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穿越(4)

王书辉毕竟是个现代人,对于在不同环境,不同文化基础下生活的古代人,他们是个什么心理,他是很难认识清楚的。

王书辉对朱由梓一家的关心和帮助,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王书辉小时候,他的母亲就一直生病,他的父亲为了养家,常年的在外面工作,家里的事情都是由王书辉承担的。他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不倒两年,母亲在忧愤之下去世了,他在街道组织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又考上大学,凭借助学贷款读完大学,考上了公费的硕士研究生,最后留校任教。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书辉锻炼出坚毅的性格。万事不求人,这就是王书辉的人生态度。当了大学老师的王书辉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教社会学专业的王书辉喜欢读书,平常在家里上网娱乐,非常喜欢研究历史问题。工作之余,也很喜欢户外野营,参加过很多考察探险。王书辉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从容态度,这就是他穿越古代之后,见到了古代人也能从容相对的原因。

喝完茶之后,王书辉把两个装了衣服的大包袱交给朱由梓父女。本来朱由梓还想端一端世叔的架子,可是王书辉一句,“不穿暖些,肺病就会重犯”,父女两人就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朱由梓本来想让王书辉住在他们唯一还算体面的房子里的,王书辉没有同意,坚决要住到花园里面,因为他的坚持,父女两人也就同意了。

虽然朱微妏表现的比较奇怪,态度也不想以前那样落落大方了,朱由梓的眼光里也有些其他的味道,但是王书辉也没太在意。教会了朱微妏怎么使用铁炉子,怎么调节炉筒的通风开关,怎么用那些他带来的东西,并且告诉他那些食品都是什么,怎么吃之后,他就离开房间跑到花园里了。

王书辉通过花园的光门穿越回到现代,回到自己的家里开始考虑这几天遇到的事情。

穿越这是肯定的了,不过比较倒霉,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在王书辉看来,明朝和清朝的这个王朝交替过程是比较剧烈的。从他知道的数据上,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这十几年间,在小冰河时期这个剧烈的气候变化下,中国在农民军的破坏和满清的屠杀下,人口减员达到八千多万。直到康熙年间,小冰河时期结束和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在中国推广,人口减员才最终结束。

可以说,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阶段的中国人是最倒霉的,即使不考虑农民军惊世骇俗的扫荡和破坏,也不考虑满清蛮族疯狂无度的屠杀,就是单纯的想要当个农民,都因为小冰河时期导致的气候恶化而不可得。

王书辉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粪。在他看来,明王朝的好与坏与它本身的灭亡没有关系。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土地集中和特权阶层的利益扩大,无论是哪个封建王朝,谁来当皇帝,不断萎缩的国家财政最终导致的都是封建王朝的彻底崩溃。

满清最终获得国家的政权,凭借的就是他们通过野蛮的手段,大量的屠杀,破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而八旗贵族虽然也是特权阶层,但是与庞大的汉族地主相比较,他们的规模又是比较小的,大量的屠杀导致的人口减员和特权阶层的缩小,在野蛮统治下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收入。这才是清王朝取代明王朝统治中国的根本原因。

可以这样说,明王朝是通过已经变得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和官僚统治国家,而清王朝是通过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统治国家,在这场对决中,野蛮疯狂的军事贵族完胜病态畸形的封建地主。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在程朱理学的桎梏下的汉族文明已经走到绝路上了。明朝灭亡后的二百多年间,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满清王朝,又继续走上这条绝路,使得中国社会没有得到一丁点的进步。最后,满清王朝在代表了先进文明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寿终正寝。

真正让王书辉比较可惜的是,实际上,汉族文明本身是极为先进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就已经为汉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多条发展路线。从宏观上讲,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在先进的生产力的促进下,汉族文明有两次重新走上新的道路,获得新生的机会。而这两次机会都被北方野蛮人的入侵掐灭了。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发展到了社会进化的边缘了,可是在剧烈的气候变化和畸形的特权阶层的破坏下,最终,中国社会进化的过程被野蛮人的入侵所打断。

王书辉一直觉得很奇怪,中国人一直都没有吸取五胡乱华和元蒙夺国的历史教训。西方人也是在野蛮人的破坏下不断发展的,但是他们明显的吸取了教训,“文明不去消灭野蛮,野蛮就会消灭文明”,西方人对于丛林里法则的认识,对于世界运行的基本定理的认识,明显要比中国人早上几百年。

王书辉认为,中国人在文明上的落后,正是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开始的,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伪儒文化,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终导致了汉族文明发展的全面滞后。他觉得想要彻底改变汉族文明的落后局面,一方面是引进先进文化,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像中医治疗一样,重新复兴古典文明,从根本上调理中国文明本身的生命力。

在以前,王书辉的想法只是单纯的纸上谈兵,但是在穿越门存在的条件下,在明朝末年这个复杂恶劣,但是又充满机遇的条件下,改造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就成为了一种可能,这让一辈子都生活在平庸中的王书辉激动不已。

要不要抓住这个机遇,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中国,这是王书辉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他也充分的意识到,实现创造新中国的理想,其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甚至于他的生命安全和在现代社会的存在,都要受到威胁。王书辉觉得,在工业文明充分发展的现代中国,他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文明交替之际的明朝末年,他即使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环境还是存在的。

选择是艰难的,王书辉不仅陷入沉思之中。在踌躇中的王书辉突然看到自己墙上的一段话,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保尔柯察金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4章 穿越(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305章 终结者(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71章 在山东(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章 穿越(2)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
第4章 穿越(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305章 终结者(2)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71章 在山东(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章 穿越(2)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