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

就在肖文龙参观复兴会枝江人民医院的时候,王书辉正在主持召开复兴会党员全体会议。

从朝廷的旨意发到襄阳府的时候开始,名义上王书辉就已经是整个湖广地区,也就是包括现在的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的最高军事长官了。

名义上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名义上王书辉是整个湖广地区,湖南和湖北两个省份三十多个卫所,二十多万士兵的最高领导者。但是现实是,除了荆州地区和武昌地区以外,湖广行省其他三十几个卫所仍旧是那种纯粹的封建性质的各自为政各自为王的状态。

王书辉领导的复兴会实实在在的掌握着近四万使用村田步枪和克虏伯75毫米火炮的近代军队。按照目前复兴会的后勤供应水平,在三个月内将湖广省内所有的武装力量全部清除,这样的事情复兴会做起来非常的简单。可是,王书辉并没有这样做的打算。

对于王书辉来说,在农民军和满清对大明朝在北京的统治产生根本性威胁之前,王书辉并没有旗帜鲜明的打出造反旗号的打算。对于他来说,自己最大的问题不是大明朝,不是农民军,甚至不是满清,而是复兴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如果单纯从军事力量的角度出发来看的话,目前的复兴会就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了。

这支完全用先进的工业化产品和一整套工业体系支撑的近代军队,领先时代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在本时空的地球上,没有任何武装力量能够和复兴军抗衡。

王书辉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单单是现在这种清朝末期水平,更准确的说是,规模比清朝末期的洋务派更大,体系比清朝末期的洋务派更完整的复兴会工业体系,仍就缺乏足够的合格的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的工业化人才。

对与王书辉来说,可能除了军事系统之外,复兴会的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等等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的捉襟见肘。

按照复兴会目前的人才数量,支撑以荆州为核心,武昌和石柱为两翼的复兴会主要统治区域都非常的勉强。实实在在的控制在复兴会手中的湖北地区的大量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还没有被复兴会充分的统合起来。所以,王书辉把复兴会目前阶段的工作重点仍旧定位在努力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复兴会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王书辉是个现代人,他知道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乡镇级别的地方政府都可以从全国几百万上千万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庞大待业人口中随意的挑选和选拔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

可是现在的复兴会在六年左右的时间里,也不过是使不到三十万人口基本脱离文盲状况(接受扫盲教育的人),在工业和医疗方面学校中培养了不到四千个勉强合格的不过是具备小学文化水平的所谓的专业人才,以及五千多个目前仍旧在接受教育的正规小学毕业生和初中在读生。

复兴会这个在本时空的地球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组织,它的九千多个党员,大部分也不过是接受在职教育,勉强完成了小学教育,目前正在接受初中教育的水平。

建设工业企业,需要专业化的工业人才。管理工业化的国家,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复兴会目前培养出来的人才,建设工业企业都很勉强。对于工业化的社会进行管理,这些人更是赶鸭子上架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次王书辉到复兴会松滋地区的一个农场考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农场每年都要向总部申请三到四部用于提水灌溉的锅驼机。王书辉到了农场之后才发现,这个农场并不是没有足够的锅驼机,而是没有相应的能够维修锅驼机的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该农场一旦出现锅驼机出现零部件损坏的情况,就不得不向总部申请新的锅驼机。实际上,那些所谓的坏掉了的锅驼机,只要进行简单的维修和更换相应的零件就完全可以了。

针对这种情况,王书辉专门在工业学校里开辟了锅驼机维修和养护课程,专门为各个工厂和农场培养相应的维修工人。

类似的情况在复兴会里数不胜数。王书辉即使是个穿越者,可是在实践方面他可是和复兴会的那些大明土著一样,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他也只能被动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针对这种情况王书辉也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以千到一万,归根结底是复兴会的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那些专业素质比较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才,都集中在复兴会的重工业部门了。

然而,重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机械产品,一样需要相应的人才进行操作和维护。就比如说蒸汽拖拉机的操作和维修吧。王书辉也是自己一边学习,一边交给复兴会的那些工作人员的。

所以,对于王书辉来说,虽然成为了湖广总兵可以为自己和复兴会的发展和扩张提供一个合法性的外衣,可是对于王书辉来说,湖广总兵的头衔还给他带来了许多他不喜欢的麻烦。

比如说,对于湖广行省的那些高级别的大明官员,他就不得不抽出一定的时间和他们敷衍。

王书辉在全体大会上明确的提出了,要在今后三到五年的时间里,稳步的推广和扩大复兴会的实际统治区域。

他要求复兴会全体党员必须戒骄戒躁,到一个地方就要解放一个地方,建设一个地方。必须把复兴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复兴会势力范围的扩大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复兴会在今后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会采取每到一地就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整理和统合的策略。稳步的在当地进行农场建设、工业建设和地方政府的建设。

当然了,地方政府建设采取的是军事先行的策略。所谓军事先行,不是指复兴军这样的正规军的建设。而是指民兵队的建立(地方治安部队建立一方面有利于治安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对当地青壮年进行教育和培训)和少年营的建立(地方青少年的正规教育)。

对于王书辉来说,复兴会的势力扩张必须和复兴会本身的人力资源培养相结合。

尽管复兴会内部有些快速扩张占地盘的急躁情绪,可是王书辉仍就牢牢的掌握着复兴会,坚定的执行着自己的策略。时空之门1619

———————————————————————————————

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79章 大练兵(3)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371章 在山东(6)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25章 开始(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7章 开始(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74章 审判(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6章 准备(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78章 大练兵(2)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章 穿越(1)
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79章 大练兵(3)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371章 在山东(6)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25章 开始(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7章 开始(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74章 审判(2)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6章 准备(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78章 大练兵(2)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章 穿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