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简单逻辑2

只要是有关于裤裆的话题,大家都一定是非常喜闻乐见的。这种事情古今相通。

钱大宝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但是,他还是个黄花大小伙子。

作为一个生理上已经成熟了的,都有点熟透了的男性。一提起“婆姨”(陕西方言指女性)这个话题,钱大宝的脸色开始潮红,鼻孔像驴马牲口一样开始扩大,唾沫横飞的开始说起很多王书辉完全听不懂陕西方言来了。

王书辉作为资深丹参狗,对于这种事情是很理解的。相对于现代人,古代人在这方面真的相当的贫乏。在现代社会里,就是再怎么破落的卢瑟,也可以用电脑来慰藉自己的灵魂。但是,古代人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就是单方面的从这一点上讲,工业化也是充满了正义的事业。

王书辉没有打断钱大宝这个在古代社会里属于大龄男青年、绝对光棍的癔想。倒是很捧场的断断续续的接了几句,“残货的很(陕西方言:历害的很)”,“嘹咋咧(陕西方言:好极了)”之类的话。

实际上他的陕西话水平也很一般。听倒是大部分能听懂。但是,他会说的也不过是些简单的日常对话。

虽然能够理解钱大宝这个古代人对于裤裆话题的热爱。但是,同样的话题,王书辉要是和现代人去聊的话,往往能够聊得起来,甚至有时候聊的对路了,还能说出一番相当“有水平”、“有境界”的纯废话呢。

可是,面对这一个土头土脑,审美水平停留在某个婆姨哪儿哪儿很大,某个婆姨哪儿哪儿很厚实的古代人,王书辉实在是产生不出那种聊天的热情来。

这就是王书辉这个现代人的问题了。即使他有很高尚的情操,有很先进的思想意识,有很伟大的理想。但是,面对一群群和自己相差了几百年,文明等级落后了两个社会阶段的古代人,王书辉真的很难把他们当成普通人来看待。

还真别觉得王书辉不是个东西。事实上,面对那些从黑非洲或者落后地区的外国友人的时候,现代人能够非常平易近人的和他们接触,完全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么。不能吧。

所以,王书辉强忍起身离开的想法,听钱大宝白唬了十来分钟之后,他边推着小车运送罐头,边岔开钱大宝的废话,问他道:“商盟镇那块是怎么回事儿啊。怎么会有婆姨突然发卖出来?”

钱大宝依然露出一副猥琐的笑容,带着男人都懂的暧昧表情对王书辉说道:“你娃不知道呢吧。来福纺织坊出了大事儿咧。厂里的婆姨都被几个工头睡了捏。那大掌柜的发了火了,说那些婆姨坏了他家织坊的名声,这才要把那些婆姨们都卖掉。呵呵,便宜我们咧。我听说不少没达到三级工的伙计,都要准备好了银子,要买一个婆姨咧。”

王书辉虽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他脑袋里对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听了这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很反感,他问钱大宝道:“那啥,犯了事儿的那几个管事儿的捏。咋处理的啊。”

钱大宝奇怪的看了看王书辉,眼睛里漏出些迷惑来,他对王书辉说道:“他们除了锤子痛快咧,其他的能有啥事捏?都是管事儿滴,除了被大掌柜的骂几句,能有啥捏?”

听了这话,王书辉心里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呼啸而过。这他娘的就是封建社会啊。

不过,王书辉也不准备和钱大宝讨论这个问题,他转而开始询问钱大宝关于复兴会的事情,“你听说没,咱们复兴会里也出了这样的事情咧。”

钱大宝一听这话,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立即就翻脸了,他急赤白脸的对王书辉说道:“你娃造的什么谣,咱们复兴会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咱复兴会清白的很咧!”

王书辉还真没想到,自己居然遇到了。他斜着眼睛瞧着气急败坏的钱大宝,故意用鄙夷的语气对他说道:“你娃可别蒙我,纺织厂的事情早就传开了,你娃能不知道。”

可能是王书辉的那种居高临下的鄙视语气和表情,给钱大宝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吧。钱大宝停下手里的活儿,情绪变得有些蔫吧了。他小声的抗辩道:“咱们复兴会能和他们商盟的龟孙一样么,也不是白睡咧,人家都是给了东西的。你情我愿啊。”

王书辉听了这话真有点没想到了。在他看来,古代人对于贞操这个东西不是看的很重么。怎么钱大宝这货,对于这件事情表现的这么开放呢。他对于被人侮辱过的外厂女工一点也不嫌弃,想着要去买一个做老婆不说,对于复兴会纺织厂的女工也没表现出鄙视来。

王书辉有些疑惑的问钱大宝道:“我听人说,天底下有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理。你不觉得那几个婆姨是失了节了么?”

钱大宝听了这话,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好像真的生气起来了。虽然王书辉并不怕他,可以被他剧烈的反应吓了一跳。就听他恼怒的王书辉说道:“你娃说啥咧,包在这跟呃胡社(不要在这跟我胡扯)。这是人说的话吗。感情没饭吃就得活饿死。只要能活着,谁想饿死捏。”

王书辉倒是一点也不觉得钱大宝冒犯了自己。他听了钱大宝的话,心里才真正的安稳了。作为一个流民,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钱大宝的话充满了唯物主义的味道。

是啊,在饿死和失节之间进行选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选择活下去。王书辉可是亲眼见过,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东北不少下岗女工到南方从事行业的工作的。不是她们没有节操,而是她们有孩子需要交学费,有父母需要交医药费。

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无产阶级劳动者相同的辛酸和悲苦重合了。这让作为穿越者的王书辉,一下子找到了感觉。他好像隐隐约约的把握住了一个脉搏,整个人好像一下子就踏实了下来。

他伸手拍了拍情绪激动的钱大宝的肩膀,递给他一根复兴会卷烟厂生产的长江牌的无过滤嘴香烟。因为每个工厂的工人,都可以享受到每周一包香烟的福利。所以钱大宝也会吸烟。

复兴会新出品的安全火柴质量很渣。王书辉和钱大宝废了半天的功夫才把火柴划着,把自己的烟点上了。

“我说,你进了工厂干活,心里安稳不安稳,日子过的还活试(满意)不?”

“有啥不活试滴,王老爷可是个活菩萨,对我们穷汉好滴很。”

虽然这是王书辉最不喜欢听到的回答,不过他也只能假装同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其实我就是觉得啊,厂子里的活儿太辛苦。就说钢铁厂吧,动不动还要出人命。听说那个化工厂,天天有人命填进去。心里虚的慌。”

钱大宝明显是个会抽烟的人,他静静的让烟雾从他的鼻子里一点点的冒出来。带着一种嘲讽的笑容对王书辉说道:“我说你娃就是好人家出身遭了难的吧。你这样的人我是见过滴。我们加工厂的一个会计就是你这种出身。家里十来亩地,一不小心遭了大灾,混成和我们这些泥脚杆子一样的日子了。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了吧。”

又吸了口烟,钱大宝继续说道:“厄(我)不知道以前你家的日子过成什么样。就说厄家吧。上半年是稀粥野菜,下半年是野菜稀粥。就这饭食,动不动还断顿捏。厄大哥在卫所上是正兵,时不时的还能拿些米粮回来。我家的日子,在整个卫所里还算好滴了。就说不是大灾年吧。哪年卫所里不死上十几个人,几家子的。”

说起这些来,钱大宝的心情变得很沉重。他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厄现在还记者捏。厄十岁头上,冬天的时候,厄妹冻死了。厄娘让厄出去把厄妹埋上,临了还跟厄说,记着把包厄妹的布拿回家来。那时候厄眼前都是厄妹围着厄跑的样子,不知道咋回事,厄没听厄娘的话,硬是连布和厄妹一起埋上了。”

这个话题别说是钱大宝这个亲历者了,就是作为听众,从历史书上深知农业社会人命之卑贱的王书辉,也情绪低落的不得了。

“厄一回家,厄娘就问我布捏。厄说不能让厄妹子光着身子。厄娘二话不说就锤了我一顿,完后她就出去把布给拿回来咧。”

“那布有多大捏。半尺长宽的一块布。也就是因为厄妹病了,才拿出来给她盖肚子。”

钱大宝把手里的烟屁股用力的扔在地上,然后盯着王书辉说道:“你娃知道不,厄从卫所一路跑过去,亲眼看过吃死人的事情捏。还是到了这块儿之后,厄才知道啥叫吃饱饭,厄才知道啥叫不露腚的衣服,厄才知道啥叫棉被。不说别的,”说到这里,钱大宝指了指脚上穿的棉鞋,继续对王书辉说道:“这样的鞋,厄一辈子也没穿过。”

钱大宝走到已经空了的手推车旁边,对王书辉说道:“厄说王老爷是活菩萨,不是厄编瞎话捏。王老爷真是活菩萨。厄也不求别的,只求王老爷长命百岁,厄好给王老爷卖一辈子的力气。”

“你娃就别瞎想咧。咱们是命好,摊上王老爷这样的活菩萨了。多少人都那么死在厄眼前咧。连个动静都没有,就那么死咧。”

说完了这句话,钱大宝已经推起手推车开始往回走了,他边走边说道:“你说就那么在道上死咧,死人就那么让野狗吃咧。现在咱们就是死了,还能风光大葬,有口好木头的棺材,灵位还有人祭拜捏。”

“厄跟你说实话,就是死,厄也得死在王老爷家咧!”

王书辉愣愣的站在那里,手里的香烟燃尽了,已经把他的手指烫红了,他都没有感觉到。

虽然仍旧是第二手的资料,但是,听亲历者叙述,和历史材料上文字的表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这个冲击力是非常的巨大的。

王书辉本来其实也知道,越是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就越低下,生产力水平越低下,老百姓的日子就越凄惨。可是,这短短的几个字,浓缩着多少鲜血和尸骨,那是王书辉这样的现代人所无法理解的。

王书辉从来也没觉得,自己给明朝末年的复兴会工人们提供了什么了不起的生活。几套衣服,三顿能吃饱的饭食,正常的住所,基本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王书辉觉得,都是他这个管理者必须提供给工人的东西。

可是,这些廉价的东西,却能够收获工人们真心的忠诚和敬爱,这真的是王书辉所想不到的。

其实,从发现时空门到现在,王书辉一直在努力的寻找一种真实感。因为,作为一个现代人,古代农业社会里的一切,都给王书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像以前工委会代表们说的那些类似于“把命送在复兴会手里也不冤”,什么“死了也能落一口好棺材,死的值了的话”,王书辉还一直以为是,那是他的那些学生们对他的安慰之词呢。

直到今天遇到了这个钱大宝。王书辉才深刻的感到,再怎么繁重,再怎么枯燥,再怎么对于很多人都违反常识的工作,只要这些劳动能够换来相应的报酬,劳动人民就不会嫌弃这样的工作的。因为相对于外面那个活地狱来说,在复兴会的工厂里,毕竟还能保证他们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王书辉,一直对于革命导师说的,革命的火种就蕴藏在群众中的话半信半疑。毕竟,经济的高速发展,隐蔽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在明朝末年这个时代里,革命的火种,真的在劳动人民中间熊熊的燃烧着。

ps:万历六年,大庙山民起义。

万历十四年,河南滑县起义。

万历十六年,蕲州、黄梅起义、安徽刘汝国起义、太湖起义。

万历十七年,李圆郎起义、福建柯守岳起义。

万历十九年,张守清起义。

万历二十二年,凤阳府王自简起义。

万历二十八年,吴国佐起义。

万历三十二年,福建吴建起义。

万历三十四年,河南永城起义。

万历三十九年,保定农民起义。

万历四十三年,河南、山东农民起义。(感谢龙空网友lizikong提供的材料)

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73章 在山东(8)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85章 东改编4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307章 终结者4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82章 东改编1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68章 在山东(3)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383章 东改编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4章 理念(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74章 审判(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07章 终结者4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2章 日常(4)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
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73章 在山东(8)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85章 东改编4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307章 终结者4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82章 东改编1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368章 在山东(3)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383章 东改编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4章 理念(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74章 审判(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07章 终结者4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2章 日常(4)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