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武昌起义(8)

何祖贤现在缺什么呢?

说起来,这位新出炉的何大将军什么都缺。

武昌府内的粮食和物资本来就不算多。现在更是被那些积极主动的参加起义活动的百姓和士兵都搬回家去了。

而且武昌府作为湖广省会,湖广地区军事力量最高统帅衙门的所在地。湖广总兵衙门里,居然没有多少能够使用的武器。

何祖贤领着士兵打开湖广总兵衙门的库房之后才发现,几座库房中的兵器大部分都不知去向了。剩下来的,只有些生了锈的,坏了的长枪、弓箭和谁也不敢用的鸟铳。不少东西上面都标着永乐的年号呢。

何祖贤现在掌握在手里的东西,粮食极少。也就能够让两千人吃个七八天的。武器极少,勉强能给目前剩下的一千四百多个士兵补齐兵器。倒是银子不少。

巡抚衙门、总兵衙门等各级各类的衙门中的库银的三分之一,都落到何祖贤的手里了。不过呢,目前武昌府里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停止了。商人们不是被杀掉就是藏起来了。有银子也没处买东西去。

黄博昌这次从复兴会运来的物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民生物资,就是大量的粮食、成衣、布匹、食盐以及各种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第二个则是军事物资。

军事物资就相当的丰富了,主要有复兴会的外销产品,仿制“褐贝斯”的步枪一千五百条。黑火药手榴弹五千枚(复兴军已经淘汰了这种产品)。小拿破仑钢炮二十门,开花弹两千枚。这是热武器部分。

而冷兵器部分则是锁子甲五千套(有了近现代的钢铁和机械工业,生产这玩意容易着呢),长枪五千杆,连发长程钢弩两千具(主要部件使用钢制品,主体还是木头的),弩箭两万发。

这一堆堆的粮食物资让一千多个起义士兵运送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没有运完。不少人看到大量的粮食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不少人看到那些闪亮的(其实不怎么亮)锁子甲,成捆成捆的长枪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而最后运出的那二十门拿破仑小钢炮,则是让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里面就包括正在和黄博昌聊着天的何祖贤。

在何祖贤问黄博昌这些物资的来源的时候,黄博昌非常坦然的告诉何祖贤,这些东西他都是通过洋和尚买来的。并且,黄博昌还向何祖贤强调了:只要银子足够,那么这样的物资,他可以要多少就能买到多少。而这首批物资,则是黄博昌向何祖贤赠送的。

何祖贤现在哪管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啊。就是黄博昌说这些东西是从皇帝老儿的坟墓里刨出来的,你以为何祖贤不敢攻打离武昌不远的承天府么。

何祖贤真的是惊喜的不得了。黄博昌不仅一来就给他解决了巨大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黄博昌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物资的渠道。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渠道,不缺钱的何祖贤就可以保证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了。

在经过一天的热络交流之后,黄博昌就开始向何祖贤进言。黄博昌告诉何祖贤,想要保证这些物资的有效使用,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目前起义士兵的管理模式是非常的混乱的,必须要在起义士兵中建立起有效的指挥体系,才能把这些武器充分的使用起来。

何祖贤现在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黄博昌。他立即就接受了黄博昌的建议,使用黄博昌带来的人手,对军队开始整顿。

八个复兴军的军事干部也没有在起义军中搞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他们没有改动最基层的那些十人队的小队长的职务,而是开始完善只有一个总指挥和无数个小队长的两级体系的起义军。

复兴军的干部采取的是最公正的选拔方式。在一百多个小队长中,谁能够举最多的石锁,谁能够使用长枪击中最多的目标,谁能带领队伍保证队伍不散的情况下跑完两里地的,谁就会被提拔成中队长,成为五个小队的领导者。

复兴军干部采取的选拔方式公开透明。一千四百个坚定的起义士兵,没有一个反对的。很快,二十八个中队长就产生了。而在中队长的基础上,复兴军干部又用同样的办法选出了七个大队长。

就这样,每十人一个小队,设小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每五个小队有一个中队长,一个副中队长。每四个中队有一个大队长,一个副大队长。只用了两天时间,复兴军的干部,就帮助一千四百个起义士兵,建立了一套简单的三级指挥体系。

总的来说,目前的起义士兵是以每两百人组成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而七个作战单位的负责人即七个大队长,直接对何祖贤负责。经过了五天的适应,这一千四百个起义士兵,终于形成了体系。何祖贤也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实实在在的掌握住了军队。

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派遣小组的八个干部,开始帮助起义士兵进行换装。每个起义士兵都分到了两套帆布衣服和相应的藤鞋。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套锁子甲。每个士兵都领到了一杆崭新的褐贝斯步枪。从此开始,整个起义士兵实现了整体的火器化。

起义军的军事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化的同时。武昌城的社会秩序也开始进入稳定阶段。一方面,黄博昌借给何祖贤三百名黄家家丁(实际上是复兴军战士化妆的)对武昌城内的社会秩序开始了全面的整顿。

使用左轮手枪的复兴军士兵可不会对那些已经转化成流氓无赖的前起义者手软。不过是三四天的功夫,武昌城内就竖起了几十个木头架子。

那些热衷于抢劫、强尖、杀人、斗殴的人,有近两百人被先后的吊上了这些木头架子。何祖贤的这种雷霆手段(这些复兴军战士都是以何祖贤亲兵的名义出现的),彻底的震慑了整个武昌城。武昌城内的社会秩序为之肃然。

其次,八个复兴会的后勤方面的干部,开始重新恢复武昌府的商业活动。生产自复兴会的大量商品开始全面进入武昌府的市场。在复兴会的支持下,名义上是黄家商行的有起义士兵集体三层股份的店铺,开始大量的开设了起来。

在这些商店里,粮食(主要是土豆和地瓜),以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实际还是非常有得赚的),向所有到何大将军那里按过效忠手印的武昌百姓出售。布匹食盐等生活物资,也以一个远低于起义前市场价格的价格(实际上还是很赚)向武昌百姓出售。那些在起义中获取了大量真金白银和铜钱的百姓,开始用那些钱财,大量的采购复兴会的产品。

另一方面,派遣小组的工作人员,又用非常好的工钱和待遇,大量的招聘武昌府的百姓做工。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一个在复兴会看来也非常小型的水泥厂,一个在复兴会看来也非常不起眼的养殖场,一个在复兴会看来也非常落后的小型造船厂,先后吸纳了上万名没有收入和营生了的武昌市民,在武昌码头开始投入建设。

除了这三家工厂之外,派遣小组还雇佣了五千多名百姓,开始对武昌码头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有生产部门(工厂和码头建设),有流通部门(各种商店),武昌百姓一方面能够通过做工赚钱(使用的复兴会货币),一方面又能够在武昌城内买到各种充沛的物资(只收复兴会货币),整个武昌城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迅速的恢复了过来。

因为生产设备和鸡鸭畜种,都是从荆州运过来的现成的东西。骨干技术人员也都是复兴会里的老手。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昌府的三家工厂都开始正式生产。

说起来难以置信。在一个月过去之后,不少武昌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武昌码头购买武昌府生产的水泥、鸡鸭蛋和各种小船渔船之类的产品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武昌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中的不少人还以为早就已经死在了起义中的武昌知府治理有道,是个人才呢。

在这一个月中,何祖贤领导的武昌起义士兵正是更名为“保民军”。与此同时“保民军”有了自己的口号:“杀尽贪官,安国保民”。有了自己政治口号的部队,开始全面的稳定了起来。

在复兴会派遣小组的帮助下,整个保民军全面的进行了正规化的建设和训练。在一个月之后,所有的保民军士兵,已经基本的掌握了队列行进和排枪射击的要领。目前正在加强训练。而除了作为正规军的保民军之外。复兴会派遣小组还帮助保民军招纳和训练了三千名民兵部队。

这三千人都是原来武昌府城内的军户子弟。这些人都是当初在码头上看到了黄博昌带来的那些物资后,产生了新的想法,主动投奔到保民军麾下。这些人都在黄博昌的要求下和何祖贤签订了合同,按了手印。

这三千名新招纳的士兵,也被复兴会派遣小组武装和训练了起来。其中一千五百人被训练成弩兵。另外一千五百人则被训练成了长枪兵。

派遣小组对他们的要求不高。他们不需要出城作战。主要担任的是武昌城的防卫任务。

第26章 开始(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9章 婚事(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3章 理念(1)第6章 准备(2)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8章 准备(4)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0章 婚事(2)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385章 东改编4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66章 在山东(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09章 终结者6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1章 日常(3)
第26章 开始(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9章 婚事(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3章 理念(1)第6章 准备(2)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8章 准备(4)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0章 婚事(2)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385章 东改编4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66章 在山东(1)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09章 终结者6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1章 日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