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

其实真要说起来,王书辉也好,复兴党的中央委员们也好,他们的问题都在于,在工业化社会的环境里生活的时间太长,思维上已经完全的工业化了。别小看这十年的工业化建设,至少复兴党高层所处的环境是彻底的工业化的。和出生和成长在现代中国的王书辉一样,他们都有点脱离基层了。

北中国的陕西、山西、河南、直隶、山东就是再加上江苏北部地区,现如今的总人口最多也就是在五千万左右。复兴党已经计划派出二十万的正规部队和生产建设兵管理这五千万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上复兴党的准备的管理人员的比例,差不多达到了1:250左右了。

这样的人员比例,要是问随便一个现在在农场基层,在地方乡镇上工作的复兴党基层干部的话,他们都会说,这也太土豪,准备的也太充分了吧。

他们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正常,毕竟和北上计划不同,他们在湖北各地开展工作的过程,算得上是筚路蓝缕了。复兴党对湖北根据地建设的人才投入因为是“内线作战”,肯定不会像北上计划那样进行充足的准备。

和王书辉以及复兴党高层认为的,对地方上的接收,就是彻底全面的对当地进行工业化的建设不同,在复兴党的基层干部眼中,接收工作其实就是组织群众恢复生产的一个过程。接收工作是和建设工作分开来做的。

地方上的群众吃不饱饭,复兴党到了当地就要把群众组织起来,一个是给群众吃饭,一个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群众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恢复生产。

等到地方的农业生产恢复了,群众也适应了在复兴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劳动了,这个时候,随着大量的生产建设的物资被运动当地,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就会组织群众进行工矿建设,农业条件好的地方就会组织群众兴建国营农场,既没有工业条件也没有农业条件的地方,就会建立起人民公社来。

总的来说,通过湖北各地区复兴党基层干部按照王书辉提供的《工作手册》的实践,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地方工作经验。

头两年恢复生产,在当地建立起复兴党的威信来。这个过程绝对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要说服群众、训练群众、组织群众,这个工作可是不好做的。

等到两年过去了,群众们按照复兴党的办法,听了复兴党的话,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难以置信的大丰收,复兴党在当地群众中建立起威信之后,组织群众进行道路交通建设的工作就开始了。

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当地的低等级公路交通和复兴党子在周边的大型基地联系起来之后,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各种物资就可以运送到当地。有了这些生产设备和各种物资的支持,下面是要搞国有农场建设,还是要搞工矿企业建设,或是要搞人民公社建设,这些后续的建设工作才能正式的开展起来。

也就是说,按照基层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一下子就把制度彻底的建立起来,一下子就把当地的建设完成这种事情。没有两年的组织群众训练群众并用农业建设的成果折服群众的过程,不能在当地树立起复兴党的威信,群众就是吃了复兴党的“救济米分”,也不会没头没脑的就相信复兴党的那套工业化的道理的。

等到复兴党和群众们一起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实实在在的在第一线出力气流汗水,把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全都恢复起来之后,老百姓知道跟着复兴党干,实实在在有好处。他们才会在复兴党的领导下去干那些修路,修河堤,清理航道这种没有眼前好处的事情。才会在之后进一步相信复兴党的话,参与到当地的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中去。

所以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用二十万经过长期训练,基本上都完成了小学教育甚至完成了初中教育的,经验丰富立场坚定的部队,去对北方几省那五千万的老百姓进行训练和改造,其实一点儿也不难。

从最基础的角度讲,把二十万部队派到北方,完成前两年恢复生产取信于民的工作,至少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观点,原来王书辉是没想到的。回到现代社会大量的采购粮食物资和生产物资之后,王书辉是在去位于松滋县的复兴党第二钢铁厂路上,在马家河人民公社和公社干部群众座谈的过程中,在和马家河公社社长丁石青交流的时候,才从丁石青的话里反应过来的。

松滋县在复兴党里面有三个名人,一个是流民孤儿出身的莫大头,一个是落魄秀才出身的丁石青,一个是小商人家庭出身的陈立。

莫大头和陈立在松滋解放的时候都才十来岁的年纪,不过两个人虽然一个是佃农家庭出身变成了流民,一个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变成了流民,但是两个人在被复兴党接纳后都进了复兴党的少年军接受教育。

莫大头和陈立都是完成了中级少年军教育之后没有继续学习直接参加了工作的。因为两人毕业的时候复兴党的党员干部基层锻炼政策还没有实行,所以年纪轻轻二十出头的两人很快就在复兴党内崭露头角。一个在军队系统里迅速上升,到现在已经当上了副营长。一个在行政系统里进步快速,现在已经是中央统计局里的一个副处长了。

反到是比两个人年纪都大了很多,曾经领导过乡民造反的秀才丁石青,虽然在复兴党内通过了初级中学学力考试,但是一直在地方上发展。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他才从一个普通的生产建设兵团文书,升到了公社社长的位置上。

不过和前面两个人比较起来,长期扎根基层的丁石青的经验丰富,根基扎实,很多事情被他一说,王书辉都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在马家河公社和大家交流之后,王书辉就直接给中央发了电报,把丁石青调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成为自己的助手。

王书辉的办公室全称叫复兴党中央办公厅主席办公室。对于体制非常敏感的丁石青接到自己被调到中央办公厅的调令之后,真的是兴奋地睡不着觉了。面对自己的老婆,比自己小七岁的郭红霞的不解,丁石青小心翼翼的告诉她,自己这是一步升天,要到翰林院里当官儿了。

郭红霞是马家河火柴厂的一个普通女工。她对于自己丈夫说的话并不理解。可是看到一直对自己小心伺候的丈夫有变得趾高气昂的趋势,这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工人大姐警告自己的丈夫说:

“现如今是新社会了。广播上说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阶级都要倒台了,整个北方的人民都要被解放了,你这老头子最好不要说些封建主义的胡话。”

“你当我不知道吗?复兴党要建立一个新国家,这新国家是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是我们这些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不是你这个老封建想的那种当官儿的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的剥削朝廷。”

想起以前自己全家当流民的苦日子,想起过去给地主家扛活的坏日子,原本不过是想要打击一下自己丈夫的嚣张气焰,让他别忘了家里是谁做主的郭大姐的情绪,激动了起来。她抱起被服从床上坐了起来,对丁石青说道:

“说起这个来我就我有气。过去我们村子里的那个老秀才最不是东西,专门喜欢帮着地主祸害我们这些穷人。我也是晕了头了,怎么就听了我爹的话,嫁了你这个老封建了!”

丁石青见自己的老婆来了情绪,赶紧赔笑做小的安慰起自己的老婆来。

复兴党治下的男女不平衡在这几年才好了一点。丁石青当年娶到郭红霞的时候,其实郭红霞本人并不怎么愿意。只不过丁石青“老奸巨猾”的走了“老丈人路线”。郭红霞的父亲,那个很死板的老爷子对丁石青的读书人身份很看重,才坚决让郭红霞嫁给了比她大七岁的丁石青的。

丁石青娶了郭红霞之后,对郭红霞可从来没有敢表现出过一丁点的大男子主义来。他是真的把自己的这个费尽心力才娶到手的老婆当个宝来伺候的。等到郭红霞接连给丁石青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丁石青在家里的社会地位就更进一步的直线下降。

用公社党委书记郑一凡私下里的话说,在丁石青家,排在第一位的是郭红霞,排在第二位的是孩子,排在第三位的是孩子们养的小猫和小狗,在这之后才是丁石青的位置。

其实说起来,除了丁石青宠爱自己的老婆这个明面上的因素之外,这也和郭红霞本人在火柴厂里挣的工资比丁石青高有直接原因。郭红霞在职称上是三级工。丁石青才是个副科级的干部。郭红霞的基本工资和职称工资再加上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以及奖金分红,加起来比丁石青这个副科级干部高出将近五块银元来。

可以说,丁石青家里的那些家具摆设和各种新鲜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银行里的存款,基本上都是靠了郭红霞才有的。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

在科级干部这个圈子里,其实大家基本上都是大哥别笑二哥,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只要自己的老婆是有三级以上的熟练工职称的工人,那这些基层干部在家里的腰杆子就都直不起来。

斗争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作为男人,特别是作为读过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经书的男人,丁石青哪会不想在家里当个一家之主的。但是呢,经济上家里的三分之二的天都被自己的老婆给占住了,所以丁石青就想着自己升了官是不是能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没想到狐狸尾巴刚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儿,作为劳动人民的自己的老婆就敏感的发现了。

看到丁石青老老实实的投降服软,郭红霞的心气才平静下去。作为丁石青的老婆,郭红霞当然还是向着自己的丈夫的。所以她站在自己丈夫的立场上对他说道:

“老丁啊,你这个人呢,别的毛病没有,但是装清高,自我感觉良好的问题还是很大的。我呢虽然没当过干部,可是在厂子里也知道那些升得快的干部都是个什么样的。凡是升得快的干部,都是那种不怕手脏脚脏,生产线上的活儿人家都拿得起来,能和工人能够打成一片的人。”

“所以要我说,想要升官快,没架子这一条可不能忘了。咱们复兴党就是和旧社会反过来的。旧社会的官儿是端着架子让老百姓干事儿的,复兴党的干部是放下架子给老百姓干事儿的。我就说一条,我们厂的厂长、车间主任之类的干部,哪一个对工人都是没架子的。凡是有架子的,都被工人大会给选下去了。”

“中央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话说回来了,看王主席的做派你就能想到了。今天在食堂里吃午饭的时候,我就看到王主席手里的馒头掉在地上,他老人家捡起来擦了两下直接就吃了,那叫一个自然。你再看看人家王主席对咱们工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人家就那么拿出个小本子来,一句话也不说,光是记大家反映的问题。”

“你还说什么中央办公厅就是朝廷的翰林院,你是要一步登天了。我看你这一套说辞可够呛。照你说的,王主席就应该是皇帝,可是这皇帝有捡起地上的馒头一点不在乎就吃下去的吗?王主席都是这样的人,那中央的那些大领导肯定也都是这样的人。你要到中央办公厅上班去了,要是还端着个清高的架子,总以为自己是书里面的诸葛亮那样的高人,我看你还是别去了,咱们两口子还是在马家河过安生日子吧。”

丁石青知道有个说法叫“妻贤夫祸少”。以前的时候丁石青还觉得未必。女人读了书见识多了,恐怕也不会贤良起来,要不历史上怎么出了吕太后和武则天呢。可是今天听了自己的老婆这番话,丁石青可真是感到妇女能顶半边天了。就光是自己老婆刚刚说的这番道理,就要比自己高明一百倍。

想到自己邀天之幸娶了个贤惠的老婆,丁石青赶紧给老婆行了个礼,然后紧紧地抱住了她。他带着很浓厚的感情对郭红霞说道:“我可不是什么诸葛亮,咱们家的诸葛亮啊,只有你才能当啊!”

王书辉在复兴党第二钢铁厂也没呆多长时间。和工艺研究局驻第二钢铁厂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几天的交流之后,王书辉就直接去了枝江县。

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09章 终结者6第383章 东改编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章 准备(2)第35章 理念(3)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22章 起步(6)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73章 审判(1)第308章 终结者5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20章 起步(4)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章 穿越(4)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3章 起步(7)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14章 立足(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368章 在山东(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304章 终结者(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28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30章 日常(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8章 开始(4)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04章 终结者(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
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09章 终结者6第383章 东改编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章 准备(2)第35章 理念(3)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22章 起步(6)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73章 审判(1)第308章 终结者5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20章 起步(4)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章 穿越(4)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3章 起步(7)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14章 立足(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368章 在山东(3)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304章 终结者(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28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30章 日常(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8章 开始(4)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04章 终结者(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