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起步(4)

王书辉自己不喜欢强调身份,也很不喜欢别人强调身份。

从客观上讲,从事社会学研究,又当过大学老师的王书辉是一个文科生,本来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情怀党。但是王书辉自己却觉得自己是个工业党人。这倒不是说他的知识结构和从事的工作造成的。在他看来,他自己是个实事求是的人,而在工业社会里,实事求是的人,都是工业党人。

王书辉认为,在一个实事求是的社会环境里,在一个健康的,每个人都专注于做事情的社会环境里,强调身份不仅是一件很无所谓的事情,而且是一件严重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他觉得一个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名头不重要。倒是一个人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个问题很重要。至于其他的一些标榜社会地位的或者其他不知名目的的各种标签和身份,他并不喜欢。他自己不希望别人对照身份来对待自己的同时,也不会去按照身份对待别人。在他的意识里,做事情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

不过王书辉的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里因为封建余毒思想的弥漫,都被边缘化的对待。那么在纯粹的封建时代的明末社会,自然就是更不符合现实情况了。对于这一点,强调实事求是的王书辉心知肚明。这也是他能够忍受娘家四舅,没事找事的强调他是县主仪宾身份的原因。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县主仪宾王书辉自然比还俗和尚王书辉,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多。最重要的是,这个身份能够为他开展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王书辉一直认为,什么男人不懂女人,女人不懂男人之类的屁话,是小资产阶级的扭捏作态。不过,一直当光棍的王书辉也知道,自己没结过婚,没谈过恋爱,这是一个没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主观性太强,不是很可靠。

很显然,在明末有了个小萝卜头的未婚妻的王书辉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眼中的小萝卜头,朱微妏的雌威有多大。看着单纯可爱,大方舒朗的朱微妏,会动不动的就要把自己的舅舅一家沉到长江里去,这肯定是王书辉所想不到的。

不过,即使王书辉这家伙知道了,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不满意的。最多会认为,为了惩罚一个人,单纯把他全家沉到江里的处置办法,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远远不如劳作至死这样的惩罚,更能挖掘每一个劳动力的存在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打听清楚了枝江县的商业街的位置,回到马车上的王书辉,根本就没有发现,四舅舅刘怀季变得老实听话起来。他吩咐收了自己一两银子的小兵站在马车外的踏板上,指引马车司机向商业街驶去。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了枝江县城内最大的布庄协成布庄,下了马车的刘怀季,抢先一步进了布庄,咋咋呼呼的高声说道,“枝江县主和仪宾来访,叫你们掌柜赶快来接驾。都手脚麻利些,快着点啊。”

枝江县人,凡是上了点年纪的,都知道本地的藩王枝江王朱致樨的大名。年龄大些的老一辈,都见识过末代枝江王朱致樨,动不动就架着鹰,带着狗,骑着马,在枝江县城中呼啸而过威风。

末代枝江王朱致樨是个纨绔子弟不假,但是对于本乡本土的百姓还算和善。虽然时不时的上演几出欺实码的事情来,但是掏银子给赔偿的时候,还是相当爽快的。以至于老年间还有些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和游手好闲的青皮流氓,专门等在大街上往老枝江王的队伍里撞,可谓是催生出了枝江县的一个行业。

后来,枝江王的爵位被朝廷削掉了,老王爷也死了。可是枝江王世子朱宪燇又是个混不吝的性子,除了定期的到荆州府作妖之外,还经常的跑到枝江县衙里吃、拿、打、要,把枝江县衙闹得鸡飞狗跳。

老百姓么,能看到当官的威风扫地,总是喜闻乐见的。又因为这位枝江王世子,遗传了他老子善待老百姓的脾气,这就让枝江县老百姓心里偏向于这位世子爷,对朝廷剥夺了老王爷的爵位颇为不以为然。

对于老王爷得罪过的荆州大户张居正家。枝江县的百姓也好,甚至于整个荆州府的百姓也好,都觉得他们是非常混蛋的家伙。因为就像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一样,张居正家靠着有个当首辅阁老的子弟,在荆州府也是大肆圈占强夺土地。

老百姓心中恨的咬牙切齿,自然是站在老王爷一边儿的。甚至于当年在枝江县还有童谣传唱,“枝江县,枝江县,首辅阁老占一半。朱家王爷也顶不了,一言不合丢王冠。”可见当今的万历天子对张居正鞭尸泄恨,也不是全无缘故的。

布庄里的伙计们一听到刘怀季这话,立即就有机灵的伙计跑到后院去通知掌柜的去了,大伙计领着几个伙计赶紧迎出来,迎接王书辉和朱微妏一行进门。不一会儿的功夫,掌柜的就从后院迎了出来。

协成布庄是个老买卖了。从正德年间的时候就开始做布匹绸缎的生意。根据已知的历史,这座布庄极有生命力,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经营。布庄的掌柜名字叫做李铭之,既是李家的少东家,又是这座布庄的掌柜的。

从小读书的李铭之,勉强考了个秀才功名,做了几年县衙的书吏,后来顶着个读书人的名头做起了生意。李铭之如今虽然不到三十岁,但是操持生意也有七八年了。

听到伙计来报的时候,李铭之心里还嘀咕了一会儿,他耳聪目明,对整个枝江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知道老枝江王的孙子有个女儿,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儿找了女婿了。他心里这么想着,脚下却一点都不慢,很快就赶了出来。

“学生李铭之,拜见两位贵人。”李铭之一到店面的后堂,就看到王书辉和朱微妏正在伙计的伺候下喝着茶。看到王书辉和朱微妏,加上几个随从,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衣服,一时半会儿还真没认出来是什么料子的。不过他也没有多想,立即上前行了一礼。

“李先生不必客气,我和县主不过是山居烦闷,到县城中走走,有劳李先生了。”王书辉有些小郁闷的挥了挥手,对李铭之说道。

李铭之直起身来,仔细的打量了一下王书辉身上的衣服。累死他也看不出那混纺的加丝绵衣料到底是材料的。不过他心中却产生了个不相干的念头,“果然是贵人,看来前几日进的几匹蜀锦有去处了。”带着一种见到大客户的欣喜,李铭之殷勤的对王书辉说,“鄙店在贵人眼中虽然规模狭小,却是在全荆州府都排得上号的大铺子,各种棉丝衣料应有尽有,二位贵人想看些什么呢。”

王书辉心想,“看来还真来对地方了。”他对李铭之说道,“李先生既然这么说,那就麻烦李先生吩咐下去,把店内各种布料,不论贵贱都拿来一匹,让我们好好看看吧。”

李铭之听了这话心花怒放,心中大叫,“今天该着我小李子发财啊!”

第22章 起步(6)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1章 日常(3)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章 穿越(1)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75章 大丰收(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82章 东改编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37章 妖僧(1)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7章 起步(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74章 在山东(9)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77章 大练兵(1)第30章 日常(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章 穿越(3)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78章 大练兵(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2章 婚事(4)第2章 穿越(2)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3章 理念(1)第14章 立足(2)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
第22章 起步(6)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31章 日常(3)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章 穿越(1)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75章 大丰收(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82章 东改编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62章 学员张兆欢(2)第37章 妖僧(1)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17章 起步(1)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14章 第一次反围剿7第374章 在山东(9)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25章 当家方知家难当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77章 大练兵(1)第30章 日常(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3章 穿越(3)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78章 大练兵(2)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2章 婚事(4)第2章 穿越(2)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320章 混乱与平静(1)第33章 理念(1)第14章 立足(2)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234章 张知府的崛起(1)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