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武昌起义(4)

从体制里的一个基层官员,瞬间就变成了一个造反起义的头头。`乐`文`小说``520`这么剧烈的身份转换,正常情况下,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心理建设才能够适应的。

大明朝这种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可不是在互联网发达、言论极度自由的现代中国,可以肆无忌惮的,一方面当着执政党的党员,一方面可以破口大骂执政党的领袖,甚至直接说些的话的。

何祖贤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脑袋里都是浑浑噩噩一片混乱的状态。

要不怎么说时势造英雄呢。如果领导这次武昌左卫士兵暴动的人,是那些比较活跃但是没什么实际能力的光棍士兵们的话。这样的暴动,可能瞬间就会被顾大总兵那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家丁镇压了。

但是呢,何祖贤毕竟是参加过几次剿匪的军事实践。他小时候不仅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了不少的武艺,也听过他那位在他父亲的资助下考上秀才功名的叔叔,给他讲过不少的兵书战策。虽然何祖贤本人只有些粗浅的军事常识。但是,他肯定不会像那些因为肚子饿的扁扁的,所以拼死一搏想要弄个肚圆,然后被杀掉的士兵们一样。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何祖贤对现实的适应速度,居然没比现代社会里那些最善于见风使舵的公知大v们的反应慢多少。

何祖贤在大家的推举下上了那个原本是准备杀掉几个抢粮的士兵,对大家杀鸡儆猴的高台上,和大家交待了这样几个事情:

第一,何祖贤认为,既然大家把他推到这个领导地位上了,那么大家的所有行动,就必须听他的指挥。不然的话,这件事情他是不会应承下来的。

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有异议。

第二,何祖贤要求,在场的两千三百多名士兵,做起事情来不能没头没脑。所以,大家必须按照卫所里的规矩,每十个人组成一个小旗队。无论是大家推举还是自己自荐,都必须马上选出每个小旗队的领导者。

对于这一点,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卫所兵制虽然已经废弛了。但是大家还是经过一定军事熏陶的。对于这种军事化的组织方式,大家都熟悉和认同。

第三,何祖贤要求,所有的士兵手中都必须有武器。无论是长枪还是大刀,无论是锄头还是扁担,每个人都必须回家之后取得相应的武器。

对于这一点,大家也都认同。谁也不是傻瓜。大家都知道,哪怕大家只是去抢点粮食的话。手中没有武器,那也是抢不到的。而且在卫所这个环境里,虽然正经的,犀利的好武器大家手中没有。但是,像长矛大枪之类的东西,每个卫所兵家里也还都是有的。

第三,何祖贤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顺序,他要求大家必须认同。

何祖贤制定的目标顺序是,第一目标是总兵衙门。何祖贤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在整个武昌府内,甚至在整个湖广地区里他不不知道复兴军的存在,能够威胁到他们这两千多卫所正兵的存在,只有顾大总兵那五六百家丁。所以,他觉得必须先要把对大家有着直接威胁的总兵家丁打败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对于这一点,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的。顾大珺的家丁,那是成天舞枪弄棒吃的饱饱的强兵。大家虽然下定决心造反闹事了。但是,大家对于总兵家丁还是有着很深的顾忌的。

何祖贤这个时候就显露出他的眼光了。他很清楚的告诉大家。大家想要抢粮食,弄吃的,就必须要把总兵大人的那几百家丁打灭。不然的话,大家就是真的把粮库粮店之类的地方打下来,粮食也不会进了大家的肚子。因为那些粮食会变成总兵家丁们的胜利品。

大家毕竟都是当兵的。对于何祖贤说的这一点,大家还都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所以,虽然大家心里对总兵家丁的畏惧心理并没有消除。但是,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大家还是下定了进攻并消灭总兵家丁队伍的决心。

何祖贤给大家设定的第二目标,则是湖广巡抚衙门。何祖贤倒是没有对敌人指挥系统进行斩首,将敌人指挥系统瘫痪这么高明的战略眼光。他是按照对起义者的威胁选定目标的。如果总兵家丁被大家消灭了的话。在整个武昌城里,就只剩下巡抚衙门里的那些卫护巡抚的兵丁,对大家有比较小的威胁了。

何祖贤制定的第三目标,则是武昌府府衙。道理是相同的,大家一样可以认同。

何祖贤的第四目标,则是总兵衙门和巡抚衙门的库房,以及武昌城内的粮店。虽然说这是第四目标,但是对于目前这些下定决心想要闹事的士兵们来说,这其实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何祖贤和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就开始按照步骤开展行动。大家先是以十人为一组,组成了几百个小旗队。在确定了这些小旗队的领导者之后,何祖贤让大家回家拿武器武装自己。

实际上,成功有效的造反,没有一个是史书上写的那样,先有了几个生而奇异的领袖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和时机下,对大家发表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说,然后大家就头脑发热的揭竿而起了的。

能够获得成功的造反,实际上都是像何祖贤这样,对整个造反过程,有着一个虽然简单和粗糙,但是却有很强烈的现实指导性的计划的。其实,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没有一个具有实际执行性的计划,都是很难成功的。更何况是造反这样高难度高风险的事情呢。

在后世很有名,被很多真正的历史学家和自称的历史学家所关注的武昌起义,在现实中就是这样缺少激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的。

作为造反一方的何祖贤领导的武昌左卫两千多名士兵,和作为镇压者的湖广总兵领导顾大珺领导的五六百个家丁。双方都处于一种迟钝滞后的慢节奏状态。

如果有一个现代人在现场对双方进行观察的话。他很有可能都没办法认定武昌府马上就要爆发起义了。

湖广总兵顾大珺正在自己的床上睡大觉的时候,大校场上的士兵们正在推举何祖贤作为领导者呢。虽然收到消息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湖广总兵衙门对于这个事情的反应却是相当的慢的。

出身京师侯府的顾大珺并不像个武官。无论是在行事风格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顾大珺比一般的文官还要文官。

比如说,他的幕僚和家丁跑回总兵衙门汇报情况的时候,顾大总兵还正在睡觉。头天晚上,他和几个武昌府衙门的文官在怡红楼进行了会面。双方就扬州瘦马和大同婆姨的优劣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次见面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所以,即使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喝了大量的酒,进行了大量体力运动的顾大珺先生,仍旧在自己的卧房里呼呼大睡呢。

正经八百的古代官宦人家,特别是勋戚贵族家庭,可不是像野生的王爷,王书辉的老丈人朱术圳和野生郡主,王书辉的老婆朱微妏那样,是一派说好听了是天真烂漫,说难听了是乡野村夫一样的家庭风格的。

什么品级的官爵,住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身份,是什么样的做派等等等等的各种繁琐和细致的规矩,都是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所必须要遵循的。往小里说,在房间里,什么样的人坐什么样的凳子,这个凳子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搞错了就会出人命。这可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外面火烧房子了,跑回来报告消息的总兵大人的幕僚和家丁,也没胆子去叫醒正在睡觉的顾大珺总兵大人的。别说是去叫醒人家了,实际上,他们跑回总兵衙门之后,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都是在门房里老老实实的等候传见的。

当然了,他们没敢因为事态紧急,就节省了给门房的门敬和给传消息的仆人的鞋底钱。

就在他们几个人老老实实的等待着总兵大人起床的时候。两个小时之后,两千多个初步组织起来,人人手里都有长枪和刀剑等兵器,充分武装了的武昌左卫的士兵,就冲进了毫无防范的湖广总督衙门。

在明朝末年,所谓高级武官们的亲兵家丁战力充沛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战力强,并不一定是说这些亲兵家丁本身真的就有多高的武功,具备多么高超的军事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亲兵家丁实际上就是这些武官们的私人保镖。对于他们来说,打胜仗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保护自己将主的生命安全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而且,即使就是在九边地区,直接和各种北方野蛮民族侵略者对抗的那些各级武官们的亲兵家丁。他们在和野蛮人进行作战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主力。一般来说,都是几百个家丁,驱赶着作为炮灰的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往前冲锋。

运气好的话,野蛮人被冲垮,他们就能骑着马去砍杀敌人,赚些军功。运气不好的话,野蛮人打垮了炮灰们的冲锋进行反冲锋了的话,他们的就要充分的利用自己骑着马的优势,保护着将主迅速的撤离场地。

实际上,在九边赫赫有名的什么祖大寿、吴三桂等所谓的辽东铁骑,这就是这么套玩意儿。要不怎说,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类的屁话,都是从所谓的辽东铁骑那里传出来的呢。事实上,三四千个四川白杆兵,就能把同样数量甚至比这还要多的后金兵打的满地找牙了。所谓大明朝战力第一的九边兵,早就烂透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两千多有组织,有纪律相对的,有目标,有计划的卫所士兵,在面对几百个零零散散毫无准备的总兵家丁的时候会是一副怎样的场景了。

双方在总督衙门的大门口经过了简单的对峙。没办法骑马“冲锋”的总兵家丁,就被被各自小旗队队长领导下,组成了密实长枪阵的起义士兵给打垮了。

近六百个,号称是湖广战力第一,不少人就是镇远侯府通过关系从九边搞过来的亲兵铁骑,就那么无声无息的被起义士兵的长枪阵给吞没了。

起义士兵虽然是有组织的,但是这个组织性完全是相对的。轻微的抵抗被肃清,总兵衙门被攻破后,起义士兵的组织性就维持不住了。

攻进总兵衙门之后,有的士兵陷入了一种刚杀完人的癫狂。有的士兵陷入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狂喜。甚至有些士兵失去理智的向那些侍女之类的女性伸出魔手。但是,更多的士兵则是涌向总兵衙门里的粮库和银库。

何祖贤进了总兵衙门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一把大刀走进了总兵顾大珺的房间。顾大珺大人的心可真够大的。外面乱成这样,他老人家任然还处于宿醉不醒的状态呢。当着几个紧跟着何祖贤的小头目的面,何祖贤手起刀落,干净利落的就把顾大珺的脑袋直接在床上给砍了下来。

跟着何祖贤的那几个小头目,都是些过去和何祖贤的父亲或者直接就跟何祖贤学习过武艺的师兄弟之类的人。他们原本以为何祖贤跑进顾大珺的房间是要挟持顾大珺,保护大家的安全。哪想到何祖贤居然就这么当着大家的面,把总兵大人的脑袋砍掉了啊。

目瞪口呆的看着何祖贤冷静的用床单擦干净自己手中的大刀,他们听到了何祖贤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出了他们一辈子也忘不掉的话:“现在总兵也被杀掉了。大家是除了造反,真的是彻底的没退路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大家好像第一次认识何祖贤一样,一起直盯盯的看着他,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才好。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听到何祖贤说道:“擒贼先擒王。这不过是擒住了第一个贼王。大家赶快去召集些靠得住的,刚才攻打总兵衙门的时候见过血的兄弟。咱们赶快吃饭。之后还有巡抚衙门和府衙的那些大官儿们要杀掉呢。”

敢于杀人,敢于杀掉一个被大家视为天上的贵人一样的大官儿,同时还能平静的跟大家说话的人。他的话是具有巨大的权威性的。

跟着何祖贤进来的那些小头目们,脑袋里甚至都没有一秒钟想过不应该听从何祖贤的念头。他们立即按照他们已经不太熟练的军中礼节,给何祖贤行了个礼。然后就出门去执行命令去了。

等到所有的人都离开之后,何祖贤才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深深地出了口气,用一种奇怪的,似乎含着放松又似乎含着绝望的语气念叨着说道:“这事情总算是做成了。后面的事情能好办不少吧。”

在这个时刻里,何祖贤居然非常的想念他的那个已经去世的中过秀才的叔叔。他觉得,要是自己的叔叔在这里,他就能好好的问问自己的叔叔,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路了。

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章 穿越(1)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84章 东改编3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71章 在山东(6)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6章 开始(2)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30章 日常(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6章 准备(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74章 在山东(9)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39章 妖僧(3)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8章 准备(4)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67章 在山东(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69章 在山东(4)第372章 在山东(7)
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章 穿越(1)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84章 东改编3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371章 在山东(6)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6章 开始(2)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30章 日常(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6章 准备(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74章 在山东(9)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39章 妖僧(3)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8章 准备(4)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367章 在山东(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69章 在山东(4)第372章 在山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