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四省攻鄂2

托尔斯泰老先生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很形象的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化用托老先生的话,我们可以说:走向灭亡的封建王朝都是相似的,强大兴盛的帝国各有各的兴盛。事实也确实如。我们看看历史材料就可以发现,所有的封建王朝在他们最后的日子里的憔悴形象都非常的类似。

其中,武装力量的衰弱就是这种相似性之一。

正常情况下,即使像石柱土司的白杆兵,这种可以随意调派的地方性部队,也没有这么连年调派的道理。

从1616年辽东之战开始到1625年奢安之乱被提前平定(与正常历史上相比较),秦良玉母子和秦氏姐弟,已经带领着白杆兵为了朝廷在东北和西南连续作战十年的时间了。

在这十年中,白杆兵都已经换了五六批。要不是王书辉和复兴会对石柱地区的援助,以石柱土司本地的人口和生产力水平来说,根本就支撑不了这么长的时间。比如在辽东战场上,白杆兵就战死了四千多人。这可是最纯粹的人口消耗。

秦良玉一家率领的白杆兵还是在1625年,也就是今年的年中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的。正常来讲,就是朝廷再怎么看不起土司兵,不把土司兵当人看,也不可能这样无休止的征召。

朝廷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我们得说目前的阉党们还是比较靠谱的。阉党领袖魏忠贤也好,阉党的在政府系统的代言人顾秉谦也好,他们都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大明朝的军队里,能够拉出来打仗的,只有边兵和土司兵两种了。

当初程绍的事情被报到上面的时候,魏忠贤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地方军队的状况居然差到了这种情况。居然根本就不用他们和叛匪交战,仅仅是个远途行军就能把队伍跑散把主帅逼死。

魏忠贤这个政治人物当然也是把党争放在政治生活中的首位的。可是和东林党还不同,甚至和其他的阉党文人不同,魏忠贤是真把大明朝看成是朱家皇帝的家当,把自己看成是大明朝的大当家的。

在魏忠贤看来,党争掌权这些事情固然重要,可是帮助皇爷把家当好,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所以,魏忠贤就不得不把整个事情详细的对大明朝的骨灰级木工爱好者天启皇帝进行了报告。

魏忠贤把这事儿看的挺重。人家天启皇帝根本就没把这事儿放在眼里。用他的话说,“世庙老爷(嘉靖帝)在的时候,天下的卫所兵就坏了,所以才有了戚家军。这就是为什么从世庙老爷开始,历代先帝都重内廷的道理。祖宗们是用你们帮天家看着那些文贼武痞呢。”

天启皇帝难得从木匠活中解脱出来谈两句朝政。这一次他超水平发挥,根据魏忠贤的提醒,想起来应该朝各地派遣新的镇守太监的事情来了。之后他就和魏忠贤讨论起各地镇守太监的人选。

这种事情,由不得魏忠贤不上心。这可是直接归他管,可以让他把势力延伸到地方的好机会。所以,湖广兵乱的事情,就这样被天启皇帝本人给打岔过去了。

翻开历史的话,我们要说朱家的皇帝和其他朝代的皇帝有一点不太相同。似乎朱明王朝的皇子皇孙们对于继承权的争夺,除了发生过一场“靖难之役”和一场不靠谱的“宁王之变”以外,朱家皇朝在这方面还算太平。

当然,这种太平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整个大明朝的财政要背负着一笔巨大的宗室开销。

谁也不会喜欢给别人花天酒地的日子埋单。皇帝也不愿意。所以,大明的历代君王是孜孜不倦的挑着各地藩王的毛病,想法设法的想要取消这些人的花天酒地的资格。可是呢,再怎么说,对于皇帝来说这都是他自己家的事情。皇帝可以想方设法的取消藩王们的爵位和俸禄,要是外人帮着动手,那就是触碰了龙之逆鳞了。

天启皇帝原本觉得武昌兵乱不过是另一场普普通通的地方卫所兵的闹饷闹事,可是偶尔有一天,天启皇帝听到身边服侍自己的小太监说起因为武昌兵乱以致于楚藩(楚王府)绝嗣了。

两个小太监都是正在内书堂读书的人,他们两个把这个从内书堂的师傅嘴里听来的消息当谈资来聊,殊不知此事深深的刺激了安全感一直不强的天启木匠的神经。

本来是天启皇帝自己不理朝政,不喜欢听司礼监的汇报,这个时候神经过敏的天启皇帝却因为楚藩绝嗣大为光火,把司礼监的几个大佬叫了过来好一通神骂。质问他们宗室覆灭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汇报给他。

虽然因为此事早就汇报过了皇帝现在才反应过来让大家很奇怪,可是司礼监的人毕竟是内臣,所以挨骂使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不过,挨完了骂,事情也确实变得不一样了。

大家原本还想借着武昌兵变的由头,再弄掉几个东林党的封疆大吏,现在因为皇帝陛下关注起这个事情来了,并且把宗室倾覆这件事情看的很重。所以,迅速的,漂亮的解决武昌兵变已经成了目前执掌大明朝政的阉党中人的任务。

到了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无论是魏忠贤还是魏忠贤的那些手下,他们通过程绍的死亡都已经领悟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道理:如今大明朝的地方部队彻底的烂了,平叛的工作他们实际上承担不了。

那么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朝能够打仗并且能打胜仗的,就只有刚刚平地西南土司之乱的石柱宣抚司的土司兵秦家的白杆兵,以及每年要消耗朝廷一半以上收入的九边军队了。

可是目前的情况是,因为东虏北鞑一直不消停,所以九边军队根本就不敢乱动。而石柱的土司兵呢,也是今年年中的时候刚刚平定了西南动乱,回家才不到半年的时间。

魏忠贤和他的手下们寻摸了一溜十三招实在是找不到别的什么正经的能打的部队了。所以,白杆兵在家歇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又要上战场了。

魏忠贤做正经事的时候还是比较靠谱的。他知道自己的手下们老本行都是“整人”,对于行军打仗他们都玩不转。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清醒的认识,魏忠贤才决定任命平定了西南之乱的四川巡抚朱燮元出马挂帅。

兵部尚书,总督四川、陕西、湖广、河南、江西五省军务这样重要的职衔,魏忠贤都给了派系倾向模糊的朱燮元,可见魏忠贤把这件事情看得有多重要了。

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1章 起步(5)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80章 大练兵(4)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0章 婚事(2)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9章 日常(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368章 在山东(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7章 准备(3)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2章 婚事(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77章 大练兵(1)第80章 大练兵(4)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9章 婚事(1)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7章 妖僧(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367章 在山东(2)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1章 日常(3)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9章 婚事(1)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198章 武昌起义(8)
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1章 起步(5)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80章 大练兵(4)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10章 婚事(2)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9章 日常(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368章 在山东(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7章 准备(3)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2章 婚事(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77章 大练兵(1)第80章 大练兵(4)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9章 婚事(1)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7章 妖僧(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367章 在山东(2)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1章 日常(3)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9章 婚事(1)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198章 武昌起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