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立足(2)

作为穿越者,王书辉认同其他穿越者前辈们的一种观点。要是单方面的从个人的头脑聪明的角度上讲,现代人不见得会比古代人更聪明。但是,王书辉觉得,从整体的角度上而言,生活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的现代人,和生活在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的古代人相比较,普遍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现代人和普遍没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古代人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原始社会的人和奴隶社会的人,奴隶社会的人和封建社会的人,这两者之间还能够进行比较,而封建社会的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之间,就完全没办法比较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的人和封建社会的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

当西班牙殖民者坐着远洋帆船,拿着火绳枪到达美洲的时候。那些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的印第安人,除了被种族灭绝的下场,就是被动的接受西班牙人的血统融合。在2014年里,无论是北美洲还是南美洲,你还能见到真正意义的印第安人么?这就是处于不同文明阶段的人类之间的关系。

王书辉面对古代人的时候,在情感上认同他们是和他自己一样的,是血脉相同的中国同胞。但是在理智上,在王书辉眼中的明末中国里,只有要被消灭的和要被改造的中国人的区别。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从来都是一种自然和必然的客观过程。中国人从封建农业文明走向社会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在外族入侵和内部碰撞的阶段里,上亿人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在文明进化的浪潮中悄无声息的灭亡了。这和有没有人道主义精神一点关系也没有。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是一种客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去评价,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客观规律面前,任何主观意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讲究人道主义,那么你要不要对被豺狼吃掉的绵羊讲究人道主义,你要不要对被原始人吃掉的猛犸象讲究人道主义。更残忍的说,你要不要被同样是人类,但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现代智人吃掉的尼安德特人讲究人道主义。

即使是在同一文明阶段里的人类,不同国家,不同利益团体,不同阶级之间,即使再怎么涂抹掩饰,在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是有限的这个大前提,这个铁律面前。人和人,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之间,也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科幻大神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写过,在宇宙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遵循着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在这种认识下,外表上温和周到的王书辉,在骨子里蕴含着毁天灭地的地狱火焰。所以,接受王书辉训练的二十个家丁,开始了一种农业社会的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训练。

每天早上,王书辉带领着二十个家丁,进行五公里的越野跑步。虽然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完成不了这个要求,因为这在古代人看来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在打棍子和不许吃饭的威胁下,二十个人也坚持了下来。

之后,吃早饭。这二十个家丁与其他两百多个收容者,米饭肉沫白菜汤的待遇截然不同。享受鸡蛋、肉包子、牛奶和新鲜蔬菜的超级待遇。

早饭之后,家丁们开始队列训练,在草鞋布鞋的训练方法的指导下,左右不分的问题很快被解决。中午,吃午饭,午饭一样不同于普通收容者。每五个人一桌,吃的是四菜一汤,三荤两素,米饭无限供应。

下午,接受文化教育,进行拼音和识字教育,教材是《荀子》选编。然后就是吃晚饭。晚饭内容和午饭相同,还是四菜一汤的三荤两素。晚上要接受科学教育。不过内容浅显易懂,都是现代小学生学的数学、自然这些内容。

就这样,在古代人难以置信的高强度训练之下。二十天之后,二十个青年家丁分成左右,腰佩青色铝合金棒球棍,排列在朱由梓的马车两侧的时候。见过些世面的朱由梓居然感觉这些家丁有几分肃杀之气。

就在这种肃杀之气下,在管家和家丁的陪同下,身穿一身没有任何纹饰花色的藩王服制的朱由梓,带着一千两的银元和一套王书辉在现代准备的水晶茶具,前往枝江县城拜访枝江县县令。所谓的水晶茶具的玻璃茶具是送给县令的礼物。一千两银元实际上也是贿赂,但是却是购买王府别园和周边土地的花费。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王书辉利用二十名经过基本训练的家丁,把两百多个难民中,所有十七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共计一百四十二人全部挑选出来,进行了整编。一百四十人按照十四个人一队,编成十队。上午进行队列训练,下午进行房屋修缮和土地平整。让王书辉惊喜的是,这些难民里居然还有三十多个会木匠铁匠活儿的匠户。虽然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技术也相当的糟糕,不过总算是有着动手经验的人。

王书辉对难民们也进行了管理,接受最先二十个家丁那样的训练的人,被称为一等家丁。吃一等餐,穿一等衣,在新房子被建起来之后,住一等住房。只接受上午的训练,下午干活的被称为二等家丁,吃米饭肉沫汤,穿土灰色短上衣和裤子,等新房子建起来之后,住的也是相对小的房子。

三十多个匠人,也被分成两种,一等匠人,有四季长衫衣帽鞋子,发工作服。吃住和一等家丁同列。以后带徒弟的话,每带出一个二等匠人水平的徒弟,就给一个银元(一两银子)的月薪。二等匠人服装和二等家丁同列,也发工作服,吃住和二等家丁相同。

现在匠人里只有三个人是老师傅。两个老铁匠,能打造各种农具刀剑,其中一个甚至做过鸟铳。一个老木匠,给山西的一个藩王府邸修过房子。其他二十多个匠人则完全就是那种农村里能够做家具,能够修补农具的水准。

让王书辉比较惊讶的是,这些匠人在拿到王书辉发给他们的现代工具的时候,居然很快的就掌握了这些工具的用法,并且对工具的设计和做工用料啧啧称奇。很多王书辉完全不懂的地方,他们倒能够说的头头是道。

就这样,家丁上午接受了队列训练,下午就在三十多个匠人的带领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开始动手修缮房屋,一部分开始在王府别园周边建立围墙。用的都是王书辉从现代运来的空心砖和水泥。剩下的十七岁以下的三十多个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则被带在王书辉单独集中起来,让一个做教书先生的娘家舅舅,按照他提供的识字课本识字。课本当然不是那种四书五经的内容,全部都是些有关自然科学小知识的说明文。

其他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则按照王书辉的安排,轮流接受一等家丁水平的军事训练,但是不用干其他的活,只是负责把守后花园的前后两门。除了王书辉之外,不许任何人进入。

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9章 婚事(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20章 起步(4)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09章 终结者6第30章 日常(2)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311章 终结者8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26章 开始(2)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5章 准备(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4章 立足(2)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77章 大练兵(1)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章 理念(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07章 终结者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23章 起步(7)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0章 妖僧(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7章 开始(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
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9章 婚事(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20章 起步(4)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09章 终结者6第30章 日常(2)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311章 终结者8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26章 开始(2)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269章 承天事变(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5章 准备(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4章 立足(2)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77章 大练兵(1)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5章 理念(3)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07章 终结者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23章 起步(7)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0章 妖僧(4)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7章 开始(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