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

1631年的枝江老县城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居民聚集区了。

复兴党的枝江县委县政府驻地不在枝江老城里面,所以除了各种各样从原来的董滩口迁移到枝江县城里的商业铺面和服务业以外并没有什么工业企业,这使得枝江县老县城难得的没有什么工业污染。

王书辉有很多年没到枝江县老县城里来过了。复兴党在枝江县城没有什么布置,但是枝江县城里面却有一个复兴党治下独此一家的东西,那就是王书辉的老丈人朱术圳的枝江郡王府。

王府的规模其实也不大。毕竟当初重新王府的时候,王书辉只是按照自己的老丈人和自己妻子的几个舅舅家的实际需要修缮的。随着朱微妏的几个年轻的舅舅都搬出了王府,现在的枝江王府里面只剩下朱术圳和几个老头子了。

这一次朱术圳突然让人打电报叫王书辉过来,王书辉还有点奇怪。要知道他的这个老丈人自从从报纸和广播上搞清楚了复兴党是怎么回事之后,就是一直避免和自己见面的。虽然没有直接的明说过,但是王书辉也能从自己的老丈人眼中看到深深的忌惮。

这种忌惮和过去看到王书辉的杀伐果断而被吓到还不一样,那是身上有着太祖血脉的封建贵族朱术圳对于革命者王书辉的忌惮。

进了枝江老县城,到了自己老丈人的家,看到自己老丈人家门口迎接自己的那个面白无须的老头子之后,王书辉才想起来,前一段时间内保局的人有一份报告,说是原本被软禁在钟祥县大明朝景陵的老太监刘若愚,前一段时间申请到枝江县来服侍朱术圳。王书辉当时没把这个事情当成个大事儿,就同意了。

作为承天府镇守太监的刘若愚,在复兴党对整个湖北根据地进行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明确的认识到了复兴党是怎么回事,所谓的王府仪宾王书辉是什么样的人。

在整个承天府的所有武装力量,包括景陵卫的明军也都被改造成了钟祥农场的农业工人之后,刘若愚被勒令负责景陵“风景区”的卫生工作。

到了这个时候,刘若愚就彻底明白了自己紧怕步了自己前任的后尘而小心翼翼的应对的王书辉,是个要把大明朝的天翻过来的人物了。

最开始的时候,刘若愚还觉得这可能就是一场和当年武宗皇帝时候的“宁王之乱”一样的闹剧。可是在观摩了几次批斗大会,又参观了几次当地农场建设场面以及农场职工的军训之后,刘若愚渐渐的认识到,王书辉要闹起来的这场乱子,不见得是“宁王之乱”,倒有点“靖难之役”的意思了。

在大明王朝内廷那个人吃人的地方,一步一步的从一个低等洒扫杂役到一个内值房的高级文书经管,能够在魏忠贤对大内的清洗下幸存下来,最终谋到个地方镇守太监的高级位置养老,刘若愚这个老太监的眼力还是有的。别看他只是个太监,但是当初在大内呆了几十年的他也明显的感觉到大明朝的国事是一步步的衰败下去,越来越不行了。

别的不说,光是他在内值房整理文书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多少各地的大灾和大乱了。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刘若愚就觉得投靠王书辉的老丈人是他唯一的选择。毕竟他已经大约的察觉到了,在复兴党里面好像是没有他这种人的位置的。

看到一个陌生的老头子认认真真对着自己行着磕头的大礼的时候,王书辉才想起来,这个老太监可不简单。此人可是在后世的历史上,以一本记载明朝宫廷制度和事迹的历史文献资料《酌中志》而闻名的。基本上研究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有这么个老太监。

虽然不太理解这个在大明内廷里沉沉浮浮,甚至曾经在司礼监里混过的高级太监为什么这么郑重的对自己大礼参拜,但是出于对老年人的尊重,王书辉还是亲手把他给扶了起来。

“我们复兴党不讲究这一套,刘老先生还是不要这么客气了。我岳父这次找我来有什么事情,你是照顾他的人,你知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刘若愚是在大内呆过很长时间的人,虽然在他眼里王书辉很可能就是下一朝的新皇帝,但是他还是非常有操守的没有多嘴,反而说自己是个奴婢下人,不敢参与贵人们的事情。

王书辉对于贵人这两个字有点敏感。不过对一个满脑子都是封建思想的老太监,他也没有追究他的意思。

朱术圳找王书辉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天天逛茶馆,泡澡堂,早就从广播和报纸上了解到了足够的信息了。复兴党要北上,这个事情复兴党是没有任何顾忌的在广播报纸上对所有的群众都进行了宣传了的。

现如今,复兴党要北上中原拯救千千万万在反动派的争霸战争中水深火热的人民群众的消息,在湖北根据地里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中原人民的生活有多惨,反动派的非正义争霸战争是多么邪恶,大家现在都是顺嘴就能说出来的。

只不过和年轻人积极响应,关心会不会因为地盘扩大所以工厂的任务增加,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和奖金,或者直接被调到新建工厂更上一层楼不同,大部分有一定年纪的群众对此的关注不是很大。

群众参与政治,人民参与国家大事的习惯,现在还没有形成。复兴党落实人民民主制度的困难也正在这里。

不过,和普通的人民群众不同,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作为大明王朝千秋万代传承下去的直接受益人,王书辉的老丈人朱术圳明确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坐不住了。

自己的女婿要灭亡大明,或者说自己的女婿要捡大明这个“漏儿”(在朱术圳看来是这样的),朱术圳觉得,作为太祖皇帝的龙子龙孙,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女婿表明一个态度。

王书辉完全不觉得大明王朝的灭亡有什么不正常的。所以当他听到自己的老丈人用车轱辘话说着什么“大明王朝的正统地位”之类的废话的时候,他的感觉是很荒诞的。

看到王书辉对此不以为然,朱术圳又开始引用参事会的那帮旧文人的口水,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起什么“万民何辜”之类的话来了。

听了这话,王书辉脑袋里不自觉的想起的却是马老人家的一段话: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对于复兴党北上接收北中国这件事情,复兴党治下“非国民”的态度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在工业化改造中主动或者被动的成为工业资本家的那些算是“进步”地主阶级的家伙们。这些人主要集中在枝江商盟、秦氏商团和武昌商团等一些在复兴商社领导和组织下的长江中上游商团之中。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对于复兴党是非常看好的。毕竟在复兴商社领导下的他们对于复兴军的武装力量的强大的认识是非常的充分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直接参与到复兴党的对外贸易中的。

而且,因为复兴党“促进商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对零售业和服务业全面放开搞活经济,促进并扶持轻工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他们虽然不情愿或者假装情愿的被复兴党剥夺了对土地的所有权,但是他们经营的各种商店、饭馆儿、茶馆、旅店等等买卖,都是受到复兴党的支持和保护的。他们经营的那些纺织厂、丝绸厂、造纸厂和食品厂等轻工业企业,也是直接的得到复兴党的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的。

虽然复兴党制定的工人最低工资以及工人权益保护政策让他们相当的不舒服,虽然因为复兴党的企业给工人的优厚待遇使得他们不得不给予自己工人足够的好处,才能保证工人不会大量的流失。但是,跟着复兴党搞工业有肉吃这个基本的事实,他们还是都能够明确的认识到的。

在复兴党治下,这些人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但是在经济收益上他们却是钵满盆溢的。甚至于跟着复兴党的复兴商社,他们还能赚那些海外蛮夷的钱。对于这一点,他们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这些人大部分在大明朝治下都是些没有后台,经常要受到盘剥的那种朝不保夕中小商人。在复兴党治下,他们虽然同样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但是复兴党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这就已经让他们很知足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利益是和复兴商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对于复兴党进一步的扩大地盘控制整个北中国,他们因为可以随着复兴党的扩张而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产业,都是相当的踊跃的。

当然了,他们中的一些年纪比较大人,和第二种人的想法差不多。那就是一些在复兴党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改造中,因为没有什么劣迹,靠着自己的劳动为生,所以“逃过一劫”的那些普通读书人。主要包括湖北各府县里的那些童生、生员等一些封建读书人。

复兴党反封建不假,复兴党使用非常暴烈的手段反封建也不假,但是复兴党的所作所为都是讲证据,看行动的。这些人在复兴党的革命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反动立场,把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都隐藏了起来,没有到处去嚷嚷,没有做出任何反革命的举动,复兴党也不可能因为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收拾他们。

这些人在复兴党治下,大部分都是在一些私营企业里担任账房、掌柜或者管事之类的职位,以为私营工商业主服务为生的。(因为复兴党的任何单位都不会用这些人。)

在这些人看来,复兴党的所作所为是大逆不道的。复兴党治下的这些老百姓,那些趾高气昂的泥腿子们,都是朝廷的反民,都是要被杀头的混账。

他们一方面期盼朝廷大军能够扫清环宇收拾掉湖北的这些乱党,一方面又怕朝廷的大军真来了,自己这等“良善之人”会被玉石俱焚。他们一方面因为复兴党的统治过上了更好更安稳的生活而暗自高兴,一方面又因为在复兴党的治下被剥夺了一切政治地位和特权而愤愤不平。

总的来说,他们这批人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第三种人就是以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为首的,复兴党参事委员会的那几十个不到一百人的旧文人了。

他们对于复兴党的北上是支持的,极有热情的。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在复兴党内的地位又是非常的不满的。王书辉和复兴党把他们当成是处理和封建分子们的关系的桥梁和工具,但是他们却把自己定位在慧眼识人,从龙建国的功臣的位置上。

在复兴党的体系内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怎么钻营也不能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在复兴党内很难找到任何的盟友组成任何的势力。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在三番五次的被王书辉收拾的狗血淋头的情况下,还是孜孜不倦的在朱术圳和朱微妏身边钻营的原因。

他们是从内心深处希望能够搭上复兴党人民革命的东风,实现自己白衣卿相的文人迷梦的。

他们搞不清楚的是,他们脑袋里的那一套封建农业社会的落后意识形态,根本就无法适应王书辉领导下的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完全格格不入的关系。要不是他们现在还有一定的作用,王书辉早就动手收拾他们了。

所以听到自己的老丈人仍旧在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王书辉开始转移精神,观察起老丈人家的布置来了。

王书辉有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没进过这座所谓的王府了。对于这座所谓的枝江王府,王书辉用的是一种自己出钱供养自己的老丈人的态度。所以十年下来,这座装备了先进的供暖设施、照明设施和各种现代化生活设施的大房子,保养的还相当的不错。

一座矿石收音机旁边就是一个整理的非常整齐的报刊架。

看样子自己的老丈人还是非常的关心时事的。

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1章 穿越(1)第308章 终结者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79章 大练兵(3)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76章 大丰收(2)第372章 在山东(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6章 开始(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8章 起步(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2章 日常(4)第34章 理念(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21章 起步(5)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4章 起步(8)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75章 大丰收(1)第40章 妖僧(4)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28章 开始(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07章 终结者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308章 终结者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8章 准备(4)第37章 妖僧(1)
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1章 穿越(1)第308章 终结者5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79章 大练兵(3)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76章 大丰收(2)第372章 在山东(7)第302章 朱舜水访武昌(7)第26章 开始(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18章 起步(2)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56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4)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2章 日常(4)第34章 理念(2)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315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4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21章 起步(5)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4章 起步(8)第119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75章 大丰收(1)第40章 妖僧(4)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28章 开始(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07章 终结者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308章 终结者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8章 准备(4)第37章 妖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