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

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在近代社会,刚刚接触科学社会思想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东西和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似乎有相似的地方。

在马老爷子看来,先进的思想,必然要培育出先进的人。人类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在不断的改造自己的过程。那么既然人类需要被改造,这就说明人类本性中的不少东西,都是落后的消极的东西。然而,改造这些落后的消极的东西,并不不会是个一帆风顺顺顺利利的过程。

一些复兴会的“老”党员就经常会觉得,复兴会的规矩制度,包括复兴会的思想理论,虽然在理性认识上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反驳的。可是他们也会觉得,复兴会的这些规矩制度和理论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给人一种别别扭扭的不舒服的感觉。

从最细节的个人卫生到最宏观的工业建设,无论在哪个方面,无论这些举措给大家带来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无论这些规矩制度和思想理论在实践中表现的多么具有指导意义和先见性,复兴会的那一整套理论对于个人来说,都好像都是专门和人作对的东西。

比如在工业建设方面,工业处第一线的干部群众经常就会在生产建设工作中感到一种烦闷和抑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或者说,即使在机械已经可以依靠电力推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工作,无论是在建设中还是在生产中,都完全是一种重复性的,没有任何趣味的,讲求每一个动作都要标准严密和不变形的重复性工作。

虽然在过去的时候,他们当农民的时候做的那些农业工作,也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动作。

可是在室外进行的农业工作必须要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每到一个时令,就会开始进行不同的农活。这样的工作虽然在宏观上确确实实的也是在进行重复性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在细节的要求上,在动作的重复上的要求也远远没有工业生产活动的要求高。

再比如说,复兴会在推广卫生条例的过程中,对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在古代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饭前便后要洗手,早上晚上要刷牙,最多每三天就要洗一次澡,那些拒绝留短发的人必须每天都要洗一次头发,室内必须每天打扫,喝水必须喝开水等等等等的细致入微无孔不入的要求,可不是单纯的让大家自己执行的。

卫生督察员这个干部,甚至让大家比对本单位的直属领导还是头痛。毕竟,罚款、关禁闭,甚至直接把卫生不合格的家庭和个人的名字通报道居委会和单位进行公示。大家本来就觉得工作已经够让人辛苦的了。可是回到家中的个人行为方面还要受到卫生督察员的管理和检查,大家实在是感到受不了。

对于卫生督察员的头疼使得不少复兴会治下的普通群众,甚至是不少复兴会内部的党员干部都对复兴会的卫生处进行过不少吐槽。

甚至于,有些情绪比较激动的群众和干部,直接跑到卫生处去兴师问罪的。

可是卫生处的回答,也让大家哑口无言,再次的老实了下来。

因为卫生处明确的向这些人指出,复兴会治下的,进行过居民登记,有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正式居民,大家所享受的免费医疗服务,是由复兴会直接支出的。也就是说,复兴会为大家的健康花钱,那么复兴会就有责任管理大家和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卫生工作。那些对于复兴会卫生管理工作不喜欢的人,可以和复兴会卫生处签订放弃医疗服务待遇的协议。只要签了这样的协议,复兴会就不再会为大家的健康负责。大家就可以随意的过脏兮兮的日子了。

王书辉通过历史事实知道,对于中国人卫生习惯的改造工作,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进行的。最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的普及,也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实现的。

新中国建立后,凭借着在中国革命中的实际贡献,凭借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巨大的公信力,凭借着革命者高超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中国人民的卫生习惯的改造和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常识的普及,才逐渐的实现。

即使这样,到了二十世纪的第十五个年头,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仍旧是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单举一个厕所的例子。在新中国建立65年之后,直接关系着家庭卫生状况的现代卫生间想要在农村地区普及仍旧是个非常困难的工作。

王书辉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者们,那些经受过无数考验,进行过无数实践的伟大革命家的那种伟大的影响力和智慧。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培养出那样的能力来。就是在个人崇拜和领袖依赖非常严重的复兴会里,王书辉都不觉得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

所以,王书辉没有办法依靠人民动员的办法来开展大量的繁杂的细致的工作,目前的复兴会的党员们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王书辉只能化复杂为简单,把和风细雨变成简单粗暴。他从简单经济学的思维出发,为一部分目前让不少人都接受不了复兴会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卫生条例的推广就是这种办法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为你的健康买单,我就对你的健康有管理权。你不想被我管,你就要放弃我花钱给你提供的免费医疗。

相对于强硬的买断和剥夺所有复兴会治下百姓对子女的抚养权和教育权的来说,复兴会的还显得比较温和和合理呢。

因为王书辉急于教育出能够完全脱离落后的农业思维和农业社会生活习惯的人才,他非常强硬的通过向治下百姓支付教育补助的方式,把他们从刚出生到十八岁的子女从他们的家庭中剥离出来,集中在复兴会的幼儿园、初级少年军、中级少年军和高级少年军中,进行教育和培养。

要不是这样的原因,幼儿园和少年军营怎么会成为除复兴军和工业体系外规模最大的,条件最好的,设备水平最先进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最多的单位呢。

王书辉为了近两万的幼儿和少年儿童,可是投入了难以想象的物资和金钱的。对于他来说,建立一个彻底的新中国的希望,就是在这些稚嫩的幼苗身上。 时空之门1619

———————————————————————————————

第29章 日常(1)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2章 起步(6)第26章 开始(2)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5章 立足(3)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7章 准备(3)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69章 在山东(4)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82章 东改编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70章 在山东(5)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章 穿越(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306章 终结者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2章 起步(6)第9章 婚事(1)第8章 准备(4)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73章 审判(1)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
第29章 日常(1)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22章 起步(6)第26章 开始(2)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15章 立足(3)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309章 终结者6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7章 准备(3)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456章 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360章 建设新湖北(3)第67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1)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69章 在山东(4)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82章 东改编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370章 在山东(5)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1章 穿越(1)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306章 终结者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22章 起步(6)第9章 婚事(1)第8章 准备(4)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73章 审判(1)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