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妖僧(4)

张广文和张广武现在很后悔,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半个月前,荆州府有名的大商人司马大官人,通过县里的书吏,招纳了刚把职分传给各自子侄的张广文兄弟俩。

说实话,身为牢头,也就是明王朝的监狱系统的最低级别的小吏。兄弟二人在小民百姓眼里固然是不得了的人物。但实际上,面对像县衙的书吏和各种读书人出身的佐贰官员,以及正牌子大老爷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是相当的自卑的。

目不识丁的他们也知道。在洪武皇爷爷的规矩里,他们这种出身,和青楼里的妓子一样,是世代相传的贱役。

虽然不知道司马大官人说的,枝江县主仪宾这样的贵人老爷,为什么需要他们这种贱役。但是,与在家里吃白饭或者回乡下老家种地相比较,哪怕是在贵人老爷府里干个普通的奴仆,那也是极好的选择了。甚至可以说,能够在贵人府邸执役,这样的工作,比他们干了一辈子的牢头还要有前途的多。

张广文兄弟俩都已经五十出头了,在这个时代是真正的老人。面对二十年的身契,这兄弟俩心里还有点犯嘀咕,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虽然不知道自己在贵人府邸里能干什么。可是,进府之后的待遇让他们还是很吃惊。每个人一栋宽敞的房子不说,包吃包穿包住这些也出乎他们的意料。特别是每年三十两的年薪,让他们心里很没底。

之后的经历就更离奇了。进了府,先是和两个小后生学规矩。

府里规矩多的不得了不说,那个《卫生大令》更是苛刻繁琐的让人头疼。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显微镜细菌教育之后,两人不仅大开眼界,他们根据丰富的刑讯经验,更想明白了,为什么有伤口的犯人大多会死的原因。当然,他们对于《卫生大令》的遵守一点不比府里的老人差。

学完了规矩之后的事情一样很奇葩。同样是个小后生,给了两个人一人一本名字叫做《历代刑讯详解》的书本。府里知道他们不识字,专门安排了这个小后生,给他们两个人讲这本书。

张广文兄弟两人像一切封建时代的手艺人一样,对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刑讯逼供这个活计当中的门道,根本就不是外行人所能明白的。像怎么能够不声不响干干净净的把人灭口,如何让不相干的人招供顶包等等牢里的秘密,不是世代相传家学渊源,书本里怎么可能学得到呢。

不过随着讲书活动的继续,张广文兄弟俩的不以为然,逐渐的变成了目瞪口呆了。不仅他们祖传的手艺在书本里有明文记载,就连历朝历代监牢里的各种手段,在书本中都写的清清楚楚。特别是那本书里,还有专门的讲解锦衣卫和东厂的刑讯手段。

张广文兄弟两听完了书,心想坏了,别是被锦衣卫的人招进来了。从他们到了王府镇,到讲书结束。他们发现这个地方处处透着诡异。说是贵人府邸,但是府里的人手,行走坐卧都是一副他们没见过的整齐划一。与他们想象中的军营很像。更何况,下人们管仪宾府不叫仪宾府,反而称呼贵人的住处为大营。

等到他们熟悉了大营的规矩,对专业书的掌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们在编制上被划分到匠师营里。两个人因为没上过文化课,也没参加过军训,所以被府里定了个特种匠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的了解府里的情况。他们发现,在府里想要出头,没上过文化课,没接受过军训是肯定不行的。不过,贵人为了下人花费这么多钱物,专门给下人们读书训练的事情,真是让他们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直到他们见到了王书辉。

面对态度温和,平易近人的王书辉的时候。张广文和张广武兄弟两人,并没有因为仪宾贵人的温润作风而放松警惕。在县衙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兄弟二人可是知道,身居上位的人,往往看着温和,实际上,心都狠着呢。

就说他们县前不久新上任的县令大老爷吧。二甲进士的清贵出身,对待衙门里的人总是一张笑脸。可是有一次,六十多岁,在县衙里当了四十多年差的一个老衙役,因为扫地的时候不小心,扫帚碰了县令大老爷衣服的下摆一下。第二天就被辞退了,还被打了二十大板。要知道,当时的时候,县令大老爷面对诚惶诚恐的老衙役,还说了几句无妨呢。

王书辉对于这种老油条是比较缺乏耐心的。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像张广文兄弟两这种人,已经在基层的行政机关里磨练了一辈子,指望他们说真话办实事,那就是异想天开。

王书辉当时对他们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不管世人怎么看待你们这些牢子的,我也不在乎你们在衙门的时候,是不是收受好处草芥人命。我甚至不在乎你们那点家传的手艺。你们听了讲书,自然也知道,这里面的道道,我是全懂的。我在乎的是,你们在衙门里几十年来的动刑经验。”

“俗语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这话有些道理。但是,吃过猪肉杀过活猪的,总比只看过猪跑的人,更懂得怎么杀猪。我花钱雇佣你们,给你们这样那样的待遇,就是因为你们有实际的动手经验。”

张广文兄弟两人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可以很明确的听懂王书辉的意思。他们知道,这位仪宾老爷看中的是他们的经验,也就是说,仪宾大老爷看中了他们敢下手。

见过贵人主家之后,两个老牢子的日常生活,开始逐渐的融入到王府镇的环境当中。他们每天接受教导营结合他们实际接受能力制定的,相应水准的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之外,还要加上一门,专门为他们两人和新成立的警务科开设的审讯专业课程。

张广文和张广武两个人上的课越多,越觉得自己家传的这门手艺,不过才是这门审讯课程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他们发现,他们掌握的刑讯技巧,并不是以获取真相为主要目的的。真要说起来,这个审讯专业课中的一切学问,都是围绕着让犯人讲真话开展的。而他们家传的手艺,则完全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口供为目的的。他们发现,获取信息和取得口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两天前第一次接受任务的时候,不能不说,原本已经厌倦了审讯生活的两个老牢头,爆发了惊人的热情。他们可谓是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实践自己新学到的手段,以此证明自己在仪宾府里的价值的。可是,当他们看到将被审讯的人,是在整个荆州府都很有名气的释道心和尚的时候,两个人心里还真有些打鼓。

要知道,哪怕是在枝江县边上,两个老牢头家所在的长阳县,弥陀寺静明大师也是极有名的人物。倒不是说这个释道心是什么有名的高僧大德,而是他的实际身份,让长江边上的几个县里的头面人物们都比较忌惮。

就像释道心自己说的,他是江盗出身。对于他的这种出身,他不以为耻,反而并不忌讳的到处宣扬。释道心之所以能够在劫掠了长江上的官船之后,跑到弥陀寺出家。正是因为,弥陀寺本身就是长江中游一个势力较大的船帮的据点。这个船帮不仅劫掠江上的船只,更与长江沿岸的巡检司暗中勾结,为湖广地区的盐商们运送货物。弥陀寺实际上在前几年就已经沦为该船帮的一个窝点了。

在衙门里消息灵通的张广文兄弟俩,自然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不过出于明哲保身的本性,因为他们必须按照规定,在审讯过程中戴着面具。所以,他们并没有主动的将这个信息告诉王书辉。

从晚饭后七点钟开始,王书辉一直在警务科的地牢里,细致的给学员们讲解审讯的技巧。他只是反复的使用两种刑讯手段,一种就是脸上糊草纸,一种是把人倒吊起来,让人的脑袋在一个大木桶里,被水反复的浸泡。等到了晚上九点钟左右,静明和尚被从刑讯室提了出来,拖到了审讯室里。在审讯中,王书辉只是按照审讯程序,机械的提出各种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精神已经明显崩溃了的释道心,显现出一种呆滞惶恐并存的混乱状态。在再次经历了几次审讯手断之后,他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开始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回答王书辉的提问。就这样,第一天的审讯工作结束了。

之后的十几天里,教导营的学员和警务科的家丁们,开始了针对释道心的审讯实践。他们按照审讯教程,对释道心进行了六七十遍基本相同的审讯过程。半个月之后,释道心从精神上彻底的崩溃了。不管有人没人,他都会带着空洞的目光,反复的嘟囔着审讯时的回答。整个人都疯了。

现代的,科学的审讯工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审讯对象,在信息上,会进行最大程度的压榨。

释道心经过半个月的,不同身份的,七八十个人的,反复的审讯。他把自己从几岁换牙到前不久逛了哪里的青楼,都进行了全面的交代。

自然而然的,弥陀寺的底细和湖广盐商的根底,只要是他所知道的,他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交代。

释道心的价值,在王书辉看来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干净。除了之后要作为家丁们的见血对象之外,王书辉还准备把他的尸体作为医学生们的解刨对象。在王书辉看来,释道心的到来,是为他提供了一个他所急需的资源。

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15章 立足(3)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章 穿越(2)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310章 终结者7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8章 准备(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6章 开始(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74章 审判(2)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4章 立足(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374章 在山东(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7章 开始(3)第18章 起步(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8章 开始(4)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4章 理念(2)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10章 终结者7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8章 妖僧(2)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0章 起步(4)第310章 终结者7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
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15章 立足(3)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章 穿越(2)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310章 终结者7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8章 准备(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6章 开始(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74章 审判(2)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4章 立足(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374章 在山东(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7章 开始(3)第18章 起步(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8章 开始(4)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4章 理念(2)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10章 终结者7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8章 妖僧(2)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0章 起步(4)第310章 终结者7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