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

思想觉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是复兴党自己的党员们,也是从1619年到1636年用了整整十八年的时间,才对权力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的。

绝大部分复兴党员,包括像孟离、陈封、唐亚峰这样的复兴党的高级干部们,他们也只不过在嘴上说说复兴党管理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但是在实际上他们对这一说法还是比较不以为然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倒是能够比较明确的认同,权力来源于组织的观点。

王书辉一直认为人民群众是伟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下,特别是经历了一次“磕头事件”之后,王书辉也不得不承认,人民群众的觉醒需要一个过程。17世纪的人民群众和20世纪、21世纪的人民群众不同,他们还没有经历过中华民族最痛苦最绝望的近代,他们还缺乏足够的教育和训练。

在这种情况下,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王书辉除了在复兴党内部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之外,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到地方上进行考察和调研。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林雨泽在新京特区和组织部门进行完了谈话,接受了新的任命之后,就坐上了从新京特区开往大兴农场的班车,到大兴农场和正在那里调研的王书辉见面去了。

从新京特区到大兴农场的班车,需要经过北京老城,也就是现在的范阳林场,然后才能达到大兴农场。

因为两年前的复兴党开始正式生产橡胶轮胎,所以像从新京特区到周边农场和工业城市的这种公路交通也开始兴旺发达了起来。

比最早的东方红系列更加小型化,马力更加强劲,噪音更加小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已经开始在北中国的各个地区普及。林雨泽现在坐的这辆班车,就是那种由类似后世的小型拖拉机车头牵引客车车厢的公共汽车。

在1636年的中国,这种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非常先进的,但是会让现代人觉得非常的不伦不类的“汽车”,正在北中国的各个地区快速的普及着。

林雨泽是个“工业党”人。他当然会对于“汽车”这样的东西极为感兴趣了。不过在他看来,作为交通工具的话,还是现在刚刚在新京特区里建立起来的那套有轨电车,更合他的胃口。

毕竟和有轨电车比较起来,虽然柴油汽车更加方便和灵活,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更低,但是用在客运方面,柴油汽车的噪音还是太大了一点儿。

马上要到察哈尔新区担任领导职务的林雨泽正在车厢里想着怎么才能解决部队在察哈尔地区的后勤供给问题,从而让察哈尔地区的部队也能使用上先进的柴油汽车交通工具呢,他就发现,车窗外的景色突然一变,不再是那种成片的果树和人工速生林了。一片斑驳和破败的巨大建筑群突然从树林中显现了出来。

紫禁城博物馆是新中国政府给原来的大明王朝的都城遗迹起的新名字。班车上有不少新京特区的大学的学生就是利用周末来紫荆城博物院参观的。所以当他们看到紫禁城博物院这个明显迥异于新中国的新式建筑风格的“旧式”建筑群的时候,发出了一阵年轻人的嘈嚷声。

很明显,能够到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传说”中的旧王朝遗迹中去免费参观各种“奇珍异宝”,让他们变得非常的兴奋。

林雨泽看到这样的场景,脸上露出了一种年长者对年轻人的宽容的微笑。自己的儿子就在大学里读书的林雨泽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是在严苛的大学环境里被压抑了很久的缘故,才会对参观这种落后的建筑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致来。

林雨泽可是对这个所谓的紫荆城博物院知根知底的。当年林雨泽直接参与了紫禁城的清理工作的。复兴党早就把紫荆城里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东西搜刮了个干干净净,把所有能够变成钱的东西都封存到了中央银行的库房里了。

经过了四年的时间,现如今只有安保人员,没有任何维护人员的紫荆城博物院,因为复兴党没有投入任何资源和人力进行维护,恐怕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

目前的紫禁城博物院唯一的盈利部门就是设置在正殿的化妆拍照处。林雨泽听说,不少工厂的工人和农场的工人在单位休假的时候都会跑到紫荆城博物院来参观。除了在曾经皇帝的家里游玩一番以外,花钱拍一张穿着真正的大明皇帝衣服的皇帝照片,过一过传说中的皇帝瘾,几乎是所有游客都要选择的项目。

班车到了紫禁城博物院,整个车上的乘客就走了一半儿。不过从紫荆城博物院站上车的人也不少,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老爷子颤颤巍巍的上了车,林雨泽还不得不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和两警卫员一起站着。

从新京特区到紫禁城博物院,因为中间要在范阳林场站停车,所以这段路程坐班车就用了将近三个小时。从紫禁城博物院到大兴农场还要在两个公社停车,所以这一段路程林雨泽又坐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车。

坐了六个小时的车,中间还站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四十岁的林雨泽感到有点疲惫了。虽然这样的速度和过去比较起来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可是林雨泽还是忍不住想到,要是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坐起来更舒服的有轨电车能够联通各个地区该多好啊。即使不是有轨电车,火车坐起来似乎也要比这种公共汽车舒服的多。

当然林雨泽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够实事求是。在全国各地区的铁路还没有全面普及起来的当下,想要修建县区轨道交通,这种想法肯定是要挨骂的。

大兴农场作为新京特区的粮食和蔬菜供应基地,她的规模要比一般的农场大一些。不过从建筑风格上看,为新京地区供应粮食和蔬菜的大兴农场和为新京地区供应水果的范阳林场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主要建筑都是那种这两年因为全国钢铁生产的规模上来之后,而开始兴起的用模块式方法,使用水泥预制板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的三层标准建筑。

因为使用水泥预制板搭建楼房,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以从外地直接运到当地,所以这种建筑成了大部分本地区工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最普遍的建筑。

目前阶段,整个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所有新建的学校、军营、居民住宅和机关单位,几乎都采用了这种被俗称为搭板楼的建筑模式。搭板楼能够在新中国风行起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钢筋水泥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之后,这种用水泥预制板建设的楼房,要比传统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建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像新京特区的那种庄严厚重的有着浓厚的传统风格,在钢筋混凝土房体上加上重檐斗拱的琉璃瓦房顶的新式古典建筑,固然在外型上要比这种搭板楼要漂亮的多。可是即使全国范围内的钢筋和水泥的产量都在快速的提升,但是传统风格的屋顶,仍旧是一种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没必要的修饰。

林雨泽自己就知道,王书辉老师原本对于这种建筑不太喜欢。他和林雨泽一样,都认为这样的建筑过于繁琐和无谓了。可是不少中央`委员都希望把新中国的首都新京特区建的比较庄严气派一点儿。这种想法当时就遭到了王书辉老师的严厉批评。

最后还是在政务院方面提出了要给两千多个专门从事旧式建筑修建和维护工作的老手艺人提供工作岗位的说法后,王书辉才从传统手工业工人要接受现代工业化培训和锻炼的角度出发,同意了新京地区的应用新老结合的创新式建筑风格的。

不过即使如此,王书辉还是在之后的地方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复兴党不能把人民群众的金钱和生命浪费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上”的说法。搞的不少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尴尬不已。

对于林雨泽来说,在他眼里,能够低成本高速度的完成建设的搭板房,要比成本高,建设速度慢的所谓创新式建筑漂亮多了。搭板房能够快速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创新式建筑除了外观上漂亮一些以外,相对于搭板房来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优势。

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出发,林雨泽本人在主持四川新区的工作的时候,就是用低价粮,地价布和双层搭板房,快速的解决了当地群众的衣、食、住问题,迅速的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

想着这些问题,在从汽车站到农场的路上,林雨泽就在心里给今天他见到的所有建筑排了个名次,当然这个名次的顺序是:搭板房第一,创新建筑第二,而像紫禁城那种落后和又存在着诸多缺陷的旧建筑就要排到最后去了。

王书辉曾经在全国地方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对来自各地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和农场的领导干部们说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复兴党就是掌柜的。复兴党`中央就为全国人民这个东家服务,经营和管理中国这个买卖的大掌柜。你们这些地区上的复兴党领导干部,(地区由一个或者几个工业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多个农场组成。)就是要为各地区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分店掌柜。”

“既然是给东家打工,为东家服务,那么东家在店面里面安排人手,监督财政问题,参与和监督决策过程,就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事情。所以说,你们这些地区上的党员干部,一定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必须要对人民群众选出来的各级人民代表给予充分的尊重。”

“我听肃委会的同志说,现在不少新建地区的党委和政府,经常把人民代表排斥到财政工作和决策工作以外,毫不尊重人民代表对地区财政的监督权和对地方工作决策的参与权,这种事情就是掌柜的想要造东家的反,想要自立门户坑害东家的行为,这就是违背我们新中国人民民主基本制度的行为,这就是要和党,要和人民作对的前兆!”

“因为事情还不是非常严重,在上级部门的指出下,这些人已经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所以今天我就不点名了。可是这件事情是一定要记录到档案上的!”

“我在这里奉劝一些人,不要总想着像封建统治者那样,想要骑在人民群众的头上当父母官!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新中国,我们复兴党只是掌柜的!东家是人民群众!”

林雨泽可是知道自己的老师对人民民主制度有多么重视的。所以在四川新区的时候,即使当地的人民群众还不太理解人民民主制度,但是在制度推行的时候林雨泽还是非常的强硬的。不管干部们当时愿不愿意,不管群众们现在理不理解,反正各级政府的人民代表都是必须参与财政监督和决策监督工作的。

林雨泽知道,王书辉老师这次到大兴农场来,就是考察和调研农场的人民代表选举活动的。据说大兴农场的人民代表制度搞的非常不错,已经被党’中央树立成了地方典型,报纸和广播上都进行了专门的报道了。

典型就是典型,不说别的,光是从一个农场街道的卫生状况上来说,大兴农场就要比林雨泽见过的多数农场要好的多。

从全国范围内看,经历过军事化管理的老农场还好一些,大部分正在接受训练和教育的新农场在公共卫生工作上都是比较不得力了。但是同样是新农场,大兴农场的卫生工作就开展的很不错。不仅街道上的公共卫生搞的好,就连林雨泽在街道上看到的那些农场职工的个人卫生也要比其他的新农场好的多。

林雨泽在见到王书辉后,立即就把他发现的情况和他说了。没想到王书辉笑着说道:

“这件事情的功劳还真就算不到我们复兴党的头上去。这还是大兴农场的一个人民代表提出的办法。这个人提出来的办法也简单,就是罚款两个字。没想到这一招比关禁闭还有效果。哈哈!”

第31章 日常(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27章 开始(3)第22章 起步(6)第22章 起步(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6章 理念(4)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8章 起步(2)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30章 日常(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9章 婚事(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76章 大丰收(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74章 审判(2)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70章 在山东(5)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5章 准备(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370章 在山东(5)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
第31章 日常(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27章 开始(3)第22章 起步(6)第22章 起步(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6章 理念(4)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8章 起步(2)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30章 日常(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9章 婚事(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76章 大丰收(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74章 审判(2)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70章 在山东(5)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5章 准备(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370章 在山东(5)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