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穿越(3)

人在贫困的条件下,就会变得比较现实。带车子这种纯粹的工业化社会才会出现的东西,出现在明朝末年的枝江王废园里,朱由梓父女两人居然一点也没对带车子表现出任何的兴趣来。两个人的四只眼睛,都死丁丁的盯住放在带车子上的大米袋子、白面袋子,还有半扇猪肉上面。

朱由梓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算可以,两百多年的潘王府邸,虽然几代枝江王没少祸害,但是家底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他爹也比较能祸祸,但是那时候凭着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字画古董什么的,也能维持。直到他爹自己祸祸死了自己,枝江王府的家底才算彻底被败光。之后的日子就是普通人家的日子。

等到朱微妏出生的时候,枝江王家就是彻底的家徒四壁了。朱微妏实际上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因为营养不良,身体不怎么发育,王书辉眼里,这小丫头像十岁左右的小子似的。

王书辉一看这俩货的状态,也没说什么废话,让朱微妏把他家的锅先找出来,自己在屋子里靠近门的地方,把铁炉子弄好,把白铁皮的炉筒子一节一节的连起来,再把蜂窝煤点着。王书辉让朱微妏把饭锅洗干净,放了三碗米进去,想了想,又放了两碗米,简单的淘两遍,就把锅放到炉子上了。

王书辉转身出了房门,原本想着让两个人帮忙把车里的东西搬进屋去,后来转身一看,那俩货不知道从哪弄了两个大海碗来,守在锅边上了。王书辉轻轻叹了口气,出去搬东西了。

东西不少,但是一会儿就搬完了。这时候,饭也做熟了。还好,毕竟是王族出身,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着王书辉呢。

王书辉也没理那俩货,拿出菜板和菜刀,切了一大块猪肉,把做好的饭端到一边,拿出一个铁锅放水烧开。把猪肉焯了一下,放好冰糖酱油料酒,做起红烧肉来。王书辉发现这爷俩和饭锅飚上劲了,饭锅到哪,这俩货到哪,也不管别的,一直拿着海碗守着饭锅。直到不一会儿,红烧肉的香味出来了,才转移阵地,守起肉锅来了。

等饭菜好了之后,王书辉拿出两个不锈钢的小盆来,先给这爷俩盛了饭菜,还没等他自己把饭菜吃上嘴呢,用德刚老叔的话说,爷俩上演了一场,翻江倒海风卷残云,恨不能把饭菜直接往嗓子眼里倒的好戏。

王书辉一方面觉得惊讶,一方面又有一番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的感叹。往前推个一百年,就这俩货,那也得是大明朝的王爷和郡主呢。

吃了饭,两个人才从容了起来,茶水也泡上了,不过茶叶是王书辉带来的茉莉龙珠。打着饱嗝,喝着香茶,大约也是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不太雅观,朱由梓父女有点不好意思,都不太敢说话。还是王书辉发现了点问题,泡茶的茶杯样子不错,他仔细一看,还真有点不同寻常的地方,看起来有点“宣德蓝釉”的味道。

身为历史爱好者,大学老师出身的王书辉还是见过几件宝贝的。就说瓷器吧,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单色釉和杂色釉,在后世的古玩市场上动轨就是几百万的价格。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因为他见过实物。现在拿在手上的茶杯,就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朱由梓发现王书辉对手中的瓷器仔细观瞧,心里确定了一件事情。这个叫王书辉的和尚,看来肯定是大家出身。年纪不大,面色白净,一看就是没经历过什么风霜雪雨。手指细长白皙,一点也看不出干过什么活的样子。虽然长的高大健壮,但是说话做事文雅随和,还俗和尚身份的王书辉明显的有着很好的教养。王府里很早之前也招待过有身份的客人,但是能认出官窑瓷器的可是真正的不多。当然了,家里剩下的这些瓷器虽然都是官窑的,但是又不是前朝的古物,都是些本朝的玩意。但是再怎么不值钱,那也是官窑的出品的啊,这位王书辉还是有见识的。

“世子,这是宣德年间的官窑吧。”王书辉奇怪的问道。

“书辉公子不用与在下客气,家祖时我家就已经被朝廷革了爵位,从家父到我这里,连一粒禄米都没领到过,哪里还是什么世子。更何况在下的性命还是公子救的,称呼随便些就好。我看公子也不过元服之年,在下就自大一些,称公子一声世侄,公子若不嫌弃,叫老夫一声世叔就好了。”朱由梓笑眯眯的说道。

王书辉知道,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三十三岁左右。明朝不会比清朝好到哪去,大约也就是在三四十岁这两溜晃悠。朱由梓今年三十三,虽然他认为自己是二十岁,但是想当自己的叔叔,也明显的有套近乎兼占便宜的嫌疑。不过从客观来说,别说这个朱由梓,就是那个萝卜头一样的朱微妏,对自己来说,也是四百年前的老古董了,他倒是不怎么在意称呼问题。

“那小侄我就放肆了。世叔家里的茶具,都是宣德年间的官窑吧。”王书辉问道。

“贤侄大有见识,虽然不是什么值钱之物,但是寒舍的瓷器也都是真正的官窑。也是借了祖宗的遗德,按照规制,这官窑瓷器,还真不是寻常人家可以用的。”朱由梓对于自己的王族身份还是念念不忘的。

“父亲说这些又有什么用,祖宗遗德,难道祖宗遗德能够让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吃饱穿暖么,还不是王世兄帮忙,不然连命都要丢了。”朱微妏和王书辉想象中的古代女子不太一样,性格更像是穷苦普通人家的孩子,性情上还是比较疏朗爽利的。明显的,朱微妏对于父亲自夸身份,没有向王书辉郑重道谢心里不满。

“小女子这里多谢王世兄了,家里早就断了粮米,父亲又在病中,王世兄为父亲诊病救命,又慷慨解囊,赠以茶饭,小女子这里感激不尽,无以为报。”朱微妏的风格倒是挺像后世人的,说话爽利,性格中透出一种天然的大方来。

“举手之劳,不必费心,世叔与世妹也是与我有缘,区区小事,不算什么。”王书辉本来也是带着猎奇的心态面对古人的,他确实没怎么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不过听了王书辉这话,小萝卜头朱微妏的脸明显的变红了,已经好了的朱由梓也咳嗽了几声,这让王书辉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85章 东改编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2章 婚事(4)第25章 开始(1)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72章 在山东(7)第173章 审判(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9章 起步(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04章 终结者(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1章 穿越(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73章 审判(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27章 开始(3)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4章 立足(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0章 婚事(2)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19章 起步(3)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
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85章 东改编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2章 婚事(4)第25章 开始(1)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72章 在山东(7)第173章 审判(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9章 起步(3)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04章 终结者(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1章 穿越(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73章 审判(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27章 开始(3)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14章 立足(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10章 婚事(2)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19章 起步(3)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