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入学风波2

枝江县最大的酒楼云海楼里,两个穿着完全一样,要是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是两个人的年轻人,正在喝酒。

坐在左边,喝得已经微醺,脸上带着迷糊的傻笑的年轻人,原名叫做云大。本是江北村的一个猎户的儿子。进了复兴军之后,才让王书辉给取了个云争的正式名字。

你要是看了他现在傻笑的样子,就以为他是个随和的人,那你就错了。这个现在脸上带着“天真”笑容的年轻人,实际最是嗜血。在复兴军特侦营里,就属他喜欢杀人。他也是全营杀人杀的最多的。

坐在右边,板着一张死人脸,脊背挺拔,一丝不苟,但是下手夹菜的速度和往嘴里倒酒的速度极快的年轻人,名字叫做李树。

你要是看他一直板着脸,就以为他是个严肃的人,你就被骗了。李树原是大冶县一个说书人的儿子。因为老爹欠了赌债,才被买到铁矿上,后来被复兴会吸纳进来的。不过矿工的生涯没有磨灭他的幽默感,他是个极诙谐的人。

李树填饱了肚子,把目光从桌子上,转移到坐在对面的云争脸上。看到云争那有些痴傻的笑容,李树肚子里都笑开花了。他伸出两只手指在云争面前晃了晃,问云争道:“云大,这是几?”

云争实际上并没有喝醉。以前,云争是个不会喝酒的人。可是有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身上落了伤,在军医给他处理伤口的时候,使用了酒精。不知道怎么回事,云争一下子就对酒的气味儿迷恋起来了。

他的酒量极大。像这种酒楼里卖的酒,他喝上两三斤都不会醉的。他只是在努力的享受和维持,酒给他带来的那种晕晕的感觉。

“别闹了。”云争推开李树伸到他鼻子前的手,说道。

李树收回自己的手,对云争说道。“我说,你搞清楚怎么回事儿没有,为什么突然把我们从部队里调出来啊。”

云争的父亲云壮在警务处上班,是治安科的副科长。警务处的办公室和复兴会的大部分机构一样,都在王书辉那个所谓的仪宾府大院子里。所以,在李树这样的复兴军连级参谋眼中。警务处就属于那种每天都能和王师尊见到面的上级衙门。

前天的时候,军委会突然从复兴军的各级参谋和指导员中,抽取了大量的人员。像云争这样属于特殊部门的基层干部也被抽调了出来。李树也是这些被抽调人员中的一个。

和大部分人不同,李树属于那种想的比较多,喜欢没事找事儿的家伙。他知道自己的好朋友云大的老爹,在“大院子”(大家对王书辉府邸的称呼)里面上班。就想让云大通过他老爹的关系。打听一下这次抽调是为了什么。

云大不耐烦的说道,“你这个人就是事儿多。没事儿动那些没用的心眼儿干什么啊!我问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都忘了啊!”

李树觉得云大的态度奇怪,他回答说:“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你怎么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啊。别说我这个干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我们连的普通战士都能背的滚瓜烂熟。这是咱们部队。在新兵训练营里就开始进行的教育。新兵识字就是从这个开始的。你怎么突然问起我这个来了。”

云大的脾气好像更大了,他恼火的说道,“还不是因为你让我和我爹打听消息的缘故。我回家就问了我爹一句,我爹就给了我一巴掌,问我知不知道三大纪律。之后就罚我在门口背了一下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邻居们进进出出的都看到了。要不是因为你这混蛋,我能遭这个罪么!这简直就是语文课上学的‘无妄之灾’成语的真实体现啊!”

看着坏脾气的云大扭曲着的脸,一副要发火儿的样子,李树赶紧祭出自己的法宝。只见他一直板着的脸突然生动了起来,做出一个悲凄伤心的表情,然后用只有两个人能够听到的声音。萧索的说道:“云大你怎么说,还有个对你好的爹。我呢,我爹除了烂赌,看都没看过我一眼。最后还把我像猪狗一样,卖到矿上那个活地狱里去了。嗨——。我要是有你爹那样的爹该多好啊——”

为了增强可怜的效果,李树故意把最后一个“啊”字的尾音,拖得超级长。

李树的这种装可怜的办法,立即就起到了作用。云大刚刚还火冒三丈,想要揍李树几下出出气。可是,听了李树这通自怨自艾的嘀咕之后,头上像浇了冷水一样,云大的火气一下子就不见踪影了。

李树看着努力安慰自己的云大,心中一方面觉得安慰,一方面觉得好笑。他知道,云大就是那种王师尊说的,“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的人。

看到李树脸上悲伤的表情不见了,云争叹了口气,对李树说道:“其实,我爹说的倒是很有道理。虽然纪律上没说不许打听,但是我爸却说,打听不要紧,但是要向自己的上级打听才对。”

“我想过之后,觉得这话也是很对的。咱们向上级打听,上级如果觉得跟我们说不违反纪律,就会和我们说。即使不能打听,上级也会告诉我们不能打听。这不比自己在那儿瞎猜想乱打听好多了啊。”

李树听了这话,突然产生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好像一下子就想清楚了,为什么自己总觉得在复兴军里的生活和过去自己在街头的生活,在矿山里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在哪里了。在部队里,大家都在讲真话,大家都是有什么说什么。根本就不用自己像过去那样。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努力的打听明白。因为,复兴会什么事情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李树听了云大的话,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自己参军一年多来,为什么各项工作的成绩都不错。却不被上级领导和下级士兵们所喜欢的原因了。原因正是,自己还保留着在街头,在矿山生活的时候,作为一个所谓的“聪明人”的老习惯,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什么事情都想打听明白。

正是自己这种藏着掖着的习惯。才让下面的士兵不满意,才让同级的干部不喜欢,才让上级的参谋主任不看好。

想通了这一点,李树的念头一下子通达了。他郑重其事的站起来,立正向云争行了个军礼,然后握住他的手对他说道:“我现在真心佩服你。羡慕你有个好父亲了。云大,谢谢你对我的批评!”

云争看到李树向他行礼,他条件反射一样的站起来回礼,然后迷糊的说道,“这有什么啊。我就是有啥说啥罢了,哪用你这么郑重啊。”

两人坐下之后,云争对李树说道。“其实,这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张营长已经告诉我了。前一阵儿不是招了三千多小家伙儿么。王师尊要抽人给这些小家伙儿上课,我们就是被抽出来当先生的。而且也不是说就不回部队了。我们还是部队的人,只不过每天下午要给小家伙儿们上课而已。”

念头通达了的李树已经不在乎自己被抽调出来是为什么了。他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复兴会、复兴军这个大家庭里,根本就不会有人骗自己,根本就不会有人瞒自己,早晚会有人告诉自己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的。自己就放开心胸,踏踏实实的生活就好了。

不提云争和李树二人,在复兴会总部王书辉的办公室里。王书辉正在和新任的政务厅厅长陈封说着话。

最近一段时间,王书辉调整了书记处的工作。他把书记处从一个单纯的为自己处理文字工作的部门,改造成了一个负责处理复兴会所有文件报告和材料的政务机构,改名为政务厅。同时,王书辉对整个复兴会的上层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整改。

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和统计委员会。改名为工业处、农业处和统计处,情报中心改名为情报处。工业处、农业处、统计处、情报处,以及警务处、通商处、建设处等原有的部门,和新成立的教育处一起,全部划归政务厅管辖。

各处分别设立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和处长、副处长。其中,党委书记负责设立在各个部门的复兴会委员会的党务工作,处长则负责行政工作。党委书记们归复兴会常委会管理。处长们则向政务厅负责。

现在,复兴会常委会、政务厅和复兴军军委会,分别处理复兴会党、政、军三个方面的工作,共同向王书辉负责。这样的明确划分,让王书辉觉得,办起事情方便了不少。至少他处理起相关工作和文件来,觉得条理分明多了。

另外,王书辉在改造了书记处之后,把自己的未婚妻朱微妏推了出来,在王书辉新组建的专门为自己服务新机构,复兴会主席办公室里,担任办公室主任。从此彻底解决了小东西没事就和他闹别扭,嫌他什么事情也不和她说的问题。

如今,王书辉每天的日常就是,早上五点钟起床,出去和负责复兴会总部安全的近卫营战士一起出早操。七点钟,和战士们一起去食堂,发表讲评、吃饭。吃完早饭之后,回到办公室,开始处理一天的政务。主要就是批那些政务厅送来的文件。

十二点钟,到食堂发表讲评,和总部以及各部门的干部们一起吃午饭。下午一点,到常委会开每天的例会。两点钟,到工业学校,或者军事学校,或者行政培训班,给学生们上课。下午五点钟,去食堂发表讲评,和学生们一起吃晚饭。

下午六点钟,到培训中心,给工业学校、军事学校、行政培训班的老师们讲课。晚上十点钟,回到办公室,写材料写文件。晚上十二点,在办公室后面的小房间里睡觉。有时候还会通过地下室到后山,经过时空门回现代处理问题。(明代是晚上,现代是白天)

王书辉现在平均每十天,才睡上一觉。时空门的特种辐射,好像在严重的改变王书辉的生理状况。他觉得自己的新陈代谢正在改变,差不多两三百个小时,对他来说才算是一天。

他越发的觉得,时空门可能是外星人的东西。而且制造时空门的外星人,肯定是那种寿命无比长,时间刻度比地球人类大无数倍的那种生物。王书辉还发现,除了时空门是依靠消耗金属维持的之外,自己的身体,在不断被时空门辐射改造的同时,与时空门产生了某种莫名的联系。

不过,这也就是王书辉偶然想到的问题而已,他对此倒是不怎么在意。

他的脑袋,现在每天被大量的事情撑的满满的。他倒是希望时空门能对自己的大脑产生更大的影响。就像电脑的CPU更新换代一样,他希望自己的脑袋里能够装一个更加强大的处理器,来帮助他处理每天不断增多的事情。

“复兴学校的建设情况怎么样了?怎么这次建学校的事情做的怎么这么不利索呢。你告诉建设处的人,我不管不管他们怎么做,反正学生们军训结束之后,也就是一个月之后,我就要跟着统计处的人一起去验收学校的。”

“你跟建设处的常顺子说清楚了,学校建设不仅要快,而且质量必须保证。要是出了一点问题,我就让他住一年小黑屋!”

一听师尊提到小黑屋,以前蹲过小黑屋,被关过禁闭的陈封就浑身一哆嗦。陈封以前军训的时候犯了错,被关在小黑屋里三天。从此之后,他对小黑屋是怕的要命。

他觉得自己的师尊这招真的很坏。关小黑屋可比打棍子可怕多了。打棍子是肉体上疼痛。别管多疼,养几天就好了。关小黑屋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黑漆漆的屋子,完全没法知道时间。一点光亮,一点声音也没有。再强横的人,关了一天之后精神上就崩溃了。关上三天,感觉好像在里面呆了三年一样。只能大哭大喊,给自己制造一点声响。实在是太可怕了。

陈封一听师尊祭出小黑屋来,就知道师尊对学校建设的事情非常的上心。他赶紧用蘸水笔把王书辉的说的话记了下来。

王书辉斜眼看到陈封正在用蘸水笔,蘸着桌子上墨水瓶里的墨水写字。心里叹了口气。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工业部门才能把钢笔弄出来啊。

对他来说,蘸水笔真的太不方便了。

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307章 终结者4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82章 东改编1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306章 终结者3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6章 立足(4)第31章 日常(3)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367章 在山东(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3章 穿越(3)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79章 大练兵(3)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73章 在山东(8)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369章 在山东(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4章 理念(2)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84章 东改编3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4章 立足(2)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14章 立足(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371章 在山东(6)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6章 开始(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
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307章 终结者4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82章 东改编1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306章 终结者3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6章 立足(4)第31章 日常(3)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367章 在山东(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3章 穿越(3)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79章 大练兵(3)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73章 在山东(8)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369章 在山东(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4章 理念(2)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84章 东改编3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4章 立足(2)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14章 立足(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371章 在山东(6)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6章 开始(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