。

由此可见,作为消耗品的棉布,在这一时期,是一个有着大规模销售市场的畅销产品。

在李铭之热情的招待下,王书辉了解到了明末的布匹丝绸的大概价格。上好的蜀锦,售价大约在二十两到三十两银子左右。白棉布一匹卖三钱银子,三梭布一匹卖六钱一分银子。一种名为“斜纹布”的高级棉布,上等的卖每匹一两银子。至于各种丝绸,按照不同水准的织染加工,售价在十两到十五两银子之间。

听到这个价格,王书辉还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多亏自己不是准备单纯的把卖货赚的银子直接拉回现代售卖。

要知道一两纯度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银子,在现代不过才117块钱。

明代一匹布的宽度是62。26厘米,长度是1089。22厘米(出自《明会典》),面积是6。78平方米。

现代社会的白棉布1。5米宽的每米售价8元到14元。那么相当于明代一匹布的面积的1。5米宽的现代布是4。52米。按每米8到14元,明代一匹布面积的现代布,总售价是36到63元。如果把古代卖一匹高级棉布挣到的一两银子,拿到现代出售得到117元的话,自己最多才能赚80块钱左右。

而自己是准备进行倾销的,一匹布最多比照明末最便宜的白棉布价格,卖两钱银子。两钱银子是8克左右,在现代最多值24块钱。按照这个价格,自己每卖一匹布,最少要亏损12块钱。因为银子的纯度和贵金属在现代社会的市场价格波动问题,还有可能会亏损的更多。

看来,还是古代的银子在古代花,现代的钱在现代花,中间用宝石、玉器、古董、木材等现代稀有的东西转化价值的办法,才是最合算的办法。即使是卖蜡烛,这个办法也能保证交易过程的暴利。

王书辉仔细的了解的各种布匹丝绸的价格,按照每种两匹的数量买了几十匹各种棉布和丝绸。那几匹上品的蜀锦,也被王书辉买了下来。在店铺的伙计的帮助下,把东西都运到马车的货架上之后,王书辉就带着大家离开了布庄。

一路上王书辉没有理会叽叽喳喳,不断的查看着各种布匹丝绸的朱微妏,自己思考着怎么着手在明朝末年开展贸易。在他想来,那些现代工艺的各种化纤材料和先进织染手段生产出来的各种布料,应该比这些看起来非常粗糙的手工业制品的销路要好得多。

看到王书辉皱着眉头好像在想着什么心事,刘怀季想起不久前自己的外甥女县主大人的警告,开口对王书辉说道,“仪宾想要逛逛枝江县繁华的所在,不应该到县城中来的。要说本县最繁华的地方,是在城外西边的董滩口。本县的各种店铺大都集中在那里。”

朱微妏听了这话,对刘怀季抱怨道,“四舅也真是的,明明知道哪里最是繁华好玩,却让世兄和我到城中浪费了许多时辰。”

王书辉发现刘怀季今天这一下午的功夫,表现的非常不正常。一会儿是事儿妈似的张牙舞爪,一会儿又是老实头似的吞吞吐吐,这种态度可是不成的。王书辉还准备让这个当过货栈掌柜的四舅舅,做未来开展贸易工作的负责人呢。

王书辉斟酌了一会儿,对刘怀季说道,“四舅和我不必客气,大可有话直说。咱们本是一家人,我们家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麻烦四舅帮忙。我这里有个想法,要是让四舅帮我售卖棉布之类的货物,这个事情四舅能不能支撑的起来呢。”

刘怀季听了这话,心里不知道有多兴奋了。在兄弟七人之中,大哥、二哥、三哥和自己,从小和王府的辅官读书,剩下的三个弟弟则是和王府的武官练武。三个哥哥都热衷于读书学礼,只有自己,虽然书读的也不错,但是却生性喜欢从事商业。

后来被迫离开王府,他也是选择在货栈里做账房谋生。他早就希望能够有一天自己做主经营一个产业。只是因为资金和人脉的缘故,自己的愿望一直不能得到满足。现在听了王书辉的话,刘怀季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想着自己的梦想就要成真,刘怀季倒是稳重了起来,原本那种有些轻浮的气质骤然一变,现出几分久经商海的沉稳来,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王书辉说道,“仪宾准备出资多少,做哪方面的生意呢。”

王书辉想了想,决定先小批量的出货,试探一下明末的市场行情。他对刘怀一说道,“我那里有些历年来留存下来的东西,堆在那里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开一家店铺,也不拘专门卖什么东西,就是些粮食布匹,还有些铁器蜡烛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一会儿到董滩口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面。总的要求,就是店面一定要大气宽阔,总要为以后多做打算。如果没有合适的店面,也可以先盘下来一所小一点的店面,先把生意做起来。同时选看位置,我们自己盖一个大气宽敞的店面使用。”

刘怀季想了想,对王书辉说道,“不瞒仪宾,老奴本性就喜欢经营生意。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经营一个自己的买卖。如果仪宾信得过老奴,老奴可以试一试。总是为仪宾出力,老奴一定忠心办事,为仪宾下死力经营。”

王书辉看了刘怀季的表现,发现这时候的刘怀季才表现出他应有的水准。本来就是这样,这几天观察下来,朱由梓家的这几个亲戚,各有不同的特长能力。他本来就认为,娘家四舅刘怀季是个圆滑精明的生意人性子。不过他这一下午的表现,让王书辉对刘怀季的判断有些动摇,直到现在,刘怀季才表现出他应有的样子来。

王书辉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心里总结起教训来。看来以后不能这样总是把想法藏在心里了。那种总是有是所顾忌的想法一定要抛开了。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具体的执行人介绍清楚才行。不然总是这样的话,执行人不知道工作目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实在太耽误工夫了。

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32章 日常(4)第7章 准备(3)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71章 在山东(6)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173章 审判(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74章 在山东(9)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371章 在山东(6)第24章 起步(8)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4章 起步(8)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11章 婚事(3)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8章 准备(4)第384章 东改编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84章 东改编3
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32章 日常(4)第7章 准备(3)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71章 在山东(6)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173章 审判(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74章 在山东(9)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371章 在山东(6)第24章 起步(8)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4章 起步(8)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11章 婚事(3)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8章 准备(4)第384章 东改编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84章 东改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