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

几十年后,黄博昌的孙子,历史学博士黄磊曾经问过自己的爷爷一个问题,“满清军队和明朝军队有什么不同?”

已经八十九岁的黄博昌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满清的军队相对比较敢死,明朝的军队比较不敢死。”

受了高等教育的黄磊博士从自己爷爷的回答中感到了一种隐晦的,巨大的傲慢。在这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军人眼里,无论是满清军队还是大明的军队,在面对他的时候,似乎都只有死亡这一个结果。差别不过是敢于送死和不敢送死而已。

黄磊觉得黄博昌的回答是一种军人的傲慢,黄博昌自己可没有这种感觉。他不仅是个专业的军人,同时也是个王书辉的弟子。所以,无论他的语言风格还是他的思维习惯,从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就比如说现在吧。黄博昌领着保民军一个大队的士兵和调查团部队对峙了一会儿之后,他发现对方一不进行列阵防御,二不进行突击冲锋,三不掉头就跑立即撤退,而是从上到下都处于一种迷糊糊涂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黄博昌立即命令部队前进。

在小鼓的敲击声中,三排横列的保民军第一大队士兵,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开始踩着鼓点向前走去。

这一走可不得了。看到“叛军”雄赳赳气昂昂的向自己开来,陈建业做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他一转身,就从阵前跑向阵中自己马车的位置。

封建军队和近现代军队的一个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近现代军队的组织靠得是纪律而古代封建军队的组织,很大一部分要依靠部队的士气。也就是说,封建军队的士兵心理状况非常重要。

陈建业到底是个没用的草包。他在阵前的这种露怯的表现,让士兵们产生了一种主将/将主要逃的心理暗示。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没等陈建业跑回自己的马车,一千多个菜鸟士兵就崩溃了。他们一把撇下手中的武器(从各地卫所中搜刮的一千多根长枪),一扭头,然后就开始撒丫子朝后跑去。

和保民军不同,调查团的这一千多人,是排着纵队从山谷中走出来的。自然而然的,这支部队目前的状况就是一种纵队状况。

因为调查团部队根本就没明确的指挥系统,所以,排在前面的士兵开始回头往回跑的时候,正好和排在后面的士兵脸对脸。而排在后面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阵前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些人慌慌张张的往后跑。

但是呢,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当老虎在追逐人群的时候,不必一定当那个跑的最快的人,只要你比你身边的人跑得快就可以了。

这个道理在腐朽的军队里是最显著的。发现前面的士兵开始往后跑,那些后面的士兵也不管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立即有学有样,来了个卷堂大散。

就这样,还没等保民军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两支部队还没有进行任何意义上的接触呢,仅仅是保民军向前走了不到十步的距离,草包统领菜鸟的调查团部队就崩溃了。

黄博昌有点对现实难以接受。说实话,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看到这样荒诞的一幕。别说黄博昌了,就是黄博昌身边的几个参谋都在面面相觑。倒是一个从保民军里提拔上来的年轻的参谋助理轻轻的对几个人提醒到:“诸位老师,我们要不要追击敌人啊?”

敌人崩溃了,那么大家自然是要对敌人进行追击的。不过是停顿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黄博昌就命令部队跑步前进。

所谓线式战术,它是非常讲究队列的紧密性和严整性的。所以,即使是在追击的过程中,保民军第一大队也不得不每跑一小段路,就要立定整理一下阵型,每跑一小段路,就再次立定整理一下队形。

为了保证队伍的整齐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速度,这是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呢,这也不是说保民军就一定要眼睁睁的看着调查团就那么跑路了。毕竟,就是他们跑路,实际上也是在自投罗网的过程。因为保民军的第二大队,早早的就在山谷的入口处等着他们呢。

今年二十一岁的吕元浩是王书辉的第三批学生。他参加复兴会的时候,复兴军已经成军了。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就参加了非常专业化的复兴军的。

吕元浩是猎户家庭出身,他对复兴会的思想理论非常的认同。不过,除了那两本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万世归一律》和《万物一统律》之外,他最喜欢的则是王书辉老师的另一本书《天演论》。

王书辉在他的读书时代里,曾经是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一段时间内,王书辉的意识形态都是在这种催生了纳粹主义的思想的影响下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编纂《天演论》,介绍达尔文主义的过程中,王书辉在书中表现出一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来。

同样的书,不同的人读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复兴会里那么多人都读过这本《天演论》,但是真正的为书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倾倒的人,只有缪缪几个。这个猎户家庭出身的吕元浩就是其中之一。

军国主义思想在复兴军中有一定的影响,这不能说全是这本《天演论》导致的。也不能说是吕元浩那几个有着不成熟的萌芽状态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军官们的提倡。毕竟,在复兴军中,采取对抗和淘汰的方式进行训练,对失败者进行鄙视性处理等做法,一方面有力的提高了战士们的训练热情,但是副作用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军国主义思想在部队中开始蔓延。

吕元浩在复兴军里是以严苛而著名的。他无论是在当指挥官还是在当参谋的时候,都经常把“失败就是耻辱,失败者没有生存的权力”等充满了军国主义味道的话挂在嘴边上。甚至他还两次因为对士兵训练过于残酷,被警告处分过。

在复兴军所有的军官中,他被士兵的投诉次数是最多的。在民主生活会里,他的民怨是最大的。

吕元浩到了保民军之后,倒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了。在保民军中,他那种严苛残酷的风格倒是如鱼得水。

说起来也是有趣。在保民军中,复兴会的八个军事干部里,就属吕元浩最能得到士兵和基层军官的信任。他们对吕元浩的那种严苛残酷做法,不仅佩服而且服气。

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5章 东改编4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308章 终结者5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7章 起步(1)第80章 大练兵(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78章 大练兵(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3章 理念(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74章 在山东(9)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67章 在山东(2)第304章 终结者(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40章 妖僧(4)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70章 在山东(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35章 理念(3)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
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385章 东改编4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308章 终结者5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7章 起步(1)第80章 大练兵(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78章 大练兵(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3章 理念(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74章 在山东(9)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0章 终结者7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67章 在山东(2)第304章 终结者(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40章 妖僧(4)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70章 在山东(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35章 理念(3)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