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理念(2)

“前几天饭前讲话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了几个小故事。今天饭前讲话的内容是相同的,我继续给大家讲些小故事。”

“今天我要讲两个小故事,也都是出自古代先贤荀子,都是他写的书里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浮阳之鱼。荀子的原话是这样的,‘鯈者,浮阳之鱼也,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荀子这话是在说什么呢。他是说啊,有一种叫做鯈的鱼。就是在咱们长江里,经常可以见到的青鳞子鱼。我看下面有人点头了,说明是有人见过的。

“荀子说啊,青鳞子这种鱼有一种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别的鱼不一样,这种鱼喜欢浮到水面上晒太阳。大家都知道,鱼这种动物,是必须生活在水里的。离开了水这个生存环境,他就活不下去了。这就像人必须喘气一样。人离不开气,鱼呢,离不开水。”

“因为鱼离不开水这个必然的道理,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少有鱼呆在水面上的。但是这个鯈鱼不一样,它喜欢晒太阳。想要晒太阳就一定要靠近水面,但是水是流动的。我们在长江边上的时候可以看到,江水是有涨有退的。这些鯈鱼因为喜欢晒太阳,所以贴在水面上,有时候并不知道,水已经要退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鯈鱼就被搁浅在了岸上。这个时候它们会是个什么下场,大家就都知道了。鱼离开了水,必然是要送命了。”

“为什么说荀子是先贤呢,原因就在于,像这种鱼搁浅在沙滩上的小事情,我们大家都见到过,但是谁也没仔细想过其中蕴含的道理,但是荀子他老人家就想到了。”

“荀子看到这些搁浅的鱼就想到,有水的时候,鯈鱼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遭遇搁浅的命运。但搁浅在沙滩上再想得到水,就来不及了。困在灾祸之中再想小心谨慎,就毫无用处了。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客观规律的人不埋怨老天;怪怨别人的人就会走投无路,埋怨老天的人是没有见识。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岂不是很愚蠢吗?”

“通过这个阳浮之鱼的故事,先贤荀子,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荀子他老人家是想说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重视两件事情。第一,是要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固然法则。第二,人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做事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比如,我颁布的《卫生大令》里,禁止大家喝生水。为什么我不让大家喝生水呢,原因就在于水里面有细菌。大家用显微镜也看到过,细菌这个东西,是人会得病的根源,没有烧开的生水里就有让人生病,要人命的细菌。就说瘟疫细菌吧,它就在生水里面,喝了生水就会得瘟疫。”

“从这个例子上来看的话,水里有细菌这个事情,就是客观规律。大家通过显微镜看过之前,不知道水里有细菌的事情。可是呢,生水里的细菌,不会因为大家不知道,就不存在了。前两天我听说北江村子里,有个妇女拉痢疾死掉了。什么原因呢,喝了生水了。可见生水里有细菌,喝了会要人命,不会因为那个妇女不知道,这个道理就失灵了。这就是客观规律。”

“还是从这个例子上说,把水烧开了,就可以杀死细菌。这个道理,也是客观规律。大家跟我在一起这段时间,没有一个人拉痢疾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遵守了这个客观规律。不知道,不遵守客观规律的,比如江北村的妇女,她就死掉了。知道客观规律,遵守客观规律的,比如大家,喝水只喝开水,大家就健健康康的。”

“由此可见,生水里有细菌,开水里没有细菌是客观规律,我们知道了这个客观规律,把水烧开了喝,就是遵守客观规律。从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出,先贤荀子的话是多么正确,这就是人必须要学习和了解客观规律,人必须遵循和遵守客观规律的道理。这就是荀子他老人家在这个故事中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王书辉讲完了第一个故事之后,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喝了口水。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食堂里的人。果然,听了阳浮之鱼的故事,很多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在王书辉眼中,三百多个人并不是很多。他在大学里讲过公共课,几个班级的学生加在一起,呜呜泱泱的坐满阶梯教室,并不比这里的人会少多少。但是他却从来没怎么太把公共课放在心上。学生们都不给力,玩手机的玩手机,打情骂俏的打情骂俏。讲课这件事情是双向的,学生们不给力,老师就没有力。这可能也是公共课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王书辉喝完了水,开始讲第二个小故事。

“今天将的第二个小故事,叫做处子遇盗。一样是荀子书中的故事。”

“荀子的原话是这样的,‘处子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桡,君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

“荀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啊,有一个少女,脖子上挂着宝珠,腰间佩有玉环,身上带着很多黄金,在山中遇见了强盗。强盗大家都知道的,见财起意,持刀抢劫。少女被吓坏了,不敢看他。弯腰下跪,苦苦哀求。表现的比强盗的老婆还要乖顺听话。可是呢,强盗还是把她杀了。”

“荀子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他说,‘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为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故曰: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此之谓也。’”

“他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就和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一样。如果君王不能领导百姓对抗侵略者,而是希望通过祈求讨好的办法求得生存,那就像故事里少女想求得强盗的饶恕一样,是一件完全行不通的事情。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个国家想要抗击侵略者,只有通过制定良好的制度,任命公正的官员,才能保证全国上下,一体一心,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只有这样的团国家的所有人,国家才能强大起来,不仅能抵抗侵略,更能降服侵略者,让他们变成国家的奴仆。所以说,想让侵略者可怜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强大的实力,打倒侵略者,把侵略者变成奴仆,这样的办法才行的通。”

“荀子的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荀子是在告诉大家,事物是存在普遍的矛盾的,事物是在矛盾中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刚才的故事里,少女和强盗之间存在矛盾,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

“在少女和强盗的矛盾里,少女作为矛盾的一方,因为实力的不足,被矛盾的另一方强盗所杀死。在国家和国家的矛盾里,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实力强大的一方就可以获得胜利,最终奴役另一个国家。”

“荀子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大家,矛盾普遍存在于世界当中生活当中,人也好团体也好,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比如说,在少女和强盗的矛盾中,少女如果不是苦苦哀求强盗,而是知道矛盾的普遍存在性的道理,每天在家里像大家一样锻炼身体。她要是像咱们团体里的女子们那样,也身强体壮,跑的快跑的远,就可以逃离强盗活下来。或者拿出一杆我发给大家的伸缩棍来,一棍将强盗的脑袋打开瓢,少女也可以活下来。”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道理。矛盾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想让矛盾向哪个结果发展,完全要看矛盾双方的实力。知道了这个道理,大家就要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很和平很安逸,但是矛盾终究是存在的。将来的一天,或远或近,总会有别的人或者团体,要侵犯我们的利益,破坏我们的团体,或者是强盗,或者是贪官污吏。”

“总而言之,到了矛盾爆发的那一天,大家是想要像那个山中少女那样,落得个苦苦哀求,仍然丢掉性命,暴尸荒野的下场。还是拿出铁棍当头一棒,把强盗和贪官污吏一棒打倒,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就看大家的选择了。”

“这也是我一直以军法教训大家的根本原因。我不想到了那一天的时候,大家像那个少女一样,连个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好了,今天的饭前讲话就结束了,按照老规矩,大家之后要写听讲感想,后天交上来。现在开始吃饭。”

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31章 日常(3)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章 穿越(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章 理念(3)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77章 大练兵(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374章 在山东(9)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6章 开始(2)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6章 理念(4)第16章 立足(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4章 起步(8)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367章 在山东(2)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21章 起步(5)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0章 日常(2)第305章 终结者(2)第27章 开始(3)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8章 起步(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4章 穿越(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08章 终结者5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371章 在山东(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
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31章 日常(3)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章 穿越(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章 理念(3)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77章 大练兵(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374章 在山东(9)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6章 开始(2)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6章 理念(4)第16章 立足(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4章 起步(8)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367章 在山东(2)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21章 起步(5)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0章 日常(2)第305章 终结者(2)第27章 开始(3)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8章 起步(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4章 穿越(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308章 终结者5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371章 在山东(6)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