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三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推进社会公正的主要措施。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经典的名言。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遵循效率优先原则,使分配制度、分配政策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除此之外,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架构,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政治体制。

与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类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应当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如资源配置的价格体系由市场的稀缺程度决定;企业产权清晰,能自主地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一旦决策失误将自担后果,直至退出市场;政府承担宏观经济稳定和公共管理的职能。

要提高社会公正程度,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评判标准是,实现了从市场公正向社会公正转变。也就是说,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边缘的人群、弱视人群,社会必须为这些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通过各种经济手段缩小居民的过大的收入差距,等等。

提高社会公正程度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变为只承担相应职能的政府。把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把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就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分析,政府在以下两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是对财产征税。市场公正只所以不能体现社会公正,首先是源于财产占有的不平等。目前中国贫富差距较大,而对资本财富征税,即征收遗产税和财富税,可以减少对财产所有者的积累能力和工作努力的负面影响,同时又可以鼓励他将自己的大额财产或者广泛地分配给小额财产所有者,或者交纳高额税收后遗留少数给子女、亲属等继承人。当然,对遗产征税,在现阶段有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遗产征税必须建立在社会信用体系较为发达、个人财富能够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没有这样一个基础,要征收遗产税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提

高社会公正本身就有重要意义。

除遗产税外,对财产所有人还应征收财产税,尤其是个人所拥有消费性财产,如地产、房地等。而这种财产的征税应是经过评估,税率应是累进的。合理的财产税既可缩小穷富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用财产税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二是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政府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是需要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则是现代社会政府所具有的基本职能之一。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对一个现代社会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这是现代社会三大安全支柱。而在这三个方面,无疑有太多的欠帐。特别是为中国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政府的不足更是显而易见的,

提高社会公正程度的最后一项措施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架构,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政治体制。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政治体制,一定是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作为主要价值目标,并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正。

中国目前政治架构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组织架构、政治职能、权力运行方式及作用表现都是适应和体现计划经济的内容的色彩的。而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改革,就使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传统的政治体制与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适应就逐渐显示出来了。并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健全和完善,其不适应也就愈益尖锐。目前这种不适应所显示的问题主要有,利益表达机制极不健全,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此外,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整个社会的失衡所暴露问题也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从初步建立正逐渐走向完善,虽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架构也有一定转变,但从总体上分析,这种转变由于不是本质上的转变,因而中国现有的政治架构与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呈现出愈益不适应的状况,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对现有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使之逐步过渡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制上。

对中国

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就是权力过份集中。而这种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在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与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协调、不适应日益充分地显示出来。应当承认,在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比如,精简机构,大幅缩小审批项目,不断改进中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方式,等等,但总体说成效不大——我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急剧增大的令人忧虑的腐败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正因如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仍然是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建立起以权力制衡为中心的政治架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以社会政策制订为例,公正与社会政策密不可分,但如何使社会政策更多的体现社会公正,没有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制衡的政治架构,很难设想能够制订出较为科学公正的社会政策,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很好实施。仅仅程序公正对于社会政策的制订都有重要影响。但如何保证程序公正,如何使一项社会政策的制订能够最广泛反映民意,并体现社会公正,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架构,要达到这一目的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公正问题理解的偏差,将直接导致对于社会政策理解的片面性,并将进而造成现实社会政策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社会政策,其中的大部分的社会政策,应当说体现了社会公正,这也是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社会公正程度总体趋势。但也应当承认,一些社会政策的制订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例如,存在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非全民性;不够规范,因而有些政策造成的结果不是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和谐程度,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紧张态势。而要制订能够较多体现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没有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难以想象的。

(此文刊登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2005年9月20日的1683期。北京日报11月7日的理论版,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决策 》200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分别以不同形式刊登和转载此文或转载此文的主要观点。)

(本章完)

二、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的三化建设一、什么是“五型”干部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进步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统一战线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三、“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我国呈现出多法域并存与发展的格局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一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五、在开放互动中定位,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一、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行性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三、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党纲领的兼容性特点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调研报告_三、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的几点意见三、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四、“一国两制”的实施,为大陆、港、澳、台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鉴法律文明成果的历史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二、牢牢把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进步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二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二、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二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三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二、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五、在开放互动中定位,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二、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二、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
二、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的三化建设一、什么是“五型”干部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进步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一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统一战线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三、“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我国呈现出多法域并存与发展的格局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一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五、在开放互动中定位,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一、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行性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三、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党纲领的兼容性特点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调研报告_三、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的几点意见三、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四、“一国两制”的实施,为大陆、港、澳、台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鉴法律文明成果的历史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人类文明文明的新途径二、牢牢把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进步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二四、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中定位,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功能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一、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中定位,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方向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第一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二、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二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三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二、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五、在开放互动中定位,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二、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二、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