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

早在五年前的1625年,完全的成为了王书辉的弟子,在复兴党军政干部学校完成了基础教育的马祥麟回到石柱后,就已经彻底的和自己的母亲秦良玉闹掰了。

不管秦良玉在历史上是怎样正面的一个人物,归根结底,秦良玉是忠于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

作为王书辉的弟子,在复兴党的军政干部学校里学习了系统的先进知识,在复兴党的治下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并亲眼目睹了石柱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复兴党的帮助和领导下,怎样通过两三年时间的建设,过上了千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好日子后,幼年时受到母亲的儒家爱民思想教育,把仁义爱民的思想作为自己意识形态的马祥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兴党员。

和儒家思想比较起来,复兴党的科学社会学思想,是真正的可以指导实践,发展实践的硬道理,真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有着仁义爱民情怀的马祥麟放弃高高在上的,本来就是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愚弄民众的儒家意识形态,转而接受复兴党的社会科学理论,那真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其实没有必要把思想转变这件事情看得太复杂。这就像吃药一样,一种药是号称灵丹妙药,可是吃了两千年也没有什么真正作用的安慰剂。一种是一吃就灵,药到病除的简单药片。一个陷入苦闷,对于所谓的那种“灵丹妙药”已经感到绝望的人,一旦吃了药到病除的药片,肯定就会做出明确的选择的。

在1625年到1626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柱土司的上层,一心效忠大明,要把自己的忠臣孝子的身份,要把自己封建统治阶级的坚定一员的角色,坚定的扮演下去的人,只有秦良玉自己。

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选择了王书辉和复兴党的科学社会学理论,成为了一个一心发展生产力为人民服务的坚定革命者。

而作为秦良玉的同胞兄弟,她的哥哥秦邦屏和她的弟弟秦民屏,在复兴党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以及资金的支持下,领导整个忠州秦氏从封建地主转化成为工业资本家。几年下来整个忠州秦氏成了川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集团。秦氏商团现在已经是复兴党的复兴商社领导下的长江中上游商团的重要成员了。

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时间中,秦良玉在石柱土司上层被空前的孤立。因为利益的因素,秦氏家族成了复兴党的忠实盟友。因为信仰的因素,马祥麟成了复兴党的一个正式党员。

在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回转忠州不再在参与石柱土司的事务一心经营家族企业的情况下,石柱土司法理上的真正主人,自己的儿子马祥麟,丝毫不听自己的劝阻,领导着已经彻底倒向复兴党的白杆兵们,开始对总人口不断上升,已经接近七万人的石柱土司,进行了全面的公有化改革。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石柱土司的人民群众和所有的人民群众一样,他们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谁一心一意的为他们谋福利,谁一心一意的欺压和剥削他们。他们一眼就能看穿。

在这种情况下,复兴党党员马祥麟领导着以复兴党派遣营和白杆兵士兵为骨干的干部们,对石柱地区的公有化改革,秦良玉是没有办法阻挡的。

在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下,大量的优质良种和化肥农药,通过全面测量规划后的长江航道从荆州地区不停的运到石柱地区。水泥厂、纺织厂、化肥厂、钢铁厂、玻璃厂等等各种工业企业,在石柱地区不断的涌现。公路、学校、医院各种公共设施不断的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生产力的促进下,到1627年,整个石柱地区彻底的大变样了。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复兴党的指导下,石柱地区的人民民主制度,在马祥麟为核心的石柱地区复兴党党委的领导下,开始贯彻和落实。

1628年元旦,石柱土司正式改建为石柱人民公社。一个和现在的石柱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在古老的石柱地区建立了起来。

没有人能够和先进的生产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力衍生出来的先进意识形态相抗衡。作为历史上的忠贞之士,作为王书辉非常敬仰的历史人物,思想上不能进步,拒绝新事物的秦良玉,最终退出了石柱地区的历史舞台。

身心疲惫的秦良玉早在1627年初就从石柱地区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忠州养老。唯一能够让秦良玉欣慰的,也只有在她看来,作为石柱土司之主的马祥麟仍旧是石柱土司之主,这一个念想而已。

只不过秦良玉没弄明白的是,复兴党的石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和大明朝的石柱宣慰使是两个完全不同意义的职务。

农业集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王书辉之所以敢把在历史上被诟病的人民公社模式拿出来实践的原因在于,他认为新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只不过是当时的生产力无法配合这么先进的生产关系。

就现在复兴党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已经达到并超过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美国了。那么没有道理现在的复兴党推广大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生产会不成功。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在这个水平的生产力甚至远没有这个水平的生产力的条件下,美国能够搞成功的大农业、工业化农业在中国就搞不通。

石柱人民公社建设的成功,让王书辉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从复兴党十年来的实践上来看,在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建立国营农场的政策已经基本成功了。

虽然有很多细节的东西仍然需要完善,但是从江汉平原上大大小小的国营农场的生产和经营状况来看,国营农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化、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非常成功的。

石柱人民公社的成功,也让王书辉认识到了,在农业生产条件不那么优越的地区,用人民公社的形式组织农业生产,把小农生产改造成集体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也就是说,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的采取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的形式进行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在目前的复兴党生产力水平上是可行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摸着石头过河最终趟出一条可行的道路的过程,还真是给王书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兵民合一、全民皆兵,这是复兴党在国家建设中的一个特点。

这倒不是因为王书辉是那种军国主义的家伙,而是因为在现实的条件下,在有限的人才资源的情况下,在对人民群众进行工业化培训和教育的现实需要下,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技能教育和军事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率,最有效果的把原本是农业文明状态下的人民群众快速的教育和训练成能够承担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的人。

正是在这样政策下,无论是人民公社里的社员,还是国营农场里的职工。不管是工业企业里的工人,还是机关单位的干部。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在校学生。他们除了本身的本职工作以外,常年长期的接受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军事训练,就成了一种必然现象。

这一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但是在大体上,人民群众对此接受的还是比较快的。毕竟无论是农场职工还是工厂工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接受了为期三个月左右的生产建设兵训练之后才成为复兴党治下的一员的。

这一点尤其在石柱人民公社不成问题。

毕竟在原本的石柱土司制度下,石柱地区的人民群众就是长期生活在兵民合一的状态下的。他们在平时以打猎和耕种为生,在朝廷调派的情况下他们又要迅速的组成白杆兵。所以在建成人民公社后,石柱地区的群众对于兵民一体,通过军事训练的组织模式接受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生活方式,能够非常迅速的适应。

每天早上五点钟一到,石柱人民公社新设置在各个居民区的广播喇叭就会播放起《复兴军军歌》。在嘹亮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歌曲声中,总人口已经将近八万的石柱人民公社醒了过来。

复兴党石柱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马祥麟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1628年,马祥麟和石柱人民医院的一位叫张爱红的医生结了婚。现在两个人已经育有一子一女了。

马祥麟虽然在思想上完成了彻底的转变,但是在生活上还是那个有些马大哈的人。比如说现在,如果不是张爱红在头一天晚上把马祥麟脱下来的衣服都叠整齐放在他的床头柜上,马祥麟早晨起来光是找衣服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张爱红经常抱怨马祥麟的就是,在每年的军事集训里住部队的宿舍的时候,马祥麟总能很好的处理好自己的内务,反倒是一回到家,马祥麟就变成了个马大哈了。这让张爱红时不时的要抱怨马祥麟是个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落后人士。

和自己的老师王书辉一样,马祥麟在两年的婚姻生活中练就了一套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对老婆的抱怨清风抚耳的本领。丝毫不管老婆在他身边的抱怨,嘴里哼哼着军歌的马祥麟一边快速的穿好了衣服,一边让老婆快一点把儿子和女儿送到幼儿园去,之后就小跑着跑出了房间一路跑到公社机关的训练场上去了。

在队列里围着训练场跑了五圈,汗都还没有下来的情况下又进行了队列训练,之后又打了一套军体拳。解散后的马祥麟和公社的社长以及几个干部一边讨论着工作,一边朝向大食堂走去。

八万人当然不可能在一个食堂里吃饭。机关食堂的人也就几百人。马祥麟进了食堂之后和大家大体打了个招呼,就走上讲台开始了今天的训话。

训了话,集体唱了歌,大家就开始了今天的早饭。

像一切从小打熬身体的人一样,马祥麟的食量虽然没有自己的老师王书辉那么变态,但是一顿早餐,也要吃掉一大碗玉米面粥和七八个白面馒头。两个鸡蛋和一条鱼也被他三口两口的吃光了。

这几年的好生活过下来,大家的吃相已经好多了。当初刚刚建起食堂的时候,大家的吃相有多狰狞,现在已经变成了笑谈。

回到公社总部的办公室里,马祥麟喝了一杯浓茶,就开始处理今天的公务。刚刚看完了几份文件,还在考虑怎么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讯处的一个年轻干部,刚刚从石柱中级少年军毕业,在荆州军政干部培训学校完成了培训的小田就推门进来了。

拿过小田递过来的电报稿,马祥麟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复兴党中央办公厅发过来的电报,电报要他在三日后到武昌参加会议。

在长江中上游航道被复兴党工程兵全面疏通,炸掉了大量的礁石之后,从高家镇码头坐船到武昌最多也就需要两天两夜的时间。

从高家镇到武昌每天都有往来的船只。所以马祥麟没有调用公社专门的交通船。和单位交待了一下工作,又和妻子打了个电话之后,马祥麟就搭乘一艘从高家镇直达武昌的运输船上路了。

在船上的时间比较无聊,马祥麟又不喜欢下棋或者打扑克,所以他就在舱室了借着窗外的光亮看起《复兴军高级军事教程》来。

从1621年开始到现在,从复兴党的间接介入石柱地区到复兴党全面的在石柱地区建立领导地位,马祥麟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没有参与军事行动了。

地方建设工作耗费了马祥麟大量的精力。但是可以说是从小在战场上长大的马祥麟在内心深处渴望着战争。与地方建设工作比较起来,他更怀念几年前和复兴党派遣营在西南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日子。

可能是一种天赋吧。马祥麟从每天看到的报纸和广播的消息中,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正在全面陷入混乱中的中原地区似乎正在召唤着自己。

他虽然不知道这一次中央找自己是有什么工作要做,但是他总觉得,似乎自己又要过上那个自己希望的生活了。

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26章 开始(2)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26章 开始(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章 穿越(4)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2章 穿越(2)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68章 在山东(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72章 在山东(7)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67章 在山东(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372章 在山东(7)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0章 妖僧(4)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70章 在山东(5)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10章 终结者7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4章 立足(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33章 理念(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5章 立足(3)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章 穿越(2)
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26章 开始(2)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26章 开始(2)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章 穿越(4)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2章 穿越(2)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68章 在山东(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72章 在山东(7)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67章 在山东(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372章 在山东(7)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0章 妖僧(4)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70章 在山东(5)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310章 终结者7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4章 立足(2)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33章 理念(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15章 立足(3)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章 穿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