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

对于现代人来说,复兴会在对待明代土著方面表现的无疑是非常的粗暴的。

复兴会在进行人口管理的时候,会直接将所有被复兴会直接管理的人口进行了两口之家的划分。将人民家庭结构简单化,一直是复兴会的努力目标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多大年纪,无论有没有父母子女,所有已经成家的复兴会治下百姓,都只剩下一夫一妻了。

张兆欢家一共有六口人。就是张铁匠夫妇,张兆欢的大哥夫妇,张兆欢的二哥以及张兆欢自己。虽然张铁匠家是匠户,没有被复兴会作为普通劳动力对待。可是在家庭划分方面,张铁匠夫妇,张兆欢的大哥大嫂,张兆欢的二哥和张兆欢都被复兴会安排分开生活了。

张铁匠夫妇居住在黄州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培训营第一营营地。张兆欢的大哥夫妇居住在黄州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培训营第四营营地。张兆欢的二哥则居住在黄州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团营地。

至于张兆欢自己,他没有被分配到他希望的,可以直接学习那些最直观的使用和维修各种机械设备的工程培训营,而是要和一群最小年龄十五岁,最大年龄二十岁的小土豆子一起在少年营里学习文化知识。

现代社会里的青少年肯定受不了在复兴会里的学习生活。为了最快速度和最高效率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人才,复兴会的常规教育采取的是军事化的方式。

别说是现代的青少年接受不了复兴会少年营的那种高度的组织化纪律化的集中统一的集体生活了。张兆欢这个从小就过着艰苦的平民生活的青年对于少年营的生活也相当的不适应。

张兆欢所在的少年营第十七排(五十人)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这些孩子的年纪相近出身也相同,都是黄州卫卫所军户家庭的子弟。

对于他们来说,少年营的生活很难过的同时也很幸福。他们都是在进了少年营之后,才过上了能够吃饱饭的日子。所以,即使高强度高组织的集体生活让他们不适应,可是他们还是觉得这是天堂般的日子。

特别是因为复兴会肉联厂的强大生产力和复兴会采用现代养殖技术建立的养殖场,更是为这些胃口本身就很好的青少年提供了数量充足的肉类补充。第一次吃到午餐肉(使用马口铁封装的参杂了大量可疑添加物的鸡鸭肉罐头)的张兆欢甚至差点把舌头都咬掉了。

不过在少年军里吃饭要排队,睡觉要排队,走路要排队,甚至于上茅房也要排队等等高度组织化的生活方式,也让这些青少年感到有些吃不消。更何况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啊,什么每三天就要洗一次澡啊,什么早晚要刷牙啊之类的事情也让这群青少年非常的头痛。

更加让他们觉得辛苦的是,他们在少年军里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比如在寝室里牙缸牙刷都必须摆向一个方向,比如被子必须叠的四四方方,比如每天都必须把床铺和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

这些事情可不仅仅是口头上规定一下就完事儿了的。各连的教导主任、连长、副连长和医师长还会每天不辞辛苦的挨个营房挨个人头的进行检查。

在这些事情里,最让张兆欢感到不适应的是医疗卫生检查方面的事情。在入营体检中,张兆欢被检查出了严重的寄生虫问题。像虱子跳蚤这些东西还没有什么,毕竟在这个时代里,这种东西基本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是另一个几乎每个人也都有的寄生虫蛔虫的检查真的让张兆欢没办法接受。

以至于接受过蛔虫检查的张兆欢在他的心里产生了严重的白大褂恐惧症。每当他看到穿着白大褂的人的时候,哪怕那个人是个理发师,他都会条件反射似的菊花一紧。

因为身体机能还没有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磨损,所以这些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的身体虽然看起来比较瘦弱,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还算不错。在充足的营养补充下,他们对于繁重的训练和学习生活还都能够比较快速的进行适应。

相对于普通军户家庭的孩子,张兆欢因为过过几年相对比较宽绰的生活,让他的身体状况要比其他人还要好一些。具体的体现就在张兆欢的身高比别人能够高上一些。就是因为这样的简单原因,张兆欢就被选拔为一个队的队长。

喜欢思考的人往往都是那种喜静不喜动的性子。张兆欢自然也是这样的性格。你别看他出身于铁匠家庭自己也是个小铁匠,可即便是他自己经常要进行繁重的打铁工作,但是他更喜欢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思考。

所以说,在少年军里的军训生涯并不是张兆欢所喜欢的。

每天早上一到了五点钟,不管是宿舍里那个笨重的时钟还是军营里的报时汽笛都会在同一时间一起发出不同的噪音。宿舍里的那个时钟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咚咚声,而大营的汽笛则会像一头肺活量巨大的老牛一样长时间的发出低沉的鸣声。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就是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大家也不过是吃不饱穿不暖,可是睡觉这件事情还是相对的比较充足的。自然而然的,这些还没成家的年轻人偶尔还会有些赖床的机会。

但是到了少年军,这样的好事情就不要想了。每天只要汽笛一响,少年军里的所有人都必须在十分钟内完成自己的穿着和床铺的整理。

本来让生活相对轻松的张兆欢自己适应这种生活就比较麻烦了。可是当了队长的张兆欢不仅自己要快速的完成穿衣服和内务整理的工作,还必须催促和帮助自己的队员们穿好衣服完成内务整理的工作。

张兆欢从小到大从来没被父母兄弟关心过这样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他也不会产生要主动细心的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意识。这倒不是说他是个性格自私的人,这完全就是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养成的习惯。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张兆欢忘记了队长职责中关于帮助和组织自己的队员的规定,自己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就匆匆忙忙的跑到操场上集合去了。

就这样,张兆欢因为忘记了自己的队长责任,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通报批评处分。

和一样犯了一样过错的队长排长们站在讲台上接受批评,受到黄州少年军全体学员的“检阅”时,张兆欢一方面羞愧的无地自容想要找个老鼠洞钻进去。另一方面,他也真正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做集体。

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66章 在山东(1)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9章 日常(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38章 妖僧(2)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08章 终结者5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0章 妖僧(4)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73章 审判(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66章 在山东(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384章 东改编3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0章 日常(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18章 起步(2)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10章 终结者7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4章 起步(8)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7章 起步(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5章 理念(3)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章 穿越(2)第382章 东改编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11章 婚事(3)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
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66章 在山东(1)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9章 日常(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38章 妖僧(2)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08章 终结者5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0章 妖僧(4)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173章 审判(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66章 在山东(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384章 东改编3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0章 日常(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18章 起步(2)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10章 终结者7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4章 起步(8)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17章 起步(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5章 理念(3)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章 穿越(2)第382章 东改编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11章 婚事(3)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