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准备(1)

王书辉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可以问问被现代智人当食物吃掉的尼安德特人,你也可以问问在西方殖民者火绳枪和天花病毒下,几乎被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像科幻大神刘慈欣在《三体》里写的不同宇宙文明的关系一样,不同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在宇宙环境下,仍然遵循着丛林法则。

在王书辉眼里,农业社会的人,也仅仅是需要改造和教育的对象,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所以在考虑怎么在明朝末年进行改革的办法的过程中,王书辉更多的考虑的是农业的问题,工业的问题,科技的问题和思想文化的问题。

短短的一夜时间,王书辉并没有时间考虑的太详细。但是他知道,在农业社会里,农业问题一直是第一问题。所谓无农不稳,不论进行什么样的计划,没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都是不行的。而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推广抗旱抗寒的高产作物。在小冰河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高产的耐寒作物,主要就是玉米、地瓜和土豆、南瓜这些东西。它们的特点就是,即使在落后的古代农业技术水平下,也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王书辉了解的,玉米在东北地区的亩产大约在一千斤左右,这是在大田种植,不能进行精耕细作条件下的产量。当然,化肥农药也是要搞的,灌溉也要比较到位。

地瓜的亩产就比较夸张了。在精心耕作的条件下,亩产一般都超过四千斤。一些高产的品种,亩产过万斤是很普遍的。那种在房前屋后随便种一种的,没有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亩产也超过一千斤。

土豆的产量也很高,在东北地区的亩产普遍在三四千斤左右。作为南瓜大省的黑龙江人,王书辉对于南瓜的产量可是很清楚的,南瓜亩产普遍在两千斤以上。如果进行吊种,也就是搭了杆子让南瓜往上长,充分利用空间的话,亩产超过五千斤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书辉也知道一个很简单的常识,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是在农业科技大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按照王书辉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作物之所以高产,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家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使得很多作物得到改良,产生了很多高产的优良品种。

王书辉当然知道,在明朝末年的环境下,这些作物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产量的。这个时期明朝本土的作物,玉米和小麦、水稻的产量差不多,也就是在五十公斤左右,地瓜土豆的产量比较高一些,大约能达到两三百斤。南瓜好些,也不会超过三百斤。

但是王书辉不会有着金手指而不用,他肯定是要从现代买种子到明代耕种的,无论是什么作物,他都准备到农业科技部门买产量最高的品种。他在乎的是产量,好不好吃,他是不会考虑的。在明末的条件下,有的吃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明末的土著们是不会在乎食物的口感如何的。

王书辉既然准备到明末去创造一番事业,那么身份问题就要得到解决,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在现代随便找一家小印刷厂,按照网上的明代度牒材料,弄个和尚度牒简单的很。这之后,让朱由梓帮忙,在枝江县弄个户籍也是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王书辉还要把可能会逐渐缩小的穿越门掩饰起来。他的计划也很简单,在现代找到园林部门把岳园的一块地租下来半年,弄一个大工棚,把穿越门隔绝起来。在明末那头,他准备运过去一个大集装箱,把穿越门框进集装箱里,集装箱的两头,就变成了穿越两个世界的简单通道。

当然,这也要保证朱由梓父女不会起疑心。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穿越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变小,甚至有可能最后消失,在这段时间里保证穿越门的保密就可以了。

王书辉家附近就有卖活动板房的小企业,一个二手的集装箱也不过两三万块钱。他花了些钱买了几个二手集装箱。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王书辉也要考虑泼迫在眉睫的自保问题。不过这些还好办,通过一些手段买一些护身的枪械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在以后建立武装势力的时候,让士兵们使用什么武器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他还没有仔细考虑。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把穿越门保护起来。

第二天一早,王书辉就联系了园林部门,当天上午就以极低的价格把岳园的东半部分以露天货仓的名义租借了下来。管理部门为了拉关系,居然同意了事后付款的条件。他先用一个活动板房,把穿越门框进板房里,又通过一个小施工单位,在板房外面建了一个很大的建议框架厂房,之后租借了一辆叉车,把买来的二手集装箱运进明代。就这样,一个以集装箱两面为通道口的穿越通道就简单的完成了。

枝江王别园在枝江县的郊外,地理位置上是相当的荒凉的。面积很大的庄园,建在一座不矮小山前面,周围都是荒地。本来这些土地也属于枝江王府,但是即使王府的爵位被夺,土地也被官府收回,因为是距离长江不远的荒地,也没有人在上面耕种。周边两三里地,居然都见不到人烟。所以,王书辉的小叉车和搬运集装箱过程产生的噪音,除了朱由梓父女两人,根本就没有人听到。

王书辉本人不太善于撒谎,而朱由梓父女除了比较关心生计,对其他也不怎么上心。对于王书辉正在炼制为朱由梓治病的丹药的说法,朱由梓父女很轻易的就相信了。而且对于那个破败的后花园,两人也非常的忌惮。王书辉倒是很理解这种情况。明朝的时候,湖北地区的巫道之风是很兴盛的,著名的道君皇帝,就是出自湖北安陆的。所以明代的湖北人,多多少少的比较相信鬼神之事。

王书辉把伪造的度牒交给朱由梓,请他帮忙落籍。虽然是落魄的王族,不过这点面子,朱由梓在枝江县衙里还是有的。王书辉以炼丹闭关为借口,从朱由梓那里拿了几套瓷器,这是他准备作为在现代采购资金,要在现代变现的宝贝。

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7章 准备(3)第17章 起步(1)第35章 理念(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章 穿越(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1章 婚事(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30章 日常(2)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73章 在山东(8)第24章 起步(8)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66章 在山东(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8章 起步(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17章 起步(1)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382章 东改编1
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7章 准备(3)第17章 起步(1)第35章 理念(3)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4章 穿越(4)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11章 婚事(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30章 日常(2)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73章 在山东(8)第24章 起步(8)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366章 在山东(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145章 简单逻辑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8章 起步(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17章 起步(1)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382章 东改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