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

“老师,后面炮兵连出了些岔子,大炮陷在坑里拉不出来了。”

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身高比他身后的背步枪高不了多少的年轻士兵,骑着马飞奔而来,向王书辉汇报了一个新情况。

王书辉没有办法,只好从身边的警卫员手里接过缰绳,翻身上了马,朝队伍后面跑去。

复兴会前不久进行的阶级教育运动,是非常有成效的。在复兴会内部完成了阶级教育之后,复兴会的干部们,组织了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军事部门的所有复兴会的员工们,分批次的观看了两部电影。在此之后,所有的人,都认真学习王书辉的那篇《论阶级》的讲话。

阶级的意识,逐渐的在大家的头脑中鲜明了起来。

到了最后,陈朝伟和蔡奇被拉出来批斗并最终被吊死的时候。普通的工人和战士们,认识到了复兴会确实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而复兴会的各级干部们,也开始明确了复兴会纪律的意义。毕竟,死并不可怕,可像陈朝伟和蔡奇这样,被指认为人民的敌人,最后被千夫所指之后而死,那就太可怕了。

王书辉借着这次的事情,推动了一个他一直以来,都想要在复兴会建立的制度,那就是工人委员会,士兵委员会和人民代表会的制度。这三项意义重大的制度,被王书辉借着这股东风,建立了起来。

在复兴会的工厂里,工人参加管理(工人委员会),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得以全面的贯彻。在复兴军里,一直不见起色的部队民主工作,因为士兵委员会的建立被全面铺开。

普通工人和普通战士,因为工人委员会和士兵委员会的建立,主动的参与到工厂和军队的管理中。干部们的工作,被全面的监督起来。特别是财务工作,工人工资和福利的发放,士兵工资和福利的发放,都被工人和士兵自己选举出来的工人代表和士兵代表承担了起来。

整个复兴会内部,空前的团结了起来。

当然了,复兴会的一些干部,对此产生了相当大的意见。不过,一方面,他们本身的出身,就和普通的工人和士兵差不多,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大家的想法,支持王书辉的政策。另一方面,王书辉现在已经不是很缺乏相应的干部了。不想接受这个现实的人,王书辉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些人清出复兴会的队伍。

所以,除了几个出身比较好,原本家里有些田地的干部,像钱大宝的工厂里的那个会计那样的家伙,因为赚足了钱,不想受气,直接走掉了之外。大部分的干部,都接受了王书辉这次推行的这个新政策。

说实话,阶级意识被树立起来之后,大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于权力的看法,变得鲜明了起来。工人和士兵们觉醒了自己的阶级意识之后,对于自己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变得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们开始意识到,什么东西都不会平白的从天上掉下来,不进行斗争,什么也不会有。

其实,王书辉深刻的知道,他一直想要在复兴会内部推动的平等意识的难处在哪里。你不让所有的人都掌握权力,不让大家认识到自己掌握了权力,平等就是一句空话。

就以复兴军为例吧。王书辉早就察觉到,很多基层军官,很喜欢让士兵们给自己提供私人的服务。虽然目前都是些小事情,比如让士兵给自己洗脚啊,让士兵给自己洗衣服啊之类的。但是,王书辉对于这种苗头是很警惕的。

士兵委员会被建立起来之后,王书辉明确的告诉士兵,士兵委员会的成员,全都是士兵自己选出来的,任何干部都不准干涉。士兵委员的工作,就是要监督干部们,有没有欺负大家,克扣大家,委屈大家的事情的。而且王书辉为了表达自己对士兵委员会的支持,他还以总政委的身份,担任了复兴会士兵委员会大会主席。

正是因为王书辉的这个举动和士兵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整个复兴军的风气为之一变。其实,士兵们对于干部们的要求真的不高。不随便的欺负人,不随便的克扣大家的工资,只要满足了大家这两个条件,士兵根本就不会借着由头和干部们作对。

实际上,部队的训练,还是相当的辛苦的。但是,体罚和关禁闭这样的极端的惩罚,士兵们也都觉得没什么不应该的。应该说,人民的觉悟还是比较高的。

好在目前复兴会的总规模还不算太大。复兴军目前只有十二个营六千多人。

复兴会下属的农场只有七处。养殖场多些,也只有十一处。下辖的农业工人和养殖工人有四千多人。

复兴会目前的工厂也实在不多。

钢铁厂两家,其中一家还是王书辉领导老厂工人和技术人员,复制出来的一家小型的实验性的铁厂。在王书辉看来,新工厂就是几个放大了版本的土高炉。不过因为原材料能够达标,练出来的铁锭还算合格。连同老厂,两家钢铁厂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了五千多人。

这倒不是说复兴会的钢铁厂规模有多大,完全就是因为技术原因,很多生产环节完全是依靠的人力堆砌。

其次是复兴会的机械加工厂,总人数达道了四千人。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兵工厂和蒸汽机厂,都设在机械加工厂内部。

第三大厂则是复兴会的造船厂,总人数三千人。目前造船厂也开始有了新的进展,倒不是他们已经造出大铁船来了。目前他们还只是能够生产小火轮船。不过这些小火轮船和木质的蒸汽风帆两用船,已经能够做到全部本土化了。

第四大厂,则是两座纺织厂,共有工人两千多人,大部分是女性。

再次就是罐头厂,用的人也很多,有一千多人。

之后像采矿厂,炼焦厂,水泥厂,砖瓦厂,卷烟厂,印刷厂,造纸厂,火柴厂等等,规模都不算太大。采矿场和炼焦厂主要是因为枝江商盟填补了很大的空白。而其他的工厂,则是因为本身的规模就不算太大。

虽然整个复兴会直辖的人口也没超过四万,还没一所省级综合性大学的人多呢。可是,这个人口规模在明朝,也差不多是个下级县了。

所以,这次王书辉挨单位挨单位的去检查新制度在各单位的建立工作,也用了他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等到他最终完成了全面检查之后,一个突然的消息,打破了他想要休息一段时间的打算。因为湖广地区的长江中断地区,爆发了大旱灾。

实际上,因为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从万历时期开始,湖广地区就开始经常性的出现各种规模的自然灾害。其中,湖广地区主要是两种灾害,一种是全国范围内都不罕见的旱灾,一种对于气候相对温暖的湖广地区非常致命的寒灾。

在史料上有明确记载,万历年间湖广地区的自然灾害就有,“三年八月,湖广德安、黄州、岳州、荆州、武昌、汉阳六府‘旱乾不雨,禾稼枯槁,秋成无望’”;“十二年冬十月湖广湘乡县‘久旱不雨,苗稼灾伤’”;“十八年,‘雨旸愆期,收成寡薄’,至十九年‘恒旸肆虐,禾苗尽槁’,‘菽麦无收,穷困极矣’。”

这些都是王书辉从现代搜集到的,万历年间的大型的自然灾害。

不过,按照王书辉搜集到的湖广地区的自然灾害情况上来看,整个湖广地区,在天启年间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后来王书辉才想明白。可不是么,能上史书的,肯定都是像万历年间的那种,动不动就涉及七八个州府,连续两三年的大型灾害。像他突然遇上的这种,涉及几个县城,但是还没出荆州府一个府地界的灾害,肯定是不会上史书的。

复兴会对于周边几个县的大旱灾还真的是有点反应迟钝。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复兴会在各个村,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发挥作用。

过去,这些地方种植的主要作物只有水稻一种。这些水稻还都是本地的水稻。产量低不说,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动不动就会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

现在,这些基地村则完全不同了。

首先,他们种植的是王书辉从现代带过来的优质良种。而且还都是王书辉根据小冰河气候专门选择的抗旱抗旱产量高的品种。水稻还不是主要的。除了个别一些冥顽不灵的老顽固坚持种植水稻之外,大部分基地村都已经开始玉米,地瓜和土豆轮种了。这些作物的产量那是很惊人的。

其次,复兴会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各个基地村组织大家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了。去年的时候,因为复兴会对锅驼机的仿制成功。每个基地村都至少建立了一个蒸汽磨坊,和一个蒸汽提水站。用水泥修整的水渠,配上烧什么都可以的蒸汽提水机。就是真的发生了旱灾,各个基地村可能也没有感觉。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1622年的八月份,因为周边几县的流民开始出现在荆州府地区,驻扎在荆州地区的原张家土地上的农场干部,才把这个情况报了上来。复兴会情报部门又用了几天时间进行了调查,才发现出现了旱灾的情况。

王书辉原本还想坐在枝江县吸引流民就可以了。但是,一个特别的情况让王书辉采取了更加激进的策略。

可能是时空门吸纳了足够的金属,积累了足够的能量的缘故吧。原本好像一个固定物的时空门,在王书辉脑子里想着的“这玩意要是能变成随身门就好了”的念头下,突然变成了一个手镯大小,死死的扣在王书辉的手腕上。

时空门,终于和王书辉结合在一起了。一个人形哆啦a梦诞生了。

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2章 婚事(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8章 开始(4)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07章 终结者4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3章 穿越(3)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5章 准备(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7章 妖僧(1)第384章 东改编3第29章 日常(1)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0章 妖僧(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27章 开始(3)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80章 大练兵(4)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
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2章 婚事(4)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8章 开始(4)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07章 终结者4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3章 穿越(3)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5章 准备(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37章 妖僧(1)第384章 东改编3第29章 日常(1)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0章 妖僧(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27章 开始(3)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80章 大练兵(4)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