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

在兵力处于非优势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攻城战。

作为复兴军的一个高级指挥员,混编旅旅长赵国刚当然知道这样的战术原则。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针对城外蒙汉联军的作战中,赵国刚旅抓到了不少的俘虏。参谋部的情报部门组织人员对这些俘虏进行了审问之后发现,赵国刚的运气相当之好,他原本以为是一场意外的海州之战,居然围住了后金女真的最高统治者黄台吉。

正常情况下,像赵国刚这样一个旅的部队围住了一座大城的情况,因为即使攻入城中也要进行比较复杂的巷战,在没有专业的经过专门训练的城市战部队的支持下,像赵国刚这样的野战单位是不会主动进攻城市的。而且本来赵国刚旅承担的作战任务就是清扫作战而不是进攻城市。

如果海州城里没有黄台吉的话,赵国刚大可在杀伤了敌人一万多有生力量之后转身走人。但是既然已经意外的围住了后金女真政权的大头目黄台吉,赵国刚就不会那么做了。

赵国刚在得到可靠的消息之后,立即用无线电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复兴党辽南根据地党委。

王书辉在得打消息后,立即命令辽南第一军团参谋部联系了海州城附近的几个混编旅。最后,另外两个正在海州城附近执行清扫任务的混编旅接到了军团总参的命令,前往海州和赵国刚旅共同执行围困海州的任务。而王书辉也立即启程和两个布置在盖州地区的主力旅汇合后,前往海州。

王书辉乘船到达盖州用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同一时间里,两个在海州城附近执行任务的混编旅接到电报后,快速行军到达了海州城外和赵国刚旅实现了汇合。

等到王书辉带领着两个驻扎在盖州地区的主力旅开始向海州地区进行急行军的时候,军事嗅觉极其灵敏的黄台吉已经发现情况不妙,自己被复兴军包围在海州城了。

赵国刚的混编旅总兵力是两千七百五十人。其中步兵三个营共一千五百人。骑兵两个营共一千人。战车一个排,共五十辆武装装甲马车,配备了二百五十人的兵力。

其中骑兵营虽然没有配备专门的火炮,但是骑兵营本身有专门的火箭筒支援火力,而战车排的五十辆武装装甲马车每一辆都配备有一架机枪和两个火箭筒。所以从火力上讲,赵国刚的混编旅在火力配置上即使比不上主力部队,但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土著部队来说也是足够了的。

在两个周边的混编旅还没有赶来之前,黄台吉在海州城内也不是一动不动的。

在试探性的派出八旗骑兵对城外的赵国刚旅进行作战之后,黄台吉发现,目前的情况是,复兴军这个来源不明的部队在野战方面的战斗能力特别的强悍。在小队骑兵的作战中,八旗骑兵虽然灵活快捷,但是面对排成密集阵型配备了火箭筒和步枪的复兴军骑兵的时候,八旗骑兵单纯的处于一种被屠杀的状况。

因为火箭筒和步枪的射程,复兴军骑兵的那种好整以暇如墙成排的行进方式虽然在速度上没有八旗骑兵快,但是复兴军的骑兵也不求在速度上能够超越八旗骑兵。他们只要在战马的帮助下能够把和八旗骑兵的距离保持在射程范围内就完全可以了。

等到八旗骑兵进行分散作战的时候,复兴军的骑兵以三人小队的模式进行追赶,仍旧可以依靠着武器射程的优势,使用着比较僵硬的战术动作将那些分散开来的单个八旗骑兵射杀。

在这种情况下,黄台吉就不愿意派部队出城,与兵力和自己持平的同时占据难以置信的火力优势的复兴军野战。

黄台吉当然也不会束手待毙了。

在他看来,复兴军作为一支外来部队,像赵国刚旅这样的“精锐”武装力量一定不多。而自己所在的海州城属于后金女真的内线地区,所以他派出大量的通讯兵逃出海州城,到附近的城池和军事据点调遣部队,准备在己方兵力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对赵国刚旅进行内外夹击。

黄台吉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在这个时代里突然遭到复兴军这样匪夷所思的武装的攻击,黄台吉还能够开动脑筋做出清醒的应对,这一点是非常的难得的。

但是时代的差距毕竟是时代的差距。黄台吉根本就无法理解复兴军的军事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了。黄台吉派出的通讯兵除了十之七八都被赵国刚旅所属的两个排的机动骑兵击毙之外,侥幸逃脱的那几个通讯兵,实际上也很难把调兵的命令传达到海州城腹附近的耀州和木析城。

实际上在接到赵国刚的电报之后,王书辉除了把两个在海州城附近执行任务的混编旅调到海州城之外,还命令在耀州城和木析城附近的两个混编旅截断海州到两地的交通。同时,三支在海州城以北执行情报任务的侦察兵连队也被王书辉命令对海州到鞍山之间的官道进行封锁。

也就是说,黄台吉派出的那些通讯人员即使侥幸逃脱了赵国刚旅骑兵的追杀,也很难把消息传递到附近的城池中。

更主要的是,黄台吉低估了复兴军的兵力。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两支混编旅就已经达到海州城加入到赵国刚旅的围城任务中了。在这个时候,黄台吉发现城外的武装力量的总兵力已经超过自己的守城部队,他才开始有些慌张了起来。

王书辉并不认为杀掉了黄台吉就能彻底的瓦解后金女真政权。可是王书辉也知道,整个女真民族从原始落后的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进化成为一个半奴隶半封建制的国家,是在黄台吉的领导和努力下完成的。

从后世的史料上看,后金女真政权最终能够成为代替明王朝对中国进行统治的满清政权,主要原因就是在黄台吉的努力下,后金女真这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地方民族武装势力,成功转化成为了能够动员一切力量集中全部优势的中央集权模式的国家。

所以在后金女真内部矛盾正在激烈化,黄台吉的努力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消灭黄台吉本人,可以有效的中断后金女真部落联盟向满清政府的进化过程,让后金女真政权重回分散的落后的部落联盟状态。

而且,黄台吉的突然死亡,还很有可能让后金女真陷入到权力洗牌争权夺利的内斗之中。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书辉才直接参与了本次军事行动,带领着两个主力旅以急行军的形式向海州行进。

可是当王书辉达到海州城外的时候,他面临的是一个他预料之外的消息。

就在他到达海州城前不久,未来的“天聪汗”,满州民族和大清王朝的创始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黄台吉,在领兵突围的过程中,“不幸”的被复兴军的一位狙击手在七百多米的距离上蒙中,一颗子弹打在胸口,当场死掉了。

第23章 起步(7)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2章 起步(6)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371章 在山东(6)第75章 大丰收(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4章 穿越(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26章 开始(2)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2章 起步(6)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8章 准备(4)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77章 大练兵(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76章 大丰收(2)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7章 起步(1)第373章 在山东(8)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1章 婚事(3)第39章 妖僧(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71章 在山东(6)第16章 立足(4)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
第23章 起步(7)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2章 起步(6)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371章 在山东(6)第75章 大丰收(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4章 穿越(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2)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26章 开始(2)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2章 起步(6)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8章 准备(4)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77章 大练兵(1)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76章 大丰收(2)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7章 起步(1)第373章 在山东(8)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1章 婚事(3)第39章 妖僧(3)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71章 在山东(6)第16章 立足(4)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