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

唐文光收到一封来信。这封信是他的一个朋友,在南京礼部里当五品官的同年写给他的。他的这位同年在信里告诉他,万历天子前不久发下旨意,已经恢复了原枝江王的世孙朱由梓,枝江郡王的爵位。他不日就会和从京师前来的中官一起,到枝江县来宣旨。

他写这封信,就是要给自己的好朋友唐文光提个醒。一方面,要他做好前来宣旨的两京要员的接待工作。嘱咐他,千万不要慢待了,来自京师司礼监的太监和陪同他前来的南京守备太监。另一方面,好友要他事先整理好,一直由枝江县管理的,原枝江王府下属的王府王田。因为万历天子明确要求,地方官要发还原枝江王府名下的财产。

唐文光的好友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和新任枝江王朱由梓搞好关系,切莫得罪了这位藩王。因为据可靠消息,不仅南京的守备太监似乎和枝江王府关系不错,就是太子和太孙,好像对这位藩王也赞誉有嘉。而且,据说这位藩王进贡给天子的宝物,极得天子的喜欢。

唐文光看完了信,不自觉的拍了拍胸口。他也真是后怕的厉害。如果不是他,在马松华要为难枝江王府的第一时间里,就向枝江王府通风报信。那他很可能,就会像那个没见识,没脑子的村夫县丞马松华一样,开罪了深得天子赏识,被两代储君赞誉,与南京守备太监交好的新任藩王了。

唐文光看完了信,立时就把自己的师爷叫了进来,与他商量接待两京太监和官员的具体事宜。在他和师爷两人商量好具体接待事宜之后,他们又开始商量怎么发还王府财产的事情。

前代枝江王被夺爵之后,枝江王府名下的王府和王田,就处于枝江县衙的直接管理之中。

王府倒没什么好说的。位于枝江县县城中心的枝江王府,一直被空置。这么多年下来,整个王府已经破败不堪了。枝江县能做的,也只是打开府库,召集工匠,尽快将王府修缮起来。

至于原枝江王名下的王田,则是相当的麻烦。枝江县前几任的官员,早在王府被夺爵之后,就将枝江王府名下的田地发卖了出去。八千多亩优质王田,被弥陀寺、马松华低价买了其中五千亩左右。其他的三千亩良田,则被本县的十多家大户瓜分。

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现在想要将田产要回来,恐怕麻烦不少。

特别是弥陀寺和马松华名下的王田。这两家都是在枝江县势力庞大的团伙。即使是县令唐文光直接出面,怕也是难得什么好处。恐怕,还要听些阴阳怪气的怪话。

唐文光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一直足智多谋的师爷,也没什么主意。到了最后,唐文光派出自己的师爷,前去枝江王别园和朱由梓交涉。他希望朱由梓能够谅解他的难处,不要追究。

唐县令的师爷张守义,并没有见到马上要成为实至名归王爷的朱由梓。王府大管家刘怀一接待了他。

听到张守义带来的明确消息后,刘怀一是激动非常的。几十年了,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不过,刘怀一知道。王府的事情,无论大小,现在都是由仪宾王书辉把持的。他一方面为妹夫的王爵即将恢复而兴奋,但是另一方面,他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告诉张守义,王爷现在修身养性,是不理会俗事的。他吩咐一个在王府值守的家丁,带着张守义去大营,拜见王府仪宾王书辉去了。

从一进王府镇开始,张守义觉得颇为惊奇。他过去虽然从来也没到这里来过,但是看到建设中的城墙和明显没有修好多久的王府镇建筑,心里想着,自己怎么从来也没听说王府别园这里,有这么个规模不算小的市镇呢。

等到他看到一队队手持长枪,衣着整齐的家丁,在王府镇内巡视的时候。张守义才联想起,最近枝江县地面的传闻。

看着明显比荆州府卫所兵还要雄壮的家丁,张守义心中不禁有些犯嘀咕了。

王书辉的府邸,在规模上,是相当庞大的。不过,从外面看,四周竖着几个望楼的仪宾府,看起来非常的寒酸。

王书辉的府邸和王府镇的普通建筑风格相同。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风格上,完全没有那种雕梁画栋,浓墨重彩的样子。红砖红瓦的起脊大瓦房,四四方方。因为规划的非常整齐,更显得整个仪宾府看起来过分的整齐单调。

张守义是在王书辉的办公室里获得接见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摆设的会客室。几个沙发和茶几围成一个半圆形,让张守义搞不清楚,到底哪里是主位,哪里是客位。即使是带他进来的年轻后生让他落座,他也不敢随意坐下。

王书辉在张守义眼里最多不到二十岁。现代人对于古代人来说,肯定是看着年轻的。王书辉的成长经历虽然坎坷,但是他仍然营养充足。王书辉虽然喜欢运动,但是平常毕竟是在室内工作,所以他在张守义眼中,看着斯文白净。

王书辉给张守义的感觉,是个温和有礼的世家子弟。他觉得王书辉不愧是王府仪宾,举手投足都有着贵人的威仪。

王书辉一走进会客室,就抬手止住张守义的行礼,之后现在沙发上落座,挥手让张守义坐在他旁边。等到轮值的教导员,给两人倒上茶水之后,王书辉示意张守义说明来意。

张守义的话虽然云山雾罩,但是王书辉大体上是听明白了。

唐文光不仅压不住弥陀寺和马松华,就连其他十几个霸占王田的大户,他也威压不住。张守义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让朱由梓咽下这口气,县衙会把本县名下的官地,划分给枝江王府作为补偿。

王书辉听了这话之后,冷笑就止不住了。他喝了口茶,嗤笑着对张守义说,“张先生这意思,是说,唐县令身为本县的长官,对本县的豪族大户束手无策不成。”

张守义听了这话,只能无语的沉默。

王书辉止了冷笑,对张守义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来问问张先生,这弥陀寺和马松华如何的势大,竟让县尊大人这般忌惮。”

张守义听了这话,心里想着,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他对王书辉说道,“仪宾有所不知,弥陀寺背后有荆南地界几大船帮撑腰。马县丞背后,是前湖广巡抚,现户部尚书,张问达大人的侄子。唐县尊官小力薄,对此两家,确实是无能为力。至于本县几家大户,多是马县丞姻亲。马县丞那里给他们撑腰,唐县尊那里,也着实没什么办法。”

王书辉听了这话,也没有继续为难张守义。他对张守义说,“张先生既然直言相告,我也就不为难唐县尊了。不过我这里有些话,烦请张先生回禀唐县尊。马松华勾结江湖匪类,在枝江县无法无天不假。可是这天底下,也有玩火自焚的道理。等到哪一天,马松华被江湖匪类反噬的时候,还请唐县尊要秉公而行,不要忘了,马松华名下产业,还有枝江王府一份。”

张守义听了这位王府仪宾带着冰碴子的话,心中还是相当的不以为然的。他想着,你们家是郡王府邸不假,可是人家马家,可也通着户部尚书的势力呢。这个王仪宾还真是少年人的心性,自己好心提醒他,他反倒不识好歹的说些不着边际的意气话。

张守义很快就回到了县衙。唐文光听了张守义的回话,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对张守义说,“只要枝江王府知道我的难处就好。那个年轻的仪宾爱说些意气话,就让他说吧。只要王府能够理解我的苦衷,不要在上面的人来的时候,说些抱怨的话,也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

唐文光虽然和张师爷是这么说的,可是他心里还是把王书辉这个王府仪宾,看成是个不识好歹的莽撞之人。他心里想着,今后一定不要主动和那个王府仪宾打交道了。

等到三天之后,师爷张守义急赤白脸的找到他,汇报了一通他新得到的消息的时候,唐文光才意识到,那个王仪宾,还真不是说些场面、话意气话那么简单。

“你说的是真的么,马松华家在县外的盐库都被抢劫了?!”唐文光也被刚听到的消息惊的不轻。

“千真万确啊,东翁。马家在西城门外的几个大仓库,都被劫掠一空。看守库房的人无一生还。刚才,前衙的马县丞听了这话,已经在公房里晕倒过过去了。我刚看到他的随从,到县衙外请大夫去了。”

“这……,先生看,这是什么人的手脚。”唐文光迟疑了起来。要知道,马松华在江北地界可谓是呼风唤雨,什么人会动到他的头上呢。

“东翁,学生请东翁后堂说话。”张守义明显想到了些什么,连忙要求唐文光找个私密的地方再和他交流。

等到了后堂,张守义快手快脚的关了房门,小声对唐文光说道,“东翁,此事,怕是枝江王府的手脚。”

唐文光立即问道,“何以见得呢。”

张守义压低了声音,对唐文光说道,“东翁,此事当真蹊跷。前来县衙报官的,好像正是枝江王府的家奴。那后生穿了一身青衣,衣料质地,正是学生在王府里见过的。别处断然没有那种似棉似丝的尊贵布料。”

第29章 日常(1)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75章 大丰收(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9章 婚事(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69章 在山东(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79章 大练兵(3)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5章 立足(3)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78章 大练兵(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71章 在山东(6)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367章 在山东(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章 穿越(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1章 日常(3)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77章 大练兵(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328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7章 开始(3)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16章 立足(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72章 在山东(7)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73章 审判(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9章 妖僧(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0章 日常(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
第29章 日常(1)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75章 大丰收(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9章 婚事(1)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369章 在山东(4)第375章 在山东(10)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79章 大练兵(3)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15章 立足(3)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78章 大练兵(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71章 在山东(6)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367章 在山东(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章 穿越(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1章 日常(3)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77章 大练兵(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328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27章 开始(3)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16章 立足(4)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372章 在山东(7)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73章 审判(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9章 妖僧(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0章 日常(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