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

在复兴会的钢铁联合厂运转逐渐稳定下来之后,虽然每天还有两位数左右的工伤不断发生。但是,钢铁厂已经从江北工业区死亡人数最高工厂的宝座上,走了下来。取得代之的,是王书辉前不久主持建设的江北化肥厂。

王书辉对于工业的基本认识是,重工业就是一切,重工业就是命根子。有了时空门的帮助,在技术和设备上,依靠着时空门另一边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王书辉是想要什么设备就能搞到什么设备,想要什么技术就能搞到什么技术。

他可比清末的洋务派和建国后的执政党痛快和得意多了。

王书辉按照自己的工业化思路,就是要在明朝末年,建立起现代社会的,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倡的那套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来。

邀天之幸,在原材料方面,处于湖北地区的枝江县,并不缺乏。因为有时空门的帮助,在技术和设备上,王书辉也不缺乏。他缺乏的是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建立钢铁厂的时候还好些,因为钢铁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对于化学知识的要求还不怎么高。

等到了王书辉认为,既然炼焦厂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为了保证自己从现代通过时空门带来的优质良种,不会被肯定会肥力越来越差的土地拖后腿,那么,复兴会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化肥厂来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对于王书辉这个有水分的工业党人来说,重化工业,就是合成氨工业化生产,就是化肥厂。

可是要知道,化肥厂这个东西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就是在新中国,那都是在国家的初步工业化实现之后,到了七十年代末才大规模的开始建设的。那时候建立的,还是那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极低,遍地开花的小化肥厂。

只要是了解近代科技史的人都知道,合成氨这个东西的基本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1905年,德国人哈伯发明了工业合成氨技术。简单的说,哈伯法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就是:

1、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汽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

2、将混和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就制得了较纯净的氢气。

3、同样将水蒸汽与适量的空气混和通过红热的炭,空气中的氧和碳便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被吸收除掉,从而得到了所需要的氮气。

4、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在现代人看来,只要是接受了初中化学教育的人,就能理解这套工艺流程是怎么回事。只要是受过中专教育的化工专业的学生,就能用现成儿的设备和专门的技术,生产出合成氨来。

但问题是,在王书辉的复兴会里,除了王书辉这个文科硕士生之外,最高文化水平,也不过是小学毕业生的水平。复兴会刚刚成立起来的工业学校的学生们,他们的工科知识,仅仅是小学的自然课水平。

那么可想而知,即使是使用王书辉专门从现代定制的,等比例缩小无数倍的小型实验性设备,在王书辉的亲自带领下,这个充满了“氢”、“一氧化碳”、“压力”、“加热”、“高温高热”等相关字眼的小化工作坊,会是什么样的了。

只要王书辉没在那里看着,“一天一小爆,三天一大爆”,“一个礼拜换一批人”,就是那个所谓的江北化工厂的常态。从建立开始到现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那个江北“化工厂”,已经成了所有复兴会人员眼中的阎王殿了。

工委会的代表王铁锤,已经完全不顾王书辉可能的发怒,天天堵着王书辉和他叫苦。可是,王书辉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种近乎残忍的态度。他不断的把复兴会从各地招纳来,又经过净化消毒和基本培训的流民工程兵,往那个江北“化工厂”的窟窿里填。

王书辉虽然不是个情怀党;王书辉虽然不把明朝末年的土著,看成是和自己同样文明等级的人类;王书辉虽然是个,看到几百个地主大户及其走狗打手被吊死的报告,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家伙;王书辉虽然是个一心推动工业化,有着坚定不移的要利用时空门改变中国的理想的人;但是,他也不是没有感情,没有基本的怜悯心的,,的家伙。

在搞炼焦厂的时候,死的人就上百。王书辉为此就好几天吃不下饭。之后,搞炼铁高炉的时候,又死了几百。王书辉又是几天睡不着觉。再之后,搞钢铁联合体的时候,死了上千人。王书辉基本上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工作了半个月。

要不是时空门对王书辉这个穿越者,具有未知的生理改造的功能。恐怕建成那个乡镇企业水平的钢铁联合厂的时候,王书辉的身体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一方面是王书辉这个成长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听多了老工人们那些,像“掉进硫酸池子尸骨无存”之类的典故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面为了建设炼焦厂、钢铁厂的时候死的人已经锻炼了他的神经的关系。反正,在这次搞合成氨化肥工厂的过程中,王书辉表现的非常的铁石心肠。

他甚至还专门给复兴会工业委员会的干部们,开了场动员会,并在动员会上说出了“没有狠心,没有铁石心肠,就自己别要脸了,去当个逃兵吧!打个报告,到农场、养殖场去种地养猪去吧!”的话。

王书辉这次的表现,在整个复兴会内部产生了不小的波澜。就是像顾国樟和陈封这样有野心的封建读书人,都没办法在自己私下的造反宣传中,美化王书辉。反倒是说了些什么“无毒不丈夫”之类的话。

虽然他们心里也都感到不太舒服。但是私底下也都认为,自己的王师尊这次的表现,到不再是那种让人着急的“菩萨相”了,反倒是有了点史书评话上说的那种“枭雄”风骨。因为他们认为,成大事的人,不仅要对敌人狠,也得对自己人狠才行。

实际上,对于王书辉来说,早死人,比晚死人强,先死人,比后死人强。

要是不现在在中国搞起工业化来,从现在往后的几百年里,因为生产力落后和土地矛盾导致的,各种饥荒、瘟疫、疾病、灾害、战争等等,造成的死人的数量,那都是最少以千万来计算的。

有了工业化,就有了钢铁,就有了化肥,就有了磺胺,就有了近现代医疗,就有了铁路等等。有了工业化,那就等于有了一切。那么,付出了前面这些代价的中国人,就可以像历史上的那些先完成了工业化的殖民者一样,把饥荒、瘟疫、疾病、灾害和战争等等人间地狱里的东西,带给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了。

对于王书辉来说,工业化就是正义,工业化就是未来。为了工业化,别说现在死个一千多人了,就是往里面填上上千万的人命,他也要去做。

再说了,王书辉深刻的知道,就是不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就是没有王书辉的这个,在原本的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工业化。因为自然灾害,因为生产力水平落后,因为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因为土地矛盾,因为外族入侵等等原因,历史上的中国人,死的难道还会少了么。

现在搞了工业化,用十几年时间,建成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的工业体系的话,那些原本在历史上,会死于疾病、瘟疫、饥饿、战争等等原因的中国人,就可以活下来了。

王书辉深刻的知道,自己是在救人,是在救以后会像狗屁一样,随风而去的农业社会的几千万上亿的,会死于土地和粮食不足、医疗水平落后以及外族入侵等等原因的中国人。

别说现在只是一些自己的手下感到不舒服了,就是以后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王书辉这个跋扈的家伙会在意吗!

对于一个已经认识到世界本质的书斋宅男而言,对于一个毛老人家的信徒而言,对于一个马前卒同志工业党理论的拥趸而言,所谓名声这个东西,对于王书辉来说,那就是个屁。

而且,从他自己的经历上看,王书辉认为,即使现在的人不理解他,后世人也是不会缺乏智慧,去认识到自己这个穿越工业党的正确和伟大的。

所以,王书辉把现在复兴会的手下,这些自己工业化理想先锋们,成群成群死去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工业化的浪漫。当然了,用情怀党们的话说,这得叫做“血色的浪漫”。

王书辉认为,等到几十年后,大规模的重工业全面的被建立起来之后,有了那成片成片的飞艇,成群成群的铁甲舰,像蜘蛛网一样的铁路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工业化,才是真正的浪漫。

不过,工业化这个事情,只能说她的未来是浪漫的。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原来王书辉只是从书本上,从老工人的讲古里,知道她的残酷性。现在,他则是在自己在明末的亲手实践中,知道了她的残酷性。

能不残酷么,王书辉脸上的伤口,断掉的小手指头,要不是因为有时空门的生理修补,现在还在那里呢。

王书辉现在只能在脑袋了偶尔想象一下工业化的浪漫。在现实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根据复兴会各个工厂的实际情况,根据复兴会工人们的文化程度,编制他们能够掌握的,每个不同的工厂的每个不同部门的每个不同工种工人的《工作手册》而已。

复兴会的所有会员,一方面,都在为江北工业区,那几动不动就掉链子,天天死人的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炼焦厂、小机械厂、小印刷厂、小卷烟厂和小造纸厂而感到惊讶,感到叹为观止。

另一方面,复兴会的所有会员,又对建设这些乡镇企业水平的小厂子,成百上千的死人。特别是那个实验性的,用从现代社会运过来的高等级工业水平制造出来的相关设备的,所谓的“化肥厂”,每天都能死上两位数的状况,感到头皮发麻,吃不下睡不好的时候。

向南北两京派出了朱由梓的几个舅哥,向荆州府派出了牛金星做说客的王书辉,正在痛苦的根据复兴会建立的那些工厂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工作手册》的同时,也在考虑怎么能够在荆州府地区,也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工业区来。

不过,这一次王书辉的心比较大。他希望即将在荆州地区建立的工业区,所使用的设备,最好都是江北工业区的那几个小机械加工厂生产出来的。

用机器生产机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在进行工业化了。王书辉深知,现在自己在江北村糊弄起来的那些小厂子,全都用的是从现代拉过来的,先进的,对于明代人来说属于“外星科技”水平的,通过时空门拉过来的,现代工厂生产的设备。

你别看那些设备的档次都很低,都是那种清末汉阳铁厂级别的。但是,你问问建立汉阳铁厂的张之洞,他的那个尽生产残次品,最后还被日本人弄走的,那个天天亏空的汉阳铁厂,有能力复制自己使用的设备么。

用一个钢铁厂,生产建设另一个钢铁厂需要的材料。用一个机械厂,再用这些材料,加工和生产,建设另一个钢铁厂需要的设备。先建成的钢铁厂和机械厂,能够复制出另一个钢铁厂和机械厂来。

别管看起来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多么的落后,有多么的粗糙,但在王书辉看来,这就是在进行工业化。他可是知道,即使像建立江北工业区这样,在中国建立起一千个通过时空门支援出来的工业区,那也不是在工业化。

用“时髦”的话说,你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你就是个印度而已。

王书辉现在的想法还很现实。复兴会造房子,就造砖混结构的小二楼。虽然造这样的楼,因为内部装修的原因,因为要有独立的上下水的原因,还是要耗费不少的铸铁管道。但是,造这样的房子,肯定也比后世的那种用钢筋混凝土造的房子,消耗的钢铁要少很多。

可是,即使是这样,因为要给不断吸纳到复兴会的那些流民难民准备房子。因为把这些“工人”的生活水平,人为的拉到比普通农民高很多的水平上去。那些不断建起的小二楼,还是消耗了江北钢铁厂和江北机械厂的大部分的产能。

毕竟对于复兴会的那些初步扫盲的工人来说,造铸铁管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干完了今天自己给自己定的工作,整理完一份机械厂的钳工的《工作手册》之后。王书辉叼着一根烟,靠在藤椅上想着,怎么解决,让江北钢铁厂和机械加工厂,生产出本土原产钢铁厂设备的难题。

想了半天,王书辉发现,这真的是个无解的难题。

工厂的水平在那里摆着,工人的技术,技术人员的能力在那里摆着,自己又没有三头六臂,复兴会的事情千头万绪,都要自己操心。他也不可能完全不管军队的事情、农业的事情、教育的事情。

让这些刚刚掌握简单技术的工人,生产相关的钢铁设备,这也实在是太难了一点儿。

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3章 穿越(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0章 妖僧(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84章 东改编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84章 东改编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07章 终结者4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76章 大丰收(2)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8章 开始(4)第308章 终结者5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5章 准备(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9章 婚事(1)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章 穿越(2)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304章 终结者(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36章 理念(4)第310章 终结者7
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3章 穿越(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0章 妖僧(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84章 东改编3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84章 东改编3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07章 终结者4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76章 大丰收(2)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8章 开始(4)第308章 终结者5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129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5章 准备(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9章 婚事(1)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章 穿越(2)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304章 终结者(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36章 理念(4)第310章 终结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