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

“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正规教育。在职教育这项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我们复兴会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

“复兴会的每一个军人、工厂工人、农场工人、养殖场工人,甚至是食堂里打扫卫生的大妈,都必须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

——1623年.王书辉.《文化教育必须普及到复兴会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杨守业这样的自由打工者来说,在松滋县,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当然了,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必须签长期的劳动合同,一般都是十年期的。

另外一条路,看起来好像要好一些,可以保持自由的身份,不需要签订任何的劳动合同。那就是去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

对于杨守业来说,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好处是,当复兴会的工人,工资高待遇好。坏处是,复兴会里的规矩特别的多,把人弄得基本上没有人身自由。从吃饭到睡觉,都必须按照复兴会的规矩来。特别是,在复兴会的企业里,你不仅仅要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进行文化学习。

进入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好处是基本上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学习,没有那么复杂繁琐的规矩。坏处则是,工资低,待遇差,人身安全和收入都没有任何的保障。

毛二毛向杨守业清楚了介绍了松滋县的就业环境之后,向他推荐到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这条路。不过,也有些不喜欢被束缚的年轻人,初到松滋的时候,会去选择到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的。所以,他给了杨守业两天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做工还要学文化,对于这一点,杨守业真的不能理解。他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这样的粗人有资格去干的事情。不过。看到杨守业在旅馆前台登记签字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一点恐怕不是扯淡,而是个真事儿了。

毕竟,已经四十几岁的毛二毛以前肯定是不识字的。他之所以能够写字,必然是在进了复兴会的工厂之后学会的。

科举制度在中国被确立起来之后,读书识字和改变社会地位、做官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为这种观念的树立,使得读书识字,变成了一个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基本上,所有的中国人都觉得读书识字学文化,是个非常高尚的事情。

所以,即使像杨守业这样的武官。也一点儿也不排斥读书。不过,对于复兴会的那些规矩制度,杨守业可是比较畏惧的。因为毛二毛非常形象的向他形容了一下复兴会的规矩。那可真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只要是活人要做的事情,在复兴会里都有相应的规矩在管着。

就是死人,复兴会也要管。具体的管法就是:集中、深埋和树葬。

对于现代人来说。过高度组织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毕竟,每个中国人都要经过最起码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九年中,他们就已经开始接受集体生活,组织化生活的锻炼了。

但是,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人来说,在复兴会这种高度工业化、组织化的集体里生活,对于他们的挑战性和压力,还是比较巨大的。

其实。虽然枝江商盟的那些新兴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工资和待遇,都完全没有办法和复兴会的企业相比较。可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和给地主当农奴相比较,给枝江商盟的那些企业当工人,也算是个比较不错的生活了。

吃别人的饭和吃自己的饭是两回事。毛二毛请杨守业吃了一顿大餐。但是杨守业自己就不可能这么花钱了。在毛二毛走后,杨守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复兴会松滋银行去兑换银子。

复兴会驻松滋县的银行,现在主要的业务只有两项。一个是货币兑换业务,一项是土地置换业务。

货币兑换业务不用说了。一般来说,前往复兴会购买商品的商人们,下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复兴会兑换货币。很多精明的商人都意识到,不提复兴会其他的买卖,单纯的就是这一项货币兑换的买卖,复兴会就大赚特赚了。

复兴会通商处,是复兴会负责商品销售的部门。从现在来看,除了对于棉花这一原材料,复兴会要对外进行收购以外,无论是粮食还是什么其他的商品,复兴会都不需要对外采购。对于复兴会来说,在贸易活动中,他是一直处于一种出超状况的。

复兴会通过工业化手段生产出来的产品,目前包括,锅驼机、蒸汽船等大件商品以外,主要集中在水泥、棉布、丝绸、食盐、铁器(包括农具和武器)、劳动布成衣(帆布)、玻璃器皿、香烟、罐头、火柴、纸张、书籍等几个方面。

无论是大件的锅驼机和蒸汽船,还是小件的火柴纸张等,因为使用了工业化的手段进行生产,所以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极端的低廉(针对这个时空来说)。单从一个棉布这一个生意来说,复兴会和枝江商盟的棉布,已经连续五年不断的扩张,严重的影响到江南地区的松江棉布的市场了。

目前,无论是北方的商家还是南方的商家,都有一大部分人在复兴会的工厂进货。可是即使如此,因为中国的市场过于庞大,复兴会的产品最多也只能占据市场总份额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复兴会的所有产品,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

无论是北方的商人,还是江南的商人,在复兴会进行采购的时候,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他们是没有办法使用手中的白银,直接采购复兴会的产品的。他们必须拿着自己手中的白银到复兴会的银行中兑换复兴会的银元和钢镚。用这些银元和钢镚,他们才能够采购商品和缴纳商税(复兴会制定的税收)。

因为白银的纯度问题,一般情况下,十两白银才能在复兴会银行兑换八枚银元。也就是说,虽然在复兴会的工厂里,他们能够用一枚银元买到一两银子的货物,可是他们还要承担“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额外成本。

当然了,即使这样,复兴会的产品,仍旧比那些小手工业者和初级工坊的产品,质量好的同时,价格也低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单纯通过铸币和货币兑换这一个手段,复兴会就积累了大量的白银。

与此同时,复兴会还向湖广境内的所有地主们开放了工业信贷政策。只要他们把手中土地置换给复兴会,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土地的多少,从复兴会的银行里,获得数量不同,程度不同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帮助。在这之后,复兴会还会派遣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建设兵团,帮助该地主进行建设,指导他们的生产。

不过,目前这项政策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复兴会控制的复兴区内,地主们大都因为抗拒土地改革,被镇压和审判了。只有少数实力不强的中小地主,在土改中看清了形势,生存了下来。他们在枝江商盟的拉拢下,加入了该团体。用自己的土地置换了资金和技术,从地主转化为工业资本家。

倒是距离复兴区最近的荆州府地区,甚至包括一些武昌府地区的一些商业化意识很强的地主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动的和复兴会接洽。他们用自己在荆州和武昌地区的土地,从复兴会手中换取了资金和技术,在荆州和武昌,分别建立了一些规模中等的纺织厂和印刷厂。

甚至有个武昌府的船厂所有者,用现银和船厂一半的股份,向复兴会申请技术支持,希望建立合资船厂的。目前,合资武昌造船厂生产的长江牌蒸汽明轮船,已经在江南地区打开了市场。

复兴会的松滋银行和枝江银行内部都是一样的规格。整个银行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专门负责中小货币兑换业务的窗口。一部分是负责大额货币兑换业务的接待室。一部分是负责土地置换业务的接待室。

因为复兴会在松滋地区利用大灾之年的机会,消灭了所有的地主,并对整个松滋县的农业进行了全面的农场化改造。所以,复兴会在松滋地区的银行,没有农村信贷业务。

倒是复兴会的起家之地枝江县,因为复兴会进行土地改革后,只建立了几个农场和养殖场,没有进行全面农场化建设。所以,当地仍旧存在大量的自耕农。枝江县的复兴会银行,除货币兑换和土地置换业务之外,还有一项专门针对自耕农的低息贷款业务。

杨守业进了银行之后,才发现了不识字的坏处。铁丝网墙在复兴区的使用真的是非常的多。松滋银行里也被用铁丝网墙分割成三个部分。虽然每个窗口上都标着文字,但是,杨守业却不知道自己换钱应该到哪个窗口去。

好在,一个负责银行安保工作的复兴军的战士,发觉了杨守业的情况。他主动上前,向杨守业详细的解释了各个窗口的业务。

第371章 在山东(6)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82章 东改编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0章 日常(2)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5章 开始(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09章 终结者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71章 在山东(6)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0章 日常(2)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74章 审判(2)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18章 起步(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5章 准备(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25章 开始(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28章 四省攻鄂(5)
第371章 在山东(6)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82章 东改编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0章 日常(2)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25章 开始(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401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09章 终结者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71章 在山东(6)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0章 日常(2)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74章 审判(2)第137章 教学相长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18章 起步(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92章 武昌起义(2)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5章 准备(1)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25章 开始(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28章 四省攻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